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為什麼人裝飾
擴展閱讀
女裝店怎麼領取鑰匙 2025-05-20 15:14:42
旗袍式禮服搭配什麼發型 2025-05-20 15:14:41

旗袍為什麼人裝飾

發布時間: 2022-09-05 08:06:09

❶ 關於旗袍的起源與文化,你都了解嗎

1、旗袍的起源

旗袍最早是來源於滿族,屬於滿族的代表性服裝,後來被不同民族的女性演繹,一直流傳到現在,旗袍是一種非常女性化的服裝,特別的好看。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和影響越來越大,旗袍在現在也是一種興起的服飾。

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就袍服的演變過程看,袍服的演變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旗袍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蘇醒,一種懷舊情懷。

旗袍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雖然已很難看見身著旗袍、左手執油紙傘、右手執香扇的雅緻美女款款而步,但那唯美的景象至今很多人依舊嚮往。

❷ 中華服飾這么多,為什麼旗袍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符號

因為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這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也許我們看不懂藏文,也許我們弄不明白苗族的巫術或者學習到新疆舞的精髓,到了覺得能一眼看出各個民族文化在服飾上的體現。因為它是最簡單也是最吸引人的,站在眾多服飾文化中,唯獨旗袍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符號,這不僅是因為它沿用至今的緣故。

三、旗袍能突出東方的女性美

東方女性並不是以精緻的面孔或者是魔鬼的身材出名的,都怪你,是更多的水種,清水芙蓉般的女性曲線美。這種美不像是給你一種眼前一亮的牡丹那樣的明艷,而是越久越見其香的一株桂花,或者一抹茶香,而旗袍則符合東方女性的曲線美。她對於前身和後腰以及下擺的設計,正好符合東方女性三點的美。最後,其他不像其他民族服飾那樣繁重,穿起來也比較的方便,所以正是以為這種簡單,才能在歷史潮流中一直存在吧。

❸ 「旗袍」最早是男子的象徵,後來為什麼成為女性專屬

在民國服飾史上,旗袍可以說是一筆最驚艷的「糊塗賬「。

民國時期,孫中山喊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可反諷的是,不久便興起了旗袍。曹聚仁曾在《上海春秋》一書中說:「前清亡而旗袍興,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大變化」。

大約到1934年左右,旗袍從革命回歸古典,既擺脫西化的模範,也擺脫對旗人婦女的模範,成為時人需求的袍子。

與此同時,象徵勇武的男子旗袍,卻在新的時代里成為了文雅之袍,甚至文雅到酸腐如孔乙己的長袍。再後來,男人穿長袍,就彷彿女人穿裙子一般,具有女性的特徵了。

❹ 旗袍深受人們喜愛,傳統紋飾在旗袍中有什麼應用

1.雲紋。在古代,無論是王族還是文人,雲紋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雲作為一種自然現象。形狀不固定,人們將其繪製成固定的紋樣並應用到服飾上。雲紋象徵著神聖與和平,受到人們的崇拜。雲紋如同流水一般,與自然生活節奏相適應。在現代旗袍設計中,將雲紋放在重要位置,能夠突出穿著者的淡雅氣質。

