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旗袍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穿在身上顯得非常端莊大氣,你喜歡旗袍嗎
我當然喜歡旗袍了。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服飾,也是我國燦爛輝煌的傳統服飾代表之一,接下來就帶大家看看旗袍都是怎麼穿的吧!
你你的旗袍造型非常驚艷,這次他又嘗試了淡綠色的旗袍,清新的淡綠色旗袍配上完美的身材,顯得十分高雅溫柔,沒有俗氣的感覺。這條淡綠色的旗袍顏色非常清新,顯得她的皮膚非常白皙,一般情況下,旗袍的袖口都是修身的設計,但這件旗袍袖子部位採用了喇叭袖造型,顯得非常的有氣質,還利用薄紗面料進行裝飾,是整體造型更加輕盈。
㈡ 穿旗袍的講究有哪些呢
人的骨子裡都是有一點小小的情調的,追逐浪漫也好,玩味清純也罷,這調調不能像三歲小孩過家家一樣,逢人就問我的衣服漂亮嗎?做為新時代的知識女性,文化與內涵,妝容與穿著也不允許我們朝世俗浮躁落伍的方向發展,再說誰想年輕輕就被扣上祥林嫂悲催的大帽子。年齡大些的,面料顏色稍深些,款式適當寬松一些,以體現莊重華貴;中年女性宜選擇色彩明快、富麗高雅的面料,以體現典雅大方;年輕女性則選絢麗多彩的顏色和活潑俊俏的款式,以體現青春活力,深紅色:適合穩重有涵養的知識女性。
白色:適合比較講究生活質量而又收入頗豐的女性,局部可以滾紅色的邊,或大面積鑲銀光亮片,會顯得非常的雍容華貴。旗袍最能體現體型美的服裝,所以穿著一定要特別合身,過緊行動不便,而過於寬松又難以顯現女性的形體美。穿旗袍時要特別觀察自己「三圍」是否貼體舒適。其次,必須檢查領子、衣身、袖子、紐扣等細節之處是否一絲不苟,不然就會失去旗袍的獨特魅力。氣質高雅而脖子較長的女士非常適合穿高領旗袍。脖子較短的女士適合穿無領的。盡量不考慮人造絲和純滌面料,因為非常容易起靜電。春夏秋季節結婚應考慮用清薄的料子比如真絲,顏色也不要太凝重;冬天舉辦婚禮最好選用織錦緞,這種面料可以襯托婚禮的豪華。
㈢ 旗袍的由來是什麼
旗袍
旗袍的起源: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說起它的來歷,有這么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傳說:清朝入關,滿人一統天下,旗人的服飾傳入中原。一個叫黑妞的滿族漁女,皮膚雖黑但很有光澤,人長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譽為「黑里俏」。她為了方便打魚,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統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裝。後來,這個黑妞被選入皇宮,封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傳開來的。最早清朝滿族女子的旗袍,有單、夾、襯絨和絲棉袍之分。其特點是腰身寬松、平直,袖口寬大,衣長至腳踝。到了清朝後期,「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臉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裾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慈禧太後有一張照片:扮成觀世音菩薩的樣子,旁邊李蓮英太監扮成童子。這張照片裡面慈禧太後穿了一件旗袍,鑲滾嵌燙綉貼盤釘樣樣俱全,可以說是集旗袍工藝之大成。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梏。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加上西洋文化的影響。旗袍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響,衣長縮短,袖口相應縮小,比以前更合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長加長,兩邊叉開升高,腰身緊綳,顯示女性的曲線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樣趨向於縮短衣長,減低領高,袖長短至肩下2-3寸,甚至沒有袖子,外形如流線型。上海女人將旗袍演繹得千姿百態,楚楚動人。
旗袍的鼎盛:二十年代末,宋慶齡穿著碎花型的棉袍出現在閱兵觀禮台上,而上海廣告畫上的女子,也開始了連身旗袍的妙曼風姿。於是,名媛名太紛紛效仿,開始穿著旗袍出入社交場合。這座中西合璧的城市,又將西式服裝的貼身裁剪方式用在了寬松旗袍上,於是旗袍有了曲線,開始細沿主人的身材,細撫主人的芳心了。到了三十年代,旗袍有了衣緣上的細細花邊,也有了開叉。也盛行過開叉開到幾近臀下,那已有微含挑逗之意了。想想,如果你看見了阮玲玉、周璇那一干三十年代的女子,從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里裊裊走來,滄桑而風情,會讓你看到什麼?那必是如柳的體態,旗袍的細致,還帶著十里洋場特有的奢糜繁榮和高傲不可親近的氣息。將旗袍穿出這樣風韻無限的,莫過於上海女人了。那一抹江南的雅緻,那一縷上海的精巧,那一絲繁榮下的世故聰慧,將女人的風姿和旗袍的剔透完全融於一體。張曼玉主演的《花樣年華》,其時代背景正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一名冷香端凝的女子,從頭到尾被23件花團錦簇的旗袍密密實實地包裹著,在美艷之下緊箍著情感,耐人尋味。這部電影一放之後,驟然興起了一陣旗袍熱,很多很多女子為此重新想穿旗袍了。但上海的名媛名太畢竟是有身份的,是需要端莊的,於是開叉又回歸到膝蓋處,袍身長及地面,行步間微露皮鞋的尖頭和細高跟,於是那種妖嬈那種微含的性感盡現其中。再後來,由於時局的不穩,再沒了那種如風扶細柳的心情心境,於是旗袍的擺線又上提。而寬袍大袖,也不再適合要做事的女人,於是衣袖也變得纖細合體。旗袍變得貼身精煉,而女人們,成熟的體態和優雅而不失干練的風度,也寫在了旗袍上。
