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顏色的旗袍適合年輕人穿你會給自己選擇什麼顏色的旗袍,可以推薦嗎
一:什麼顏色的旗袍適合年輕人穿?
旗袍是非常優雅的衣服,無論什麼年齡的人穿上旗袍都會非常的好看,那麼年輕人就比較適合穿白色、粉色、藍色、草綠色等等顏色的旗袍,這幾個顏色的旗袍穿起來特別的清新淡雅,能夠展現我們獨特的氣質。
二:你會給自己選擇什麼顏色的旗袍,可以推薦一下嗎?
我會給自己選擇白色、粉色、草綠色等顏色的旗袍,這幾個旗袍的顏色特別的漂亮,下面我就介紹幾款比較好看的旗袍:
1、白色的旗袍,這款是特別漂亮的,白色能夠展現女性的柔美,展現女性的溫柔,穿上特別的有氣質,很優雅,這款在領口的地方是中國結的扣子,這樣的扣子特別的好看,溫柔,優雅,這款旗袍的長度在膝蓋的位置,長度還是比較合適的,穿起來也是特別的好看,柔美。
綜上所述:旗袍是特別能展現女性的優雅和柔美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
2. 茶藝表演對服裝有什麼要求呢
表演服裝的式樣、款式多種多樣,但應與所表演的主題相符合,服裝應得體、衣著端莊、大方,符合審美要求。如「唐代宮廷茶禮表演」,表演者的服飾應該是唐代宮庭服飾;如「白族三道茶表演」以白族的民族特色服裝;「禪茶」表演則以禪衣為宜等。茶藝表演是在茶藝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通過各種茶葉沖泡技藝的形象演示,科學地、生活化地、藝術地展示泡飲過程,使人們在精心營造的優雅環境氛圍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自從20世紀70年代,台灣茶人提出「茶藝」概念後,茶文化事業隨之興起,各具地域特色的茶藝館和大大小小的茶文化盛會則為茶藝表演的出現提供了平台。經過十多年的實踐,茶藝表演作為茶文化精神的載體之載體,已經發展成為非同一般表演的藝術形式,漸漸受到人們的關注。一般都是舒適的,簡單的。我有參加茶藝的考試,考試服裝要求給你做個參考。女士要著旗袍,或中國風的服裝,男士著唐裝。女士要盤發,不可以穿露腳趾的涼鞋,不可以帶手鏈之類的飾物。不可以塗抹指甲油和濃香水。指甲不可以太長,連護手霜都不可以塗。旗袍最好不要有大開叉,因為坐姿有要求。不可以化濃妝。一般是穿旗袍,中山裝或者是簡單的茶服,樸素典雅,簡潔類型的衣服,能夠表現出一種茶的意境,會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自古以來,茶就是中國的飲食文化之一,通常志向高遠的人以茶來自喻,如果配合上旗袍更加有一番風味。便裝顯得太隨意了,在特定的場合最好是不要穿。
3. 烏龍茶茶藝表演選擇什麼顏色的茶具和衣服合適
烏龍茶類茶具搭配
對於烏龍茶而言,則建議採用紫砂類的茶具,主要是烏龍茶的沖泡要一個持續的高溫才能使茶葉中一些營養物質更快的析出,而紫砂壺保溫性能良好,完全契合烏龍茶的沖泡需求。
衣服可以女生可以選擇穿淺色旗袍或者白色飄逸的衣服。
4. 冬季想穿旗袍怎麼辦有什麼搭配方法嗎穿旗袍可以出席哪些場合呢
冬季搭配外搭
1.秋季早晚溫差大,想選擇一些旗袍外搭,怎麼搭配才能顯得大方又不老氣?
