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為什麼大部分母親喜歡旗袍
擴展閱讀
迪麗熱巴的裙子怎麼扎 2025-07-21 07:23:26
童裝店會員積分怎麼利用 2025-07-21 07:11:29
中國改良旗袍怎麼拍 2025-07-21 07:11:28

為什麼大部分母親喜歡旗袍

發布時間: 2022-12-11 03:45:20

A. 高考期間很多家長的媽媽都會穿旗袍去,其寓意是什麼

轉眼又是一年,高考來臨。高考是許多人通向成功彼岸的唯一途徑,也是窮苦人家走上輝煌騰達道路的唯一道路,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高考的意義就在於決定了今後人生發展方向。

因此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高中家長都是煞費苦心,凡是能做的都去做了,平時盯著孩子學習,最後求佛拜菩薩,為了不留一絲遺憾。還沒到高考世界中華傳統服裝,旗袍也會迎來一波消費旺季。因為旗袍寓意著旗開得勝的祝福。

這背後的原因指的就是家長對高考的重視。也是過度的重視。是孩子中一場重要考試,但並不是之前的一考定終生,更應該注重孩子綜合素質提升。所以家長穿旗袍這背後的原因應該讓我們深思,家長不應該過度重視此次高考,但是也不應該不重視。要注意調整自己和孩子心理。因為家長穿旗袍就會無意識的將這種焦慮有意無意的傳導給孩子,引起孩子緊張。反而會影響考試成績。

B. 喜媽媽穿藍色旗袍寓意

深藍色的旗袍寓意大海一樣,給人深不可測的感覺,看起來更加沉穩,適合想要提升貴氣感的女性。
旗袍從古代流傳至今。我們旗袍流程到現在都是離不開這些人的宣傳、努力和發揚的。我們旗袍體現著一股旗袍的美麗,穿上旗袍,也能體現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對美的嚮往和追求。所以旗袍能從古代流傳至今,旗袍能被現代人們的審美接受。

C. 為什麼高考家長都穿旗袍

「高考家長穿旗袍是因為「旗開得勝」的寓意。

一是我們南方正好這個時間天氣變熱,正好是換季穿衣的時候。二是最近幾年我們南方又流行穿旗袍。三是因為高考生的家長父母大多是三到四十歲,而這個旗袍正好是這個年齡段的婦女穿的。

為了迎接高考我們做父母的,也想把美好而又嶄新的一面展現出來,讓孩子們迎接高考,所以今年這些年輕的媽媽們為了好看個個都穿著旗袍,跟個青樓女子似的非常耀眼。


高考時還會舉向日葵等候:

「舉向日葵」的寓意是「一舉奪魁」,希望孩子能夠考出好成績,所以這也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祝願和盼望。從各路考場看來,家長們對於考生的殷切希望都溢於言表,也真心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考出最好的成績。

越是到了高考臨近,考生的壓力就越大,而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在高考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能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以免孩子在考試的時候發揮失常。

D.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穿旗袍

只要一提到旗袍,人們就會想到中國的女性,為什麼呢,因為只有中國女性才能穿去旗袍的獨有氣質,東方女性那種典雅的美,是其他國家女性所不能比擬的。旗袍起源與民國時期,那時期的女性也開始注重外在美了,她們穿衣打扮一直模仿著上海,那時期的女性已經開始追求女權,她們拋棄了裹小腳的陋習,開始燙頭發,噴香水,正是因為民國時期的女性們,才會有今天這么美麗的旗袍,那時候的她們已經為當今社會的我們打響了時尚的前鋒。

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穿旗袍,腳踩著高跟鞋,走起路來都是喊淑女的,旗袍本身就是一個溫柔的存在,所以女人們穿上它就會更加的有女人味,更加的美麗動人。她們的一舉一動,從骨子裡都會散發出一種氣質,旗袍是溫婉的,是優雅的,穿在女人們的身上,會更好的展現出女人柔美的一面。不管越來越多女人們喜歡穿旗袍,而且大多數男性朋友們也喜歡女性穿旗袍,喜歡女人們那種小鳥依人的感覺。

