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穿旗袍站在台上唱京劇叫什麼
擴展閱讀
童裝青蛙什麼牌子 2025-05-20 11:26:34

穿旗袍站在台上唱京劇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6-13 03:40:15

A. 京劇有哪些服裝-京劇服裝

京劇有哪些服裝-京劇服裝大全

京劇的服裝有哪些大家知道嗎?了解嗎?下面,我為大家講講京劇的服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盔帽類:

盔帽就是戴的帽子,可分為盔、冠、帽、巾,總稱為盔頭。

靴鞋類:

只有靴鞋兩種。

輔助服裝類:

包括水袖、翎子、靠旗以及穿在裡面的胖襖和系在身上的腰帶等。

長袍類:

也可叫袍服類,包括蟒,帔,褶子,開氅,箭衣,以至斗篷,長背心,旗袍等。

短衣類:

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褲子,裙子等。

鎧甲類:

古代作戰時,戰士穿的鎧甲,在京劇舞台上叫做靠,可分為硬靠、軟靠和改良靠。

蟒袍:

在戲中是帝王將相的官服。

樣子是圓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緞子,手工綉花,圖案是團龍或虎,下擺綉海水、江涯。

皇帝穿正黃色,王爵、太子穿杏黃色,元老穿香色或白色,侯爵穿紅色,此外還有藍色、紫色、綠色、黑色的。

服裝的基色,除身份、地位,和人物的性格,臉色也有關系:

如正直的人常穿紅色或綠色。粗魯的人或姦猾的人,則穿黑色:

像《霸王別姬》的項羽,《宇宙峰》中的趙高都穿黑蟒。

前者表現他的性情粗豪,後者表現他的陰險姦猾。

女子穿蟒的,有皇後、公主、將相的夫人等。

樣式與男蟒相同,圖案用飛鳳、團鳳。

但尺寸稍短,只過膝蓋,上身加“雲肩”,下面系裙。

梅蘭芳在《醉酒》中扮楊貴妃第一場里就穿紅蟒,第二場改穿宮衣。

宮衣一般也用緞地綉飛鳳,色彩都較復雜,周身綴有五色綉花飄帶,用金銀線及五色絲線綉成。這種服裝特別容易發揮舞蹈的性能。

鎧靠:

軍中最庄嚴的戰斗服裝,作戰時用,惟當朝賀、及閱兵、凱旋等典禮時,外邊須穿蟒,即成為武將的大禮服。

有功老將穿黃鎧,青年將官穿白鎧或粉紅鎧,粗魯人穿黑鎧。

鎧靠的樣式是仿照中國古代鎧甲製成,緞地綉圖案,腹部和兩肩多綉虎頭。

女鎧式樣與男鎧相同,惟下身全綴飄帶,圖案花樣亦較為絢麗。

官衣:

中級官員的禮服,式樣與蟒相同,但用素色緞製成,胸前綴方形補子,從顏色上區別官級的高低,紅最高,藍次之,黑最低。

玉帶:

穿蟒或官衣時,腰間圍玉帶,男女都一樣,這是明代以前就流行的服制。

製作方法用硬帶鑲玉若干塊,與真的玉帶差不多。

帔:

常禮服性質的服裝,男女都用,式樣是大領、對襟帶水袖,緞地綉各種圖案,如團龍、團鶴、團鳳、花鳥等等,也有素帔,老年人穿香色,或藍色,中年人穿紅色、藍色,少年人穿紅色、粉色。女子的帔,大致相同,惟尺寸稍短小,只過膝而已,《奇雙會》的趙寵、桂枝均穿帔。

開氅:

武官的常禮服,有時大臣也穿,其顏色的區別與鎧靠大致相同。

式樣是大領、大襟帶水袖,緞地綉圖案,《將相和》廉頗,《宇宙峰》趙高均穿開氅。

箭衣:

輕便的戰斗服裝,有時皇帝或武將在行軍中也穿。樣式是小領、大襟、紐絆、窄袖帶馬蹄袖,有緞地綉花,也有素色。常外加馬褂,這和古代所謂'胡服騎射'的服裝有淵源關系。

靠旗:

將官身背之令旗。

古代軍事長官在陣上傳令,即用一面令旗,作為憑證,因此在作戰時都腰插幾面令旗,以備應用。

現在劇中將官背上所扎之靠旗,亦有此意,惟每背四面,即已誇張加大成為裝飾品了。

靠旗系三尖式,緞地綉花,顏色與鎧靠相同。

《挑滑車》的高寵,《雁盪山》的孟海公均扎男靠。

《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抗金兵》中的梁紅玉均扎女靠。

茶衣和老斗衣:

古代勞動人民所穿的衣服,前者是短衣,後者是長衣。

樣子是大領、大襟帶水袖。

質料用布質或綢質,不綉花,茶衣一般顏色是藍色、褐色、米色,腰裡系腰包。

老斗衣是米黃色,別有一種淳樸、簡潔之美。

襖褲:

原是清代中葉流行的服裝,這種服裝很適合花旦這門角色的表演,就被採用做戲裝。

立領、大襟、紐絆、禿袖(無水袖露手),顏色圖案各種都有區別也不甚嚴格。

式樣常常因時代變化,吸收當時社會婦女服裝,予以加工,《拾玉鐲》中孫玉姣穿襖褲。

古裝:

