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兩邊的帶子是什麼
擴展閱讀
電車上手套怎麼套 2025-05-19 19:19:32
女裝第一次鋪貨去哪裡 2025-05-19 18:46:58

旗袍兩邊的帶子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6-15 22:09:10

1. 旗袍胳膊上搭的絲巾叫什麼

旗袍胳膊上搭的絲巾叫絲巾。旗袍胳膊上搭的絲巾就叫絲巾,也就是一條絲巾,有著裝飾的作用,旗袍搭配得體的絲巾更能把旗袍的靈秀、端莊、嬗變表現得淋漓盡致。旗袍,又稱褀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2. 古代女子肩上披的那條絲帶叫什麼好像叫什麼帛

古代女子肩上披的那條絲帶叫什麼?好像叫什麼帛

古代女子肩上披的那條絲帶叫披帛
披帛,隋代壁畫中已有披帛,唐代廣泛流行。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製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披帛分兩種:一種橫幅較寬,長度較短,多為已婚婦女所用;另一種長度可達兩米以上,多為未婚女子所用。

古代女子披在肩上的那跟帶子叫什麼?

花冠和蓋頭。婦女發式和花冠,是當時對美追求的重點,最能表現宋代裝束的變化。唐及五代的女子花冠已日趨危巧,宋代花冠再加發展變化,通常以花鳥狀簪釵梳篦插於發髻之上,無奇不有。遼、西夏、金分別為中國古代契丹侍碧、黨項、女真民族建立的政權,其服飾反映了在與漢民族進行長期文化交流中,各自發揚民族傳統的發展軌跡。黨項族婦女多著翻領胡服,領間刺綉精美。契丹、女真族一般穿窄袖圓領齊膝外衣,足下著長統靴,宜於馬上作戰射獵;婦女穿仔談弊窄袖交領袍衫,長齊足背,都是左衽,正與漢人相反,所習慣穿用的釣墩傳到內地曾廣為流行。遼金政權考慮到與漢族雜處共存的現實,都曾設「南官」制度,以漢族治境內漢人,對漢族官員採用唐宋官服舊制。

古代女子披的綢帶叫什麼 好聽,易懂一點

雪紡,紫綃,四經絞羅,緞帶,提花綢,綾羅, 雙縐, 碧縐,雙宮

古代女子披在雙臂繞於身後的那條布叫什麼?

披肩
披肩也叫雲肩,多以絲緞織錦製作,大多數雲肩用四個雲紋組成,叫四合如意式,還有柳葉式、荷花式等等,上面都有吉祥命題,例如富貴牡丹、多福多壽、連年有魚等等。明清的時候流行很多,大多都在婚慶喜宴等場合使用。
披肩是從隋朝(581-618)以後發展而成的一種衣飾,它圍脖子一周,佩戴在肩上。到清代(1644-1911)時,披肩普及到社會的各個階層,特別是婚嫁時成為青年婦女不可或缺的衣飾。發展到後來,披肩多在歲時節令或婚嫁時佩戴。披肩的形式多為「四合如意」形,也有條帶狀。披肩的製作一般做成兩層八片垂雲,每片雲子上或刺綉花鳥草蟲,或刺綉戲文故事。一件精美的披肩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綉成,其工藝之精巧,令人贊嘆。披肩的綉制有各種各樣的針法,如挽針、接針、滾針、松針、釘線、打子、圈金、搶針、齊針,樣式也較為繁多。
藏羚羊底絨製成的披肩稱為「沙圖什」,是世界公認的最精美最柔軟的披肩。 一條披肩是以數只藏羚羊的生命為代價而織成念族的。 藏羚羊絨從西藏走私到印度寨模和克什米爾,在那裡可以合法的使用藏羚羊絨織成披肩和似巾,但出口貿易仍然是非法的。
盡管印度歷史上有使用沙圖什披肩作嫁妝的風俗,但西方時尚界對沙圖什的追求是直接導致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盜獵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每年估計有2萬只藏羚羊因為沙圖什的原因被獵殺。

舊上海旗袍舞肩上披的叫什麼

披肩

古代男子束發的絲帶叫什麼

綸巾。
這是在20歲加冠的時候才會開始給孩子使用的。
正所謂,十而孩提、二十而加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這個東西,就是在小孩子20歲的時候成人禮的時候,由家族長輩長老為孩子加上第一冠。

古代叫鍾叫什麼,好像叫 日什麼

日晷
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並劃分時刻。日晷通常由銅制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這種利用太陽光的投影來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古代女子帶的頭飾叫什麼是帶珠子的那種

