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的旗怎麼寫你好嗎
擴展閱讀
旗袍壓襟是什麼作用 2025-05-26 06:27:35
竹纖維手套怎麼做 2025-05-26 06:16:55

旗袍的旗怎麼寫你好嗎

發布時間: 2023-05-24 12:30:19

❶ 描寫旗袍的句子

1. 多少女子,都夢想著有一襲華美的旗袍,得體地穿在身上,風姿綽約,盡顯妖嬈。就像有一段隨心的愛情一樣,舒適地存在著,亦是一種安然。

2. 女人味還是一種風情,一種從里到外的韻律。穿著或綢或錦或絲的旗袍,裸露美麗小腿,發髻高挽,豐姿綽約,風情萬種,那份東方神韻,宛若古典的花,開放在時光深處,不隨光陰的打磨而凋謝,就那麼妖嬈著,那麼玲瓏著,令所有男人震撼。

3. 模特身著一身紅色的旗袍,看上去像是靜靜地倔強的從牆角開出的野薔薇,就像一隻翩翩欲舞的紅色蝴蝶,充滿了那種舊時代與新時代氣質的完美融合。

4. 你是花叢中的蝴蝶,是百合花中的蓓蕾。無論什麼衣服穿到你的身上,總是那麼端莊、好看。你身著一件紫紅色旗袍,遠遠看去,真像一隻小蝴蝶飛過一樣,既美麗稱身,又色彩柔和。

5. 你像一片輕柔的雲在我眼前飄來飄去,你清麗秀雅的臉上盪漾著春天般美麗的笑容。在你那雙又大又亮的眼睛裡,桔紅色的西服自然敞開,展現出紅白相間的絨衣,湖藍色的緊身長褲,襯托出修長的腿,既瀟灑又富有美感。你的裝扮是成功的!

贊美穿旗袍女人氣質優雅的句子


贊美穿旗袍女人氣質優雅的句子【篇一】

1.雖然不能滿足你最大的物質生活……但我可以把我的心來滿足你……

2.你是花間飛舞的蝴蝶,有彩色的心情;你是山間歡歌的小鳥,有婉轉的歌喉;你是溪邊裊娜的垂柳,有柔美的舞姿;你是天上可愛的仙子,有美麗的容顏。願你快樂到永遠!

3.今天肯定沒月亮了,因為月亮的光輝都給你遮蓋了。

4.當風跟日麗的清晨,一位素衣直發的女子緩緩行走在寬闊的街道上,她沒有濃厚的脂粉氣息,更沒有濃重的香水味道。

5.你表現的很勇敢,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6.你如同早晨的太陽,朝氣蓬勃。你就像花叢的蜜蜂,能歌善舞。你像荷塘的花仙子。美麗嬌俏。是男同學心中的偶像,時尚靚麗。

7.你是一尊象牙雕刻的女神,贊美女人容貌漂亮的詞語大方端莊溫柔姻靜,無一不使男人深深崇拜。

8.你身著一件紫紅色旗袍,遠遠看去,真像一隻小蝴蝶飛過一樣,既美麗稱身,又色彩柔和。

9.優雅的女子,懂得裝點自我,但沒有過度的裝飾,也不流於簡單隨便,堅持獨立與自信,熱情與上進。

10.你是那樣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詩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那雙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長長的一閃一閃的睫毛你像一片輕柔的雲在我眼前飄來飄去,你清麗秀雅的臉上盪漾著春天般美麗的笑容。

11.「你認為……怎麼樣?」徵求她的意見——大到買車買房,小到該穿什麼衣服,都可以徵求她的意見。這樣做,讓她知道她的意見對你來說非常重要。

12.任時光流逝,而心依舊蓬勃的跳動,優雅的女人,永遠年輕、跳躍而不出位。張揚,你的時尚有時其實與流行無關。它詮釋的是你心底的暗語,遵從的只是你內心的聲音。

13.有吸引力的女人並不全靠她們的美麗,而是靠她們的漂亮,包括風度、儀態、言談、舉止以及見識。

14.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15.大海有博大的胸懷,故能積湖泊細流而構成浩瀚之勢。你虛懷若谷,又博採眾長,定能擁有無窮的智慧。

贊美穿旗袍女人氣質優雅的句子【篇二】

16.通情達理:指說話、做事很講道理。

17.你溫柔的性格永遠都讓男生著迷,你體貼的關懷永遠都讓父母歡喜,你歡樂的容顏永遠都讓同窗贊揚,你得體的舉止永遠都讓鄰里歡暢。

18.用雙手淋一場夏日的傾盆大雨,讓雨滴猛烈的敲擊心底,直至讓夏天溢滿心裡,直至讓想你飛出思緒,和這幸福的夏日一起,珍藏在我的記憶。

19.容顏玉潔的臉頰,羞花閉月。美麗漂亮的身材,沉魚落雁。多才多藝懷大志,雄才偉略。古今中外博通曉,滿腹經綸。

20.想念是一種美麗的孤獨,想念是一種純凈,想念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想念是一種溫馨,被你想念是一種幸福。