旗袍的藝術:近代中國的兩位第一夫人——宋慶齡和宋美齡,她們在一些重要場合,都是身穿旗袍,不僅體現出東方女性的美麗,更將旗袍升華成了中國的國服。旗袍宋慶齡不僅自己愛穿,抗戰時期,她曾將旗袍作為國粹送給了斯諾夫人海倫•斯諾。海倫•斯諾的好友玻莉穿著這件旗袍,在美國為中國抗戰到處演講募捐籌款。海倫•斯諾臨終前有個心願,要把這件中國旗袍完璧歸趙。1998年這件漂泊了六十年的旗袍終於回到「宋慶齡故居」。
滬劇當中好的旗袍,一般都是演員的私產。因為好的旗袍必須是度身定做,才能完美地將女性的東方美表現出來。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里的舞女,無論是她穿旗袍的樣子還是走路的姿勢,都會讓人眼前一亮。正是許多老藝術家的悉心輔導,將穿旗袍的規矩傳授給了年輕的後輩們,演員才能將舞女的這個角色演繹得如此生動而逼真。旗袍的產生同時也孕育了藝術。有了旗袍,才有了那世界上獨具特色、獨具魅力的東方氣質與東方美。而上海女人白皙細膩的皮膚,相對高頭大馬的洋婦要嬌小玲瓏。凹凸有致的身形,天生就是應該穿旗袍的!旗袍看似密實,其實最是性感。含蓄之中,流閃著幾絲只有在線裝小說、綉像插圖中的仕女才有的清幽,因而連帶旗袍的性感,都是一種恬淡的靚麗!只有東方人穿上才有那數不清道不盡的東方氣韻,才能恰如其分地襯托出東方人典雅、靈秀之美。
㈣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什麼
旗袍的文化內涵:
旗袍文化內涵展現了生動的民族精神,是一種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達的是含蓄、朦朧、婉約,它適度地強調胸、臀和細腰,以造型的自然簡約格調體現服飾的大家品質:典雅、淑秀、端莊,給人以審美的感受。
旗袍注重精細藝術手法和工藝表達,大量採用的刺綉、圖案等豐富的服飾手段,表達了豐富的現象和意境,同時旗袍的端莊、大氣,較好地體現了中國服飾力求穩重、平靜,有助安寧、融洽和禮讓的人際關系,較好地體現了中國服飾文化以倫理道德自律、維持禮儀之邦的精神。
現在的旗袍已經和流行趨勢相結合,在國際時裝舞台上頻頻亮相,而且被作為一種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旗袍的象徵意義:
因為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中盤花扣的編制,鑲滾邊的精作,都是中國服飾的獨特創舉。盤花扣是古老的「中國結」的一種,從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這種繩結就已經出現,慢慢地演變成一種民間手工藝,延傳至今,在服飾上的應用,凝結了先民們的智慧和創造潛能,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而旗袍上的盤花扣是利用中國結的編制工藝手段,以大自然為題材,在旗袍扣位的小小面積上,進行了精工再造,發展出很多的圖案和花式,展現了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和民族精華,具有中國濃郁的民族風格。
旗袍的用料多為錦、緞、縐、綢,這些都是中國生產的傳統的衣服面料,面料上多配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以表達獨特的文化內涵。這些特色,不但具有傳統文化的意蘊,更體現了深邃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一向崇尚溫和寬厚,追求溫馨祥和、凡事適可而止的中庸之道,要求為人要謙虛謹慎、含蓄內斂,這樣的審美心理與旗袍表現的特徵是一致的。旗袍的高貴典雅使中國女性看起來更加優雅、嫻靜,同時也符合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
㈤ 旗袍的特點和搭配的理念
近代的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旗袍的袖長、衣長大大的縮短,腰身也更為合體。
旗袍的領:既大眾又經典,它身上有著強大的包容性,這種領型基本不挑臉型,大部分女性都能駕馭。
㈥ 女性穿旗袍最優雅端莊,男性穿馬褂最莊重,你怎麼看
女人穿旗袍,更能顯出東方女性之美。男人穿長袍馬褂,能顯出男人紳士的品格,不見的。中國幾千年服飾文化,都要復古,顯然不現世。希望服裝設計師,能設計出復合中國人服裝風格。要把當代國人,打扮服裝新潮,顯然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設計師,深入生活,為每一個國人設計出自己風格的衣服,而任重道遠。
㈦ 不少人說旗袍很考驗女人的氣質,為什麼這么說呢
有人說:優雅是一種和諧,類似於美。但美是上天的恩賜,優雅是藝術的產物,而氣質是內心無意識的暴露,而不僅僅是表面的努力。旗袍,作為一種修飾女性美的著裝,不僅揭示了旗袍女性的外在美,也揭示了女性的優雅與氣質。現在一說到女性的優雅和氣質,就會想到旗袍。
氣質是旗袍對女人最大的贊賞!
