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的胸怎麼畫
擴展閱讀
怎麼畫毛絨睡衣 2025-07-18 19:59:37
手套膠配料怎麼配 2025-07-18 19:59:36
夢見睡衣破了什麼意思 2025-07-18 19:57:10

旗袍的胸怎麼畫

發布時間: 2022-12-14 06:54:12

⑴ 挺胸體女性,旗袍在結構制圖時如何調節

可以試一下減少前片省的大小,再將後片腰省或肩省加大。

望採納~

⑵ 旗袍 求關於旗袍的各種介紹~ 要求內容豐富,言簡意賅 不要長篇大論,點到為止~

旗袍簡介
旗袍(qipao,cheongsam)傳統女性服飾之一,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時漢族女性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揉和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的女性服飾文化象徵意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

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
[身穿傳統旗袍的宮廷人士]
身穿傳統旗袍的宮廷人士
[編輯本段]
旗袍起源
現代旗袍的起源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旗袍]
旗袍
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復。 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袍不開衩,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滿族旗袍的起源
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剃發易服,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血腥殺戮,至此傳統服飾漢服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漢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民國時期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頂盛期,這時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
1. 旗女之袍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 旗女之袍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編輯本段]
旗袍形成過程
民國旗袍這些與西方服飾審美一致的特徵,並非偶然產生。在當時,上海這個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的誕生地。現在我們或許已經難以尋找民國旗袍在上海誕生的確鑿證據,但我們還是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如果我們再膽大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現代旗袍,或鋏義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兩字所引發的聯想或意象,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沁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這位以善於觀察和描述時裝的女作家所說的"初興",如果是指20年代,那"嚴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此時旗袍已經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個"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別裁派"的說法。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時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這些改革的應用雖並不廣泛,但表示了當時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須遵循的。旗袍與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別裁派"的一個特點,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可以與多種現代服裝組合,用現在的話來說,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30年代末又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這些裁剪和結構上的改變,都是在上海完成的。上海鴻翔公司的後人金泰鈞先生對此堅信不疑。他本人雖未親身經歷了這一過程的全部,但他在40年代工作於鴻翔時,還可從老師傅處獲得有關於此的很多消息。這時旗袍已經成熟已經定型,以後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確定的基本形態,只能在長短、肥瘦及裝飾上作些變化。全世界女性們所鍾愛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為典型的。而30年代的旗袍,就是以海派旗袍為楷模的。當時的上海,是亞洲時尚的中心,是社會名媛的樂園。
定義更為寬泛而事實上基本形卻更加確定了。在30-40年代中旗袍的變化更多地表現於面料和裝飾的選擇,以及長度和開衩的變化。由於裙擺的位置是女裝流行的重要特徵,擺線是最重要的風格線。在歐洲,30年代女裝的擺線一直很低,而腰線較高。長裙是30年代的特徵,是區分於20年代女裝的標志。30年代的旗袍也很長。1931年和1932年,由於20年代的影響未除,下擺位置較高。從1932年起,到1938年,旗袍一直很長。尤其在1934年左右,在上海,下擺幾乎及地的旗袍十分流行。這表明海派旗袍與國際女裝的流行幾乎是同步的。任何具有中國趣味(或面料或細節或裝飾上所顯示)的one-pieie dress(以合身者為多)都可以被稱為旗袍。所以我們可以有無襟、無領或不開衩的旗袍。
[編輯本段]
旗袍穿著特點
特徵
現代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較少,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旗袍樣式分類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領子
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
材質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色彩
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滿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圖案
現代常見的旗袍圖案為織錦緞,配以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製作
1.裁剪
(1)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2)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3)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4)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5)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6)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2.縫制
(1)衣片歸拔
(2)側縫貼牽條
(3)襟邊貼牽條
(4)縫制
[編輯本段]
旗袍旗裝旗服
現在的旗袍,盡管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或稱「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二者更不存在你包括我或我包括你的關系。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而旗裝,則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
為便於區別與理解,以下也對旗裝進行「特色」概述:
特徵: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
[清末女子]
清末女子
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
色彩: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
盤滾設計: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
圖案: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⑶ 旗袍尺碼怎麼看

1、領圍

領圍是指頸部的圓周長度(從兩側鎖骨的中心點開始,繞脖子一圈,再回到鎖骨中心點)。當布尺繞頸部一圈後,需要留一根食指尖可伸進去的寬度。從側面看,布尺會從頸部後方往前方些微向下傾斜,並非是水平著繞一圈。