E. 大媽們為何對旗袍情有獨鍾呢

旗袍是我國文化的一個特色,能展現女性的身體曲線之美,但是許多網友發現,現在大媽們都特別喜歡穿旗袍,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下面,我們來看看網友總結的那些關於大媽愛穿旗袍的原因吧。

最後,也有網友認為,畢竟許多中年大媽到了那個年紀身材就會走樣,但是不走樣的也存在,既然沒有走樣,為什麼不趁著自己身材還比較好的時候穿穿旗袍秀秀身材呢,也好讓姐妹羨慕羨慕呢?當然,最後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大家可以當個參考。

F. 為什麼年紀大的女人總是喜歡穿旗袍,而年輕女人卻穿的少

為什麼年紀大的人喜歡穿旗袍:

其實說起旗袍,總會讓人想起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想起那個年代的那些旗袍佳人。一襲旗袍加身,傳遞出女人的知性,端莊、典雅。,一舉手一投足,一笑一顰,流露出的萬種風情定格在那個遠去的時光里。

旗袍那獨特的魅力才能讓你與眾不同,才能展現最真實的自我。穿旗袍的女子不僅是外在的美麗加分,更是對內在氣質的提升。穿上旗袍可清麗婉約,亦可風情萬種,可端莊優雅,亦可新穎時尚,千般姿態皆由你而定。


愛上旗袍的女子,一生都是寧靜致遠的,任憑歲月縱橫,有著心中的淡泊安然。年華歲月只是經歷,不但不會讓她們蒼老,反而讓她們越發的氣質出眾,渾然天成。畢竟女人本來就不應該是硬邦邦的,女人的美就應該如旗袍的曲線一般行雲流水的溫柔

為什麼年輕女人不愛穿呢?

旗袍很能表現中國女性的美,因為旗袍造型非常修身,不方便穿著者活動,而且其分開的下擺也不方便,現在的中國女性和男性一樣工作,所以現在的旗袍不再是日常服裝,多作禮服。

看禮儀小姐穿得那種很垃圾面料 感覺人的檔次很低 一般要高級面料才能做出高雅氣質的旗袍 而這種旗袍價格就非常高,普通家庭對花幾千乃至幾萬買一件旗袍感覺太奢侈了 所以很少有人買

比如你要參加高級宴會 看到服務生穿的旗袍 那你也穿旗袍肯定不會高興 而旗袍服務生打扮很多 所以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 肯定也不願意穿旗袍,穿大街上 會引來怪異的目光 中國人中庸文化的體現 穿得和別人不一樣 自己心裡也不舒服。

現在出現兩種極端 一個是極端追求漢文化 就是反對旗袍轉穿漢服 一個是對傳統文化的極端不追求舉例:日本韓國的孩子的成人禮要穿傳統服飾 而中國絕大部分人根本不重視這個 ,再加上傳統文化的淪喪。

G. 高考媽媽穿旗袍有什麼說法

媽媽們的最佳選擇無疑是旗袍了,旗袍寓意著旗開得勝,如果想要給孩子一些信心,圖個吉利的話,媽媽們可以開始准備旗袍了。
高考只有一次,而且這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轉折點,十年寒窗苦讀,為了就是這一刻。不管是孩子、家長、老師、還是社會、學校,都倍加關注高考,媽媽們穿上旗袍,代表了自己對孩子高考的重視,滿滿的儀式感。
孩子在考場上拼搏,媽媽在場外默默等待和祝福,孩子重要的每一刻我都盛裝出席,用自己最美的一面來陪伴孩子走過人生中的重要時刻,盛裝出席的陪伴是一種尊重。
有人說穿衣服對孩子能有什麼影響,其實不然,孩子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浪漫和豐富。如果平時家裡已經習慣了一起面對困難,那麼在這一刻,媽媽穿上旗袍代表著和孩子一起奮斗,孩子的壓力也會變為動力,成績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媽媽們除了在孩子高考時穿旗袍外,如果想更加吉利的話,旗袍的顏色也需要好好選擇。

H. 高考的時候有些家長穿旗袍寓意什麼帶給考生的是壓力還是動力

高考作為孩子進入高校的途徑,也意味著他們將來在社會激烈競爭中擁有更好的資本!

