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帶類別 » 玉雕皮帶扣古時候叫什麼
擴展閱讀
想開家女裝店需要什麼 2025-09-20 03:17:02
漫展皮衣叫什麼名字 2025-09-20 03:17:00
巴寶莉男士皮帶怎麼系 2025-09-20 03:05:56

玉雕皮帶扣古時候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08 12:09:19

① 鬼頭形狀的器物究竟是什麼,真的能辟邪嗎,從哪裡來的

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標新立異,某些奸商為了迎合他們「獵奇」的心裡,便設計了一種玉雕的鬼頭腰帶扣,這種腰帶扣可以穿在腰帶上,上面是一個猙獰的鬼頭,看著就瘮人。為了招攬顧客,這些奸商還妄言鬼頭腰帶扣具有極強的辟邪功能。

這種玉雕的鬼頭腰帶扣是否具有辟邪的功能,小編首先從四個方面講一下,首先,我們要弄明白鬼頭作為飾物,都出現在哪裡?具有辟邪作用的器物又都是些什麼東西。

不管是辟邪天祿還有符拔,它們的形象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全都是瑞獸,而並非是惡鬼,身上帶鬼,自然招鬼,豈能避鬼?身上有瑞獸,自然得瑞氣。可見惡鬼和瑞獸完全是「冰與火」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由此可見,用鬼頭做成的腰帶扣,還是盡可能遠離為好,因為這種東西,完全違背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佩戴瑞獸而得祥瑞的傳統理念!

② 古代官員所用的玉式腰帶叫什麼名字

古代官員所用的玉飾腰帶叫帶絝,也叫玉帶板,早期的玉帶是一種蹀躞帶,就是革帶上面綴玉的同時又綴有許多勾環之類,用以鉤掛小型器具或佩飾等物。

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繫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並不一樣。

由於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

玉帶一般由四部分組成:

帶扣:通過這個東西,把腰帶固定在腰間,也就是相當現在腰帶的腰帶頭;

帶絝:唐代以玉質的帶板為最高貴的象徵,造型有方形、半圓形、圓角方形等等;

醒:皮質腰帶,通常為黑色,相當於現代腰帶的主體部分,長皮帶子;

蛇尾:腰帶末端的裝飾品,主要的作用一方面是保護腰帶頭避免起磨損,另一方面也起到美觀的作用。

③ 皮帶上掛玉扣有什麼寓意

民間素有「披金富貴,佩玉平安」的說法。腰帶佩玉扣,寓意「平安如意」、「吉祥辟邪」吧。

④ 玉及玉器的稱呼有那些

玉的稱呼有:

1、瓊,美玉。《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譯文 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

2、琳,美玉。青碧色的玉。

3、球,美玉。《書·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譯文 所謂夷玉,如書中(周書)描述。

4、瑜,美玉。《左傳·宣公十五年》:「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譯文 深山草野中也會藏瘴癘之氣,美玉中也會微有瑕疵。

5、璇,美玉。

6、琪,美玉。《玉篇·玉部》:「琪,玉屬。」

譯文 琪,一種玉。

7、璞,未雕琢的玉。《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工理其璞而得寶焉。」

譯文 大王於是就讓製作玉器的人, 整理認識那塊石頭, 從而在石頭中得到了寶物。

8、瑤,亦泛指美玉。

9、碧,青綠色或青白色的玉。《莊子·外物》:「 萇弘死於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譯文 古代文人不被重視,含恨死去,在墳頭猶吟誦詩句,憂恨結於地下,千年猶未消失。

10、瑰,美玉,美石。《詩·秦風·渭陽》:「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譯文 什麼禮物送給他?美玉飾品表我心。