是梅蘭芳編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別姬》、《太真外傳》等新戲時,參考古代繪畫、雕塑中適合上述各劇中人的身份和特點來創制的,當時稱它做古裝,以別於一般通用的戲裝。

這種古裝與其他戲裝的區別是,頭上的發髻在頭頂,不在腦後。

上衣較短,略如褶子,有時亦加雲肩,有有水袖及無水袖兩種,水袖也比普通戲衣較長。

裙子系在上衣的'外面,有時加飄帶。

這種古裝是為了在舞台上發揮古代歌舞特點設計的。

褶子:

一般男女的便服,有綉花或素色的區別,大領、大襟帶水袖。

《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穿素褶,《游園驚夢》的杜麗娘穿花褶,《拾玉鐲》的傅朋穿花褶,《金山寺》的許仙則穿素褶子。

斗篷:

在軍中或行路時禦寒用的服裝,小領,繞身一圍,無袖,男子多用大紅素緞,女子則可用各種顏色,上綉圖案,如《別姬》中虞姬,《游園驚夢》的杜麗娘所穿。

八卦衣:

是道教中的服裝,和古代文人所穿的鶴氅也相近。

黑緞底上面綉太極圖、八卦,周圍鑲寬邊,腰間圍有綉帶,且有兩根綉帶下垂。

這種衣服是象徵著穿的人具有法術,又為諸葛亮專用的服裝。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輔佐蜀主劉備的丞相,他是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分析事理,有遠見,又懂得天文,地理和各種學問,在作戰時善於用心理戰術,因此小說中把他描寫成為有道術的人,戲里也把他打扮成為有道術的人,他無論在任何場合都穿八卦衣。

以後凡戲里屬軍師(即高級參謀人物)出場,都穿八卦衣。

;

B. 京劇的服飾又叫做什麼

總體叫「行頭」!在戲曲行,「行頭」泛稱一切戲曲演出用具。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戲具謂之行頭。行頭分衣、盔、雜、把四箱。」
衣箱,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大衣箱包括各種長短袍服,如蟒袍、官衣、開氅、帔、褶(音學)子、八卦衣、坎肩、斗篷、青衣、宮裝、旗袍、雲肩、飯單、袈裟等,還要兼管玉帶、朝珠、扇子、牙笏、手帕、腰巾和喜神(彩娃)。二衣箱包括各種武裝人員的裝束,如箭衣、馬褂、大靠、茶衣、腰包、抱衣、打衣、制度衣、大鎧、猴衣以及扣帶、鸞帶、絲絛等。三衣箱即演員所穿內衣、厚底靴、朝方、彩鞋、旗鞋、雲履、福字履、彩褲、胖襖、僧鞋、薄底靴、大襪、青袍、龍套衣及塑形用品。
盔頭箱,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種。如帥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紗帽、氈帽、羅帽、風帽,鳳冠、如意冠、九龍冠,扎巾、軟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員外巾。此外還有演員頭上所戴的網子、水紗、雉尾翎、狐尾、甩發、髻發、耳毛、發髻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如黑、黲、白、紅、紫色的滿、三綹、扎、八字髯、一字髯等。
雜箱,指彩匣子、水鍋和梳頭桌。彩匣子是為男角色面部化妝、抹彩、勾臉、卸妝、洗臉所用。梳頭桌是專為旦角梳理大頭、古裝頭、抹彩、貼片子、插戴銀泡子、翠泡子、鑽泡子和絹花等飾物所設。
把箱,即旗把箱。從刀、槍、劍、戟等各種兵器到桌椅、板凳、帳幔和山、城、墓、碑等景片;從文房四寶、印信、茶酒器皿、令旗令箭、馬鞭、車、船、風、火旗到聖旨、香案、旗、鑼、傘、報和劇中特定道具,如家法、手銬、銅錘、棋盤、笛簫等都是絕對不可缺少的道具。
一套完整的行頭,在演出時均有一定的使用章程和規范,如衣箱上的十蟒十靠都必須按上五色和下五色,即紅、黃、綠、白、黑、藍、紫、粉、古銅、秋香十色的順序擺放;後場桌上的道具必須根據戲碼的變換而變換。以保證演員穿、扎、戴、掛、拿,有條不紊地進行。

C. 京劇《四郎探母》中的鐵鏡公主為什麼穿旗袍

鐵鏡公主穿的是旗蟒。旗蟒原是指清朝滿族皇後所用的吉服——朝袍。這是保留在京劇傳統服裝中為數不多的清代服飾原型之一,當然,它也是經過了一定藝術加工的。成為戲曲服裝後,它已失去了歷史朝代的規定性,而被納入了程式的軌道——通用於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即所謂「番邦」)統治階層的貴族婦女。使用時,內襯「領衣兒」,外掛朝珠。

D. 有一首歌男女對唱,舞台上女的穿旗袍是什麼歌

可能你說的是《夜上海》這首橘碧歌,因為這首歌是男女對唱,演唱者常常會穿旗袍來表演,而這首歌的歌詞內容也很適合旗袍的氛圍,歌曲風格又比較經典,所以它是很多晚場歌曲演唱中圓中舉的一首重要曲培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