21.「你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母親。」很多婦女想有孩子,但也會懷疑自我能不能當好一個母親。說這句話能夠讓她更有信心去養育小孩。

22.小麥色的皮膚給人一種健康活力的感覺,穿著耐克的一整套的純白帶粉色邊運動服,微卷的褐色頭發紮成一個簡便活潑的辮子,總是那自信可愛的表情。

23.一條裙子,代表著一種氣質一種情緒,一種色彩,一份心態。難怪即使於寒風凜冽的冬季,大街上有許多愛美的女性都穿著各色不一樣款式新穎的冬裙扮酷,也許女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解不開的裙子情結。

24.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鄰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25.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26.她們與世無爭,卻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她們以高尚的品行贏得男人的青睞,就算是女人也會為她們的品行而折服。

27.「你真漂亮。」如果要列出女人最不可缺的三樣事物,很可能就是食品衣服和贊美的話語。所以,有機會就要大力贊美她,不要遲疑。贊美越多,你得到的回報越多。

28.你的話已經鎖在我的記憶里了那鑰匙你就替我保管一輩子吧

29.我對你的表現非常滿意。

30.很真,發自肺腑,絕對痴情;愛,很真,無怨無悔,絕對愛你;心,很真,熾熱滾燙,絕對用心。愛你最真,天荒地老,永不分離!

描寫美人的句子 描寫美女外貌的句子


1、一笑百媚:形容美人的笑態。

2、思念是一株美人蕉,快樂是她的根,甜蜜是她的身,溫馨是她的莖,浪漫是她的葉,而你,是她的靈魂。親愛的,我愛你!

3、在古代,虞美人花寓意為生離死別、悲歌。人已沒,愛還在,彌而不去,終成香魂。虞姬,縞衣綦巾,窈窕淑女,硝煙改變不了青春的顏色,只要伴著項王,唯願山高路長。

4、額頭沒有一絲皺紋的美人,只怕血管里流動的都是冰。畢淑敏《心靈處方》

5、所有的愛情無非相似的一招一式,所有的美少年到最後都會變成大肚腩。愛情荒蕪,帥哥發福,美人遲暮,是誰也逃不過的蒼老。《絕世風光突然七年似塵埃》

6、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些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的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7、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8、山外青山樓外樓,你不愛我我發愁,世上美人到處有,就是沒有你溫柔。

9、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10、亭亭玉立:形容花木主幹挺拔或美人身材修長。

11、項少龍本就與少原君勢不兩立,此時見得美人相求,心中更是湧起豪情壯志與新仇舊恨,真想將少原君就地格殺,但是現在他卻不能這么做。

12、我們要學會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這每一天的開始,都將是我們餘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們即將死去。《美國美人》

13、清晨,他在妻子床頭放了一朵新鮮玫瑰,又以溫柔的吻喚醒熟睡中的她。妻子睜開惺忪的睡眼,看到眼前的玫瑰,笑了。旁邊他微眯著雙眼看著她輕輕說道:醒了?我的美人!她欣喜又委屈,道:等我老了,你就不會這樣叫我起床了!你都抱怨了50年了。他說著,爬滿皺紋的臉上滿是得意。

14、我好幸運呀,賈寶玉身邊有花香襲人的美人,我有眼如水杏般的可愛少女,不比他差,哈哈。

15、虞美人,原不過田間雜草,野蒿子一樣的,賤生賤長,不為人注目。然它,不甘沉淪,明明是草的命,卻做著花的夢。不舍不棄,默默積蓄,終於在某一天,疼痛綻放。紅的,白的,粉的,鋪成一片。瓣瓣艷麗,如雲錦落凡塵。人們的驚異可想而知,它不再被當作雜草,而是被當作花。春天,竟離不開它了。

16、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王昌齡《西宮秋怨》

17、我要坐擁天下,我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我要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我要有足夠大的力量守護我想守護的一切!夢三生《美人殤》

18、祝您在新的一年裡財源滾滾,艷福多多,妻妾成群,兒孫滿堂。東摸西吻淺呻吟,左擁右抱美人笑,羨煞韋小寶妒壞西門慶。

19、那兒的孔雀多得出奇,路邊上,野地里,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好像美人兒拖著翠色的長裙子,四處轉游,根本也不避人。

20、利劍不可近,美人不可親;利劍近傷手,美人近傷身。孟郊

21、迷人的美人,不一定心底不空虛,傻大姐不一定不聰明超奇。

22、美人計。(答案:英雄無用武之地)