11、翠,硬玉。宋吳自牧 《夢粱錄·元宵》:「甚至飲酒醺醺,倩人扶著,墮翠遺簪,難以枚舉。」

譯文 到了喝醉的時候,美人扶牆而走,掉落的翠玉發簪,難以羅列清楚。

12、瑾,美玉名。南朝宋慧琳 《龍光寺竺道生法師誄》:「如草之蘭,如玉之瑾,匪曰薰雕,成此芳絢。」

譯文 玉器碰撞所發出的玄妙之音,輕脆,透明,純凈,沒有太多的花腔巧調,賣弄炫耀,但渾然天成的美妙,清醇有致。

13、琮,瑞玉。方柱形,中有圓孔。用為禮器、贄品、符節等。

14、珂,白色似玉的美石。

15、瓔,似玉的美石。

16、瓚,質地不純的玉。

17、琛,指玉。

18、璠,美玉。

19、璜,狀如半璧的玉。

20、瓏,古人大旱求雨時所用的玉,上刻龍紋。

21、珉,似玉的美石。

22、璆,美玉。可制磬。亦借指磬。

23、瑛,美玉。

24、瓘,玉名。

25、珏,相合之二玉。雙玉。

26、璦,美玉。

27、琀,古代放在死者口裡的玉。

28、琦,美玉。

29、琬,美玉。

30、瑒,玉名。

31、玢,玉名。

32、琥,瑞玉。

33、琿,美玉。

34、琚,佩玉。

35、珺,美玉。

36、琨,玉石。

37、璐,美玉。

38、玫,美玉。一說火齊珠。

39、璊,赤色的玉。

40、珅,玉名。

41、瑭,玉名。多用於人名。 五代有史建瑭 、石敬瑭。

42、瑋,玉名。

43、琰,美玉。

44、玙,美玉。



21、含玉,古玉器名。「含」亦作「晗」,有的書上還稱「押舌」。古時入殮時放在死者口中玉。

22、玉塞,古玉器名。已知在漢代有九竅塞,即填塞或遮蓋死者身上九孔竅的九件玉器。這九件玉器在河北滿城兩座漢墓中都有出土。

23、玉節,玉作的符節,古代用作主要的信物。

24、玉璽,皇帝的玉印。古代印、璽通稱,以金或玉為之。自秦以後,以玉為璽,為皇帝所專用。因而又以指喻皇位。

25、玉盤,玉琢成的盤。

26、玉魚,刻玉為魚,是一種珍玩和佩飾。

27、玉帶,唐、宋官員所用的玉飾的腰帶,以之分離官階之高下。

28、玉珠,用玉琢成的珠。

29、玉藻,古代王冠垂掛的玉飾。

⑤ 古代腰帶前面的玉叫什麼就是一個虎頭,好像是穿在腰帶前的,後面用腰帶可以穿過的

古人在腰帶上的懸掛物品類繁多,統稱為「佩飾」,如佩玉、佩魚、香囊、佩印、荷包、熏球、銀腰掛與吉祥物等。

綴在帶首的固定裝置,大體上也有兩種形制,一種作成鉤狀,稱為「鉤」,也稱「帶鉤」;另一種作成環狀,稱「鐍」,或稱「帶鐍」。 帶鉤一物在中國的出現,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時期。在北京、河北、河南、山東以及山西等地的春秋墓中,都有帶鉤實物出土。文獻資料中也常常提到帶鉤的名稱。如《管子·小匡》:「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史記·齊太公世家》:「射中小白帶鉤」等等。

製作帶鉤的原料,大多採用金屬,如金、銀、銅、鐵等,也有用玉、石、骨、木做成的,但為數不多。帶鉤的造型,由於時代的不同和地區的差異,也有許多明顯變化。有的做成棒形,有的做成耜形,有的做成獸形,有的做成鳥形,有的做成人形,有的做成龍形,另外還有琴形、匙形及琵琶形等,不可盡述。

帶鉤的製作工藝也很有特色,有的用刻,有的用嵌,有的用鏤,有的用錯,不一而足。

帶鐍的出現比帶鉤要晚。目前所見的帶鐍實物,都是戰國以後的產物。所謂帶鐍,指的是一種環形帶扣,其形或方或圓,考究者附有扣針,用時將皮帶伸入扣內,然後插入扣針即可。由於它結紮起來比帶鉤牢固,所以受到普遍歡迎。三國以後,革帶用鐍者逐漸增多,而用鉤者卻日見減少,最後完全取代了帶鉤。後世流行的鉤洛帶、蹀躞帶以至金帶、玉帶等,都用帶鐍,而不用帶鉤,帶鉤的使命遂告結束。