2.配針織衫:旗袍搭配淺色針織衫,顯得人溫文爾雅。
3.配風衣、大衣:長款的大衣或風衣能為女人營造一種「氣場」,而衣服里微露的旗袍,又露出「女人味」。
5.音樂會:外國人出席音樂會,往往著禮服,盛裝出席,十分隆重。但在國內,穿一襲旗袍也優雅、得體。比如聽交響樂,旗袍色彩以黑白灰為主,可顯正式莊重。
5. 旗袍和茶服有何區別
茶服是根據旗袍演變而來的,兩者區別不大。
新時代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
隨著傳統文化重新被重視,旗袍也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不但領導人夫人、女性外交官員在外事活動中身穿旗袍,在中國舉辦的歷次大型國際會議和體育盛會禮儀小姐的服飾也多選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設計師與旗袍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當今時代。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
6. 為什麼旗袍很難穿得好看得體
1、旗袍裝更適合珠圓玉潤的身材
古韻十足的旗袍,展現出來的是女性的優雅和從容。帶著一種溫婉的魅力,有著幾分性感的姿態。將女人的嬌媚與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所以這種旗袍裝對女人的氣場要求就非常高,尤其是像這種比較冷峻的風格,不太適合一些甜美姑娘的穿搭,所以穿起來也總會顯得不是那麼得體大方。
7. 司藤的旗袍,太美了
旗袍 ,是為數不多的
歷經歲月變遷後,
流傳到現代 社會 依舊
飽含生命力的傳統服飾,
看似束縛的版型,
實際是自我的嘗試和表達。
由景甜主演的網劇《司藤》,
將旗袍這種典雅的美,
從民國延伸到現代,
為我們帶來一場旗袍盛宴。
各式各樣的緊身旗袍,
勾勒出司藤的玲瓏曲線,
配上一雙柳葉彎眉、
一抹艷麗的紅唇,
清冷中帶著幾分性感妖冶,
淋漓盡致地表現了
她骨子裡的傲嬌嫵媚。
01
民國旗袍,彰顯東方之美
民國的故事中,
司藤穿的旗袍就是傳統款式,
發型也符合民國時的裝扮。
她一出場,
穿了件白色真絲旗袍,
看似簡單樸素,
行動處卻落落大方,
做工考究,極為重視細節。
搭配珍珠白的小披肩,
上面還有藤紋刺綉和流蘇,
穿一雙同色的小皮鞋,
一步一婀娜,踏在了心上,
超級有復古名媛的感覺。
還有復古的手推波發型,
半隱半露的嬌俏臉龐,
舒揚的遠山眉、發梢的弧度
與旗袍勾勒的身材曲線相得益彰,
層層疊疊,含蓄卻又嫵媚。
同樣是白色旗袍,
披上 粉色軟呢連帽斗篷 ,
頭發編成大麻花辮,
配上粉嫩的發飾,
呈現出一種嬌弱的美感,
靜坐湖邊的司藤,
完全就是懷春的少女。
她的一顰一笑間,
都是那個年代的感覺,
將想像中搖曳生姿的
民國旗袍美人帶進了現實,
讓我們領略到旗袍的韻致,
端莊、靈動、嫵媚,
展現了東方含蓄式的美。
02
現代旗袍,融合傳統與現代的 時尚
在復活後的現代,
她的旗袍不只是傳統款式,
而是 結合現代審美做出了改良 。
發型上也有很大改變,
從盤發變成披發,
黑長直,或波浪卷,
這些現代流行的發型,
搭配上旗袍也甚是美艷。
復活後的第一件旗袍,
用 薄荷綠 襯托她出塵的氣質,
胸口手臂上的鏤空設計,
加上珠綉和蕾絲的點綴,
黑發如瀑,即使不施粉黛,
也顯得貴氣、有風情。
最讓人喜歡的,
還是那件 姜黃色旗袍 。
絲絨材質,植物紋刺綉,
裙身設計中暗藏巧思,
領口處精緻的鏤空拼接,
典雅時髦又不失性感。
配上司藤海藻般的長發,
以及精美的珍珠發箍,
高貴冷艷中透露著嫻靜之美。
司藤雖是妖精,
卻不曾少了仙氣。
這件 淡綠色的真絲旗袍 ,
裙身上滿是藤繞蝴蝶紋樣,
外搭了件淡青色的雲肩紗披,
刺綉流珠更添華美,
與鬢邊的蝴蝶發卡相呼應,
讓人不禁贊嘆仙女下凡!