我是在網上看到高考家長穿旗袍有這個「旗開得勝」的寓意,這只是一種美好的寄託和心裡安慰罷了。是不是家長穿金戴銀就意味著「金榜題名」……旗袍作為東方女性一種傳統衣服咋能和高考扯上關系……網路信息發達就是一有風吹草動大家都是很快就知道,然後一部分人盲目跟風……個人覺得如今高考,交通限號,到處是准考證領水,接送車隊,父母考場督戰……社會家庭越是營造這種氣氛,我認為考生越是容易緊張!這也是為啥好多初次參加奧運會的隊員容易發揮失常吧,大賽的氣氛讓他容易緊張罷了。我們參加高考的孩子基本也就成人了,參加高考需要陪同護送……說明了啥問題?

能獨立參加高考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我們的高考每年都伴隨著電子作弊,虛假泄題,丟准考證,落身份證……都會見諸頭版頭條!我們孩子參加高考承載了太多太多的家長的寄託和希望!我們投入那麼多,各種補課,每天接送,考前定賓館,學校……十年卯足了勁就是為了這兩天,家長變著花樣的飲食,也想著辦法營造最好的環境給孩子,一切的不同尋常的生活本來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給孩子。

其實,接受高等教育是每個人的夢想!但是我們要鼓勵孩子和家長不要把高考作為唯一的寄託和希望!話又說回來了,不論那個行業,教育程度越高越好!

啥時候我們的孩子高考都是自己出發,父母只需要在家裡或者賓館等著,也許孩子的壓力會更小!無需穿旗袍搞略帶迷信的做法……可以想一下,考場外都是穿旗袍的家長本來也是一種怪異的存在,勢必讓走出考場的孩子分心!旗袍成了考場的話題才是可笑……

祝福學子們發揮正常,輕松上陣,理想成真!

傳說高考學子的媽媽們穿旗袍能祝福孩子們旗開得勝!更有幽默者說爸爸們若能騎馬助考,豈不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美麗旗袍已有些年代,身材窈窕的女士們穿上旗袍更加端莊雅緻光彩照人,萬種風情自成韻。隨著時代的文化生活多樣化,女士們對美的世界的需求豐富多彩話,旗袍更已成為公眾場合的一道靚麗風景。身穿旗袍送莘莘學子上考場僅是種美麗的祝福孩子開科大吉的心願好么!應該不會對孩子有心理壓力。相反正能量的媽媽穿不穿旗袍都在平時會給予孩子最大的動力。

正如爸爸們真的也沒條件騎馬送兒送女去寓意「馬到成功,」 此刻馬到成功的「馬」應該指孩子的智商,體商,平時所花費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能力所習得的知識積累,還有更重要的「情商,」 即孩子臨場淡定的發揮,這發揮當然就是孩子對平時習得的知識的運籌帷幄。祝福孩子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開科大吉,祈願每個孩子都能金榜題名,考入自己心儀的高校。

高考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在這關鍵時刻,作為家長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急與無助~想要給予孩子幫助卻又感到有勁兒使不出,所以有的媽媽就特意去買來旗袍穿在身上陪伴孩子高考,寓意「旗開得勝!」有的爸爸的T恤衫特意選上面全是對勾√的圖案,用這種方式給孩子默默的討個好彩頭。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很理解父母的這種心情,但不提倡太過於隆重的這種做法。

之所以這么說是認為這樣做會無形中給了孩子一種壓力,對孩子來說高考本來心裡多少都會緊張,父母的這種做法說明了對孩子高考的重視與期望,他們又不好拒絕父母的這份好心,只能被動的接受。

但是孩子心裡會憑添一些壓力,感覺自己如果考好了的話,結局皆大歡喜。反之看到父母期待的眼神和通過穿衣服表現出的重視,孩子會很自責,有可能影響到下一科的考試,所以還是平常心對待就好。

讓孩子放鬆心情的專心考試效果會更好,俗話說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所有的結果是對平時是否努力學習的一種測試。也是對孩子心態的一種考驗,在這里我們祝願每個孩子都考出好的成績,金榜題名!