希望對你有用。

⑥ 古代人們都喜歡在腰帶上繫上一塊玉佩,這根串玉的腰帶叫什麼

古人腰上帶的玉穿腰帶的叫玉帶。

據記載,蹀躞帶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由胡人騎士傳入內地的。最初的裝飾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帶兩端的連接處,重點是帶鉤,既有玉質帶鉤,也有銅質帶鉤。南北朝以後演變為革鞓上只綴方型帶銙的玉帶。

(6)玉雕皮帶扣古時候叫什麼擴展閱讀:

帶鉤是由鉤首、鉤頸、鉤體、鉤面、鉤尾、鉤柱、鉤鈕組成,材質有金、銀、銅、鐵、玉、石、木、牙、琉璃等,帶鉤大多是用來束腰的革帶用鉤,同時在出土墓葬中還發現有少量的有鉤掛佩物的作用,在造型上常見的有水禽型、琵琶型、棒型等。

初始時期的帶鉤體小,一端有孔,一端為鉤,沒有鉤鈕。帶鉤都是光素無紋。帶鉤正面作出弧凸而側面則作成弧凹,雖通體無紋卻能用弧起和打窪的工藝,古樸大方的風格受到人們的喜愛!

到了商周時期不管是銅帶鉤還是玉帶鉤,幾乎都很少看到,春秋銅帶鉤普遍出現而玉石帶鉤則發現很少,這個時期的帶鉤呈現「S」型,兩頭有反方向的鉤環而且沒有孔和鈕。而新石器時期那種有孔形制的帶鉤消失了。

隨著戰國時代的來臨,王公家室都以玉帶鉤作為裝飾逐步形成了一種風氣,同時玉帶鉤的鼎盛時期也隨著帝王們的喜好而達到了製造高峰,這個時候出現的帶鉤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尺寸相對較小、光素沒有任何紋飾;另一種就是尺寸大、紋飾非常精美華貴,製作加工也比小型帶鉤細致了不少。

元明清時代,玉帶鉤重新成為了日常實用品,數量較以往增多了不少。原因是以往做套環的皮革改用絲帶了,絲帶能夠織出很大的套環,那麼與之相對應的帶鉤自然也就變大了,造型也更加豐富多樣了。琵琶、螳螂、圓棒、條形、水禽、和動物型等均有。

在如今大量傳世的帶鉤中,很多是前朝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造型,如靈芝、如意、鳥紋、鳳紋、幾何圖形紋飾等,但最多的還是傳統的龍首和螭虎紋帶鉤。

⑦ 古代貴族用來系腰帶的帶鉤都流行於哪些朝代它長什麼樣

玉鉤,即玉帶鉤,是古人的腰帶上的配飾,類似我們現代人所用的皮帶扣。在當時,玉帶鉤不僅是一種實用品,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在傳統服飾史中,以帶鉤連接的腰帶,是中國特有的發明,王充《論衡》記載:「帶約其要(腰),鉤掛於帶。」帶鉤是古代貴族、文人武士用於扣結腰帶的器物,用於系結並裝飾衣著。帶鉤大多由鉤首、鉤體、鉤鈕三部分組成,用法是將帶鉤背面的鉤鈕嵌入革帶一端,鉤首則鉤掛在革帶另一端的穿孔中,或將鉤首穿掛在置於革帶另一端的帶環上。

此外,與帶鉤具有同樣古老的歷史的是帶扣,帶扣在古代文獻中稱為鮮卑、師比、胥紙、犀毗等。從功用上講,它們是一致的。帶扣用於人體束帶,北方比中原有更久遠的歷史,中原傳統是用帶鉤。帶扣在北方游牧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現在也有不少金制的帶扣存世,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魯柴登發現的匈奴金銀器中,就有12枚鑄成頭生多枝長盤角之虎狀怪獸的金帶具。從兩晉時代開始,帶扣的使用逐漸形成為一套完整的制度,不同規格和不同質料的帶扣分別為不同階層的人士所用。