23、只是,在陰間的最深處,忘川河旁,幽幽燈籠高掛紅樓。陳舊的古箏磊在窗檯上,再無人奏樂。一具白森森的枯骨握著毛筆,倚欄而坐,獨自畫著紅衣美人皮。

24、齒如瓠犀 絕色美人 百般難描 白巾翠袖 嬌艷驚人 俏麗俊逸 玉面淡拂

25、有困難要幫,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幫。在美人面前則修正為:有危險要救,沒有危險製造危險也要救。

26、美人在時花滿堂,至今三載留余香。

27、人體是美的,人體藝術是人體美的結晶。今天,由於人體美具有特殊的審美價值,除了雕塑、繪畫外,人們已經在電影、攝影、芭蕾和體操、游泳、滑冰、等藝術和運動中,用各種不同的語言去表現、創造、贊美人體美。它不僅給人們帶來藝術美的享受,而且也陶冶著人們的審美情操和藝術趣味。

28、一衣碧藍綢緞上用卞綉手法描繪的盛春海棠,三千青絲高高挽起一個縷鹿簪,素日最喜的鎏金八鳳雀尾步搖戴與其間,絲絲玉墜在耳邊泠泠作響,效仿合德用螺子黛描的遠山黛細眉輕挑,胭脂輕抹,似一抹醉意淡於粉頰,瞧著銅鏡美人,嘴角勾起盈盈的笑意。

29、這個世界上總有些無法越級挑戰的敵人,現實里,不是所有熱血的男孩都能抱得美人歸。

30、美人魚我愛你,只有你才不會劈腿!

31、49、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佚名《鳳求凰,琴歌》

32、白衣勝雪長發,簡單的束起。言笑吟吟,好似翩翩濁世白衣佳公子,風姿特秀,爽朗清舉,笑起來額頭上還有好看的美人尖,那種忽略了性別的美,好似謫仙下凡。

33、凄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納蘭性德《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34、凄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虞美人》

35、每個美人都能挑出瑕疵來。土耳其

36、愛情沒有標准,一個人對一個人發生愛情,往往不是愛對方夠上什麼標准,而只是愛上他的特色。否則大家都向著少數的幾個標准美人進攻,其他那些不夠標準的,豈不找不到對象了嗎?

37、一笑露出滿嘴的虎牙,一抬頭露出滿臉的美人痣。

38、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李白《怨情》

39、美人對眼睛來說是天堂,對腰包來說是地獄。

40、聽說你因為和姑娘相好被判了無期,讓你天天陪著那姑娘,給她講笑話,買房子,轉門子。恭喜你呀,英雄難過美人關,你終於掛了!

41、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盪的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培根

42、梨花千姿百態,有的羞澀地打著朵兒,像一顆顆潔白無瑕的小珍珠掛滿了枝頭;有的已經張開了幾片花瓣,像一個個白色的小喇叭,花瓣環抱著細絨花蕊,頂端戴著紅彤彤的小帽子,猶如悠閑,美麗的睡美人;有的已經盛開了,雪白的花瓣就像仙女那白色的紗裙,隨風飄舞,又像是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43、好風微揭簾旌起,金翼鸞相倚。《虞美人好風微揭簾旌起》

44、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麗的人,就像有很多美麗的風景。你看到美麗的風景,會不會很愉快?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得親眼相見,是福氣啊。我看到美麗的人,就會由衷地欣賞他們。不要時時用自己來和美人比較,那不但是自卑的發源地,鬧得心情沮喪,而且暴殄天物,蹉跎了一段心曠神怡的好時光。

45、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46、你的身影,吸引我;你的溫柔,纏繞我;你的美麗,侵潤我;你的話語,激勵我;我對你的愛,如剛剛出浴的美人,帶著淡淡的清香,絲絲的羞澀。

47、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我們這代人違背了古訓,雲游四方,成為時代的孤兒。有時夜深難眠,兀自茫然:父母風燭殘年,兒女隨我漂泊,社稷變遷,美人色衰,而我卻一意孤行。這不僅是地理上,而是歷史與意志、文化與反叛意義上的出走。這或許是命中註定的。在行走中我們失去了很多,失去的往往又成了財富。看大地多麼遼闊,上路吧。

48、一心一意我想你,兩情相悅甜如蜜,三世情緣創奇跡,四時充美人歡喜,五福臨門笑口開,六六大順吉祥意,七夕之戀親親你:七夕夜一起看月亮吧?

49、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50、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描寫江南的句子 描寫江南煙雨的句子


1、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誰知。薩都剌《小闌干去年人在鳳凰池》

2、春風:開春後吹的風。如春風解綠江南樹。

3、情懷,是一頁淋濕的詩稿,不讀,都盡是明媚的好意;情懷,是一角檐下江南,不去,都盡是淅瀝水聲,纏綿如宗教。

4、那小姐相貌嬌美,膚色白膩,別說北地罕有如此佳麗,即令江南也極為少有。她身穿一件蔥綠織錦的皮襖,顏色甚是鮮艷,但在她容光映照之下,再燦爛的錦緞也已顯得黯然無色。

5、且應記、臨流憑闌干,便遙想,江南紅酣千頃。

6、瀟瀟春雨煙雨江南,撐一把油紙傘,獨自走向江南,煙雨江南,詩情畫意的江南,清明時節的江南,夢牽魂繞的江南,向你走一夜,江南,早安!

