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識別哥倫比亞褲子真假
你買的是速幹麼。1、速干係列的紐扣基本都是黃米雙色扣。2、LOGO是非常清晰的,假的LOGO模糊。3、正品的拉鏈均為YKK防水拉鏈,可調整設計。.假的多使用無品牌拉鏈,且沒LOGO。
4、尺碼標內的金屬線,現在很多假貨也弄了防偽線,但防偽相當粗糙,中間會出現斷線情況。
5、皮帶頭的LOGO,真的COLUMBIA LOGO 會有反光,而假的只是普通的線縫制,並沒反光作用,可以在燈光下試驗便知真假。6、衣服做工非常精細,走線相當整齊。7、速干褲採用全透防水材料設置,外部防水塗層,內部全透氣設置。真品若使用OMNI-TECH面料可以在水龍頭下長時間測試,假貨時間一長即進水。普通的速干褲基本滲水,褲子上的水抖干凈之後,一分鍾後褲子立刻就干(就各地溫度來看)。假的褲子基本水一倒全濕,就算干也要20分鍾左右。
4、columbia亞洲產地在泰國,所有銷往亞洲的columbia全來自這個工廠,國內唯一的銷售商在香港。5、衣服的標簽全部都有貨號、尺寸、面料、產地、洗滌方式等。在內包裝上吊牌上都註明的。真品有3張到4張吊牌。
2. 出國行李如何准備,我是第一次出國。到哥倫比亞
一 衣服類
1上衣長袖T恤2件,線衣一件,外套( 薄)兩件短袖T恤2件,短袖襯衫兩件2褲子:牛仔褲兩條,運動褲一條,深色正裝褲子一條,短褲三條,羊毛絨褲兩條,
3鞋:休閑皮鞋,運動鞋,涼鞋,拖鞋,鞋墊,鞋油,鞋刷,鞋油刷。
4其他:內褲六條,襪子十雙,毛圍巾一條,皮帶 手套(棉皮)鴨舌帽,帽子,太陽鏡手錶護耳。
二 生活用品類
1生活用品:洗發水一瓶 (家庭裝) 沐浴露一瓶家庭裝,香皂兩塊 牙膏四支,牙刷六把 毛巾兩條 牙刷杯 ,指甲刀 挖耳勺 棉棒兩盒 (護膚用品 防曬 洗衣粉 手紙按個人情況准備)
2電器用品:美式插頭轉換器 插排 電腦 電子詞典 10塊電池 電動剃須刀 電推子含卡套(到濟南合買四個)MP3數據線 手機 大燈頭電筒 耳機 相機 網線十米 無線路由器(到濟南合買兩個)讀卡器,以及各種充電器。
3葯品:感冒葯 消炎葯 創可貼 止瀉葯 西瓜霜 板藍根 眼葯水 碘酒,候寶 ,葯品按個人體質准備。
三 食品調料類
1 調料 :到這再買,價錢差不多
3 餐具:筷子 勺子 叉子 (4人一把)飯盒水杯
四 文具類
鬧鍾 筆記本5本簽字筆5隻鉛筆 橡皮 雨傘 剪刀 小刀 膠帶 膠棒 文件帶 便簽條 小夾子 裝訂器 針線包
五備注
1關於美元:盡量多換些10元20元50元等小面額鈔票
2關於行李:每人可托運兩件行李(22千克)隨身可攜帶手提箱(5千克)手提電腦包腰
有啥不懂的再問我哦。。。
3. 宇航員是怎樣在太空中睡覺的
平凡的事情只有在它不平凡時才去描述它。睡眠是極其平凡的,但張飛睜眼睡眠,還有在一根扁擔上睡眠,行軍走路時睡眠等等就很不平凡,描述起來,使人津津樂道。太空睡眠也是很不平凡的,在這里需要描述一番。
太空睡眠之所以不平凡,是因為那裡的環境條件與地面上迥然不同。飛船繞地球飛行時,那裡處於失重狀態,這是造成太空睡眠與地面上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此外還有晝夜節奏不同,以及存在雜訊干擾等等。
在床位緊張時,常常聽到這樣的玩笑話:今晚上把你掛在牆上睡。在航天飛行時,這種睡眠方式一點沒有玩笑的成分。在失重環境中,不管在什麼地方(飄在空中、靠著牆壁、綁在床上)都可以睡眠。不過,許多人對飄浮睡眠不習慣。一位美國阿波羅飛船宇航員說:「當你在睡眠中發現自己身體.下面沒任何支撐的東西時,你會有一種掉進萬丈深淵的感覺。」同時,為了安全起見,最好還是睡在睡袋中,把睡袋固定在床上或牆壁上,以免到處飄浮,在飛船有速度變化和振動沖擊時造成碰傷事故。考慮到人在地面上的睡眠習慣,美國在太空梭上設置多層水平床鋪,每個床鋪長1.8米,寬0.75米,有一條能防火的睡袋,睡袋通過繩索和搭鉤與床鋪相連。睡覺時,鑽進睡袋,拉上拉鎖,用皮帶系住腰部,就可以睡眠了。但是,許多人不習慣睡多層鋪。一名歐洲宇航員說,當他在下鋪睡眠時,感到好像在床底下睡覺一樣。有的人寧願睡在兩層甲板中間的空格中。其實,如果把睡袋掛在牆上,照樣可以很好地睡眠。如果將睡袋緊貼牆壁,睡眠時後背可以伸直,會感覺像睡在床鋪上一樣,只不過垂直床鋪比水平床鋪多佔用23%的空間。歐洲航天局設計了一種新睡袋,為雙層充氣睡袋。充氣後,睡袋被拉緊,給人體施加一定的壓力,這不僅可以改善胸部血液循環,還可以消除一種飄飄然的自由下落感。
在失重環境中,不管以什麼姿勢(平躺著、直立著、倒掛著、捲曲著)都可以睡眠。不過,如果完全放鬆睡眠,人的身體會自然微曲成弓形。大多數宇航員認為,身體微曲比完全伸直睡眠要舒服得多。但是,為了防止腰背病,還是後背伸直睡眠好。