寓意當然是美好的,給的是壓力還是動力,也是因人而異的。

一.儀式感

不論高考是否高中,都是人生中為之拼盡全力後的一次檢驗,因此,小到孩子、父母、老師個體,大到學校、社會群體,都倍加關注,那麼媽媽穿上旗袍增加儀式感便無可非了。

如果孩子會覺得有壓力,媽媽們自然是不會穿的,他們一定是提前溝通過了,應該是當作一件開心的事在做的。

二.陪伴

那一日,你在考場上費盡心思,我在考場外默默祝福。為了這一時刻,我願意盛裝出行,用最亮麗的一面陪伴你走過人生的這一刻。

有時候,陪伴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當你身著平常衣服的時候,當你隨意地穿著工作衣或是衣冠不整的時候,當你莊重地打扮自己的時候,這樣的陪伴是一種尊重。

三.壓力也是動力

孩子們遠比成年人想像的更浪漫,更有耐力,更有韌性,如果平日里親子關系緊張,無論你穿成什麼樣,孩子都會覺得反感;如果一家子習慣了共同面對困難,一起走過坎坷,那母親穿旗袍,孩子會很喜歡,所有的壓力都會變成動力 了。

結束語:

面對高考,人們給予了太多的關注,也給予的太多是非的評論,其實,好壞自在個人,選擇的,便 是合適的。

尊重他們吧,祝福他們吧。

我認為現在的女人越來越愛美,也是因為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所以本來愛美的女人就愛打扮自己,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那就更愛美了,所以因為自己經濟條件富裕,現在又很流行旗袍,所以身材好看的美女,也都很願意穿上自己喜歡旗袍,培伴著自己的孩子參加高考,可是有的孩子也喜歡自己媽媽穿的非常漂亮旗袍來培伴他高考,這樣孩子也特別有動力,當他看到自己媽媽穿上旗袍時候來培伴他,他也非常的自豪,孩子心想我的媽媽身材長相像都是那麼的好看,孩子的心情也特別開心快樂,看到自己媽媽穿的漂亮旗袍,自己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力量,在高考的時候,有漂亮媽媽培伴,使自己在考場順利完成高考,這樣孩子特別有自信和信心,讓自己一定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分數。

I. 都說旗袍圈很可怕,旗袍為何深受各個國家女性的喜愛

旗袍這一服裝類型經久不衰,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美感。都說時尚是一個講究更替的東西,那麼是什麼讓旗袍在時尚的圈子裡有著不衰的姿態,又是什麼讓旗袍深受各個國家女性的喜愛呢?

一、局限性不大

“什麼樣的衣服只適合什麼樣的身材”“什麼年齡段的人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這些條條框框總是讓女性多多少少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無論是年齡、身材、還是什麼外在因素,都不該是限制女性散發自身魅力的原因,而旗袍這一服裝類型就做到了極為寬大的兼容性,旗袍款式多種多樣,所附加的元素類型也各式各樣。

故而身著旗袍的女性相比之下給人一種安靜端莊,優雅大方的感覺。

以上就是小編個人認為旗袍之所以在各個國家廣受女性的喜愛的原因啦。對於這種能展現自我的同時還能舉手投足中增加自信優雅的服裝,女孩子怎麼會不喜歡呢?

J. 旗袍曾是民國女子的最愛,如今,小鎮大媽也迷戀上了旗袍秀

可能是骨子裡喜歡古典的韻味,唐詩宋詞,寥寥數語便勾勒出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就如旗袍,含蓄、內斂、古典、文藝,最能襯托出東方女性的美,妙不可言。總覺得穿旗袍的女子與江南有關,也許江南女子的小巧靈秀與溫婉,江南煙雨的如夢似幻,這種穿越時空之門的夢幻淡雅,太適合旗袍的氣質。

