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為什麼旗袍不做長袖
擴展閱讀
皮衣颳了口子怎麼補 2025-07-27 05:07:44

為什麼旗袍不做長袖

發布時間: 2022-07-04 02:03:19

❶ 中華服飾這么多,為什麼旗袍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符號

因為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這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也許我們看不懂藏文,也許我們弄不明白苗族的巫術或者學習到新疆舞的精髓,到了覺得能一眼看出各個民族文化在服飾上的體現。因為它是最簡單也是最吸引人的,站在眾多服飾文化中,唯獨旗袍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符號,這不僅是因為它沿用至今的緣故。

三、旗袍能突出東方的女性美

東方女性並不是以精緻的面孔或者是魔鬼的身材出名的,都怪你,是更多的水種,清水芙蓉般的女性曲線美。這種美不像是給你一種眼前一亮的牡丹那樣的明艷,而是越久越見其香的一株桂花,或者一抹茶香,而旗袍則符合東方女性的曲線美。她對於前身和後腰以及下擺的設計,正好符合東方女性三點的美。最後,其他不像其他民族服飾那樣繁重,穿起來也比較的方便,所以正是以為這種簡單,才能在歷史潮流中一直存在吧。

❷ 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服裝是旗袍而不是漢服

漢服被侵略者強行截斷傳承達300餘年,故現在的人不知道漢服,但是現在的環境是,漢服在逐漸的復興。

漢服呢是華夏漢民族,從皇帝到明朝時期的傳統服飾,結合各個時代,每個朝代都在不斷的改進和傳承,直到清朝入關時期,一直作為中國國家禮服,現在很多人慢慢喜歡和接受漢服,而旗袍呢,旗袍就是民國時期,較為流行的改進服飾,很大一部分還是國外引進,再加以改良,旗袍看上去就是很有氣質的,但是只能作為一個分支來看待,畢竟只是一個時期的代表作。況且,高矮胖瘦的人不一定接受住,漢服呢,就比它更為接受和方便多了。

❸ 改良旗袍和傳統旗袍有哪些不一樣的嗎

旗袍是中國民國時代的一種裝扮,穿在人的身上,非常凸顯人的身材。在看電影的時候,看見女明星穿上旗袍,非常的有氣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旗袍也在不斷的改變。旗袍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了,出現了改良旗袍。改良旗袍和傳統旗袍有哪些不一樣?

三、兩種旗袍的款式不同。

一般傳統旗袍的款式是比較統一的,都是比較普通的款式,所以也沒有太大的選擇性。但是改良的旗袍卻不是這樣子的,它可以改造的款式非常的多,而且有日常款的,也有適合參加舞會款的。所以對於一些人來說,更方便他們去選擇穿什麼樣的旗袍。

❹ 關於旗袍的問題

你在網路上就能查到。

我不是什麼專業人士,但是參加的頒獎活動還算比較多(受獎比較多(*^__^*) 嘻嘻……)我記得禮儀小姐的旗袍大多是紅色的,普通款式的就可以。如果有開領華服式的迎賓旗袍更好。開衩應該控制在大腿中部左右,千萬不要開到臀部給人感覺很不好。但是也不要開的太小給人感覺很拘謹。

❺ 古代的服裝為什麼是長袖

古代人其實並不是一直都穿長袖長袍的,而且在古時候長袖長袍這種服裝在明朝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被其他服裝所代替了。清朝的女性大多都穿的是旗袍,而男性也不會再穿以前的長袍。
在現代的很多古裝劇當中,我們會發現劇中的人物幾乎從第1集到最後一集身上穿的全都是華麗的服裝,而且這些華麗的服裝大多全部都是長袖長袍。根據我們對於古裝劇的了解,這些劇情大多都是根據古代的真實發生的事情以及古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所創作出來的。
因此劇中的一些情節其實是和歷史上的事件比較相符的。所以我們自然就會去相信,古代人們也是和劇中一樣,全年都是穿著那樣華麗的長袖長袍度過四季的。那麼這里就會有很大的疑問,四季當中夏季到來的時候,難道古時候人們還是穿著這些長袖?難道他們不覺得非常的熱嗎?

