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帶類別 » 橘色皮帶綠色條紋的是什麼瓜
擴展閱讀
珊瑚絨睡衣帶靜電怎麼辦 2025-05-17 19:37:39
河北省哪裡有童裝廠家 2025-05-17 19:28:46

橘色皮帶綠色條紋的是什麼瓜

發布時間: 2022-06-13 00:43:15

❶ 這是什麼瓜

網紋瓜不是哈密瓜,它屬於哈密瓜的一個品種,以下是有關網紋瓜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網紋瓜果實呈圓球形,頂部有新鮮綠色果藤;果皮翠綠,帶有灰色或黃色條紋,酷似網狀,故名網紋瓜;果肉黃綠色或桔紅色,口感似香梨,脆甜爽口,散發出清淡怡人的混合香氣,有絲絲奶香味和果香味。
網紋瓜是葫蘆科甜瓜屬中幼果無刺的栽培種,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世界上較普遍的認為甜瓜的次級起源中心在中亞、東亞和南亞地區。我國栽培甜瓜已有1500~2100年歷史。
營養與功能:
網紋瓜含蛋白質、膳食纖維、胡蘿卜素、果膠、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磷、鈉、鉀等營養成分。其中多種維生素的含量比西瓜高4倍,比蘋果高6倍,對人體造血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作為貧血患者很好的食療水果。
網紋瓜性寒、味甘,具有生津止渴、除煩熱、防暑氣、凝氣安神等作用,常吃還有利於人體肝臟及腸道系統。
溫馨提醒:
脾胃虛寒和糖尿病的人要少吃,否則會加重症狀。另外,瓜蒂有毒,不要食用

❷ 雜志上說青瓜不是黃瓜,它是什麼瓜啊 是不是表皮比較光滑、青色、粗細較均勻、也可生吃的那種

青瓜,正名黃瓜,供食用的都是青綠色的嫩瓜,所以廣州地區喜歡叫做青瓜。只有留種的老瓜才現出黃瓜的本色。鮮嫩青瓜的生命活動旺盛,養分消耗快;外皮薄,保水能力差,容易失水;瓜皮表面有瘤刺,容易因碰傷而感染病菌。在貯藏期間,黃瓜的葉綠素逐漸分解,瓜皮便由綠變黃。在貯藏時間,又由於種子能夠繼續發育,老熟,使瓜身變形,出現「大肚」或「大頭」的現象。而且使瓜柄一端原來十分脆嫩的瓜肉變軟變糠,失去食用價值。以上情況是青瓜保鮮的突出問題。加上青瓜怕冷,10℃以下將受冷害。所以說,青瓜是一種不好貯藏的瓜菜。即使利用低溫條件,最多也只能保鮮十來天。
筍瓜(Cucurbita maxima)又名印度南瓜、玉瓜、北瓜。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以嫩瓜或種子為栽培目的。嫩瓜適於炒食、作餡或作飼料,干種子可炒食。

【特性】:
筍瓜根系發達,生長迅速。莖近圓形。葉軟有毛,圓形或心臟形,缺裂極淺或無,無白色斑點。花冠裂片柔軟,向外下垂,萼片狹長,花蕾開放先端臧截形。果梗短,圓筒形,基部不膨大。果實表面平滑,成熟果實無香氣,含糖量較少。種皮邊緣色澤與中部同,種臍歪斜,種子較大。

