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文化節是什麼時候
擴展閱讀
什麼men睡衣 2025-05-18 04:24:29
老奧拓正時皮帶多少錢 2025-05-18 04:13:24

旗袍文化節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 2022-09-12 05:05:12

Ⅰ 旗袍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中國旗袍
起源與發展

起源
旗袍屬於袍服類中的一種,它是從春秋戰國時期(2700年前)的深衣發展下來的。所謂深衣就是中國古代人穿的上衣下裳合為一體的衣服。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20世紀20年代

20年代是海派旗袍逐漸形成的時期。旗袍開始普及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

1929年,中華民國政府曾把旗袍(還有中裝)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當時女子禮服有兩款:一款是藍上衣加黑裙,另一款就是旗袍。學堂中女學生多著偏大襟上衣底襟圓擺、齊肘中袖短衫,下著綢裙。

20世紀30年代
3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海派旗袍無論是裁剪還是設計都更加西方化,採用了胸省和腰省,旗袍變長而緊身且高開衩,更加符合東方女性精緻玲瓏,開放活潑的理想形象。

20世紀40年代
40年代,抗日戰爭的開始,打亂了30年代人們對服飾的追求。旗袍向經濟,便於活動等實用的功能考慮,長度縮短至小腿中部,高時到膝蓋處,夏季傾向於取消袖子,領子減低。簡便、樸素、適體從而成為40年代旗袍的獨特風格。

建國後,旗袍進入了它的冰凍期。但是,旗袍在海外依然受到青睞,許多從國內去國外的上流人物和名媛都把旗袍作為自己最喜愛的服裝,許多華人都會穿著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旗袍參加許多重要的節日。

風姿再現
旗袍以影視作品、時裝表演、選美的形式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旗袍的基本特徵和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款式、細節推陳出新,日益精美。

民國及今,旗袍文化有了新活力。除旗袍仍是女人專屬以外,款式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在沈陽很多家庭都有旗袍裁剪、製作的高手。那細密平整的針腳幾乎看不到。那新穎獨到的盤扣、精緻的滾邊、得體的啃腳,舒服得體令人嘖嘖稱贊。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我國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在大陸內地舉行的奧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都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旗袍已代表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符號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Ⅱ 旗袍是什麼時候開始

旗袍好像是唐朝開始的。

Ⅲ 中國國際時裝周上的旗袍秀,是怎麼震驚世界的

中國的旗袍是非常好看的,它能展現出我們的氣質,讓我們看起來更加的高貴。並且,旗袍還是我國特有的服裝。那麼,以旗袍為主題的時裝秀,到底有多驚艷世界呢?

這個合集的名字是“絲韻”。它具有簡潔而優雅的設計和簡潔的圖案。搭配優質面料,以柔和的線條充分展現優雅高貴的女性氣質。

“我想通過這個系列強調中國元素,我選擇了絲綢,因為中國以優質的絲綢而聞名。而且,我相信絲綢作為一種面料,最適合展示女性的美麗和優雅, ”設計師於佳說。

第二屆沉陽國際旗袍文化節在沈陽故宮開幕。 身著旗袍的模特們在沉陽故宮和張將軍府參加走秀,展示沉陽的歷史背景。 節目以“旗袍之都”、“旗袍軌跡”、“旗袍魂”三段展示盛京旗袍。 旗袍節旨在宣傳優秀的中國服飾文化,展示沉陽作為國際城市的文化形象。

Ⅳ 傳統文化中的旗袍的演變過程是什麼

旗袍的起源與發展: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這種由旗袍內涵所決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眾化,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內涵及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背景、環境、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

旗袍是我國一種具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

清末的旗袍樣式,主要源於滿族婦女服飾中的旗裝。滿族旗袍主要特點為寬大、平直,衣長及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衣、襟、裾都滾有寬闊的花邊。從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擺部分,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袖子從寬到窄,從長到短;下擺從長到短,再由短到長,完全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女裝在這一時期上衣下裙最為流行,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鑲滾花邊或刺綉紋樣,衣擺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

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二十世紀初期,盛行「旗袍馬甲」。也就是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一九二六年,短襖和長馬甲合二為一,成為現代旗袍的最初款式。以後兩年,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但不久,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歐美服裝的影響,圍繞思想潮流的此消彼長,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展開「較量」。旗袍的樣式有了明顯的改變,如有的縮短長度、有的收緊腰身等等。 1929年的4月16日以後,就有一個嚴格的規定,旗袍被定為一種正裝,在重要的慶典、節慶、禮儀性場合,中國女性必須穿著旗袍。比方說,女學生在升國旗的時候,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重要場合,都必須穿旗袍。