戴望舒《雨巷》里那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姑娘,總是隱隱約約地浮現在腦海里,揮之不去。她從悠長悠長寂靜的雨巷,撐一把油紙傘裊裊婷婷,朦朦朧朧的背影,走在高高窄窄的巷子里,小巷深處有神秘的耶穌光,一直向光的深處走去。我想那該是一位充滿神秘而魅惑的女子,骨子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嫵媚,帶著憂郁,帶著舊時光的味道。這丁香姑娘一定是身穿一襲玲瓏的旗袍,才能在一場雨中把詩人那迷茫,惆悵的情愫演繹得那麼凄美。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服飾特徵,旗袍是民國女子的最愛,是城市的,是小資的。小鎮里以前也是有過穿旗袍的女子的,她們溫婉,風情,有一種那個年代豐富的底蘊和內涵。輕顰淺笑地走過小鎮清晨的青石板,走過縣後彎彎曲曲的街角,走過煙雨江南的司前古巷,走過了小鎮的繁華與落寞。朋友的母親曾是一位浦江大戶人家的小姐,聽他說,他母親就是著著旗袍,穿著高跟鞋,跟隨她的丈夫來到大山深處的小鎮,從此再也沒有回去,和父母一訣永別。在朋友家喝茶,偶爾提及,他的神情有一些落寞,在裊裊的煙霧和茶水的氤氳里,緊蹙著眉頭,他數次有想去浦江尋找母親那邊親戚的念頭,但又不知從何找起,也打聽了不少人,但歲月里那些長長短短的故事,全沉澱在了舊時光,不會泛起。

我以前並不知道旗袍,不知道女人還可以有那種風韻。小時候看到女人穿得最多的是大襟的衣裳,是軍綠色和藍灰色,再後來是月白粉紅,再再後來有了碎碎花花的裙子,覺得已是春光明媚,奪人眼目。看到穿旗袍的女子應該是在小時候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那種素雅的袍子,配齊耳的短發,清爽利索。事隔多年,早已記不清出現在故事的哪個片段,卻怎麼也不會忘記那身著旗袍的女子,那無法復制的風韻,那漸行漸遠修長柔美的倩影。

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用一襲襲旗袍演繹了情節故事和時間的流逝。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穿著華美的旗袍,身段婀娜,體態修長,漫步在潮濕的小巷,旗袍在她身上有了別樣的靈魂,彷彿渾然一體。劇情里,為她量身定製了二十幾套旗袍:藍底大紅花,黃底紅藍圈,棕色波紋,青藍格子,翠棕水墨,暗色彩虹,流光溢彩,黑色蛇紋,翠綠菱格,黃色水仙,染橙黃花,藕粉波紋,白底水墨,白底藍花,藍底黃綠花,棕底黃白花,不同顏色,不同款式,配合不同場景,冷艷,憂傷,雍容,端莊,如行雲流水熨帖在女人身上,盡顯東方女性古典的嫻靜、清雅、成熟、溫婉的氣質。淡淡暗香和微微惆悵彌散在舉手投足間,一顰一笑都是深深的寂寞與思念,帶給人們一場絕美旗袍的視覺盛宴。

張愛玲曾說: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一種䄂珍劇。臨水照花的張愛玲是極其喜愛旗袍的,她筆下也刻畫出一個又一個活色生香的旗袍女郎。可以是如雍容華貴的牡丹,也可以是如清雅脫俗剛出水的青蓮,抑或是深夜幽靜小巷深處倚門斜靠,指間燃著煙,輕吐一口煙圈,然後轉身走進深院的風塵女子。張愛玲曾有一張穿著旗袍仰頭向上的黑白圖片,我一位客居南寧愛好文學的女同學,也有類似造型的一張,如不細辯,會以為是張愛玲,確有幾份神似。

最能穿出旗袍韻味的是阮玲玉,她留下的那些穿著各種旗袍的黑白照片,配上她那一雙似有千言萬語,卻又欲說還休的媚眼,特有的削肩,柳腰,柔軟氣質,旗袍穿在她身上真正有了風情萬種生命的張力。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與那個時代完全契合。旗袍的美在於這韻味,在舉手投足間女人柔美風情溫婉的韻味,無論是妖嬈還是素雅,性感或是嫵媚。高挺的衣領,古老的手工盤扣,把女人的美體包裹得嚴嚴實實,卻又勾勒得凹凸有致,兩側的高衩讓迷人的春光卻忽隱忽現,呈現出極至的柔美和嫵媚,玲瓏盡現。也許極致的性感從來都不是裸露的,而是像含羞帶怯的欲露還掩的初荷,在若隱若現中讓人有無盡的想像空間。