【品種】:
筍瓜的品種依皮色分為白皮、黃皮及花皮,按大小分為大筍瓜及小筍瓜。長江流域常用的品種有南京的大白皮筍瓜、小白皮筍瓜、大黃皮筍瓜,安徽的白筍瓜、黃皮筍瓜、花皮6筍瓜,淮安的北瓜。
根據實踐經驗,知道青瓜的瘤刺多少與保鮮有密切關系,刺少的比刺多的好貯藏保鮮。南方栽培的青瓜少瘤刺,北方栽培的多數是瘤刺多的「刺瓜」。採收時要求用剪刀剪下,小心別碰傷瘤刺。
青瓜有怕冷又容易失水的特點,貯運的溫度不能低於10℃,但高於15℃ 瓜身又容易老化。為了防止失水,環境的濕度要求95%以上。高溫高濕容易發病,因此,消毒防腐的措施一定要跟上。解決這一矛盾也正是青瓜保鮮的關鍵。此外,青瓜對乙烯也十分敏感,所以,青瓜又不能與甜瓜、梨、番茄等容易放出乙烯的果菜一起貯運。最好在包裝中放入乙烯吸收劑。
針對以上的情況,貯運保鮮青瓜,都用薄膜包裝,有三種形式:其一是把裝瓜的籮筐堆疊起來,上蓋0.04-0.06毫米的薄膜帳;其二是在籮筐內墊0.03 毫米的通底薄膜筒,筒口折疊;其三是用0.03毫米薄膜袋裝1-2公斤的小包裝,折口裝筐貯藏。以上三種方式,包裝前後都不要忘記用含50%仲丁胺的殺菌劑克霉靈處理,每公斤青瓜用0.1毫升,包裝前集中熏蒸24小時,或用棉花球沾葯液分散放入包裝中,注意不要接觸瓜身。
茭瓜,即茭白,也叫高瓜。
西葫蘆在不同的地方,有許多不同的俗名:「茭瓜」、「白瓜」、「番瓜」、「美洲南瓜」等。
西葫蘆,【學名】Cucurbita pepo L.

【別名】茭瓜、白瓜、番瓜、美洲南瓜

【分類】葫蘆科(Cucurbitaceae),南瓜屬

【產地】原產北美洲南部,今廣泛栽培。

【形態】一年生草質藤本(蔓生),有矮生、半蔓生、蔓生三大品系。多數品種主蔓優勢明顯,側蔓少而弱。主蔓長度:矮生品種節間短,蔓長通常在50㎝以下,在日光溫室中有時可達1m(因生長期長);半蔓生品種一般約80cm;蔓生品種一般長達數米。具葉卷須,屬攀援藤本,但常匍匐生長(矮生品種有的直立)。
單葉,大型,掌狀深裂,互生(矮生品種密集互生),葉面粗糙多刺。葉柄長而中空。有的品種葉片綠色深淺不一,近葉脈處有銀白色花斑。
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單生於葉腋,鮮黃或橙黃色。雄花花冠鍾形,花萼基部形成花被筒,花粉粒大而重,具粘性,風不能吹走,只能靠昆蟲授粉。雌花子房下位,具雄蕊但退化,有一環狀蜜腺。單性結實率低,冬季和早春昆蟲少時需人工授粉。雌雄花最初均從葉腋的花原基開始分化,按照萼片、花瓣、雄蕊、心皮的順序從外向內依次出現。但雄花形成花蕾時心皮停止發育,雄蕊發達;雌花則在形成花蕾時雄蕊停止發育,而心皮發達,進而形成雌蕊和子房。
瓠果,形狀有圓筒形、橢圓形和長圓柱形等多種。嫩瓜與老熟瓜的皮色有的品種相同,有的不同。嫩瓜皮色有白色、白綠、金黃、深綠、墨綠或白綠相間;老熟瓜的皮色有白色、乳白色、黃色、橘紅或黃綠相間。
每果有種子300-400粒,種子為白色或淡黃色,長卵形,種皮光滑,千粒重130-200g。壽命一般4-5年,生產利用上限為2-3年。

【習性】
溫度:為瓜類蔬菜中較耐寒而不耐高溫的種類。生長期最適宜溫度為20-25℃,15℃以下生長緩慢,8℃以下停止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並極易發生疾病。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5-30℃,13℃可以發芽,但很緩慢;30-35℃發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長。開花結果期需要較高溫度,一般保持 22-25℃最佳。早熟品種耐低溫能力更強。根系伸長的最低溫度為6℃,根毛發生的最低溫度為12℃。夜溫8-10℃時受精果實可正常發育。

光照:光照強度要求適中,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時易引起徒長。光周期方面屬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條件上有利於莖葉生長,短日照條件下結瓜期較早。