這里就不得不說明,這些古裝劇其實也是有一部分是為了影視效果所創作出來的。就像劇中全年季節都是穿著長袖長服,這種現象在古代其實並不存在的。古代的人也就是普通的身體,他們所度過的季節和現在也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因此,炎熱的季節他們也是會穿比較清爽的衣服來避暑的。而且嚴謹的來說,影視劇當中的那些長袖長袍也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穿著的。

我們知道大部分的影視劇它基本上描繪的都是宮殿當中發生的事情,所以其中的人物地位都是比較高的。在古代的封建社會當中,階級制度是非常森嚴的,像長袖長袍這一類的服裝大多都是宮中的王公貴族等人所定製的服裝。
只有這些地位以及權利都比較高的人才能夠擁有穿著這種服裝的資格,如果地位比較低的人穿著了這種服裝,那麼很有可能在當時就會加以懲罰。而且就算是這些地位高的人,他們也並不是什麼時候都穿著這種長袖長袍的。一般只有在一些莊重的場合,比如皇帝登基大典當中這種服裝才會被拿出來進行穿著。

除了在宮殿當中的權貴人士穿著長袍之外,古代的文人墨客其實也對這一類的長袍非常喜愛。穿上長袍可以讓人感到非常的輕盈,走起路來也會有一種飄飄如仙的感覺,古代的文人墨客,就非常喜歡將自己想像成居住於天空之上的神仙。因,此他們想要借穿長袍的這種方式來體會長袂飄飄的感覺。
如果到了炎熱的夏天,古代的各種人也都有各種各樣的解決酷暑的方法。他們雖然沒有我們現在這樣的空調以及冰箱作為一種解暑的手段,但是他們會穿著一種非常薄的絲織品,這種衣服穿在身上可以使人涼快許多。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根本不會一直穿著長袖長袍,一到夏天基本上都是穿著短衣短袖,甚至是不怎麼穿衣服。我們會在一些畫中看到,古代大部分的百姓在夏天基本上穿著都是十分涼快的,就算是穿著長袖也是把長袖捲起來穿。
而且就算是老百姓想要去穿上這樣的長衣長袖,那麼他們也是負擔不起的。在古代衣服的布料是非常重要的,那些用來定製長袖長服的好布料,對於老百姓來講價格都是非常貴的,可以說是當時的奢侈品。有些人耕作一年甚至都換不來一件長袖長袍。

❻ 旗袍的來歷和特色是什麼

我對這方面沒什麼了解。
我給你找了,看看幫得上忙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c1a4010007rw.html(由來)

http://wenku..com/view/3a23057502768e9951e73831.html(特色)
不過感覺談特色的有點少,差不多就是把女性婉媚的特點張顯出來

❼ 旗袍是長袖還是短袖好看

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
其實如果新娘手臂如果勻稱的話短袖絕對是首選擇,畢竟如果想把旗袍穿出效果來,對女性的身材各部位要求滿高的,結婚時女人應該是最美的一天,所以還是盡量去根據身材打造一套適合她的嫁衣!

恭喜你們,你的老婆會是最漂亮的~~~~你合理的選擇會讓她更加迷人~~~

❽ 旗袍的歷史及形制特點

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二、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三、它的形制特點豐富多彩:旗袍歷經百年的演進,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樣式,讓人目不暇接。20世紀30、40年代旗袍發展的黃金時代,樣式變化多且非常豐富。旗袍的襟、領、袖、裙擺等部位風格別樣:襟有圓襟、方襟、長襟等;領有上海領、元寶領、低領等;袖子有長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還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鑲、綉、滾、盪各種紋樣,十分別致;裙擺除了長短變化,還增加了魚尾形、波浪形等裙擺款式。

❾ 旗袍的特點

旗袍的特點是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旗袍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多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的臉型穿著。

旗袍作為一種中國傳統的服飾,風行於20世紀20年代,在當代也是眾多女性推崇的對象。它不但輕便適體,而且能充分的體現女性優美的身姿和流暢的線條。

❿ 為什麼說旗袍不是中國人的傳統服裝

旗袍,這衣服的出現既有時間因素也有民族因素,首先,它出現在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專制王朝——清朝,出現的時間是在20世紀前的,按我們國家的歷史算是夠晚的了,若就因此說它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就會對漢服、唐服,不公了。因為它們出現的時期要比旗袍早得多得多呢!其次,清朝的統治者本身不是漢族人,他們是除了元朝時期的統治者蒙古族外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起來的王朝,它本身就不具備廣泛性,因為從古至今漢族人口都是佔中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都是沒排過第二的。最後,雖說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旗袍還是大多數人的常用服裝,但即使如此也改變不了它的來源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才出現的這一事實。它是滿族人為了既滿足他們的審美觀感,又能體現他們的身份及地位的尊貴,還有當時的統治需要——為了能和漢族人和平共處,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才有了旗袍的誕生。所以它哪能是中國人的傳統服裝,即使在清朝,旗袍也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平頭老百姓能買得起的,因為旗袍普遍都是價格不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