這些現代的旗袍,
既保留了傳統服飾的美感,
又增添了新穎的元素,
日常中穿著也不覺突兀,
盡顯東方女子的溫婉大方。
03
日常著裝,以舒適為主
除了符合時代的特徵,
司藤在不同情況下,
也會穿上合適的旗袍,
更深刻地展現人物的性格。
生活中的司藤更加柔美,
輕柔的絲綢、淺淡的顏色,
最能體現這種溫和。
香檳色的緔袖旗袍,
帶有蕾絲綴珠綉的藤紋,
遠看素雅,近看貴氣,
手執書卷坐於樹下靜讀,
美成了一道風景。
除旗袍以外,
司藤還穿了幾件 改良漢服 ,
都是 以舒適為主 ,
不過分在意形制和花紋。
在照顧瓦房時,
一身白色藤紋喬其紗內袍,
罩了件淡藍色的真絲紗披,
輕松又舒適。
練字、看書、喝茶時,
一件刺綉 長大襟 ,
搭配絲絨鏤空拼接外套,
戴上適配的發卡和珍珠耳環,
將人帶入悠閑、安適的時光中。
材質柔順、顏色素雅,
穿著簡單不復雜,
同樣也是日常的穿衣之法。
04
顏色深、質感重,更添氣場
溫柔只是司藤的保護色,
在需要展現力量與氣場時,
她會穿得很霸氣。
宴請七大懸師時,
她選擇了 紫羅蘭色 的衣服,
爛花絨旗袍、絲絨斗篷,
穩重又不失氣場,
霸氣中還帶著點冷艷,
震懾了全場。
去黑背山山洞救秦放時,
司藤穿了 藏青色的旗袍和外裳 ,
簡單搭配上金屬項鏈,
披散的頭發中,
還編了幾綹小麻花辮,
成熟穩重里還有一股俠氣。
之後的一套 深藍色絲絨旗袍 ,
搭配了綉有金絲花紋的雲肩,
發飾與樹葉耳飾突出金屬感,
更為她增添質感與氣場。
較深的顏色,厚重的質感,
還有與之搭配的精緻配飾,
在十足的女人味中,
彰顯著沉穩氣質。
整部劇從服飾到妝發,
司藤展示了真正的
「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 。
旗袍上的每個細節,
都能映襯出她的性格特點。
此時的旗袍已不僅僅是一種服飾,
更代表著傳統文化的延續創新,
將傳統的美毫無保留地演繹出來。
旗袍之美,
美在其形、色、紋,
讓中國女子變得風姿卓越;
更美在於其骨和魂,
不同於時下硬邦邦的審美標准,
敢於穿旗袍的女人,
都是大方從容、自信盎然的,
是那樣的鮮活靈動,
令人心生嚮往。
8. 20歲女性適合旗袍嗎旗袍搭配需要注意哪些
適合的。旗袍可以選擇一下幾種:
1、中國風改良版短款少女旗袍
這件改良版的旗袍給人一種既少女又復古的感覺,立體的裁剪將身材的曲線展現的凹凸有致,這樣的設計不挑身材,矮一點的妹子穿還會顯高哦。保留了古典立領盤扣設計和傳統元素的開叉設計優雅嫵媚,整條旗袍是蕾絲的布料,柔軟輕盈很適合喜歡旗袍的仙女啊!日常穿出門也不會太扎眼。
2、少女甜美夏改良版復古蕾絲連衣裙
偏膚色的蕾絲的面料裡面配同色真絲打底不會太暴露又不會有距離感,蕾絲表面的白色花朵刺綉非常優雅。盤口,滾邊的設計都保留了旗袍的感覺,整體的裁剪都非常修身沒有那種緊貼身體的隆重感。很適合學生二十歲的女孩穿上也不會老氣,長發短發都盡顯溫柔。
3、復古文藝日常印花亞麻旗袍
小編真的是被這件旗袍美到了好想買來穿啊。整條旗袍稍微寬松的裁剪整體的感覺不會太隆重夏日的風吹過身材若隱若現也不失為一種迷人的方式,結合了小碎花的元素低調日常,同時又保留了旗袍的所有特點立領無袖全盤扣穿上它彷彿是從民國走出來的大家閨秀落落大方,棉麻的布料夏天穿非常舒適。日常畫個淡妝配個珍珠耳飾復古又減齡,出門約會也是小女人。
4、新款女長款復古國風名媛改良薄紗旗袍
這一套就非常適合喜歡拍寫真的仙女,自帶優雅氣質。旗袍外面一層薄紗帶有緗色散枝落花紋與周身的滾邊設計精緻又浪漫,更亮眼的是象牙黃中壓下一道絳紅邊低調不落俗,是那種在眾多人中一眼就能看到眼前一亮的感覺。雪紡的布料飄逸輕薄不會太沉悶。出門旅行遊玩拍照或者拍一些寫真一定要穿這一套,舉手投足見都是風情。
5、新式旗袍女妝茶服改良國風少女連衣裙
非常的有文藝感的改良旗袍,裡面是白色的內搭,外面一層刺綉薄紗旗袍,胸前稍微設計有一點點的性感,但總體又顯得十分的典雅文藝。綠色的葉子刺綉非常素雅,整體有些A字型設計顯得人又瘦又高,棉麻的布料帶著小褶皺清新文藝,很適合春天秋天的時候穿冷一點還可以套個外套,搭配小白鞋就可以日常出街或者出去玩都可以穿。
6、復古純色森系改良亞麻旗袍
這一款旗袍是真的非常日常了,走在街上不會很扎眼,但走過別人身邊回頭率一定會很高。純色的旗袍也符合文藝森系少女想要的長裙子的風格,簡簡單單,但是旗袍的樣式又是出乎意料的驚喜。這款旗袍款式寬松,對身材的要求相對貼身設計的旗袍來說比較低,微胖的少女們也不用擔心哦!
穿旗袍的女子搖曳生姿款款走來,她穿著旗袍走過石板路看著斑駁的牆掙著油紙傘行走在古鎮之中,萬眾風情藏於一袍之下。中國風與流行元素相結合二十歲的女孩子也可以端莊優雅也可以文藝復古,也可以穿著旗袍表達自己的個性。
9. 哪些人適合穿旗袍呢
旗袍作為一種衣服的款式,是很多女人的最愛,要知道,旗袍並不是誰都可以駕馭的了的,首先需要身材非常的曼妙,因為旗袍穿出來讓人看到前凸後翹,只有身材好的人才可以穿出旗袍的韻味,其次,在氣質上具有古典氣質的女人穿出旗袍來更加的漂亮有氣質,而且這些古色古香的場合,穿旗袍的女人也更加的適合那種氛圍。
三、穿旗袍也講究一些場合,在古色古香的場合里更適合旗袍。
比如有些女人的工作就是在茶店,她們就像茶藝師一樣,需要把每一個煮茶的動作做到盡善盡美,這個時候旗袍就像一件道具一樣被被這些美女完美地穿在身上,在茶器的熏陶中,給人一種錯覺,就好像穿著旗袍的女人是從古時候走出來一樣,所以在一些特定場所,需要穿戴旗袍的女子也更加合適一些,畢竟平常如果是去辦公室穿旗袍的話,是有些不合時宜的。
