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装分类 » 男扮女装古代有什么代名词
扩展阅读
睡衣类目怎么玩 2025-07-11 01:17:04
白色皮衣怎么搭配里面 2025-07-11 00:54:54

男扮女装古代有什么代名词

发布时间: 2022-10-25 08:03:07

❶ 女扮男装叫什么!

女扮男装叫伪男。
女扮男装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安全系数,因为女子力量较薄弱.女扮男装在古代得到频繁应用,因为男女地位较现代更不平等,女子更容易受欺负.
旧时女子,幽居深闺,极慕男子桑弧蓬矢,驰骋四方之志。故而,往往改扮男装,从六朝到明清,时有所见。她们或参与政事,或从军征战,或尚侠惩强,或外地求学,寻觅知音,或游览山水,陶冶情性……据《太平广记》所引《玉溪编事》载,王蜀有伪相周庠者,初在邛南幕中,留司府事。
另外一个女扮男装的代表说是花木兰。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可汗点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马鞍,替父亲出征。所以现在女性给女扮男装或者中性打扮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木兰装。

❷ 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男扮女装

记载中最早好穿男服的女子是夏桀的宠妃末喜。末喜,不同记载或叫“穏嬉”、“末嬉”、“妹喜”、“未喜”。《晋书·五行志》说:“末喜冠男子之冠。”明确说明末喜戴男人的官帽。《汉书·外戚传》师古注说末喜“美于色,薄于德,女儿行,丈夫心。桀常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于是汤伐之,遂放桀,与末喜死于南巢”。古人把桀、纣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的坏皇帝的典型,他们之所以无道和亡国,是由于末喜和妲己,这两人又是坏女人的代表。从师古的话可知,末喜像男子一样,愿意过问政治,夏桀还听了她的话。她应该是一个政治人物了,尽管是失败者。为此她不安心于后宫生活,既要从事政治活动,就要像男人一样装束。应该说她是女子男装的先行者。春秋时齐灵公喜见身边的妇女作男子装扮,于是媵妾侍婢穿男人服装,戴男人装饰。国中妇女纷纷效法,都城满目皆是男装女子,于是他又看不顺眼,下令民间女子穿着男服,惟独宫女照常是男子打扮。民间女子对灵公的做法不满,仍然喜穿男装,灵公生气,下令凡见男装女子就撕裂她的衣服,剪断衣带,给人难堪。但是还有少数女子不怕凌侮,照旧穿男装。晏婴深知强迫改装行不通,向灵公建议:若要禁令通行,最好先从宫内做起,如果宫中妇人都穿女子的服装,民间女子的男子打扮会不禁自绝了。灵公照晏婴的主意办,女子爱好男子装束的风潮就过去了(《晏子春秋》卷六)。

唐朝前期是妇女着男装的盛行时代。一次唐高宗和武则天举行家宴,他们的爱女太平公主一身男性装束,身穿紫衫,腰围玉带,头戴皂罗折上巾,身上佩戴着边官和五品以上武官的七件饰物,有纷(拭器之巾)、(拭手之巾)、砺石(磨石)、佩刀、刀子、火石等,以赳赳男子的仪态歌舞到高宗面前,高宗、武后笑着对她说:女子不能做武官,你为什么作这样的打扮(《新唐书·五行志》)?太平公主男装,就其个人来讲也不是偶然的,她是一个“多权略”的女子,是唐初在武后、韦后之下的第三个有权干预政治的女人,而韦后自知智谋不及她,因而对她有所畏惧。她参与武则天的谋议,武则天也最喜欢她。武则天末年,她与唐中宗、张柬之诛杀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等,使中宗继位,以后又与唐玄宗清除韦后势力。玄宗初年有七个宰相,其中五位是她的人,因此“军国大事,事必参决,如不朝谒,则宰臣就第议其可否”。这种情况为玄宗所不能容忍,乃诛其党,赐死公主(《旧唐书·太平公主传》)。太平公主的男装,一是她的性格像男人,故喜着男服;一是干预政治,不愿脂粉气太重,以男装具其威仪,助其施展政治才能。《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唐玄宗时宫中妇人,“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即宫内宫外,贵族民间,多有女子身穿男式衣衫,足蹬男人皮靴,女子服装男性化了。唐武宗时也有女子身着男装。武宗妃子王氏,善于歌舞,又曾帮助武宗获得帝位,是以深得君王的宠爱。王妃体长纤瘦,与武宗的身段很相似,当武宗畋猎时,她穿着男子的袍服陪同,并骑而行,她与武宗的形象差不多,人们分不出来哪个是皇帝,哪个是妃子。武宗还想把王妃立为皇后,宰相李德裕以妃子娘家寒素和本人无子为理由,反对册立,遂使王妃失去执掌后宫的机会(《新唐书·后妃传》)。王妃的男装显然是武宗所欣赏的,至少是被武宗所接受的。元人绘女性化男子像男人女人生理不同,服饰式样有差别也是自然的事情。但古人的传统观念,把男女服装绝对分开,不得掺杂、逾越,否则将要遭到谴责。如男子穿妇人服,三国时以清谈着名的思想家何晏“好服妇人之衣”,被另一思想家傅玄指斥为穿“妖服”。女子穿的男装,也被视为妖服,所以正史《五行志》里往往设有“服妖”一目,责备女子的男装,如《新唐书·五行志·服妖》在写出太平公主男装事实后,接着说“近服妖也”,加以贬责。男女装混穿,在正统的观念里是严重的政治问题,而不是生活小事,更不是个人兴趣的事情。傅玄说:“夫衣裳之制,所以定上下,殊内外也。”原来统治者认为男子主于外,女子主于内,故有男女的服饰制度,使男女各守本分,不得僭越,若女子男装,会出现牝鸡司晨的事,是家庭的不幸,国家的不幸。傅玄还举例子,说夏桀因宠末喜戴男子冠亡国,又说何晏本身遭到杀身之祸,而且三族皆被夷灭(《晋书》)。所以封建时代,男女服制的不同,是男尊女卑的反映,不许女子着男装是统治女子的一种手段。因此那些敢于着男装的女子,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反抗的行动,绝不能以“服妖”视之。指责人家装束“男不男,女不女”的传统观念,并不是天经地义的,不可改变的,那种服制上的尊卑贵贱男女的等级制度和观念应当彻底清除。再从审美角度观察,巾帼而着男装有的颇有须眉之气,有何不好!为何要搞服装的一统天下,清一色岂不令人厌烦!再说女子男装,也是徒劳之举,且看历史上舆论反对,朝廷,到头来还是不时出现,禁又何益?何必去办这种蠢事,还是听从民便为好。