⑧ 現在人們在皮帶上面掛的圓形的玉叫什麼古代有嗎

古代,圓形的玉稱為環,如果中間的孔比較小,就是玉璧。
缺了一角的玉環稱為玦,只有一小半的環形稱為璜。

⑨ 古時腰帶叫什麼

古時腰帶叫「鞶革」「大帶」。

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繫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並不一樣。

古代腰帶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復雜。但總的來看,可分成兩類,一類以皮革為之,古稱「鞶革」,或稱「鞶帶」。一類以絲帛製成,古稱「大帶」,或稱「絲絛」。也有將這兩種腰帶統稱為大帶的。在秦漢以前,革帶主要用於男子,婦女一般多系絲帶。

《說文·革部》:「男子帶鞶,婦人帶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不過,男子除了用皮帶外,也可系扎各種絲帶。如《詩經·曹風·鳲鳩》:「淑人君子,其帶伊絲。」鄭玄注雲:「其帶伊絲,謂大帶也。大帶用素絲,有雜色飾焉。」

(9)玉雕皮帶扣古時候叫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腰帶的系束部位,古時也有明確規定。如《禮記·深衣》記:「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孔穎達注釋說:「當無骨者,帶若當骨則緩急難中,故當無骨之處。此深衣帶於朝祭服之帶也。朝祭之帶,則近上」。

故《玉藻》雲:「三分帶下,紳居二焉。是自帶以下四尺五寸也。」可見腰帶的系束部位,完全是根據各種服裝的不同形制而決定的。我們從戰國以至西漢時期的俑像上可以看出,凡穿繞襟深衣的婦女,腰帶多系在衣襟的尖端,以防衣服散開。這種衣帶的高度,就是視衣襟的高度而定的。

革帶的系法與此不同,在革帶頂端的交接之處,一般都綴有一個固定的裝置,用時只要相搭即可,不必像絲帶那樣互相系結。綴在帶首的固定裝置,大體上也有兩種形制,一種作成鉤狀,稱為「鉤」,也稱「帶鉤」;另一種作成環狀,稱「鐍」,或稱「帶鐍」。

⑩ 穿在褲腰帶上的玉叫什麼

在褲腰帶上的玉叫玉佩。

明清是一個玉文化繁榮的時代,這時民間盛行佩帶各種玉佩飾。有錢的人上到帽檐前飾,中至玉腰牌,玉掛件,下至玉鞋扣,幾乎全身上下都是玉。一般平民百姓也常會帶個玉手鐲、玉耳環,玉扳指等。

所用玉料大多為青玉、白玉、青白玉等。其中特別以產於新疆和田的羊脂白玉最為名貴,黃玉也同樣價值不菲。翡翠也是在清早期流入中國的。

但由於翡翠石料一般較為細小,所以多用來做介面,耳環等小件器。我們現今看到的大部分玉佩飾都是明清兩代的產物。

(10)玉雕皮帶扣古時候叫什麼擴展閱讀

自古以來,人們對玉的喜愛有增無減,玉佩飾盛行於明清兩代,清代玉佩尺寸較明代更大,造型一般呈委角橢圓狀或方形,圖案琢磨細致規整。清代中後期,牌形佩顯得日益厚重粗笨,圖案內容除繼承明代傳統外,還出現了戲劇人物、小說故事等。

玉石裝飾品較多,品種比較齊全,有璧、環、璇璣、柄形器、管、珠、璜,以及大型結構復雜的組佩,是裝飾品的新品種。而動物玉、玉飾有牛、鹿、虎、兔、熊、馬、羊、魚、鴿、鳥、鷹、蠶、龜、蟬、貝、龍、鳳、龍鳳合體、獸面和饕餮等。

鹿是西周動物形玉雕中最具特色的形象,主要見於陝西寶雞國墓地、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等處,絕大部分為浮雕,也有少量圓雕作品,一般放置於死者胸、腹部。玉鹿有雌雄、大小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