在失重環境,一切重量消失了,頭和軀體會感到分離了一樣,手臂也像在自由飄浮。一名前蘇聯宇航員一次把手臂放在睡緲L面睡眠,醒來時在朦朧中發現兩只手向他迎面飄來,嚇出了一身冷汗。所以,睡眠時最好把手臂放進睡袋中。在早期狹小的航天器座艙中睡眠,為了防止無意中碰著開關,睡眠時必須將雙手束在胸前。
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生活的普遍規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工業發達的現代社會,又出現了白天睡覺,夜晚活動的「夜遊神」。在近地軌道飛行的載人航天器。一般90分鍾左右繞地球飛一圈,也就是說,一個晝夜的周期只有90分鍾,白天黑夜各45分鍾,34小時內有16個晝夜交替變化。這種晝夜節奏的變化,使宇航員既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能黑夜工作,白天睡眠;為了保持在地球上形成的生命節律,航天飛行中仍以34小時為周期安排宇航員的作息時間,一般8小時工作,2小時用餐,1.5~2.5小時鍛煉,3.5~4.5小時啟由活動,8小時睡眠。為了不使快速的晝夜節奏影響睡眠,睡眠時應戴上眼罩。更先進的辦法是用燈光亮度的變化來模擬地面上的晝夜節奏,以保證宇航員能很好地睡眼。
但是,各種儀器設備工作時產生的雜訊仍然會影響字航員的睡眠。因此,在太空睡眠時還應戴上隔音帽。進一步的措施是將卧室與其他部分隔離開,用消音材料降低噪音的強度。
為了使宇航員能很好地睡眠,地面上也停止與他們的無線電聯系,以免打擾他們。在多人飛船上,一般採用輪流工作制,以保證每個人的睡眠。
盡管如此,仍有許多偶然因素影響宇航員的睡眠。如1982年3月,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飛行時,因座艙中的靜電干擾,指令長洛馬斯大部分時間都沒睡好,靜電的「噼啪」聲也影響其他宇航員的睡眠,使大家很疲勞。地面指揮中心不得不重新安排他們的日程。一些宇航員初進太空時,也會因興奮而睡不好覺,也有因工作太累和其他種種原因而失眠的,這就需要依靠葯物的幫助了。
對太空睡眠問題,航天醫學專家們已做了許多研究。早在70年代,美國就在「天空實驗室」上對宇航員的睡眠進行過測量實驗,了解到太空睡眠亦和地面上一樣分為六個階段,但較深度的睡眠階段(第三階段)更長,醒來的次數減少,每次睡眠中間可能醒來5~6次,也不斷翻身變換姿勢,但很少做夢。根據太空飛行環境的特點;科學家們已採取了許多可靠的措施來保證宇航員的睡眠,並在不.斷地加以完善。但是,對太空睡眠這個平凡的問題,仍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夢,是與睡眠緊密相連的一個問題,大概沒有一個人是不做夢的。我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夢境出現的常常是最熟悉的人物和環境,特別是童年的生活環境。但是,究竟為什麼做夢,做夢的規律是什麼?仍然沒有一個科學的、權威的解釋。科學家們希望通過對太空夢的研究來解開做夢的秘密。
那麼,每個人在太空都做夢嗎?太空夢與地球夢有什麼不同?太空夢與地球上的生活有什麼聯系?
前蘇聯的太空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專家研究過許多宇航員的太空夢。他們的研究表明,宇航員酌太空夢完全是地球夢。幾次上天飛行的前蘇聯宇航員克利穆克,在太空夢見過和妻子、兒子一起在森林中採摘蘑菇,甚至還聞到了牛肝菌和變形牛肝菌的香味。宇航員賈尼別科夫和薩維內赫都曾夢見過在莫斯科近郊的家鄉、星城宇航員訓練中心和他們的親朋好友。另一名前蘇聯宇航員夢見過下大雨,而且這夢中的大雨把他驚醒了,使他輾轉難眠。
至於太空夢境的顏色,許多宇航員都十分肯定地回答完全是黑白夢。第一名到太空行走的宇航員列昂諾夫,酷愛繪畫,他兩次到太空飛行,所做的夢沒有一次是彩色的。
但是,世界上第一名女宇航員瓦蓮金娜?捷列什科娃1963年6月16日到6月20「東方-3」號飛船在太空飛行71小時,未做過一次太空夢。」
有的宇航員雖然沒有做過太空夢,但卻遇到過太空幻象。在太空飛行211天的前蘇聯宇航員列別傑夫,一次在他剛剛睡下時,突然眼前一亮,冒出一片閃光,有時像十字架,有時像小球。這時如果想像某人的形象,他就會清晰異常地出現在眼前。為此,他後來有意做了試驗,當眼前再次出現閃光時,他就回憶熟悉的地方和友人,結果一切變得非常逼真和親近。這種狀態可保留5~0分鍾。
目前,科學家們對太空夢和地球夢皇樣沒有清楚的了解,研究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