❸ 古代男扮女装是为何

每天分享一句话:不管生活是一场如何折磨,

很多时候我们无所谓,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避的过往,

活着就是简单的幸福。

第一类属于宫廷内的龌龊勾当。

如齐桓公时的易牙,这些男宠们只是容貌姣好,善作媚态,基本还是男子装束;而到了汉哀帝时的董贤,便不顾羞耻地女装取媚了。

第二类则属于民间的诈骗行径。

即青年男子自幼女装,以教习女工针黹为幌子,出入民家闺阁,趁机骗奸良家妇女。

第三类可视为古代躲避男嬖的流风。

古代国君多宠幸男嬖,多蓄倡优的风气到后世也逐渐波及民间。

在古代也有一些男子扮女装,但多是为躲避灾祸,或是是因遭受羞辱,总之多属于被动的行为,不得已而为之。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

如果你有喜欢的话题,

也可以在评论中告诉我哦!

记得点右上角的关注哦!

感谢大家的支持。

爱你们!

❹ 古代“男风”是指什么

男风,到了汉代,是大大发展了。汉朝几乎每个皇帝都有一个至几个美男作为性爱对象,并且记入正史,史家殊不为羞。如高祖的籍孺,惠帝的闳孺,文帝的邓通、赵谈、北宫伯子,景帝的周仁,昭帝的金赏,武帝的韩嫣、韩说、李延年,宣帝的张彭祖,元帝的弘慕、石显,成帝的张放、淳于长,哀帝的董贤等,真是书不胜书。其中有个特点是这些美男多数是宦者,以后的地位显贵了,仍扮演着这一“性逆转”角色。
有人统计,自西汉高祖至东汉宁帝,就有10个帝王有过男同性恋的史迹,在西汉25个刘姓帝王中,占了40%。又如被认为是英明君主的汉武帝,所宠的男子竟达5个之多。
一、“与上同卧起”
汉代的男风,可以说是始于汉高祖刘邦。据《汉书·佞幸传》记载:“高祖时则有籍孺,孝惠时则有闳孺,此二人非有才能,但以婉佞贵幸,与王同卧起。”可见汉朝从高祖、孝惠的初年起就在宫廷中刮起了这股风。“以婉佞贵幸,与王同卧起”,可见男宠程度之深。
汉高祖还有一件“枕戚夫人”的事。他有次生病,许多大臣都被门卫所阻,不 能见他。樊哙不顾一切,强行进入,发现高祖枕在太监的腿上。樊哙泣而劝谏高祖要警惕,不要重蹈秦二世时赵高祸国之事。高祖还笑他过于敏感,并笑称这个太监是他的“枕戚夫人”。
汉文帝是西汉皇帝中最节俭的一个,连一件衣服也舍不得丢掉,可是,赐予及花费在他的男宠邓通身上的,可谓后无来者。有一次,文帝命一个有名的相士给邓通命相,相士说邓通会贫而饿死。文帝怒曰:能使邓通富贵的只有我,他怎么说你会饿死呢?于是赐蜀郡的严道铜山给邓,使他享有铸钱币之权,于是“邓氏钱布天下。”①人们都知道,经济是社会的命脉,货币流通额的多少及价值轻重,对社会生活影响极大,所以历代铸钱造币之权都由国家掌握,不能落在私人手中,但文帝竟赐邓通以开矿、铸钱之权,使邓通富埒王侯,“邓氏钱布天下”,不能不说是骇人听闻。
有一次文帝长了一个疮,化了脓,邓通用口吮之。以后文帝试太子,叫他以口给自己吮脓,太子面有难色,文帝告诉他邓通已经这么做了,太子很惭愧,因此怨恨邓通。文帝死后,太子即位为景帝,邓通被罢免、判罪、抄家,最后真的饿死了。文帝的男宠也不止邓通一人,还宠宦者赵谈和北宫伯子,不过这两人所得远没有邓通那么多,下场也没有那么惨。以后,汉武帝宠李延年,史称:“延年与上卧起,偏爱幸埒韩起。”又宠韩起,史称:“其赏赐拟邓通,常与上共卧起。”汉成帝则宠张放,史称:“与上卧起,宠爱殊绝。”可见几乎汉朝的皇帝代代如此,而且都是“与上卧起”,可见宠爱程度之深。