❺ 旗袍的由來是什麼

旗袍
旗袍的起源: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說起它的來歷,有這么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清朝入關,滿人一統天下,旗人的服飾傳入中原。一個叫黑妞的滿族漁女,皮膚雖黑但很有光澤,人長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譽為「黑里俏」。她為了方便打魚,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統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裝。後來,這個黑妞被選入皇宮,封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傳開來的。最早清朝滿族女子的旗袍,有單、夾、襯絨和絲棉袍之分。其特點是腰身寬松、平直,袖口寬大,衣長至腳踝。到了清朝後期,「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臉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裾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慈禧太後有一張照片:扮成觀世音菩薩的樣子,旁邊李蓮英太監扮成童子。這張照片裡面慈禧太後穿了一件旗袍,鑲滾嵌燙綉貼盤釘樣樣俱全,可以說是集旗袍工藝之大成。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加上西洋文化的影響。旗袍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響,衣長縮短,袖口相應縮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長加長,兩邊叉開升高,腰身緊綳,顯示女性的曲線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樣趨向於縮短衣長,減低領高,袖長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沒有袖子,外形如流線型。上海女人將旗袍演繹得千姿百態,楚楚動人。
旗袍的鼎盛:二十年代末,宋慶齡穿著碎花型的棉袍出現在閱兵觀禮台上,而上海廣告畫上的女子,也開始了連身旗袍的妙曼風姿。於是,名媛名太紛紛效仿,開始穿著旗袍出入社交場合。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又將西式服裝的貼身裁剪方式用在了寬松旗袍上,於是旗袍有了曲線,開始細沿主人的身材,細撫主人的芳心了。到了三十年代,旗袍有了衣緣上的細細花邊,也有了開叉。也盛行過開叉開到幾近臀下,那已有微含挑逗之意了。想想,如果你看見了阮玲玉、周璇那一干三十年代的女子,從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里裊裊走來,滄桑而風情,會讓你看到什麼?那必是如柳的體態,旗袍的細致,還帶著十里洋場特有的奢糜繁榮和高傲不可親近的氣息。將旗袍穿出這樣風韻無限的,莫過於上海女人了。那一抹江南的雅緻,那一縷上海的精巧,那一絲繁榮下的世故聰慧,將女人的風姿和旗袍的剔透完全融於一體。張曼玉主演的《花樣年華》,其時代背景正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一名冷香端凝的女子,從頭到尾被23件花團錦簇的旗袍密密實實地包裹著,在美艷之下緊箍著情感,耐人尋味。這部電影一放之後,驟然興起了一陣旗袍熱,很多很多女子為此重新想穿旗袍了。但上海的名媛名太畢竟是有身份的,是需要端莊的,於是開叉又回歸到膝蓋處,袍身長及地面,行步間微露皮鞋的尖頭和細高跟,於是那種妖嬈那種微含的性感盡現其中。再後來,由於時局的不穩,再沒了那種如風扶細柳的心情心境,於是旗袍的擺線又上提。而寬袍大袖,也不再適合要做事的女人,於是衣袖也變得纖細合體。旗袍變得貼身精煉,而女人們,成熟的體態和優雅而不失干練的風度,也寫在了旗袍上。
旗袍的藝術:近代中國的兩位第一夫人——宋慶齡和宋美齡,她們在一些重要場合,都是身穿旗袍,不僅體現出東方女性的美麗,更將旗袍升華成了中國的國服。旗袍宋慶齡不僅自己愛穿,抗戰時期,她曾將旗袍作為國粹送給了斯諾夫人海倫•斯諾。海倫•斯諾的好友玻莉穿著這件旗袍,在美國為中國抗戰到處演講募捐籌款。海倫•斯諾臨終前有個心願,要把這件中國旗袍完璧歸趙。1998年這件漂泊了六十年的旗袍終於回到「宋慶齡故居」。
滬劇當中好的旗袍,一般都是演員的私產。因為好的旗袍必須是度身定做,才能完美地將女性的東方美表現出來。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里的舞女,無論是她穿旗袍的樣子還是走路的姿勢,都會讓人眼前一亮。正是許多老藝術家的悉心輔導,將穿旗袍的規矩傳授給了年輕的後輩們,演員才能將舞女的這個角色演繹得如此生動而逼真。旗袍的產生同時也孕育了藝術。有了旗袍,才有了那世界上獨具特色、獨具魅力的東方氣質與東方美。而上海女人白皙細膩的皮膚,相對高頭大馬的洋婦要嬌小玲瓏。凹凸有致的身形,天生就是應該穿旗袍的!旗袍看似密實,其實最是性感。含蓄之中,流閃著幾絲只有在線裝小說、綉像插圖中的仕女才有的清幽,因而連帶旗袍的性感,都是一種恬淡的靚麗!只有東方人穿上才有那數不清道不盡的東方氣韻,才能恰如其分地襯托出東方人典雅、靈秀之美。

❻ 旗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女性服飾,,他的設計為什麼是左襟壓右襟

旗袍是一種寬松的長裙,從17世紀到20世紀初在中國中很流行,這種服裝在1920年代上海流行,當時它成為必不可少的合身服裝。受到女演員和知識分子女性的青睞,並成為女性精緻和優雅的象徵,廉價的批量生產的衣服最終削弱了旗袍的吸引力。

旗袍,在古代,它通常指的是男人和女人穿著的滿洲,蒙古,漢軍八旗上衣。旗袍是滿族男女老少都用的一年。剪裁簡單,圓領,寬門襟和窄袖,四件套裁縫,長外套,易於穿脫。窄袖,適合射箭。因為套筒的嘴與馬蹄形的保護套筒(也稱為馬蹄形套筒)相連。