Ⅳ 西塘漢服文化節是每年的幾月幾號

每年小雪十月廿一日(西歷1123.1122)是漢服節。
全世界各地漢服同袍都將穿上漢服歡聚一堂共度本民族復興時代的盛大節日!
每個漢民族同胞都應當至少有一套自己的本民族服飾!
漢服的中國,才是真正的中國,正統的中國!
每年的夏歷【小雪十月廿一日】,西歷#1123漢服節#,#1122漢服節#,也叫華服日,華服節,世界漢服節,世界漢服日。每年的廿四節氣之小雪是中國的漢服節,是世界的漢服文化節與漢民族紀念日,是漢民族與全世界的漢服出行日!每當這一天,所有的漢族人,全世界所有熱愛漢文化的華夏兒女,都應當穿上本民族的國服漢服。

西歷1991年的辛未春分,一位十六歲的白裳少年在秦嶺翠華山著雪白龍紋直裾漢服祭天,自此掀開了當代漢服漢文化漢民族文明復興序幕。史稱天始建制。
西歷1991年小雪11月23日,中國漢社在南京紫金山創立,代表了當代中國第一個漢服漢文化漢民族社團組織的創立。
西歷1993年小雪11月22日,漢服王子代表華夏組織在香爐峰著漢服祭祀虞國歷代先祖。
西歷1997年小雪11月22日,作為中華復興與漢族大學的早期機構,英皇文化藝術中心聯盟成立。
西歷1999年小雪11月23日,中華國家民族復興三大宣言完成,開創發起了中華文明復興工程。其中《世界漢民族宣言》包括中國漢服復興運動與漢民族文明拯救復興工程。
西歷2000年小雪11月22日,漢服王子陳朕冰漢服祭祀秦安大地灣女媧廟與天水伏羲廟。
西歷2003年小雪11月23日,漢服復興第一篇倡議書《漢服是未來世界永遠的第一國家民族正統服飾》發表。
西歷2004年小雪11月22日,陳朕冰發表《甲申三百六十年漢服復興宣言書》。漢民族旗幟門戶主站漢網大漢民族論壇創立。
西歷2005年小雪11月22日,上海漢社,南京天女,與中華文明復興工程英盟各部共同成立中華民族社稷宗廟聯盟,建立中華國家民族站,西都熱線,亞洲網,世界網。
西歷2011年小雪11月23日,紀念辛亥百年,第一屆全國漢服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與世界漢服協會,世界漢文化協會,世界漢民族組織,世界漢服漢文化漢民族國際合作
組織,與中華文明復興工程各部組織系統共同確定將舜帝太子姚君的太子節誕辰,也是中國漢社的創立紀念日,每年的夏歷小雪十月廿一日【西歷11.23或11.22】定為【漢服節】
與【世界漢服日】,第一次以法定形式要求在漢服節的一周內都必須穿漢服,漢服節當天必須穿漢服。
這些偉大的復興歷史時刻,有一個共同的時間叫《小雪》節氣。為了適應西化再來逆轉西化,我們臨時也採用1123這個西歷日期。1123也有取自中華文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意。後人網上也有以西歷2003年11月22日鄭州某位電力工人著漢服上街新聞為漢服復興起源之一,只是第一次漢服新聞而已,事前事後皆未聞其人,1122不知所雲。此亦西式作法,以此作節非我民族固有傳統,且有對我國服漢服漢文化漢民族的輕薄之嫌,看不見歷史的潮流方向,看不見在此前十多年間都有人一直在為漢服漢文化復興而努力。1122,1123,皆莫不如說是小雪漢服節的感召。漢服為漢民族中華民族極莊重之第一象徵,非承天賦使命何以擔之?漢服復興努力自剃發易服之日始從未停止,即便沒有網路與數碼相機,漢服也必定復興。在這前後,以中國漢社世界漢民族組織為代表的現代第一代漢服復興者前後在二十多省舉辦了上千場漢服漢文化活動喚醒了全世界漢民族的覺醒與奮起,才是漢服漢文化復興廿九年來的真正主架構與靈魂基石。漢服復興廿九年來內斗不斷,也有種種漢奸小人在網上百般造謠誣蔑企圖封殺漢服漢文化漢民族復興的真正開創發起與領軍人,然而無效。天命自有註定,真正的漢民族靈魂一直都在。真正的漢民族王者,漢服再破再舊再差也是王者。
真武祖師真身就是舜帝太子姚君,道教尊號紫微北極真武英皇,司掌水神,史稱商均,誕辰為每年的夏歷小雪十月廿一日。三月三日為王母娘娘誕辰,天下群仙俱為祝壽,後世多有誤會訛傳。端午五月五日為黃帝誕辰,小雪十月廿一日為真武誕辰。在此一並糾正。
#漢服漢文化漢民族復興開創發起者漢服王子陳朕冰#,是當代中國漢服復興第一人,被譽為漢服漢文化漢民族復興之父。自西歷1991年辛未春分在秦嶺翠華山終南之巔草甸漢服祭天天始建制漢服復興,漢服復興漢文化復興距今已第29年。從當初一個人穿漢服,如今已遍地開花席捲世界。漢民族從一件漢服的復興,發展至整體漢民族文明的復興!
漢服復興經歷西歷1991-2001的萌芽孕育期,2001-2011的誕生啟蒙期,2011年後邁入成長發展期。在背後奠定貫穿整個歷史發展主線的靈魂架構,就是作為漢民族使命的承擔者漢民族組織中國漢社與中華文明復興工程總體架構系統。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全民族漢服的節日,漢文化的節日,漢民族的節日,漢服節,就是對漢服漢文化漢民族復興的偉大紀念。
全世界的漢服漢文化漢民族復興皇漢同袍們為了紀念漢服復興這一天,在每年的夏歷小雪十月廿一日【西歷11.23或11.22】,都必須穿漢服。全世界數百座城市的漢家兒女們,從城市到山村,都紛紛穿上漢服走上街頭紀念偉大的漢服漢文化漢民族復興,這一天被世界漢民族組織各大組織與中華文明復興工程各部共同確定為「漢服出行日」「漢服節」「華服日」「華服節」「漢服復興紀念日」「漢民族復興紀念日」。