太多了,給精確點
理論上來說基本上都可以弄個珠子上去

古代女子出嫁叫什麼

古時稱公主出嫁和皇子出就藩封為「出閣」。如出閣未期。——元稹《七女封公主制》唐朝以後逐漸變為泛指女子出嫁
:ke../view/501883.?wtp=tt


古代「歸」的本義指女子出嫁,但女子回娘家也稱「歸」,多意。
(一)本義:女子出嫁
歸,女嫁也。——《說文》
帝乙歸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之子:這個女子)
女有歸。——《禮記·禮運》
婦人謂嫁曰歸。——《公羊傳·隱公二年》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杜甫《新婚別》
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如:歸適(出嫁);歸女(嫁女);歸妹(嫁妹)。
(二)指出嫁女兒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歸寧父母。——《詩·周南·葛覃》
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左傳·庄公二十八年》
大歸曰來歸。——《公羊傳》
又如:歸安(舊時謂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視父母);歸宗(出嫁女子回歸娘家)。
(三)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棄回家

古代人綁在額頭上的絲帶叫什麼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為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綉或珠玉。
抹額最早為北方少數民族所創的避寒之物,《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亦稱「抹頭」,束在額上的巾。
《新唐書·婁師德傳》:「戴紅抹額。」
《席上腐談》:「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在宋代的儀衛中,如教官服襆頭紅綉抹額,招箭班的皆長腳襆頭,紫綉抹額,,就是用紅紫等色的紗絹,裹在頭上的抹額。

3. 旗袍前面的穗頭叫什麼

叫壓襟,是古代女子掛於胸前的配飾,多在節日或重大場合上佩掛於衣襟的右上方,用來裝搭液飾、美化、固定衣襟。
壓襟的特點:
1、壓襟常見三件套至九件套,壓襟可作為生活用品日常使用,又可作為觀賞把玩、自娛自樂的藝術品,更是增加動感,渲染氣氛,顯示華麗富貴的吉祥裝飾物件。
2、壓襟,流行於明清時期,是古人在右衣襟上佩戴的飾件,可以理解為「壓住衣襟之物」。上端以一條銀鏈系在胸口的扣子上,中間是用銀、象牙、翡翠、瑪瑙等做成的「事件壓口」,雕琢成蟬、蝙蝠、魚兒、牡丹、雲雀等形狀,象徵著美好的寓意。
3、下以銀鏈綴弊鄭著刀、槍、劍、戟、鑷子、剔牙鉤、耳挖勺兒、粉盒等小件銀器,少的三樣,多的九樣,綴五樣的比較常見,稱壓襟五事。明清時期女子上衣肥闊,風一吹便鼓鼓囊囊的,而壓襟可以令衣租枝頌物平順,體現出人的儀態美。

4. 裙子兩側的帶子是干什麼用的

起裝飾左右,你可以打個蝴蝶結,顯著有腰身。。。

5. 旗袍上的紐扣叫什麼他怎麼做的

盤扣是布條經手工盤制而成。服裝經各種藝術造型盤扣裝飾後顯得更加典雅大方。

盤扣,也稱為盤紐,是隨著滿族服飾而興起的,可稱得上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符號。盤花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是中國人對服裝認識演變的縮影。我國古代用長長的衣帶來束縛寬松的衣服,元明以後,漸漸用盤扣來連接衣襟,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稱為盤花。盤花的題材都選取具有濃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盤扣的花式種類豐富,有模仿動植物的菊花盤扣、梅花扣、金魚扣、盤結成文字的吉字扣、壽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幾何圖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盤花分裂兩邊,有對稱的,有不對稱的。盤花扣的作用在中國服飾的演化中逐改變,它不僅僅有連接衣襟的功能,更稱為裝飾服裝的點睛之筆。生動地表現著中國服飾重意蘊、重內涵、重主題的裝飾趣味。

近幾年,盤扣作為一種傳統的衣飾手段又風靡一時。長袖盤扣、短袖盤扣、對襟盤扣、斜襟盤扣.就連後開衩的直筒連衣裙也綴上了幾顆盤扣。

6. 古代宮女身穿旗袍頭上帶的是什麼東西,叫什麼名字,請知道的人幫忙。

旗頭.
其中主要的幾種發式有「軟翅頭」、「兩把頭」、「一字頭」、「架子頭」、「大拉翅」、「燕尾」、「高粱頭」等等,其間名稱不同,形式稍異。

7. 女子旗袍,脖子上圍的一圈是什麼東西

圍脖咯,為了好看吧。

8. 旗袍左右兩邊的叫什麼

左襟,右襟。
以下是小平老師(旗袍傳承人)的觀點:隨著我對服飾(主要是旗袍) 的學習和研究,對很多傳統服飾元素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分享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對之處敬請指出。經常有人對旗袍右衽(襟)右衽(襟)很是糾結。其實我覺得現在常見的形態既是一種服飾文化也是一種穿著習慣,衣以人為本嘛。關於旗袍該左襟還是右襟?曾經我特地問過我師傅,作為專注旗袍製作幾十年的老裁縫旗他是這么回答我的:肯定是右襟耶。如果不小心把客人的衣服做成左襟,是一種大忌。因為只有先人的衣服才會做成左襟。這是從老一輩那裡代代傳下來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