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影片結尾處,一個單純的德國小男孩,僅僅想和好朋友(一個原先穿條紋衣服的猶太男孩)在一起玩並幫助他找他的父親,自己換上了條紋睡衣,結果被納粹士兵誤殺,母親抱著衣服痛哭,父親眼神絕望,姐姐心疼地看著母親的鏡頭,算是個讓觀眾在看片子時情感得以爆發的安排了。
他的父親是納粹黨的軍官。升職後去管理一個叫「勞動營」的地方。父親騙孩子和妻子,隱瞞了自己做的殘忍事不,而是說自己做的是偉大的,保衛國家,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事。
布魯諾(本品里的可憐小男孩)他其實代表了揭露納粹人黑暗陰險的一面,揭露真正的歷史的人(片中有一句話,是歷史老師對他說的,如果你發現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個善良的猶太人,那你就是最偉大的探險家,最後,小男孩成為了那個最偉大的,但是,代價就是犧牲自己)。
母親Elsa有著善良的心和對猶太人的同情心,會在猶太佬幫助布魯諾包紮傷口後說一聲謝謝;當得知那難聞的氣溫竟是猶太人被焚燒的氣溫,她崩潰了,沒有想到自己的丈夫竟是如此殘忍之人,自此她變得渾噩,神經質,開始與丈夫作對。應該是宗教信仰者。
姐姐Gretel本是善良單純的女孩,到了鄉下接觸到的人以及父親安排的歷史老師傳授歷史知識後,變得具有斗爭性。
猶太佬Pavel本是一個學醫的學生,後來被納粹抓捕成為一個削馬鈴薯的無為之人,最後因為倒酒不小心撞到了中尉的酒杯,被中尉拖出去打死了。
片里還有一個中尉Kotler,他看起來很嚴肅,對待穿著條紋睡衣的人說話很兇,很厲害,幾乎是用呵斥的語氣,最後由於隱瞞了自己父親的事情,被派到前線打仗,生死不知。
片中,布魯諾多次懷疑老師和父親說過的關於猶太人的話,卻在父親和軍官看他們自己製作的影片時,消除了對父親的懷疑,甚至他開始覺得那個「勞動營」里是美好的,所以,他讓小夥伴幫助自己偷了一身條紋衫,和小夥伴混進去,卻不曾想,這個第一次親眼看見的「勞動營」竟也是他最後一次見。他發現了善良的猶太人和納粹黨虛假的一面以及虛假的歷史,代價就是犧牲自己。
看完後,覺得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真幸福,同時很同情當時的猶太人,被迫害殘殺。
②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場對人性的屠殺
一部再也不會看第二遍的片子,實在是太過沉重。
以納粹屠殺猶太民族為主題,殘酷的戰爭大環境,偏激的種族歧視與人性滅絕,無論從人道主義還是戰爭和平的角度來看,這部影片的悲劇色彩都是註定的。
從小孩懵懂的視角來講述猶太人是如何在自己都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屠殺,整部影片顯得更凄涼。
「玩伴」
8歲男孩兒布魯諾的父親是納粹軍官。隨著一道調令他們一家來到了鄉下,父親負責管理著猶太人的集中營。
在布魯諾眼中,營地就是一個大農場。裡面的人喜歡都穿著輪蘆「睡衣」。
一個人生活在「農場」里,小小年紀卻沒有玩伴。
極度喜歡探險的他每每偷偷從後門溜出去,隔著電網,他認識了在這兒的唯一一個朋友,同齡猶太男孩施穆爾。
自此之後,布魯諾經常帶著好吃的零食去看他的朋友。隔著鐵網,他們一起下棋、聊天,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著。
「厄運」
本該是最天真無邪的一段童年時光,卻被戰爭生生地阻斷。
什麼都不知道的他們,更不曾知道他們的這段友情本就是個錯誤。
在當時的環境下,種族不同,他們就是敵人,嚴厲的種族歧視最終將他們逼上了絕路。
布魯諾的媽媽忍受不了孩子們的童年在這樣一個殘忍的地方度過,想要帶他們去一個平靜的地方。
可是就在走的當天中午,布魯諾為了幫玩伴施穆爾找到他的爸爸,偷偷換困鬥上了集中營的囚服混進了營地。
悲劇發生了。
他們遭遇了新一波猶太人屠戮,被帶去一個密室,強令脫掉衣服。至此為止,孩子們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處境。
布魯諾說到,「我想我們只是進來避雨的」。他沒想到的是,他們將要面臨的是,無盡的毒氣和焚燒。
兩個無辜孩子的生命在無知中逝去。
「人類」
看完影片心裡很堵。明明是陽光的孩童,卻要面臨著世界的殘酷,承受著戰爭所帶給他們的本不屬於他們的汪桐磨痛苦,最後還要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掙扎著死去。
看到媽媽在鐵網外面哭著叫自己的兒子,她知道,兒子再也回不來了,這個家庭不再完整,她心裡的傷口也無法痊癒。
而這場悲劇的源頭居然是莫須有的種族主義。
人類總以為自己掌管著世界,納粹總以為自己民族才最純粹,猶太民族就不該存在於世上,多麼荒謬狂妄。
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到, 智人本能上就會將人類分成「我們」和「他們」。 而與己不合或者有威脅性的物種甚至其他智人都不會得到肯定。
萬年以前被屠殺馴服的是動物牲畜,只不過現在輪到人類自己了而已。
這不是戰爭,這是屠殺,一場對自己對人性的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