7、江南的三月,細雨綿綿。午後不知什麼時候又飄起毛毛細雨,喜歡在這樣的細雨中漫步,讓肌膚感受柔雨的清新和細膩。細雨的絲絲清新和絲絲纏綿讓我感覺到自然,純真和透明。喜歡在這樣細雨的日子獨倚窗前靜賞風卷雨綿。瀟瀟灑灑如一幅雅緻飄逸的畫卷。朦朧依舊,思緒飄飛。

8、春過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樽前,惟待見青天。劉禹錫《雜曲歌辭憶江南》

9、去歲江南見雪時,月底梅花發。張孝祥《卜運算元雪月最相宜》

10、一個江南女子,愛,能戀到雲淡風也清,便是余韻綿綿了。因了這份余韻,只讓我想起悠遠的笛音。縈繞在耳,卻能帶給你回味。

11、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1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13、小亭初報一枝梅,惹起江南歸興。搖蹼玉溪風景,水漾橫斜影。異香直到醉鄉中,醉後還因香醒。好是玉容相並,人與花爭瑩。

14、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1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6、兒時的我,在遼西鄉下的奶奶家長大。那時候,常常躺在堤壩上沐浴河風,每天盯著天空的雲卷雲舒,心中的世界不知道究竟有多大?後來,我長大了,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很多精彩;置身在其中,卻經常迷失方向!很多時候,感覺世界很大,有時候卻又很小。當我經歷了人生百態,走遍了大江南北之後,卻總是覺得故鄉的山水和那裡的人們更好,讓我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能忘懷。

17、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煞江南。張養浩《水仙子詠江南》

18、一句句一行行,描繪出一派前世江南之壯。

19、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0、人生若只如初見,所有往事都化為江南的一場煙雨,在相視一笑中,隨風盪漾起回憶的波紋,然後再漸漸隱去在畫中的江南,只因為你的離去,我竟為你留下的驚艷,傾情傷懷。

21、江南的古屋主要以青磚為材料,磚與磚的縫隙里擠擠挨挨地塞滿了苔蘚與野草,幾根木製的橫梁點綴其間。

22、到過西藏的人們,如果沒有去過西藏的江南林芝,那麼應該是一個遺憾。到過林芝的人們,如果沒有親臨過錯高湖,那麼,應該是一個大的遺憾。

23、又是暖冬,未見雪飄。即使江南下雪也不及北國風光。雖然銀裝素裹,難見分外妖嬈,也少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寂廖。美醜只在心念,每一個季節都有缺憾,春天也一樣;每一個夜晚都有浪漫,冬夜也這樣。

24、千個女人總有千樣的氣質、千樣的特點,有的如桂林山水,清麗、神奇,有的象江南小院,安詳、靜謐,有的似滔滔江水,開朗、奔放,有的宛然山間清澈透明的小溪,純凈,潤澤。有的人性情沉靜,象泰山一般嚴肅、端莊、儀態大方,有的人姿態優雅,如天山一般秀麗、嫵媚、神采飛揚

25、和風吹拂,三月陽春,江南草長,江北水暖,嶺外梅香,塞上柳軟,又是踏青尋芳季節,其實我想說的是新年到了,春暖花開,你什麼時候請我吃飯。

26、西安,那是一座讓我用情極深的城市,是我想忘卻始終忘不掉的城市,我在那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裡刻下了流年最珍貴的痕跡,如今,那一切一切的笑語歡顏,一切相逢的事相遇的人,一切用盡悲歡的白天和夜晚,都將如同那正在徐徐倒退著的城市一樣,退出我生命的舞台。哦,原來你只是路過江南,無意間放慢的腳步不小心驚擾了我的染指流年。

27、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發達,同時由於發達之後導致很多人感覺無聊,當這個世界變得出奇無聊的時候,有些人就變得出奇聰明,把別人的無聊變成現金,這就是想像力。江南春

28、你,就像是一枚青澀的梅子,在江南的雨季里散發著悠悠的清香。

29、眼前的這片紅色在我面前彷彿盪漾起了一圈圈紅色的漣漪,這就是江南人的文化吧!一個安靜的城市至少會因為還存在著這些紅色的生命不會埋沒、消失,是文化構造了江南,是藝術深化了江南,是感情完美了江南。外婆說,剪紙是需要耐心、細心與恆心的,江南的嫻靜、高雅是江南人細膩的感情鑄造的,是無數年來點點滴滴的文化堆積成的結晶。她擁有著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夢想穿梭在世界的天空。

30、雨幕中,隱去了你的模樣,我在飄雨的江南濕了眼眸。季風來了又去,我始終放不下那一段深情。今夜,我手握打開記憶的鑰匙,卻不知如何才能再一次走進你的心裡、夢里?

