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和服為什麼是旗袍
擴展閱讀
怎麼樣用廢棉衣做手套 2025-05-25 19:44:16
成人20度適合穿什麼睡衣 2025-05-25 19:36:51
布蘭雅的女裝怎麼樣 2025-05-25 19:35:29

和服為什麼是旗袍

發布時間: 2023-05-25 18:36:55

⑴ 女性國服為什麼是旗袍,而不是漢服

女性國服之所以為旗袍而不是漢服,原因有三。其一,旗袍是女性追求平等的產物;其二,旗袍更能勾勒出中國女子的獨特身材,且在大場合中更加端莊典雅;其三,漢服容易被人認為是亞洲別國的服飾,而旗袍能被人一眼就看出是來自中國的。

01、旗袍是女性追求平等的產物

民國初期的男女地位並不平等,社會中還滿是封建思想。但那時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經開始傳入中國,新時代的女性為了追求自由平等就開始通過行動來表明立場。她們開始刻意模仿當時的男子服飾,那時候男子都是穿著長袍,於是,她們就也穿長袍,來體現男女之間的平等,旗袍便被製造出來了。旗袍成了她們追求平等的產物,是男女地位平等的象徵。

其實,無論是旗袍還是漢服,都是中國的傳統服飾。不同的人對它們有不同的看法,眼光不同,觀點就會不同。就我個人觀點而言,女性國服我站旗袍。

⑵ 日本和服 韓國韓服 中國是旗袍

和服和韓服都是統稱 旗袍是民國時期盛行起來的女裝吧
硬要說的話~應該是日本和服 韓國韓服 中國唐裝/漢服 感覺更合適一點
不過我更傾向於漢服嗷~

⑶ 旗袍對和服的影響是什麼

旗袍對和服完全沒影響- -。。。。 和服是在漢族的漢服基礎上演化的,旗袍是在滿族的旗裝基礎上演化的。。從基礎上就不一樣。和服繼承了華夏衣冠漢服的氣韻,滿清用大屠殺的方式強行毀滅了漢族人的民族服飾(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民族- -),強迫漢族人穿上旗裝(旗袍的祖先),大概就是這個關系。。。

⑷ 西服 和服 旗袍 這三個有什麼不同

西服:歐洲中世紀後紳士服裝的簡易化~
和服:漢服的衍生,導致現在好多人看一些穿漢服的以為是和服。。不過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旗袍:由清朝貴族服裝演變而來~去掉了繁瑣的部件,簡化出表現女性美的服飾

⑸ 日本的和服相當於中國的什麼服裝都在什麼場合穿

雖然說和服相對於旗袍,很多人會反對,因為旗袍並非漢民族的民族服裝。但是僅僅以使用場合來說,確實更接近於旗袍。日本一般會在小孩子3、5、7歲,新年祭拜,成人禮以及夏天祭典等等正式場合和特定場合穿。也有某些例如餐館會要求接待人員穿和服。

中國旗袍與日本和服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急急急!!

因為、安穩;微緊的腰身體現出腰臀的曲線。旗袍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和服雖然基本上由直線構成而和服則是注重包藏之美。如將和服拆開而和服則偏重於素淡;即以直線創造和服的美感、絲綢;由兩者的特徵來看但它卻能顯示莊重。和服裁剪幾乎沒有曲線人們可以看到。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首先無袖或短袖等;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此不同在婚宴的禮服顏色上。
現代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旗袍顏色偏重於艷麗擺側開衩缺少對人體曲線的顯示顯得矜持凝練;標新且靈活多樣。
和服屬於平面裁剪加大開衩商業氣息濃厚較少為人的體型所左右用以製作和服的面料緊扣的高領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立領盤紐所以在量體裁衣方面比較自由、絲絨等製作的旗袍給人以雅緻而莊重的感覺;不是唯一的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幾乎全部由直線構成從兩者的顏色來看。
其次也很少給人以衣不合體的印象。在製作和服時只是在領窩處開有一個20厘米的口子。現代旗袍腰身合體仍然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單片衣料即使穿著同一尺寸的和服也不是必要的;符合日本人的氣質;上領時將多餘的部分疊在一起、寧靜旗袍是簡練注重貼身的形態美它可以因人而異多帶有官派作風。由於和服的裁剪製作具有上述特點選用織綿緞;收腰在腰間調節尺寸

⑺ 日本的和服是和旗袍一樣是近代才有的吧麻煩解釋一下!

很長時間了,和服主要特徵在後面的布料,3-4百年前日本的內部戰爭幾乎殺光了男人,那個時候提倡多生孩子,於是為了方便做愛女人背部掛著布料,隨時隨地展開布料做愛

⑻ 為什麼旗袍在中國流行不起來和服卻在日本這么流行

和服主要是因為歷史長遠,在日本古代,人都穿這個,但現在也沒有那麼流行,因為太貴了,稍微好點的都要上萬。
而旗袍,實際上是滿人服飾,只是在民國時期在上流社會流行過,後來在文革的時候被作為資本主義的象徵,被毀了許多,所以流行不起來。

⑼ 為什麼日本的女人會穿"和服"它的來歷又是什麼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きもの」"。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艷麗,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的寬幅帶子,簡直就是一種藝術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左右,據《魏志·倭人傳》中記載:「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這便是和服的雛形了。大和時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節前往中國,帶回大批漢織,吳織以及擅長紡織、縫紉技術的工匠,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藝者,他們將中國的服飾風格傳入日本。 奈良時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至於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後,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ようふく」"。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於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後,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日慶典、畢業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

⑽ 日本女子為什麼要穿和服

和服是外國人對日本人服裝的稱呼,也是日本非正式的稱呼,實際上,應該稱為「吳服」。這跟日本人服裝的來歷有關。
日本在古代是蠻荒之地,人們都赤身裸體,或隨便找個東西一穿,根本不舒服,也不雅觀。
西晉時期,五胡亂華,中國正統轉移到長江一代。華夏文明也只在那裡得到保留。歷史上把三國時期的吳、東晉、以及後來的宋齊梁陳 加在一起,稱為六朝。
在六朝時期,很多日本人來中國學習。他們發現華夏文明是在是偉大啊!於是,有些日本人開始把華夏文明介紹給日本。華夏文明的兩個核心就是衣冠和制度(華就是美麗的衣冠,夏就是完善的制度)。於是,把衣冠和制度都傳到了日本。由於六朝處於南方,南方在三國時握賀神期是吳國的所在地。因此,當時有人把六朝所在地稱為「吳」,因此把華夏衣冠叫做"吳段虧服"。
傳上華夏衣冠後,日本人自我感拍清覺像文明人了,所以吳服廣泛流傳,成為日本的傳統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