傳統的旗袍,版型緊致,太過修身,又融入了古典的東方韻致,所以在女子穿上後,一般難以駕馭。因為旗袍不僅對女性的身材要求極高,對女性的氣質更是要求高到極點。它要求穿旗袍的女性氣質要沉靜、溫婉、端莊,還要求旗袍女性必須具有姣好的氣質。而女性的氣質不僅要從女性內在表現,還要從外在表現。
㈧ 旗袍能體現女性的獨特韻味,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眾所周知,旗袍是民國的國服,她盛行於三四十年代。如果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旗袍流行的起點,那麼三十年代的時候就是她的頂峰時期。由於旗袍本身特色和魅力的綻放,她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並且備受熱捧。所以說,旗袍是經典的東方服飾。那麼今天就讓我們看看旗袍能體現女性的獨特韻味,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3.從種類本身來說
中國的經典服裝種類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漢服和旗袍,由於服裝復雜,漢服很難在大眾中流傳,但漢服的魅力和知名度卻是相當的高。終究是我們中國人獨特的服裝,還有旗袍,被稱為女性民族服飾的精髓,可以說是一個故事。經過長期的演變,旗袍是從最初的滿族服飾演變而來,經歷了太多的起伏,但這件經典服飾已經成為當前精髓的代表,與漢服相比,旗袍更為廣泛。
㈨ 旗袍太有魔力了,不管什麼風格的女明星穿上它,都端莊典雅,你怎麼評價呢
旗袍太有魔力了,不管什麼風格的女明星穿上它,都端莊典雅,你怎麼評價呢?
旗袍做為民國女性搭配的新寵兒,許多女星就會有過旗袍造型,穿上旗袍的他們真的是韻味十足,端莊典雅。
說到旗袍你是否會想起《金陵十三釵》里邊的紅塵女子?他們把旗袍的美反映的酣暢淋漓,也把人性的光輝贈給了這個硝煙彌漫的世間,他們擁有非同一般的個人經歷,也擁有平常人效仿不來的氣質,與此同時他們也把那類氣質深深地的滲入了旗袍中。所以說,越發完善有故事的女孩子就越能穿上去旗袍的美。
倪妮的體長就有一種成熟的女人才有的氣質,旗袍穿在她的身上,真的是極致的詮釋了什麼是「萬種風情」。這一件暗紅色的亮面旗袍華麗空氣,加上倪妮極佳的身型,氣質立刻就變的十分的強勁。在再加上這老上海的頭型和裝飾,也是看起來所有人妖艷無比。
在看一下張儷的這一件黑白紅兩色的大花旗袍,復古時尚又空氣,襯得她更為的美麗動人性感迷人。旗袍做為較為懷舊的服飾而言,它沒有漢服男的溫婉如玉,反而是較為有煙火氣息,穿在的身上更有些人自身的那類氣質,如同一盤燒菜加上二兩白酒,會使你品的豐富多彩,更貼近生活。
這翠綠色的半透式旗袍,也是非常美。這類深一點的翠綠色較為的暗,會襯得人的肌膚愈發的嫩白。灰黑色的紋路衣領精美美觀大方,半透的設計又不曝露,穿在的身上令人覺得媚惑而不輕佻。再配搭珍珠手鏈和翠綠色耳環耳墜總體上看上去嬌人十分,動感十足。
㈩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什麼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一種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達的是含蓄,朦朧,婉約,它適度地強調胸,臀和細腰,以造型的自然簡約格調體現服飾的大家品質:典雅,淑秀,端莊,給人以審美的感受。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文化內涵對現代服飾市場其實具備著一定的影響力,在最近的幾年間,旗袍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不但成為女性的生活常服,更成為象徵中國民族風尚,凝聚歷史傳統的社交禮服。
旗袍文化其實始於清代,隨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族各部,設立了清軍中的紅,藍,黃,自四正旗。入關後又增添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四鑲旗,以此來區分,統馭所屬軍民,稱做八旗。八旗所屬臣民習慣穿長袍,是滿族的土著服裝,故此而得名為旗袍。
旗袍的影響。
旗袍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它表現出了女性的溫柔、優雅、賢淑、美麗等氣質,旗袍連接著過去和未來,連接著生活和藝術,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旗袍文化內涵不僅僅是傳統象徵,還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象徵,如此有代表性有超凡意義的服裝,高開叉不過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旗袍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婦女解放的象徵,旗袍的文化內涵不僅是傳統的象徵,也是中國婦女解放的象徵。 中國古代婦女的服裝基本上是保守的。旗袍通常包含各種中國風格的元素。中國風格對國際時裝業產生了影響。
旗袍的文化內涵受到眾多著名設計師的青睞,大膽突破旗袍原有模式,融入時代創新精神,注入時代血液,賦予青春活力,表達新感受,以新理念展示旗袍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