Ⅵ 2021佛山三八婦女節免票景區有哪些-優惠信息匯總

女士穿旗袍免費游南海影視城 三水荷花世界女士免票入園 女士穿旗袍免費游長鹿旅遊休博園 佛山多個體育場所免費開放 在這個三月,佛山有一些景區是可以免費遊玩的喲,不過這些免費景區可能是會有一些限制,比如要穿旗袍等等。在佛山的部分體育館現在還是免費開放的喲,大家可以嘗試去玩玩。

女士穿旗袍免費游南海影視城
3月逢周末及3月8日,女士穿旗袍即可免費遊玩南海影視城!(景區門票原價90元/人)

免費入園方式:

1、不限年齡、地區,身穿旗袍的女士;

2、關注南海影視城公眾號;

3、到票務中心指定窗口領取「旗袍女子專用票」,憑票即可免費入園(當天領票當天用)。

重要提示:

此次旗袍文化節活動,無須提前預約,不限傳統旗袍或者改良旗袍,所穿旗袍只要滿足立領、盤扣、連身三樣,均可免費入園。

本屆旗袍節還設有第六屆旗袍文化節「旗夢杯」旗袍大賽、旗袍文化沙龍講座、旗袍主題演出等活動,精彩紛呈,預計將吸引不少旗袍佳人匯聚於此!你,准備好了嗎?

出行指引
三水荷花世界女士免票入園
荷花世界女神季來襲!3月8日女神節,女士免票入園,男士購票半價!陽春三月,賞花必備,還有精美壕禮等你來~

春風搖曳女神季:3月6日-3月31日

優惠一:3月8日當天女士免票入園!

優惠二:女神季活動期間,男士攜女士購票,享買一送一優惠;

優惠三:3月6-8日期間,女士入園即送玫瑰花一朵,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女士穿旗袍免費游長鹿旅遊休博園
3月6日-31日,女士穿著旗袍來長鹿旅遊休博園,即可獲得當天入園觀光票,每天限量100張!先到先得!

活動期間,還有油紙傘文化節、乘風破浪的姐姐繽紛秀、「了不起的女孩」挑戰賽等十大主題活動等你來玩!
佛山多個體育場所免費開放
3月,佛山多個免費運動場館開放,市民可通過佛山群體通免費預訂,開放時間段一般為10:00-18:00,具體信息可在場館詳情頁查看。

羽毛球

訂場指南

大部分場館提前7天開放預訂。其中,嶺南明珠體育館、佛山市體育館提前3天開放預訂;張槎體育中心提前2天開放預訂。

所有場館庫存更新時間為下午1點,部分搶手場館要調好鬧鍾開搶喔!