濕度:喜濕潤,不耐乾旱,特別是在結瓜期土壤應保持濕潤,才能獲得高產。高溫乾旱條件下易發生病毒病;但高溫高濕也易造成白粉病。

土壤: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的壤土易獲高產。

肥料:需肥量較大,生產1000kg商品瓜,需肥摺合氮3.9-5.5kg,五氧化二磷2.1-2.3kg,氧化鉀4-7.3kg。

【繁殖栽培】
播種繁殖,春播或秋播,春播為主。栽培方式分露地、簡易地面覆蓋、保護地栽培(又分小拱棚和溫室大棚栽培)等,各有其特點。這里簡要介紹一般栽培方法:
選種浸種:去除雜物,選取干凈飽滿,千粒重200g左右的種子,置入瓦盆或其它無油污的容器中,先用冷水浸泡,再用50-55℃的溫水燙種,不斷攪拌,保持15-20分鍾,自然冷卻至20-30℃,浸種4-6小時,撈出後再用1%高錳酸鉀浸20-30分鍾,以消毒殺菌。風干,至半干時可加溫催芽,溫度以25℃為宜。如種子量大,催芽時可翻動,以促使發芽整齊,但出芽後即不再翻動。
播種:芽長約1.5cm時播種,需選擇晴朗溫暖天氣。若遇陰雨天不能播種時,可將種子置於冷涼處,控制幼芽生長。
播種的營養土應在播種前20-30日前配製好。選用未種過瓜類蔬菜的無病土壤和農家肥配製,通常用園土6份與腐熟的馬糞或圈肥4份混合。置於苗床或紙袋、塑料缽(直徑9-10㎝)中,厚度8-9cm。播種後覆土約2㎝。
幼苗生長:幼苗易徒長,需嚴格控制溫度濕度。播種後幼苗萌出土層前宜保持高溫,晝溫25-30℃,夜溫18-20℃,地溫22-24℃,相對濕度80-90%,約3-4天出苗。幼苗出齊後適當降溫並通風,晝溫25℃左右,夜間13-14℃,第一片真葉展開後夜溫降至12℃。定植前8-10 天,應逐漸加大通風量,並降溫煉苗,一般白天15-25℃,夜間6-8℃。
定植與田間管理:經30-35天的苗期管理,培育出具3-4片真葉的幼苗,可進行定植。
定植前先要施足基肥。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5000㎏,也可施用馬糞、羊糞等。
整好地後,起成60-65㎝距離的壟,按株距40-50㎝刨垵,每畝定植2000-2500株。也可做成1.3m寬的平畦,每畦種植兩行。
栽苗時坐水栽,待水滲下後,封垵並扶正瓜秧。
定植安全期地溫13℃以上,夜間氣溫不低於10℃。
緩苗後應追肥(施用餅肥150-200㎏,或50-60㎏三元復合肥),並澆「催秧水」,但因地溫較低,不宜澆水過多。此後應及時中耕鬆土,不施水肥,待第一個瓜長到10-12㎝後再澆水。結瓜後一般5-7天澆水一次,以保持表土濕潤為度,雨季則需排水。
結瓜期順水追肥,一般追肥2-3次為宜。每次施用糞稀1000-1500㎏/畝,或碳酸銨10-15㎏/畝。
注意水肥管理,苗期或第一雌花坐果期肥水過多易徒長;後期水肥跟不上則產量降低。此外,早期留果過多易造成秧發育差,影響總產量。
為早熟高產,還應進行人工授粉(尤其是在無昆蟲授粉時)。每天上午6-8時,把正開放的雄花採下,剝去花冠,露出雄蕊,在雌花柱頭塗抹數次即可。
如需留種,一般應選取後期結的瓜,否則影響產量;專門留種的植株可不受此限。
【病害】
西葫蘆灰霉病
發病特徵:
該病主要危害花和果實。被害花和果實初期呈水漬狀,後逐漸軟化,患病部位表面長滿灰綠色霉狀物。
最終導致花和果實腐爛。後期患病部有時還長出黑色菌核。
發病規律: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葡萄孢菌。病原菌在病殘體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越冬,借氣流傳播。病菌喜高濕低溫條件,最適溫度在18-23℃,相對濕度在90%以上,弱光,適宜發病。保護地栽培,冬春連陰天多,氣溫低,再加上密度大,通風透光不良,濕度大,故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1)加強田間管理。將病殘體清理干凈,保持田間衛生,防治病菌擴散,控制溫度。
(2)澆水採用膜下暗灌或滴灌,夜間濕度應小於80%。當濕度大時,應採取措施降濕。
(3)生產後期要及時清理老葉,增加通風透光,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加抗病能力。
(4)葯劑防治。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每隔6—7天噴1次,連噴2—3次。