2、胸圍

旗袍的胸圍測量並非廣義上的胸圍尺寸。由於旗袍完美修飾身條,旗袍胸部的測量包括五個尺寸:胸圍、胸距、正面胸高、後肩寬、後背寬。

胸圍測量:穿著內衣,然後將布尺置於胸部最飽滿的地方,繞過腋下,然後圍成一圈。值得注意的是,它與日常內衣尺寸有所區別。

胸距測量:穿著內衣,測量左右兩側胸部最高點間的距離。

正面胸高測量:從肩膀最高點處到胸部最高點的距離。

後肩寬測量:從一邊的肩關節,通過後頸的骨頭,到另一邊肩關節的距離。這時,布尺不會成直線,稍微有些富餘的弧度。

後背寬測量:布尺置於後背,測量左右兩側腋下間的距離。

3、腰圍

旗袍腰圍的測量其實是指腰部尺寸的測量,包括兩個尺寸,腰圍和腹圍。

腰圍測量:腹部成自然放鬆狀態,將布尺沿著肚臍上方的腰圍線圍成一圈。

腹圍測量:腹部成自然放鬆狀態,用布尺從胯最寬的地方開始繞一圈,布尺通常位於臀部上方。

4、臀圍

臀圍測量:用布尺從臀部最寬的地方開始,通過臀骨,圍繞一圈。布尺處於臀部最豐滿之處。

5、衣長

衣長的選擇通常與身高有關。挑選及膝裙時,裙尾若在膝蓋以上,但又不能太短。或者裙尾完全遮住膝蓋,但必須在小腿肚以上才好看。所以需要測量正面腰到膝蓋的長度,從正面腰圍線到正面膝蓋的長度。

挑選長款旗袍時,旗袍裙尾要在小腿肚以下,否則會顯小腿粗,太長又會顯得拖沓。

所以需要正面腰到腳踝的長度測量:從正面腰圍線到正面腳踝的長度。穿著高跟鞋,裙尾也不及腳背,才是完美的長度。

(3)旗袍的胸怎麼畫擴展閱讀:

1、開襟方式

中國袍服從商、周開始就習慣使用開襟形式,而且大多是右衽。

旗袍衣襟的款式多種多樣,包括單襟、雙襟、斜襟、直襟、曲襟、琵琶襟、中長襟、如意襟、大圓襟、雙圓襟等。在製作旗袍上,雙襟比單襟復雜,雙襟旗袍在視覺上更顯美觀、高貴。

2、袖型變化

旗袍袖型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型、窄袖型、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等。袖型的花樣常隨潮流而變化,時而流行長袖,長過手腕,時而流行短袖,短至露肘,這些都體現了女性對美的孜孜以求。

⑷ 旗袍是我國的傳統服飾,你覺得旗袍對身材的要求高嗎

不管你每天穿什麼款式,穿旗袍都會變得很優雅知性。但是旗袍對體型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不難發現,生活中真正旗袍好看的人,也有特點。

1: 身材高挑

旗袍設計比較貼身,自然對裸臂線條有一定要求。而手臂是女性脂肪容易堆積的地方。所以手臂勻稱的人比感官豐富的女性更適合穿旗袍。

旗袍袖設計的比較短,腋下以下幾乎所有的手臂都能很好的暴露出來。因此,手臂的線條必須更加對稱。尤其是從側面看,手臂線條粗的話,整個上半身從側面看是寬的狀態,但是胸下細長,沒有辦法表現出旗袍本身的魅力。

旗袍是我國的傳統服飾,旗袍對身材的要求非常高。

⑸ 旗袍胸前的圓圈是什麼

襟型。
圓襟是從領口斜向右下方向畫圓弧,避開胸部,延伸到腋下,它是旗袍最傳統的襟型之一。
圓襟有一種古樸、自然的美,顯得古典、柔美而傳統。變形斜前襟有一種溫柔典雅的感覺,胸前還有仿珍珠來點綴,有一種大家閨秀的氣質。在旗袍的領子邊緣和袖口的位置都有白色珠串呼應胸前的珍珠裝飾。

⑹ ​35歲女性怎麼穿旗袍才漂亮,選擇最適合的,展現魅力與青春

對於我們國家的服飾文化而言,從古到今,服飾的多樣化與不同氣韻,都深深吸引著國人以及不同國家的人群,並且受到了大家的愛戴與追逐。就拿旗袍來說,幾乎是每個女人都想穿上它來展示自己別樣東方風情。而且在有些人眼裡,似乎就只有纖細特瘦身型的女性才可以穿。這種想法不對,只要是女人都能穿出旗袍的風姿。這里給大家分享35歲女人春季怎麼穿旗袍。

1:關於旗袍的一些來源

這里我們說到了旗袍,大家也可以先多了解了解旗袍的由來,這樣也能夠便於大家挑選旗袍。有一些研究旗袍的相關人員,會覺得旗袍最先應該是起源於先秦又或是前後漢兩朝。後來到了民國女性穿搭就變得更加的普通與廣泛起來。然後跟隨著年代的進展與演變,旗袍逐漸的變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服飾。旗袍不僅擁有著民族的特質,而且還能展示中國女性的獨特魅力。

