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帶類別 » 肚皮帶刺的河豚是什麼河豚
擴展閱讀
紹興暇步士童裝哪裡有 2025-09-22 13:57:53
無性別女裝怎麼搭配 2025-09-22 13:54:25
馬夾皮衣怎麼搭配 2025-09-22 13:47:12

肚皮帶刺的河豚是什麼河豚

發布時間: 2022-06-21 23:08:26

『壹』 河豚魚是什麼樣子的

河豚魚一般指河魨。河魨體呈圓筒形,有氣囊,遇到危險時會吸氣膨脹,一般體長在25—35厘米!上下頜骨與牙癒合成4個大牙板,背鰭1個,無腹鰭。無鱗或有小刺。全體橢圓形,前部鈍圓,尾部漸細。吻短,圓鈍;口小,端位,橫裂。上下頜各具有2個板狀門齒,中縫明顯。

唇發達,下唇兩端向上彎曲在上唇的外側。眼小,鰓孔小,為一弧形裂縫,位於胸鰭的前方,體表密生小刺。背鰭位置很後,與臀鰭相對;無腹鰭;尾鰭後端平截。體背灰褐,體側稍帶黃褐,腹面白色;體背、側面的斑紋隨種類不同而各異。

種類很多,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匯合處也可發現。它們在水中吹動水和空氣,使泥沙飛起,然後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牙齒和頜骨很堅硬,可以咬碎極硬的貝殼。

(1)肚皮帶刺的河豚是什麼河豚擴展閱讀:

為了躲避捕食者,黑鞍河豚用的出了名的方法就是用水使身體膨脹,就像一個人鼓起腮幫子憋氣那樣。但研究人員近日在線發表於《生物學快報》上的報告指出,與臉憋得青紫的人類不同——而且也與科學家的預期相反,黑鞍河豚並不會暫停呼吸。

科學家把這種魚放入透明的塑料箱中,在那裡他們可以監測其呼吸。他們用一根能吸水的管子戳河豚魚,模擬捕食者的攻擊。像預期一樣,河豚魚會通過膨脹以及迅速把水吸入擴大了的胃中進行回應。而且,與此前的觀點不同的是,呼吸計顯示了河豚魚會在此過程中繼續呼吸。

科學家曾懷疑,在膨脹過程中,河豚魚可能會通過皮膚而不是鰓來呼吸,但這一猜測似乎也是錯誤的:相反,數據與觀察顯示了河豚魚會像往常一樣繼續用鰓呼吸。事實上,對呼吸速率進行對比後,河豚魚的呼吸量在膨脹過程中增加了近5倍。

即便它們沒有停止呼吸,這種防禦策略對於河豚魚的能量消耗也是極大的;經過測試之後,它們大多數要花費好幾小時才能恢復到靜息狀態下的呼吸速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河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河豚膨脹不忘呼吸

『貳』 刺豚和河豚的區別

刺豚和河豚的區別:1、身體長度不同;2、生長習慣不同;3、分布地區不同;4、具有毒的部位不同;5、營養價值不一樣。

『叄』 河豚腹部有刺是雄魚還是雌魚

當然是雄的啦

『肆』 刺河豚的物種介紹

刺河豚身上長著密密的許多針刺,這是一種變形的鱗片。平日鱗片多數平貼在身體表面,遇到危險時,它立即沖到水面,大口吞咽空氣,使身體膨脹成一個圓球,全身的刺狀鱗片也向四周豎起,它在水面仰面躺著,腹部朝上,身體一部分浮在水面之上、一部分在水面之下,這樣不管是來自水上和水下的進攻都能抵擋。危險解除後,刺河豚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放出空氣後,身體自然恢復原狀了。

『伍』 帶刺河豚有哪幾種

【橫紋東方魨】
鑒別特徵:背腹及體側密布細小棘,體背深褐色,具多條細淺色橫帶,體側下方具一黃色縱帶。全長25cm,中小型種。
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疑為筆誤,精巢乃著名美食,魚白)。
【鉛點東方魨】
鑒別特徵:背腹面均具弱小棘,體背黃褐色,具淺色小斑點,5~6條深褐色橫帶,體側下方具一條黃色縱帶。全長25cm,小型種。
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疑為筆誤,精巢乃著名美食,魚白)。
【月腹刺魨】
鑒別特徵:全背部及腹部面具強小棘,體背褐綠色,尾鰭灰褐色或黃色,月牙形。全長達50cm,中型種。
毒性:筋肉、皮、精巢均有毒(疑為筆誤,精巢乃著名美食,魚白)。河豚目前量少。

『陸』 這是什麼魚肚子很大頭很小,而且肚子上有很多小刺刺,,猛一看有點害怕,仔細一看還挺可愛(如圖)

河豚~ 最好別吃它 有毒 經過特殊加工才可以吃。

『柒』 刺豚與河豚的區別

1.河豚,俗稱"氣泡魚"、"吹肚魚"、"河魨魚"、"蛤乖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廣東)、"雞泡"(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鮁魚"。古時稱"肺魚"。一般泛指魨形目中二齒魨科、叄齒魨科、四齒魨科以及箱魨科所屬的魚類。河豚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於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敵,腹腔氣囊則迅速膨脹,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

『捌』 問一下有一種魚它生氣時,肚子就鼓起來全身都是刺,那是什麼魚(有圖)

學名叫刺豚。

『玖』 請問這是什麼魚類的皮,表面有刺一樣的突起

你說的這種魚是河魨
河魨 [hé tún]
河魨(拉丁文名:Tetraodontidae;英文名稱:puffer fishes),為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俗稱河豚。(註:河豚的叫法存在錯誤,但被廣泛使用,河豚也可以指一種淡水哺乳動物。)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雞泡」(廣東)、「雞抱」(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鮁魚」等稱呼。古時稱「肺魚」。
河魨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於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來危險時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常見的有紅鰭東方魨(Takifugu rubripes)、暗紋東方魨(T.fasciatus)、黑鰓兔魨(Lagocephalus inermis)、凹鼻魨(Chelonodon patoca)、黑斑叉鼻魨(Aronthron nigropunctatu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