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帶類別 » 銅包玉用什麼皮帶
擴展閱讀
什麼men睡衣 2025-05-18 04:24:29
老奧拓正時皮帶多少錢 2025-05-18 04:13:24

銅包玉用什麼皮帶

發布時間: 2023-06-02 11:55:09

Ⅰ 古代腰帶前面的玉叫什麼就是一個虎頭,好像是穿在腰帶前的,後面用腰帶可以穿過的

古人在腰帶上的懸掛物品類繁多,統稱為「佩飾」,如佩玉、佩魚、香囊、佩印、荷包、熏球、銀腰掛與吉祥物等。

綴在帶首的固定裝置,大體上也有兩種形制,一種作成鉤狀,稱為「鉤」,也稱「帶鉤」;另一種作成環狀,稱「鐍」,或稱「帶鐍」。 帶鉤一物在中國的出現,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時期。在北京、河北、河南、山東以及山西等地的春秋墓中,都有帶鉤實物出土。文獻資料中也常常提到帶鉤的名稱。如《管子·小匡》:「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史記·齊太公世家》:「射中小白帶鉤」等等。

製作帶鉤的原料,大多採用金屬,如金、銀、銅、鐵等,也有用玉、石、骨、木做成的,但為數不多。帶鉤的造型,由於時代的不同和地區的差異,也有許多明顯變化。有的做成棒形,有的做成耜形,有的做成獸形,有的做成鳥形,有的做成人形,有的做成龍形,另外還有琴形、匙形及琵琶形等,不可盡述。

帶鉤的製作工藝也很有特色,有的用刻,有的用嵌,有的用鏤,有的用錯,不一而足。

帶鐍的出現比帶鉤要晚。目前所見的帶鐍實物,都是戰國以後的產物。所謂帶鐍,指的是一種環形帶扣,其形或方或圓,考究者附有扣針,用時將皮帶伸入扣內,然後插入扣針即可。由於它結紮起來比帶鉤牢固,所以受到普遍歡迎。三國以後,革帶用鐍者逐漸增多,而用鉤者卻日見減少,最後完全取代了帶鉤。後世流行的鉤洛帶、蹀躞帶以至金帶、玉帶等,都用帶鐍,而不用帶鉤,帶鉤的使命遂告結束。

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