不過旗袍似乎也是由清朝女性的服飾演化而來,關於旗袍這個名稱,好像是這樣得來的,因為是旗人穿的袍子,所以也稱其為旗袍。後來旗袍到了現代,又經受了西方 時尚 文化服飾的熏陶與沖擊,然後又經過設計師們的不斷改良設計。這類改良革新後的旗袍,漸漸的變得越來越時新。而且旗袍的不同款式與風格的設計,也變得更加的具有現代 時尚 感,非常雅觀又別致。

2:關於旗袍的分類

在旗袍中斜開襟的設計也算得上是平常生活中最為普通的,而且通常這類旗袍都是這樣設計。大概就是從女性脖子的下面地方開始入手設計開襟,而且這類旗袍也是不同於傳統的旗袍,往往都是趨於比較現代感。並且斜開襟的旗袍設計給人感覺也是非常的優雅,顯得也是十分的簡約便利。對於目前來說,斜開襟的服飾設計,一般都是設計為外衣亮相與大家,十分的日常。

再來看看旗袍全開襟的整體造型設計。全開襟的旗袍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女性脖子的下面部分,然後開始慢慢的延長,然後再到女性的胳肢窩處。通常這類設計是從旗袍上面部分開始直到下面部分,一直保持延伸。而且全開襟旗袍的扣子也是一直設計到旗袍的下面開衩處,因此這類旗袍的設計稱之為全開襟,也是屬於比較傳統設計的服飾。35歲女性穿上顯得非常新穎又美觀。

旗袍除了全開襟設計,也還包括對開襟設計旗袍。旗袍的胸部上設計為紐扣,也就是從旗袍的脖子中間,胸前以及腋下兩處設計為襟,也就是稱為全開襟。這樣的旗袍設計方式大概也是通過設計們的改進,然後還保留著中國古代服飾的精華部分,並且還採用了現代與古代相結合的模式。35歲女人身穿著全開襟旗袍,即展示了國風,又完全演繹出古典的氣韻與雅緻。

3:最新時髦旗袍秀

不管女性如何穿搭任何的服飾,一般來講都會給自己搭配一款女包,這也算得上是很常見的搭配模式。對於35歲的女人,既要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旗袍,也要搭配一款與整個造型相搭的女包。比如35歲女性可以身穿藍色旗袍,然後搭配一款精美的珍珠串手拿女包。這樣的穿搭顯得非常古典又別出心栽。不過35歲女人也可以選用淺藍色印花旗袍搭配圓形印花手提包,端莊又大氣。

如果女性想要讓穿搭旗袍的造型凸顯得更加的有豐腴,也可以通過旗袍搭配帽子的方式,比如旗袍搭配禮帽。禮帽的款式也是非常多樣化,並且戴上它感覺非常莊重又大方。一般禮帽的帽檐設計都是寬大,而帽頂幾乎都是圓頂的設計,顯得非常有格調又不失風度,十分與眾不同。對於35歲的女人,可以帶上一款米黃色草編禮帽搭配淡藍色旗袍,感覺十分文雅有氣質。

35歲的女人穿旗袍的時候又怎麼少得了搭配扇子呢?在中國的古代,女人手上都會拿一把扇子,不僅作為裝飾用,而且也是可以用來遮住自己的臉部。這樣的搭配造型也是顯得非常的美輪美奐,即具有著民族的特點,又擁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與文化。比如團扇的設計帶有生活化與文采,35歲女人可穿黃色印花長款旗袍,搭配一把團扇,彰顯著女人的魅力與青春。

其實35歲女人也能夠通過挑選與旗袍的風味相同的首飾,以此來達到增添整個造型的形象。針對旗袍來講,它非常的具有國風豐韻,因此佩戴的首飾,比如手鐲的選搭相同也要與旗袍的風格一致。像冰透玉的青色手鐲,又或是墨綠色翡翠手鐲等,其中墨綠翡翠手鐲非常高貴又華麗,也很適合35歲年紀的女人。女性也可穿黑色旗袍裙搭配翡翠手鐲,顯得即高級又華貴。

4:各種身型的35歲女人怎麼穿搭旗袍

首先我們來說說那些屬於蘋果型身型的35歲女人應該選用哪類旗袍穿搭。對於蘋果身型的女人一般都是上半身胸部比較偏大,而且肩部也很寬厚,總得來說就是上身有些臃腫。這類身材的35歲女人,我建議可以採用半袖或是7分衣袖設計的魚尾裙擺的旗袍穿搭。這樣可以把身上有缺陷的地方全部都遮蓋住。比如女性穿白色印花魚尾旗袍搭配短發,更顯卓越風姿。