溫馨提示:

在非免費開放日時段內,紫南文體藝術中心和張槎體育中心上午提供部分場地免費開放,可通過佛山群體通預訂。詳情如下:

紫南文體藝術中心:周一至周五8:00-12:00免費(18片羽毛球場)

張槎體育中心:每日9:00-11:00免費(4片羽毛球場、4片乒乓球場)

Ⅶ 世界吉尼斯旗袍秀的介紹

世界吉尼斯旗袍秀是指2015年5月16日,由中國旗袍會發起,汪泉理事長帶領全球420家分會共同響應並參與的吉尼斯旗袍秀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屆時舉辦首屆「紅顏雅韻 中國旗袍會文化藝術節」,在中國旗袍會汪泉理事長的帶領下全球20萬女性將身著旗袍行走世界,掀起全球旗袍文化嘉年華。2015年5月16日,世界吉尼斯官方認證官Lisa親臨位於青島的主會場,共同見證這一盛事。本次「世界吉尼斯穿旗袍秀人數最多」活動創下了全球首秀,也創辦了中國旗袍文化節,青島主會場現場人數1380人,全球參與人數之眾多,規模之宏大,史無前例。

Ⅷ 2018上海國慶節有什麼活動 上海國慶節去哪玩

上海國慶節活動信息 2018上海簡單生活節 2018上海螢火蟲動漫嘉年華 上海歡樂谷國際魔術節 奇跡花園秋季藝術花展 松江菊花文化節 上海影視樂園旗袍文化節

國慶節雖然說還是下個月的事情,但是現在都已經開始激動了,因為到時候要放好長的假期呀,本篇小編要跟大家說的是關於國慶節的時候在上海都有哪些活動可以去玩。快來看看吧。

上海國慶節活動信息 2018上海簡單生活節

相信細心的同學都發現了今年上海簡單生活的時間和過去略有不同,從10月1日到10月7日,整個十一假期一共七天。很多朋友驚呼,這是怎麼了,難道七天都是同樣規模的簡單生活節嗎?到底簡單生活今年在上海想要做什麼。

是的,今年我們想要有一點改變。

這是簡單生活在上海的第五年。來過的朋友應該記得,走在簡單生活的每一步,都會發現驚喜。你會看見年輕創作者專注的面容和匠心獨具的手作,你也會在不經意間,聽見你從未聽見過的聲音,並且深深愛上。是的,我們是生活節,希望你能在這里,找到喜歡的生活方式,遇見喜歡的人事物,讓他們陪你一起成長。

四年以來,我們看見越來越多的青年創作在各地鮮花盛開,但是我們也看見,在眾聲喧嘩的年代,越來越多的節日活動,越來越快的訊息飛過,許多泡泡在我們身邊起起落落。

我們也許需要片刻的愉悅,但是我們能不能有更雋永的生活?在喧囂的年代,我們能不能做一點不一樣的嘗試。當所有的故事都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說好一則細致而豐盛,深入而真誠的故事。

於是,今年的上海,我們將會在徐匯區的西岸營地,向您呈現;

活動分為兩個部分

①10月1-2日,將會是 SimpleDreams簡單生活節,你將在這兩日走進奇幻的跨界聲音,看見不同世代與風格的代表性音樂人在這里碰撞火花,聽見從過去到現在始終熱愛的音樂,滿足多年願望。

②10月3-7日,則會是五天的 SimpleDays簡單生活公園,你會在這里走進由當代最具代表性的獨立音樂人和青年創意編織而成的美麗生活場景,你可能會被年輕的面孔和聲音一擊即中,收獲驚喜。

這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場景,也將會有不同的入園方式。

這次將會是一個細致而豐盛的活動,每日的入園人數將會限量。

在七天中,都有音樂。在 Simple Dreams 中,將有重量級音樂人參與演出的舞台。而在 SimpleDays中,則每天都有不同風格的代表性獨立音樂人,呈現當代青年創作的勝景。

2018上海螢火蟲動漫嘉年華

2018螢火蟲動漫嘉年華將於10月2日-10月4日登陸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超豪華全陣容公布,翼之聲上海見面會+簽售會雙倍快樂,極具熱度的coser、唱見、舞見、評委及主持人等驚喜現身!二次元狂歡盛典即將來襲!