滿族人們逐漸脫離騎行和射擊生涯後,馬蹄袖已成為裝飾,但它仍然是滿族人們向老年人和尊重致敬的標簽。女人的旗袍比男人的旗袍更具裝飾性,脖子,衣襟和袖口都綉有刺綉。

❼ 旗袍的來歷和特色是什麼

我對這方面沒什麼了解。
我給你找了,看看幫得上忙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c1a4010007rw.html(由來)

http://wenku..com/view/3a23057502768e9951e73831.html(特色)
不過感覺談特色的有點少,差不多就是把女性婉媚的特點張顯出來

❽ 旗袍的寓意和特點

1、風行於本世紀20年代的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的變化並不復雜。

2、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旗袍的款式幾經變化,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臀的舊貌,讓女性的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適合了當時的風尚,促進了女性解放。旗袍的誕生幾乎成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

3、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傳到了外國,被西洋女子效仿穿著。

4、發展至今,旗袍的樣式花色都逐漸繁多,隨著復古風尚的流行,旗袍重新演繹昔日的精彩。作為中國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旗袍,有著悠久的歷史,象徵著華夏文明,襯托東方女性的優雅氣質,仍然在樣式上不斷創新,在時尚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二、袍的寓意和特點

旗袍樣式多樣,基本都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為開襟半襟形式,立領盤組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是美麗典雅的代名詞,展現女性的端莊優美與迷人曲線,非常適合突女性柔美的特徵。旗袍是傳統的象徵,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承載著歷史和文化的積淀,作為時裝,章顯女性的婉媚,承載著女性身上的雋永和優雅。

三、旗袍的花紋樣式

1、花草圖案

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花草圖案,就是梅蘭竹菊四君子了,再有就是蓮花等,具有美好象徵意義的花紋圖案。

【梅】

梅花凌寒獨自開,所以堅韌、經霜傲雪等特質在人們心中具有美好的印象;梅花有五瓣,象徵福祿壽喜財;梅花和喜鵲一起出現時,又代表著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

【蘭】

蘭花清新淡雅,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在旗袍上以蘭花作為裝飾,也能夠凸顯女性的溫婉氣質。

【竹】

高風亮節,堅韌不拔,是想到竹的第一印象。旗袍紋樣中的竹的形象,大多是翠綠的竹葉點綴在旗袍上。

【菊】

菊花的花型十分的飽滿,雖然菊花的印象屬於悠閑恬淡,但是在旗袍上的菊花圖案卻有著富貴長壽的寓意。

花草圖案是旗袍紋樣當中運用最多的花紋,既可以簡單簡約,也可以富麗華貴。

❾ 旗袍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的美,你知道它是怎樣由來的嗎

最早的旗袍雛形可以講到明朝時期,那個時候出現明立領的衣服,後面移交到滿族女子的長袍上,滿人一般稱為旗人,所以這件衣服就叫做“旗袍”。服飾是一個時代和國家的象徵,中國歷朝歷代每個朝代服飾的樣子都不一樣,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例如漢服等等。女性在中華民國時期最常穿的衣服旗袍,不單單展現了東方服飾的美,還可以東方女性的美展現出來。


現在旗袍不單單活躍在國內,還出了國門,受到了許多外國人非常喜愛。旗袍是東方美東方氣質的體現,上海女人可以穿出旗袍的韻味,害羞中帶著些恬靜清新,充分展現出東方的秀氣,氣韻之美。

❿ 旗袍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民國時期旗袍有什麼裝飾紋樣

1.植物紋樣。花草等植物紋樣是民國旗袍上運用得最多的紋樣。這些來自大自然的植物被提煉出來構成紋樣元素,與女性所處的生活環境非常協調,跟動物紋樣相比顯得更加柔和,因而更加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傳統的牡丹、芍葯、荷花等花卉紋樣深受人們的喜愛。中國傳統文人墨客所喜好的梅、蘭、竹、菊等題材也經常出現在旗袍裝飾紋樣之中,顯示了人們高潔的品格,和整體淡雅的風格成為一體。很多西方流行的紋樣,比如具有浪漫色彩的玫瑰花紋樣在民國時期也受到追捧,但並不是用寫實手法呈現,而是以被適當概念化和抽象化的玫瑰紋出現在旗袍上,鼓勵女性追求浪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