31、走過萬水千山,吃遍大江南北,驀然回味,還是素食好!簡單又方便,經濟又實惠,環保又健康!國際素食日到了,讓我們攜起手來,將素食進行到底!

32、曾經與你執手,天涯海角,我都不羨鴛鴦不羨仙。那時,我們共沐江南煙雨,我們在煙柳雲巷裡-一起擺宴將寂寞送別,你的長笛聲,我的瑤琴語,一起滑過遠古的繾綣,撥響了今世最浪漫的戀曲。有你的夜,再黑我也不覺長;有你的冬季,再寒我也不覺冷。

33、舊時雨碎江南,傘下人獨立,長街長,影彷徨。

34、你一笑,江南老,燕子不歸,心間少一竅。

35、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3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37、待我長發及腰,將軍歸來可好?此身君子意逍遙,怎料山河蕭蕭。天光乍破遇,暮雪白頭老。寒劍默聽奔雷,長槍獨守空壕。醉卧沙場君莫笑,一夜吹徹畫角。江南晚來客,紅繩結發梢。

38、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岑參

39、柔軟的綉花綠紗袖從手腕;輕輕滑落,露出嫩筍般的手臂;一張張笑容盪漾的面龐,隨著輕捷的步子不停地旋轉著,那飄逸的袖角、褲裙如陣陣綠風、綠煙、綠霧......她們如江南的水一樣,慢慢地流著,流著,永不停息。

40、天下最快樂的事大概莫過於做皇帝。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至不濟可以生殺予奪,為所欲為。至於後宮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羅列,更是不在話下。清乾隆皇帝,稱八旬之觴,鐫十全之寶,三下江南,附庸風雅。那副志得意滿的神情,真是不能不令人興起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喟。

41、遠山如黛,煙霞霧痕縈繞綠色的江南,三徑菊花順著墨香裊裊地輕展我的心扉的痕跡,藤蘿鞦韆架上凝慮的女子,在夕陽的夾道里拾起一枚青苔的記憶蔥蘢季節里流動的背影。

42、江南的油菜花,開遍了漫山遍野,開遍了溝溝坎坎,微風一經吹過,浪濤滾滾,又似道道黃色的閃電滑過,使這花海有了靈性,也有了俏麗的動感。時見其他顏色的花雜於期間,這花海更有了生氣,也更加嫵媚。

43、悶熱無風,柳條無精打採的垂著,紋絲不動,水泥路上被曬的泛出點點銀光,彷彿一切都要融化了,這只是某些地方。江南的夏天不光都是如此,就像此刻在這古城內,天氣好比三四月,不熱不冷,恰到好處,視線所及處都是風景,看著那青山綠水心裡頃刻間便會靜了下來,融化進這片天地之中。

44、我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我愛那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我愛那奔流到海不復歸的黃河九曲;我愛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我愛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我愛那日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

45、人生得一知己,可以不恨,又逢江南好風景,獨見落花不見君。

46、江南未雪梅花白,憶梅人是江南客。

47、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水仙子詠江南》

48、你有黛玉般的詩才,靜如止水的心境,瀟湘般的夢。你的文字流露出一中淡淡的憂傷與惆悵,如同在明天的橋樑上獨自失落的晚風。你的文章總給人清新,細膩,與世隔絕的感覺。這就讓人醉了吧,醉在古老深幽的江南,醉在你輕柔的笑里。淡若無痕,偏又奪人心魄;風情萬種,更是婉轉羞澀。你,憂思如詩,清馨如畫,釋雅如夢,如此江南,深秀其中。

49、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

50、這一筆淡墨,清淺,絮不盡往事如煙。十月季末,踏霜露楓葉,只將清愁鎖緊,入紅塵。一縷素雅琴音,驚夢,江南岸柳,搖曳著一個未完的情結,一筆滄桑,難絮情緣。

❷ 旗袍拼音

旗袍的拼音是 qí páo 。

基礎釋義:中國婦女穿的一種長衣。原為滿族旗人婦女所穿,故名。

例句:1. 宴會上,姐姐一身紅色的旗袍十分引人注目。

❸ 旗袍又叫什麼

旗袍(Qipao, Chinese dress〕

也稱中式旗袍。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這種比例非常適合胡人胸部較平、臀位較低、上身較長的體形特點。旗袍傳達出現代的胡人主義思想和胡人獨特的韻律之美。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女與漢女的著裝】