西葫蘆綿腐病
發病特徵:
該病主要為害果實,有時為害葉、莖及其他部位。果實發病初呈橢圓形、水浸狀的暗綠色病斑。在空氣乾燥條件下,病斑稍凹陷,擴展不快,僅皮下果肉變腐,表面生白色霉層。高溫多濕時,病斑迅速擴展,整個果實變褐、軟腐,表面布滿白色霉層,致使病瓜爛在田間。葉片受害,初生暗綠色、圓形成不規則形水浸狀病斑,濕度大時軟腐似開水燙過一樣。
發病規律:
西葫蘆綿腐病是由鞭毛菌亞門瓜果腐黴菌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遇適宜條件萌發,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後在病殘體上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侵害果實,最後在病組織里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主要分布在表土層內,雨後或濕度大,病菌迅速增多,土溫低、濕度大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採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大雨後及時排水,結瓜後可將瓜墊起,防止潮濕染病。
(2)增加土壤中抗生菌,抑制病原菌生長,減輕受害。
(3)葯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用20%農土斯1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品種及變種】
一窩猴北京地方品種,華北均可栽培。植株直立,分枝性強,葉片為三裂心臟形,葉背茸毛多,主蔓第六至第八節出現雌花,以後連續7-8片葉節節都有雌花,單株結瓜3-4個。瓜短柱形,埠瓜皮深綠色,表面有5條不明顯的縱棱,並密布淺綠網紋。老熟瓜皮橘黃色,單瓜重1-2㎏。果實肉質嫩,味微甜,肉厚瓤小。播種至開始收獲約50-60日,採收期45天左右,畝產4000㎏。早熟,抗寒,不耐乾旱。
花葉西葫蘆又名阿爾及利亞西葫蘆。北方地區普遍栽培。蔓較短,直立,分枝較少,株形緊湊,適於密植。葉片掌狀深裂,狹長,近葉脈處有灰白色花斑。主蔓第五至六節著生第一雌花,單株結瓜3-5個。瓜長橢圓形,瓜皮深綠色,具有黃綠色不規則條紋,瓜肉綠白色,肉質緻密,纖維少,品質好。單瓜重 1.5-2.5㎏。播種至開始收獲約50-60日,採收期60天左右,畝產4000㎏以上。較耐熱、耐旱、抗寒,但易感病毒病。
阿太:山西農科院育成的一代雜交種。葉色深綠,葉面有稀疏白斑。矮生,蔓長33-50㎝,節間短,第一雌花著生於第五六節,以後節節有瓜,採收期集中。嫩瓜深綠色,有光澤,老熟瓜呈黑綠色。50天後可採收,畝產5000㎏左右。
早青:山西農科院育成的一代雜交種。結瓜性能好,瓜碼密,早熟。播後45天可採收,一般第五節開始結瓜,單瓜重1-1.5㎏。採收250g 以上的嫩瓜,單株可收7-8個。瓜長圓筒形,嫩瓜皮淺綠色,老瓜黃綠色。葉柄和莖蔓均短,蔓長30-40㎝,適於密植。畝產4000㎏以上。本品種有先開雌花的習性,為讓早期雌花結瓜,需蘸2,4-D。
站秧:黑龍江省地方品種,東北地區栽培較多。主蔓長30-40㎝,節間極短,可直立生長,適於密植。葉片較大,有刺毛,缺刻深裂。嫩瓜長圓柱形,瓜皮白綠色,成熟瓜呈土黃色,肉白綠色。單瓜重1.5-2.5㎏,早熟,較抗角斑病和白粉病。播後約44-50天可採收,畝產4000-5000 ㎏。
黑美麗:由荷蘭引進的早熟品種。在低溫弱光照條件下植株生長勢較強,植株開展度70-80㎝,主蔓第五至七節結瓜,以後基本每節有瓜,坐瓜後生長迅速,宜採收嫩瓜平均每個嫩瓜重200g左右。瓜皮墨綠色,呈長棒狀,上下粗細一致,品質好,豐產。每株可收嫩瓜10餘個,老成瓜2個(單瓜重 1.5-2㎏)。適於冬春季保護地栽培和春季露地早熟栽培,畝產4000㎏左右。
灰采尼:從美國引進的雜交種。外形與「花葉西葫蘆」相似,唯葉缺裂稍淺。生長勢旺,抗病性強,果實生長快,坐果率高。
長蔓西葫蘆:河北省地方品種。植物匍匐生長,莖蔓長2.5m左右,分枝性中等。葉三角形,淺裂,綠色,葉背多茸毛。主蔓第九節以後開始結瓜,單株結瓜2-3個。瓜圓筒形,中部稍細。瓜皮白色,表面微顯棱,單瓜重1.5㎏左右,果肉厚,細嫩,味甜,品質佳。中熟,播後60-70天收獲。耐熱,不耐旱,抗病性較強。畝產3000-4000㎏。
綠皮西葫蘆:江西省地方品種。植株蔓長3m,粗2.2㎝。葉心臟形,深綠色,葉緣有不規則鋸齒。第一雌花著生於主蔓第四至六節。瓜長橢圓形,表皮光滑,綠白色,有棱6條。一般單瓜重2-3㎏。嫩瓜質脆,味淡。生長期100天左右,畝產2000㎏以上。
無種皮西葫蘆:甘肅省武威園藝試驗場育成。種子無種皮,為以種子供食用的品種。植株蔓生,蔓長1.6m,第一雌花著生於第七至九節,以後隔1-3節再出現一朵雌花。瓜短柱形,嫩瓜可做蔬菜。老熟瓜皮橘黃色,單瓜重4-5㎏。每100㎏能採收種子1.5㎏。種子灰綠色,無種皮,千粒重185g。種子供炒食或制糕點。