與此同時,WUCG(世界大學生電子競技聯賽)2018中國東區決賽也將在現場開戰!鬥智鬥技不容錯過哦。這么多人氣嘉賓齊聚,是不是已經忍不住買票買票再買票了呢?

時間:10月2日-10月4日

地點:新國際博覽中心 (上海市浦東新區龍陽路2345號) 7號線花木站

門票:70元

上海歡樂谷國際魔術節

時間:10月1日-10月7日

奇跡花園秋季藝術花展

信息暫無

松江菊花文化節

時間:9月30日-11月25日

上海影視樂園旗袍文化節

時間:10月1日-10月7日

Ⅸ 中國文化節是哪天

1、茶文化:第一部茶經,茶文化的起源,茶藝,中國名茶、、、、、、
2、飲食文化:餃子,北京烤鴨,狗不理包子,驢打滾炸糕,粽子,各種特色地方小吃、、、、、、
3、服裝文化:旗袍、唐裝、民族服裝(中山裝)、草鞋、虎頭鞋、、、、、、
4、民俗:文學藝術(古文、詩歌、書法、繪畫、對聯)
5、民間藝術:泥人、陶瓷、皮影、剪紙、中國結、、、、、、
6、戲曲藝術:臉譜、京劇、越劇、黃梅戲等地方劇種、傳統樂器、刺綉、國畫、、、、、、
7、體育文化:武術、雜技、蹴鞠、空竹、、、、、、
8、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
9、醫葯文化:中醫、針灸、中葯、、、、、、
10、舞蹈:民族舞蹈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它包括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典哲學、中國古典史學、國畫、書法、篆刻、對聯、中國古典音樂、中國古典園林、中國古代建築、中國古代科技、中國古代工程、中國古典雕塑、陶瓷、絲綢、酒、茶、中國功夫、中國手工藝品、中國民俗、中國菜、中國古典醫學等等。
中國古典文學
* 中國古典詩歌
國風、楚辭、漢樂府、魏晉風骨、北朝民歌、南朝吳歌西曲、南朝宮體詩、唐詩、唐五代詞、宋詩、宋詞、元曲、明曲、明山歌、清詞、清詩
* 中國古典散文
先秦散文、漢賦、六朝駢文、唐宋古文、明清小品
* 中國古典小說
先秦神話、六朝志怪、唐傳奇、宋話本、明清小說
* 中國古典戲劇
漢代百戲、元代雜劇
* 其他主要的文學體裁
唐宋隨筆、明清戲曲、明清對聯等等。
[編輯] 中國古典哲學
中國古典哲學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兵家、名家、雜家、禪宗、密宗、凈土宗、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律宗、理學、心學、道學、回教、媽祖崇拜等等。
[編輯] 中國古典音樂
中國古典音樂包括宮、商、角、征、羽、簫、笛、嗩吶、塤、笙、蘆笙、箏、古琴、揚琴、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鑼、鼓、板、梆子、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等等。
[編輯] 中國古代游戲
* 角力:角抵、相撲、拔河、斗雞、鬥牛、鬥蟋蟀、斗鳥、
* 競技:擊壤、投壺、蹴鞠、擊鞠、步打、木射、鞦韆、毽子
* 鬥智:九連環、七巧板、圍棋、象棋、
* 猜射:射覆、藏鉤、謎語、酒令
* 賭博:骰子、六博、樗蒲、雙陸、五木、投瓊、彩戰、牌九、天九、麻將
紙牌:葉子戲、馬吊牌、默和牌
中國建築:
中國漢字
·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漢服、旗袍、中山裝、其他少數民族服飾、木屐、綉花鞋、翹頭履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Ⅹ 旗袍是從什麼時候流行的呢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旗袍在中國時尚前沿上海開始流行,後迅速風靡全國。1929年4月,民國政府將旗袍定為國服。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歷史文化

民國文化女性的名字,總伴隨著她們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吳健雄、吳貽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張愛玲、林徽因、蕭紅和丁玲等。

珍貴文化遺產——蘇州評彈的女演員的服裝也依然是旗袍, 其它傳統說唱藝術如大鼓和評書等也多以旗袍為女演員傳統服裝。

歷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華裔小姐,亞洲小姐和廣州西關小姐選舉中,她們期間或最後必定會穿旗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