10. 旗袍與茶文化的美文
旗袍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彩虹。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憧憬、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一部旗袍的發展史,承載了中華近代文明,展現了中國女性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由的渴望。
1929年,中華民國政府確定旗袍為國家禮服之一。
旗袍之溯源
旗袍在歷史上是貴族的衣飾,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顧名思義,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然而,有證據證明,旗袍源於一種叫做棗旗袍的袍服,其發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旗人之袍與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因此,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旗袍之發展
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復。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裝不開衩,出現旗袍後,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1934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50年代旗袍也有過燦爛的一瞬。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旗袍被冷落了20年。進入80年代,一直有人預測旗袍將會流行。那個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這種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纖模擬絲面料,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們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貿然穿旗袍了。
20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國外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旗袍之審美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這種由旗袍內涵所決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眾化,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內涵及氣質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背景、環境、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
經過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成為一種能很好體現女性曲線美的服裝,用最中國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最中國的服裝,穿在發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西方審美觀的完美結合、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旗袍在這里,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而成為一種象徵。
旗袍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台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作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旗袍與配飾
油紙傘、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飾,身穿古典旗袍,一手執香扇,一手撐把油紙傘,款款的步伐,雅緻的身影,古典的氣韻,是東方古典美的化身。
旗袍與身材
旗袍線條明快流暢,剪裁貼身得體,面料柔軟,可最大限度地體現女性曲線美。做工考究、面料高檔的旗袍成為女性在正式場合最隆重的選擇。旗袍是集溫柔、典雅、高貴、端莊於一身的服飾,如果不了解其穿著禮儀的話,就會鬧出笑話來。