作為女性著裝的旗袍,與旗女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旗女,是指旗人家庭中的女性成員;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入八旗的人的稱呼。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與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覺羅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附的漢人和蒙古人構成。清初八旗漢軍有26萬之眾,是八旗滿洲、八旗蒙古之和的3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可以是蒙古族或漢族人。這樣,把旗袍定義為滿族人所穿的服裝也就有失准確了。旗袍,本是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與中原地區的流行寬衫大袍、褒衣博帶的袍服不同,以滿族為代表的游牧民族的旗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滿族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游牧,他們所穿著的袍四面開權,有扣絆束腰帶,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後來歸附於他們的漢人和蒙古人也採用了這種服式。明末清初八旗制度逐步確立,旗人的袍服有所變化發展,與滿洲早期的樣式也有所不同,這時旗女所穿的袍可說是旗袍真正的前身,到民國才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旗袍,稱為新旗袍或新式旗袍。旗女的袍裝與漢族婦女的兩截裝束,在清初有著明顯差異。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易服浪潮,而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

旗袍源流棗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旗袍的歷史】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以"驅除韃虜"的口號推翻了滿話政權,同時也使旗人袍服走向了暫時的沉寂。三百年來終得一吐的對滿族統治政權的不滿,使"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婦女穿衣服都學解放區的樣子,鄙夷穿紅戴綠扔"資產階級小姐"。

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

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整個8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

做為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

這種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纖模擬絲面料,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們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貿然穿旗袍了……

90年代以來,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旗袍的審美】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禮儀場合。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總之,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而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旗袍的選擇】

旗袍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體現著中華民放牧傳統藝術、為國際上獨樹一幟的中國婦女代表服裝。

旗袍品種如此繁多,選購時應注意以下兩點。要根據自己穿用需要而定。如結婚禮服(旗袍)不僅面料質地上乘而且色彩鮮艷奪目,充滿喜慶色彩;迎賓赴宴禮服(旗袍)面料應高級華貴,色彩柔和大方,外觀穩重而高雅;便服旗袍可隨心所欲,突出個性及體型美,穿著舒適大方。

市場上成衣旗袍的規格是按大眾化的身材體型量制的。由於每個人身材都有自己特殊性,而旗袍又是趨於緊身、抱合性強的服裝,尺寸規格則是選購旗袍的重要指標。所以,購買旗袍必須准確地測量出自己的「三圍」,即胸圍、腰圍、臀圍,並與旗袍:「三圍」相適或略有餘。然後,在更衣室試穿觀其「三圍」是否貼體舒適,其次還要觀領子、衣身、袖子的長短與肥瘦等。旗袍尺寸大小的選購不同於連衣裙等服裝,要求十分嚴格,否則將會失去其風格和獨到之處。

旗袍面料的選擇:旗袍選料是很廣泛的。日常一般穿用的旗袍,夏季可選擇純棉印花細布、印花府綢、色織府綢、什色府綢、各種麻紗、印花橫貢緞、提花布等薄型織品;自製的短旗袍,輕盈、涼爽、美觀、實用。春秋季可選擇化纖或混紡織品,如各種閃光綢、滌絲綢、以及各種薄型花呢等織物。這些織品雖然吸濕性、透氣性差,但其外觀比棉織品挺括平滑、絢麗悅目,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中穿用很適宜。

禮賓或演出穿用旗袍是十分考究的。夏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擇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該織品質地柔軟、輕盈不粘身、舒適透涼。春秋季穿用,旗袍面料應選各種緞和絲絨類:如織錦緞、古香緞、金玉緞、縐緞、喬其立絨、金絲絨等等,這些高級面料製做的的旗袍能充分表現東方女性體型美、點線突出,豐韻而柔媚,華貴而高雅,如果在胸、領、襟稍加點綴裝飾,更為光彩奪目。

【旗袍的保存和穿著】

一旗袍的整理

現在大部分女性所穿著的旗袍大都為織錦緞的面料,而這類錦緞都是不宜水洗的,所以穿著時應非常小心,尤其要注意不要沾染上油漬、可樂和口紅,因為這類物質最難清洗,就算送去乾洗店也未必能完全清除,所以我們建議:

1、旗袍不要連續穿著好幾天。

2、要留意尖銳的物件,以避免旗袍鉤洞與抽絲。

3、不要為了貪方便將袖子高高捲起。

二旗袍的洗燙

如果新穿的旗袍不小心弄臟了,可以用塊微濕的布鋪在臟處用熨斗熨燙一下,這樣一些灰塵就會附著到布上,既清潔了旗袍,又起到整燙的作用。

三旗袍的收藏

旗袍如果不穿了要用衣架(寬寬的那種)把旗袍掛起來,注意肩部要撐妥當。在掛進衣櫥前,還要記得放上防蛀用品。

另外,絲綢衣服要勤換勤洗,脫下後切勿擱置。穿著絲綢衣服時不要貼身,避免過多的汗液浸蝕衣服,使衣服變色、變質、破損。穿著絲綢服裝也不要在席子、藤椅、木板等粗糙物上睡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破損和並絲。另外,收藏絲綢服裝時,應放在樟木箱內,以防蟲蛀。

張曼玉在演的《花樣年華》中一連穿了20多套旗袍,成為旗袍公認的代言人,也使旗袍更加流行,更加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旗袍趣談】

中國年輕女性的身材較之西方年輕女性,一般更顯纖細、秀麗的曲線美,而線條簡潔流暢、風格單純又雍容華貴的旗袍,其最大優點正在於它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這種中國女性胴體的曲線美。它在符合中國年輕女性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因製作上省工省料,著裝又很方便的優點,從而顯出蓬勃的生命力。

那麼,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旗袍是怎樣發展而來來的呢?