如果35歲女人的身形是S型,也就是前凸後翹,腰圍跟腹部的地方比較的纖細。這樣的體型還是比較的玲瓏,身體條線也還不錯,似乎不管是哪種樣式的旗袍都能夠穿搭。不過這樣的想法也不太切合,像這種腰圍太過細小的35歲女性,其實非常適合挑選直筒款式的旗袍穿搭,還可以修飾身體的曲線。像女性穿上直筒條紋旗袍給人感覺十分淡雅又迷人。

那些35歲屬於草莓身材的女人,也就是倒三角形身材,是非常的合適選擇A字版型設計的旗袍穿搭。因為如此穿搭起來,可以讓35歲女人的上半身與下半身變得比較的和諧,避免了上寬下小的缺陷。從而也可以是35歲女性的身型顯得更加的完整無暇,把妙曼身姿展示得均稱又絕美,讓人十分忍不俊。如女性穿印花A字旗袍很是十分清新又減齡,得體又洋氣十足。

對於梨子體型的35歲女人,也就是下半身比較的粗壯,腹部跟腰圍處有贅肉,大腿有些肥胖。而上半身稍微的偏瘦小一些,整體看上去好像梨子。這類身材的35歲女性可以挑選A字裙擺的旗袍,又或是開衩旗袍等等,都能夠遮掩下半身的不足之處。其中開衩的旗袍可以讓腿部線條變得細長一點,有顯臀部變小的效果。女性穿開叉旗袍讓人覺得不僅性感,而且怎麼看都很美。

針對有一些35歲女人穿旗袍,那麼如何挑選才會有最適合自己的旗袍,而且還能夠展示別樣的東方風情。35歲的女人穿上旗袍,給人感覺也是非常的相應又很相襯托。如果搭配得很恰當,還能夠對35歲年齡的女人那種老媽子氣息說再見。而且也可以去掉以前的幼稚,從而經過年月的洗禮,變得越發的嫵媚又不失風雅。以上35歲女人怎麼穿旗袍分享就到這兒,希望女性都有所體會。

#品牌好物##理想春節穿搭##我眼中春天#

⑺ 怎麼做旗袍步驟圖解

1
首先准備旗袍面料,最好使用花素全棉府綢或滌棉面料。
2
畫出裁剪圖,按照版型公式畫出合適的紙板,然後畫到布上。
3
按照畫出的模型進行裁剪,裁布之前可以燙上牽條,可以避免布料變形。
4
開始上縫紉機了,最開始要車縫省。就是收腰,和做胸型隆起的位置。按照我的版型證件衣服有6個省道。
5
然後就開始把各個衣片車縫在一起,車緄邊,這里要強調的是:緄邊的輥條和做盤扣的布條一定要用布料經緯絲取45°角的布條。因為45°角斜裁的布比較容易塑形。到這里,一件旗袍上衣的大型就完成了。
6
接下來就是做盤扣。盤扣的花形就自己發揮了,之後一件自己製作的旗袍就完成了!

⑻ 旗袍裁剪方法 教程

1、折料:先把兩邊的布邊面朝里對折,左邊預留貼邊3厘米,然後按衣長尺寸+2厘米畫一條衣長線,即折肩線。


2、偏襟:將上邊一層布料的左右兩端(連折肩線邊)向下偏出2.5厘米,使上層布料往下移動,這樣底邊兩端的上層比下層布料多出5厘米左右,而折肩線底邊的上層布料比下層布料則多出2.5厘米左右。核枯

3、折肩:按衣長尺寸+2厘米,從折肩線處將布料向下層折好,即變為4層。上兩層為前身,下兩層為後身。在折肩線的直布邊處,內層要比外層退進2厘米才夠里襟搭進量,通過撥襟後就能進一步使搭進量增多。


6、折回里襟:把已抻拔好的里襟對齊里層折肩線,把里襟折回還原鋪平,使里襟領口深處與大襟重疊1.3—1.5厘米,胸圍處重疊3—5厘米。

7、畫裁:按以上拔好的里襟和還原鋪平後的衣身核對衣長尺寸,進行畫裁。

⑼ 旗袍裁剪圖解與製作方法

旗袍裁剪圖解與製作方法如下:

1、款式要點。

旗袍,有一種恬淡的華麗在其中。那種寧靜與寬容之美,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擁有的。它是那麼緊致、細密,用絲綢或者錦緞,裁製成各式各樣的旗袍,再配上小立領,縫上別致、精巧的盤花扣,真是擋也擋不住那洋溢的美麗。即便用最普通的碎花棉布,裁剪得體,那緊束的腰身,流暢的線條,也一樣讓人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