旗袍是凸顯身材的衣物,但並不是非得標准身材才能穿好,不同的體型有自己的特點,只要注意一些細則,旗袍一樣可以穿得雍容華貴。
脖子粗的人:
應選無領型的旗袍。如果領型開得略深,既可以避免立領妨礙脖子的活動,又可以引長臉型。
脖子細長的人:
旗袍的美很多時候就表現在領上,細長的脖子正好用立領來美化,又顯出領子的美。兩者相得益彰。
身材嬌小的人:
可選開長襟的形式,中間一道豎的線條,給人在視覺上以修長感。
身材略胖的人:
可選上身貼身突出線條,下身略加寬松形似長裙的款式,既有民族的風采,又有西方禮服的風度。
不宜穿旗袍的人:
旗袍不宜當上班服,不宜穿著旗袍上下公交車,或是騎自行車,旗袍的莊重典雅與戶外的嘈雜擁擠氣氛不協調。
旗袍之面料
真絲:適合做婚禮等大場合的禮服式旗袍。
織錦:適合做傳統旗袍。
進口布料:適合做毛領、毛袖、下擺中長的中西結合式旗袍,搭配條披肩便更完美了。
平絨:適合做高高的領子(8厘米左右),不加邊,下身擺剛過膝蓋,配上靴子,非常前衛。
京派與海派
「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學不像,等到學到三分像,上海已經變了樣。」這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於世的歌謠,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當時的服裝界佔有多麼顯要的領先地位。
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而各大百貨公司、絲織和服裝商,也紛紛舉辦時裝展覽和表演,邀請各類明星、名太、名媛穿著新奇的服飾。旗袍正是這些時裝中的一大派別。
30年代旗袍流行的發源地並非在北京,而是在已成為全國時裝中心的上海。其時,歐美服飾的最新款式僅隔三四個月就會流行到上海來,而全國各地又以上海為楷模,竟相跟隨效仿,樂此不疲。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兩個特點:「中西合璧,變化多端」。當時愛美女性旗袍穿著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領和袖採用西式服裝做法。如西式翻領、荷葉袖、開叉袖、還有下擺綴荷葉邊、或綴不對稱蕾絲等誇張的樣子,但這僅是一些明星和貴婦的社交禮服,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將旗袍和西式服裝搭配起來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絨線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圍巾,或戴上珍珠項鏈,顯得大方而別致。
當時修長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燙發、透明絲襪、高跟皮鞋、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都是最時尚的裝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強調。後來,還出現一種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從而使旗袍更合體、更實用。旗袍,成為中華民族別具一格的「國服」了。
京派、海派之稱,最早出現於幾十年前的舊中國文壇。海派一詞是當時北京一些進步作家的發明,用以批判上海的某些文人及文風。京派是相對海派而言的。再往後,京派和海派便分別象徵著兩種對立的文化了。京派是傳統的正宗;海派是對傳統的標新,是中西結合的產物。
如果說,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立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的話,那麼,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雖然「京派服裝」的提法並不常見,但這種服裝風格相對於「海派」肯定是存在的。旗袍的京派與海派就各有其鮮明的個性。
京派旗袍不如海派旗袍那樣具有流行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北京女性除了穿長裙就是穿旗袍,式樣並不豐富,不似海派服裝常翻常新。上海的新款至少四五個月後才會出現在北京,其中特別洋化和大膽的則不會被接受。盡管如此,北京女性的旗袍還是日漸受到海派旗袍的影響,擺線隨之抬高或降低,不過時間上滯後一些罷了。
京派和海派實際上是各有千秋。京派如大家閨秀,海派如摩登女郎;京派是古典,海派就是浪漫。但隨著歷史變遷,具有現代特點的海派逐漸成為主流。海派旗袍的廓形一直流傳至今沒有什麼改變。中國婦女的傳統形象也與之緊密相聯,難以割離了。
旗袍的設計
(南通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提供)
1. 素雅大花,露肩、露背
2. 紅色抹胸,綠色拖地魚尾裙,在接縫處鑲嵌著紅色穗子,更具有動感,撞色相搭配
3. 黑色與黃色地拼接,結合刺綉、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