旗袍之名,源於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滿族被稱為「旗人」,他們的著裝就被稱為「旗袍」。最早的旗袍其基本款式是圓口領,窄袖,向右側捻襟。下擺四面開衩,帶扣絆,束腰帶。」一年四季就這一個樣式,僅有布科不同之分。這種男女均穿的袍褂服裝,因在窄小的油口處,還接有一截止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狀似馬蹄,所以又稱「馬蹄袖」,也叫「箭袖」。平時

綰起來,冬季行貓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可保暖又不影響拉弓射箭。四面開衩是為了便於上下馬。束腰,一則可增加暖意卧;二則出獵時,可將干糧等裝入前襟;三則隨身帶的小刀、匙子、箸努,以及放火鐮、火石、火絨的小口袋和皮製煙荷包,都可掛在腰帶上。

滿族干1644年人主中原後,游豬變為農耕,加以與漢族文化如大領大油等的交流,原有作為民族文化表象特徵的旗袍,也自然發生變化。如:不宜於農耕的窄袖油馬蹄袖,就變成了喇叭袖;不常騎馬、四開衩就改變為兩開衩,甚至不開衩;旗袍就成了直筒式的寬袖大袖長袍樣式。用料也有變化。以前定都東北盛京後,已由以皮抱為主改為多用棉布,這時,不但仍多用棉布,綢緞料也多起來。男人旗袍雖仍以藍、黑二色為主,但讀書人卻有相當一部分人穿白、紅、紫色的。至於黃色,因是皇家獨尊之色,若用就會被砍頭,且可株連九族,所以,民眾是忌用的。

婦女的旗袍變化就更大,如圓口領上加了一寸多高的立領制工也精巧得多,不僅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且認為越多越美。清末北京地區還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用料等花色品種就更是多樣,雖仍為寬袍大袖,但較男式旗袍(後發展為長袍馬褂)就顯得遠為俏麗。

辛亥革命後的改良旗袍,特別五四前後直到 30年代,女學生們常穿的藍布旗袍,款式又有較大變化:寬松直筒式改為緊腰身;長度改短;兩側開衩的長短不一。30年代以後,旗袍的領子、袖子等處又多有變化,時而高領、時而低領、時而省去領子,袖子又由寬袖變窄袖,長度則有時可及手腕處,有時又短到上臂全裸露。而緊身貼腰顯示曲線美的優點則一直保留。再加下擺回收,長及踝骨,就顯得十分爽身合體。至於男性的直筒長袍,到40年代,已逐漸被新式服裝潮流取代。

80年代以來,這種能顯示胡人女性曲線美和風格美,既融滿胡文化於一體,又注意吸收外來養料的旗袍,人們對它的熱度又進一步上升。那開衩甚高,最高可至大腿根部的新式旗袍,隨著女性步履的輕移、袍衩的時開時合,大腿的隱而不露,更顯出一種既含蓄又開放的飄逸悠然的動態美。隨著現代化離不開傳統文化觀念的進一步深入人心,在我國百花爭艷的服苑中,旗袍這朵絢麗的香花,必將更吐馨香。

❹ 旗的拼音怎麼寫

旗的拼音應該這么寫:[qí]

1,基本釋義:①旗子:國~。紅~。掛~。②.指八旗:漢軍~。③.屬於八旗的,特指屬於滿族的:~人。~袍。④.八旗兵駐屯的地方,現在地名沿用:正黃~。⑤.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單位,相當於縣。⑥.姓。

❺ 旗字筆順怎麼寫

旗字的筆順:點、橫、橫折鉤、撇、撇、橫、橫、豎、豎、橫、橫、橫、撇、點。

基本信息:


拼音:qí,四角碼:08281


部首:方,總筆畫:14,部首外:10


98五筆:ytaw,86五筆:ytaw,鄭碼:syme


基本解釋:


1、用布、紙、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識,多是長方形或方形:旗子。


2、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編制和戶口編制(共分八旗,後又建立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特指屬於滿族的:旗人(滿族人),旗籍,旗袍。


3、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相當於縣。




(5)旗袍的旗怎麼寫你好嗎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升旗[shēng qí]


把國旗、軍旗等慢慢地升到旗桿頂上。


2、旗手[qí shǒu]


在隊伍前面打旗子的人。常用來比喻領導群眾前進的先行人物。


3、紅旗[hóng qí]


紅色的旗子,是無產階級革命的象徵。


4、旗桿[qí gān]