此外,西葫蘆還有兩個變種:園藝變種Cucurbita pepo L. var. Kintoga Mak.和特殊蔬菜Cucurbita pepo L. var. mellosa Alef.,中文名均稱金瓜。

【用途】優質蔬菜,可做成多種菜品。
營養價值:西葫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葡萄糖等營養物質,尤其是鈣的含量極高。不同品種每100g可食部分(鮮重)營養物質含量如下:蛋白質0.6-0.9g,脂肪0.1-0.2g,纖維素0.8-0.9g,糖類2.5-3.3g,胡蘿卜素20-40微克,維生素C2.5-9毫克,鈣22-29毫克。
功效:中醫認為西葫蘆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功能。可用於輔助治療水腫腹脹、煩渴、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症。西葫蘆含有一種干擾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提高免疫力,發揮抗病毒和腫瘤的作用。西葫蘆富含水分,有潤澤肌膚的作用。

適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適用量:每次82克。
番瓜叫葫子或葫瓜。

❸ 很小的一種瓜綠色帶花紋

聽描述應該是花皮菜瓜
菜市場夏天應該有的賣
用宜興話講「水菜瓜」

❹ 綠色長條有8條紋的是什麼瓜

2. 荷蘭瓜 屬葫蘆科一年生蔓生植物,該類型瓜長度14一18cm,直徑約3cm,重100g左右,表皮柔嫩、光滑、色澤均勻、口感脆嫩、瓜味濃郁。

❺ 綠色帶條紋的瓜叫什麼瓜

綠色帶條紋的瓜叫「綠香瓜」,或者是「西瓜」。
1、綠香瓜
綠香瓜是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綠哈密瓜。綠香瓜一般在夏季期間成熟,果實圓潤光滑,多為橢圓形,果皮長有斑紋。綠香瓜的瓜皮顏色為綠色,果肉也為綠色。
2、西瓜
西瓜屬於葫蘆科,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西瓜在夏季期間成熟,果實圓潤,多為球形或長圓形。果皮觸感光滑,顏色為青色、綠色、墨綠色或黃綠色等等,長有紋路。果肉顏色鮮紅,有黑色的籽,口感甜爽。