廣場舞風靡後,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一股懷舊旗袍風也悄然興起,小鎮一群大媽迷戀上了旗袍,組成了旗袍秀的隊伍,排練,走台,和旗袍相配的道具花傘,團扇,綉花布鞋,置辦得一應俱全,也學著那電影中的那一襲襲旗袍,想把自己的身材勾勒得如詩似畫,嫻似嬌花照水,行如弱柳扶風。我為她們去拍過幾次,梁家山的叢林,上黃的古村落,西溪有流水旁,十里荷花深處,卻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這讓我想到《潛伏》里翠平剛到天津和余則成合作時首穿旗袍、高跟鞋時的窘態,山野的氣質駕馭不了風情的旗袍。旗袍需要恬靜的容顏,修長美麗的身段,沒有流動的線條,沒有內在的氣質,就不會有優美的韻致。

她們的旗袍都是淘寶上買的,統一的色彩和款式,批量均碼的那種。其實真正的旗袍是要用心做成,我覺得剛成熟的少婦穿才是絕配。妙處是要美得恰到好處,並且要構思細膩協調,不能肥一絲一毫,也不能瘦一絲一毫,與身體曲線完全吻合,方能展現旗袍那種特有的韻味。和旗袍相伴的應是高山流水的古箏,輕盈低轉的團扇,溢出墨香的古裝線書,潺潺流水的竹間小溪。但她們似乎不講究這些品味,她們像對待廣場舞一樣對待旗袍,別人的眼光並不會妨礙她們的熱情,她們大膽地在街上走,在河邊照,在茶山上秀,在廣場上舞,錄成短視頻,製作抖音,不亦樂乎。或許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旗袍夢吧,不管自己的身材和模樣是否適合。或許她們是真的喜歡並愛上了旗袍,愛上旗袍的內斂與安靜,只是並未懂得旗袍的內涵與韻味。

她們努力地學著,現在有了些韻味。旗袍秀作為大山裡的一道風景,遊走在了西溪、南門碼頭,秀在了古街,行在山間水邊,為小鎮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遠遠地看,那一襲歲月的優雅,從古典走向現代,宛如朵朵開在初夏的荷花。深夜,看著為她們拍攝製作的視頻畫面,她們行走在小鎮的青山綠水間,還是有美的意境。我給她們的視頻配上一些文字,為這方秀美的山水,人間的桃花源,為熱愛生活的她們:

遇見你,江南風荷

霓裳羽衣,花鈿玉笄

遺落在江南的葫蘆寶地

我著素色旗袍相契

渺渺煙波上淡月村墟里

圓潤的雙肩是東溪西溪

塵封葫蘆口的巽峰塔

檐鈴在梵音中叮叮響起

我走進這一方秀美的盆地

遠處裊裊炊煙,野藤疏籬


鳳凰扣下的風姿在廣場工筆

香雲紗的垂墜暈開楊柳岸堤

秋風拂過蘆葦西溪

笛聲金黃了杏葉太平


我憶起戴望舒的雨巷

都市繁華過後在青石板獨行

縷縷丁香的姑娘帶著油紙傘

朔江而上撐到天晴

遇上溪水婆娑的午溪

蓮步輕移,流蘇盈盈

彌散開小鎮典雅安祥氣息


淡淡雅雅的氣質洇開了水墨

粉紅玉白的荷花渲染了身影

古老的城牆團扇開青苔底色

臨水照花,花動一城春色

音符般律動的採茶姑娘

氤氳著竹篁外的茶青


一曲江南春里,風荷大地

蔚藍的天色下穿過拱辰門

我在南門碼頭等你

通濟橋的黛山倒影中

再吟一首雨霖鈴,再沒有無語凝噎

駐足司前古街回望舊時歲月

宣平景色都滾邊進袖口衣襟

款款走過黃昏走過天明


流淌千年的宣平溪邊楊柳依依

一念杏黃,一念荷起

如鉤的新月,載不動古鎮芳華

闌珊的燈火,把小鎮細細梳理

在這場旗袍秀中,我是把這千年的江南小鎮,在新城鎮建設後越來越美的身姿,也幻化為心中那現代而不失傳統古典美的旗袍女子了。願歲月靜好,旗袍傾城,山河依舊。

作者簡介:韓劍鋒,愛好攝影、寫作,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