❶ 曹操被誰追得割須棄袍呂布還是馬超
馬超
鍾繇退守潼關,急忙送信給曹操。曹操知道丟失了長安,心中十分焦急,便叫來曹洪、徐晃,說:「你二人先帶一萬人馬,代替鍾繇守住潼關。如10日內失掉了潼關,就按軍法殺了你們;10日之外,與你二人沒有關系。我統帥大軍隨後便到。」二人領了將令,星夜急行。曹仁提醒曹操說:「曹洪性情暴躁,恐怕會耽誤大事。」曹操說:「你給我押送糧草,便隨後接應。」
曹洪、徐晃到了潼關,代替鍾繇堅守關隘,並不出戰。馬超領兵來到關下,痛罵曹操三代人。曹洪大怒,要領兵下關廝殺。徐晃阻擋說:「這是馬超要激怒將軍廝殺,切不可出戰。等丞相大軍到來,必定會有辦法。」馬超軍隊日夜輪流來罵。曹洪總是要下關打仗。徐晃苦口婆心地勸他。到了第9日,在關上看時,西涼軍都放開戰馬,稀稀拉拉地在草地上坐著;許多睏乏的軍士,在地上睡懶覺。看到這種情景,曹洪便叫備馬,帶領3千兵殺下關來,西涼兵棄馬拋戈逃跑了。曹洪奮勇追趕,很是得意。這時,徐晃正在關上查點糧草,聽說曹洪下關廝殺,大吃一驚,急忙率軍隨後趕來,大叫曹洪收兵。忽然背後喊聲震天,馬岱領兵殺來,曹洪、徐晃急回走時,只聽鼓聲陣陣,山背後又有兩支軍隊擋住去路,左是馬超,右是龐德,混殺了一陣。曹洪抵擋不住,損失一大半軍隊,才沖出重圍,奔到關上。西涼軍隨後追來,曹洪等棄關逃走。龐德一直追過潼關,碰見曹仁兵馬,救了曹洪等。馬超接應龐德上了潼關。
曹洪丟失了潼關,奔來拜見曹操。曹操說:「給你10日期限,為什麼9日就丟了潼關?」曹洪說:「西涼軍士,百般辱罵,實在令人難以忍受。後來又看見西涼軍懈怠,便乘機襲擊,不想中了奸計。」曹操說:「曹洪年幼,性格暴躁,你徐晃應該勸說他才好。」徐晃說:「我屢次勸說他,他卻不願意聽。那天我在關上查點糧草,等我知道時,小將軍已領兵下關了。我恐怕他遭到敵軍襲擊,便連忙趕去,已中了賊兵奸計。」曹操大怒,命令殺曹洪。眾官為曹洪求情,才免於一死。
曹操率軍直逼潼關。曹仁說:「可先安下寨柵,然後打關也不晚。」曹操命令砍伐樹木,立起排柵,分為三寨: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淵,曹操居中寨。第二天,曹操帶領三寨大小將校,向潼關殺來,正巧遇上西涼兵馬。兩邊都布下陣勢。曹操出馬立在門旗下,看那西涼兵士,人人勇健,個個英雄。又見馬超生得面像附著粉,唇像抹了紅;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立馬陣前;上首龐德,下首馬岱。曹操暗暗稱奇,自己拍馬上前,對馬超說:「你是漢朝名將子孫,為什麼要背叛朝廷?」馬超咬牙切齒,大罵:「曹賊!你欺負皇上,罪惡深重,殺害我的父親和弟弟,不共戴天之仇!我要活捉你,吃你的肉!」說完,挺槍直殺過來。曹操背後於禁出迎。兩馬交戰,鬥了八九回合,於禁敗走。張郃出迎,戰了20回合也敗走。李通出迎,馬超奮勇廝殺,數合當中,一槍把李通刺下馬。馬超把槍往後一招,西涼兵一齊沖殺過來。曹軍大敗。西涼兵來勢兇猛,曹軍將士都抵擋不住,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鬍子的是曹操!」曹操驚慌,拿著佩刀馬上割了鬍子。軍中有人把曹操割鬍子的事,告訴了馬超。馬超又叫人大喊:「短鬍子的是曹操!」曹操聽見喊聲,立即扯起衣角包著下巴逃跑。後人有詩說:
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倉惶脫錦袍;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
曹操正走之間,背後趕來一員戰將,回頭一看,正是馬超。曹操驚恐萬狀。左右將校見馬超追來,各自逃命,只撇下曹操。馬超厲聲大叫:「曹操,你跑不了!」曹操嚇得馬鞭都扔了。看看趕上,馬超從背後使槍刺去。曹操繞樹而走,馬超一槍刺在樹上;急拔下時,曹操已逃遠了。馬超催馬追去,山坡邊過來一員戰將,大叫:「不要傷害我的主公!曹洪在此!」掄刀上前,攔住馬超。曹操才逃了性命。曹洪與馬超戰到四五十回合,刀法漸漸亂了起來。這時,夏侯淵率數十騎趕到。馬超獨自一人,恐怕寡不敵眾,被他們暗算,便撥馬而回。
曹操回寨,嘆著氣說:「我若殺了曹洪,今日必然死在馬超手裡!」便叫來曹洪,重加獎賞。收拾敗軍,堅守寨柵,不許出戰。
❷ 日漫中的中國角色為什麼總穿旗袍馬褂
哈哈,我想這應該就是代表中國角色的既定形象吧,像是我以前看的銀魂里的神樂神威,亂馬二分之一里的珊蒲,魔法少女小櫻裡面的小狼,還有大家最最熟知的拳皇裡面的春麗,都是日漫中典型的中國形象,女性角色永遠離不開包包頭和旗袍,男性角色也一般是馬褂加上老北京布鞋,而且他們貌似功夫都不錯。其中中國角色的武器有油紙傘,符咒羅盤,太極八卦等,都是反映了一些中國傳統技藝的,這些和著旗袍馬褂,應該是反應了古中國在日本人心中是神秘而強大的形象,這也反映了日本對古代強大的中國的崇拜。
但如果要問起來,為什麼不選擇漢服作為中國人的代表形象服飾呢?或許是因為漫畫中的中國人都會武功,而漢服不好活動,旗袍既方便活動,又可以展現女性角色的魅力和性感,與之相對的男性角色自然就選擇馬褂了,這樣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是中國角色。當然其實日漫中很多角色,都是穿著富有他們當地特色的服飾,其中的歐洲人常常穿著盔甲帶配劍,要說起來的話,現在歐洲大街上也沒人這么穿呀。
所以我想日漫中的中國角色選擇旗袍馬褂,只是具象化的中國形象的象徵之一。
❸ 曹操割須旗袍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道理:有時候要敢於舍棄,敢於變通。
割須棄袍是一則成語故事,來源於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第58回,曹操率軍與馬超在潼關交兵,曹軍被打敗後馬超追擊曹操時,曹操為了不被認出來,把胡須割掉,把長袍丟棄之事。描寫了曹操狼狽逃竄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