❻ 這是什麼瓜

親,這個是叫網紋瓜,果實呈圓球形,頂部有新鮮綠色果藤;果皮翠綠,帶有灰色或黃色條紋,酷似網狀,故名網紋瓜;果肉黃綠色或桔紅色,口感似香梨,脆甜爽口,散發出清淡怡人的混合香氣,有絲絲奶香味和果香味。網紋瓜屬於哈密瓜的一個品種。

根據甜瓜的商品性和生長習性分為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果形有圓、橢圓、紡綞、長筒等形狀,成熟時,果皮具不同程度的白、綠、黃或褐色,或附各色條紋和斑點,果表光滑或具網紋、裂紋、棱溝等,果肉為發達的中、內果皮,有白、桔紅、綠、黃等色,肉質分脆肉和軟肉兩類,果成熟時具芳香味。

網紋瓜

網紋瓜含蛋白質、膳食纖維、胡蘿卜素、果膠、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磷、鈉、鉀等營養成分。其中多種維生素的含量比西瓜高4倍,比蘋果高6倍,對人體造血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作為貧血患者很好的食療水果。

網紋瓜性寒、味甘,具有生津止渴、除煩熱、防暑氣、凝氣安神等作用,常吃還有利於人體肝臟及腸道系統。

溫馨提醒:脾胃虛寒和糖尿病的人要少吃,否則會加重症狀。另外,瓜蒂有毒,不要食用。

❼ 綠色的哈密瓜叫什麼

綠色的哈密瓜有黑眉毛、西州蜜瓜、東湖瓜以及伽師瓜等。
1、黑眉毛:外形橢圓,皮上有十幾道墨綠色的縱條花紋,宛若美女秀眉,瓜肉翠綠、質細多汁,含糖分高,入冬後食之,更是香氣襲人,甘甜爽口。
2、西州蜜:淺麻綠、綠道,網紋細密全,果肉橘紅,肉質細、鬆脆,風味好,含糖量20%,新疆東疆產的最佳。
3、東湖瓜:網紋美觀、味如香梨、鮮甜脆嫩,發散著誘人的奶香、果香和酒香。
4、伽師瓜:已有1500餘年的種植歷史,具有肉厚質細、香甜清脆、汁濃、皮薄、含糖量高等特點,居全疆甜瓜之首,成為國內各類瓜果中的佼佼者。

哈密瓜的品種資源很豐富。按成熟期不同,分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種。早、中熟的稱為夏瓜,晚熟的稱為冬瓜。早熟的品種主要有黃旦子、納西甘、一包糖、包孜可口奇、石甜401等,其特點是皮薄肉細,香味濃郁。中熟品種主要有紅心脆多汁、肉厚細膩、清香爽口而博得人們喜愛。

❽ 綠條紋甜瓜叫什麼名字

綠色帶條紋的瓜叫「綠香瓜」,或者是「西瓜」。
1、綠香瓜:綠香瓜是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綠哈密瓜。綠香瓜一般在夏季期間成熟,果實圓潤光滑,多為橢圓形,果皮長有斑紋。綠香瓜的瓜皮顏色為綠色,果肉也為綠色。
2、西瓜:西瓜屬於葫蘆科,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西瓜在夏季期間成熟,果實圓潤,多為球形或長圓形。果皮觸感光滑,顏色為青色、綠色、墨綠色或黃綠色等等,長有紋路。果肉顏色鮮紅,有黑色的籽,口感甜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