懸掛旗子用的桿子。


5、旗幟[qí zhì]


旗子。

❻ 旗袍的旗字怎麼寫

筆順名稱:
點、橫、橫折鉤、撇、撇、橫、橫、豎、豎、橫、橫、橫、撇、點
筆畫數:
14

❼ 旗袍的拼音

旗袍的拼音是qípáo。

旗袍,又稱褀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旗袍的樣式起源,在學術界爭論很多。

第一種以周錫保先生《中國古代服飾史》為代表,認為旗袍即是從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發展而來。但也有學者認為:「民國旗袍雖然具有類似於旗女之袍的形式,卻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義,如果完全認為民國旗袍是直接由旗女之袍發展而來,未免有失偏頗。

第二種以王宇清《歷代婦女袍服考實》為代表,認為中國婦女所穿的袍,遠溯周、秦、漢、唐、宋、明時代,並不是只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認為旗女之袍對民國旗袍有影響,但不認為二者有直接繼承關系,因此認為民國旗袍稱之為「旗」袍並不合適」。

❽ 旗袍的旗是什麼意思

1.用布、紙、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識,多是長方形或方形:~子。~幟。~號。~艦。~手。 2.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編制和戶口編制(共分八旗,後又建立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特指屬於滿族的:~人(滿族人)。

❾ 旗袍 求關於旗袍的各種介紹~ 要求內容豐富,言簡意賅 不要長篇大論,點到為止~

旗袍簡介
旗袍(qipao,cheongsam)傳統女性服飾之一,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時漢族女性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揉和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的女性服飾文化象徵意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

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
[身穿傳統旗袍的宮廷人士]
身穿傳統旗袍的宮廷人士
[編輯本段]
旗袍起源
現代旗袍的起源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旗袍]
旗袍
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復。 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袍不開衩,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滿族旗袍的起源
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剃發易服,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血腥殺戮,至此傳統服飾漢服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漢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民國時期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頂盛期,這時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
1. 旗女之袍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 旗女之袍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編輯本段]
旗袍形成過程
民國旗袍這些與西方服飾審美一致的特徵,並非偶然產生。在當時,上海這個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的誕生地。現在我們或許已經難以尋找民國旗袍在上海誕生的確鑿證據,但我們還是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如果我們再膽大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現代旗袍,或鋏義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兩字所引發的聯想或意象,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沁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這位以善於觀察和描述時裝的女作家所說的"初興",如果是指20年代,那"嚴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此時旗袍已經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個"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別裁派"的說法。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時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這些改革的應用雖並不廣泛,但表示了當時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須遵循的。旗袍與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別裁派"的一個特點,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可以與多種現代服裝組合,用現在的話來說,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30年代末又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這些裁剪和結構上的改變,都是在上海完成的。上海鴻翔公司的後人金泰鈞先生對此堅信不疑。他本人雖未親身經歷了這一過程的全部,但他在40年代工作於鴻翔時,還可從老師傅處獲得有關於此的很多消息。這時旗袍已經成熟已經定型,以後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確定的基本形態,只能在長短、肥瘦及裝飾上作些變化。全世界女性們所鍾愛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為典型的。而30年代的旗袍,就是以海派旗袍為楷模的。當時的上海,是亞洲時尚的中心,是社會名媛的樂園。
定義更為寬泛而事實上基本形卻更加確定了。在30-40年代中旗袍的變化更多地表現於面料和裝飾的選擇,以及長度和開衩的變化。由於裙擺的位置是女裝流行的重要特徵,擺線是最重要的風格線。在歐洲,30年代女裝的擺線一直很低,而腰線較高。長裙是30年代的特徵,是區分於20年代女裝的標志。30年代的旗袍也很長。1931年和1932年,由於20年代的影響未除,下擺位置較高。從1932年起,到1938年,旗袍一直很長。尤其在1934年左右,在上海,下擺幾乎及地的旗袍十分流行。這表明海派旗袍與國際女裝的流行幾乎是同步的。任何具有中國趣味(或面料或細節或裝飾上所顯示)的one-pieie dress(以合身者為多)都可以被稱為旗袍。所以我們可以有無襟、無領或不開衩的旗袍。
[編輯本段]
旗袍穿著特點
特徵
現代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較少,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旗袍樣式分類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領子
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
材質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色彩
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滿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圖案
現代常見的旗袍圖案為織錦緞,配以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製作
1.裁剪
(1)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2)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3)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4)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5)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6)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2.縫制
(1)衣片歸拔
(2)側縫貼牽條
(3)襟邊貼牽條
(4)縫制
[編輯本段]
旗袍旗裝旗服
現在的旗袍,盡管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或稱「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二者更不存在你包括我或我包括你的關系。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而旗裝,則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
為便於區別與理解,以下也對旗裝進行「特色」概述:
特徵: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
[清末女子]
清末女子
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
色彩: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
盤滾設計: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
圖案: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