对封建帝王来说,这种同性恋是宫廷秽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李延年,本中山人,父生和他以及他的兄弟姊妹,皆出妻妓世家。延年坐腐刑,给事狗监。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荐之于帝,见而悦之,及入永巷,延年因之贵幸。延年又善歌,武帝正兴建天地祠,欲造乐诗弦歌之,延年承意造制新声乐章,极得武帝意。延年佩二千年石印,号协律尉,与上卧起如夫妇。久之,“寝与中人乱”,即与宫女们发生混乱的性关系,出入骄姿。及其女弟李夫人卒后,宠爱始弛,延年兄弟皆坐奸,族诛。
古人用“分桃”、“断袖”来形容同性恋,“分桃”如上一章第六节所述,出自卫灵公与弥之瑕,“断袖”之典则出自汉哀帝与董贤。董贤的父亲已官居御史的高位,董贤本人聪明美貌,还有自怜的行为。汉哀帝见了他,欢喜得不得了,召他入宫,“即日征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贤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巨万,贵震朝廷,常与上卧起。”
董贤与哀帝如同夫妻,连放假也不肯回家一次,哀帝只好命董贤之妻进宫和董贤同住。当时,董贤一门大富大贵,妹妹被立为昭仪,称为“次皇后”,她的房子名“椒风”,和皇宫的居所“椒房”相似。董贤其他亲属都拜高官。当他20岁时,哀帝就命人在自己的“万年冢”旁另筑一冢给董贤,使他们死后还能朝夕为伴。
有一次,董贤和哀帝午后共眠,不久哀帝有事要起床,但袖子被压在董贤身下,哀帝不忍惊醒他,就用刀把袖子割断了,这就是“断袖”这一典故的来历。董贤22岁就官拜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集“三公”于一身,“权与人主侔”。以致从匈奴来的使臣看到这么年轻的大臣,也十分惊讶。哀帝如此宠信董贤,甚至还要像尧舜禅位那样,把皇位让给董贤。大臣们为此十分惊慌,赶快劝谏。
董贤贵显骄恣,是汉以前宠臣所未有的,自然招致许多忌恨,这种宠信甚至还危及“刘氏江山”。所以,不久后哀帝病,董贤即被禁入宫。哀帝一死,他所有的权力即被剥夺,缴回他的大司马印,并令他在家中听候罪罚,董贤只好和妻子一起自杀。当时朝中的重臣王莽还亲自验棺。他死后全家被抄,财产有43万万之多,真是惊人。
男宠由于过于受皇帝宠幸,最后下场不好的似乎比比皆是。张放和汉成帝是又一个例子。张放不但身居侯爵(富平侯),他的曾祖父也官拜大司马,他的母亲也是公主之女。他因年少英俊,而且聪敏,所以为成帝所宠幸,并且将皇后的侄女嫁给他,婚礼铺张华丽,金赐赏以千万计。他除了和成帝“同卧起”外,并且经常一起出游,微行,因为受宠幸过多,引起许多贵族的忌恨,在太后面前进谮,以致太后将张放逐出宫廷,放逐至远地。成帝与张放涕泣而别,因为思念不已,常写信给张放,从未间绝。直到成帝驾崩,张放也哭泣至死。后世评论,君臣双爱之情,以此为最。
汉宫不仅男同性恋层出不穷,女同性恋也时有发生。宫女由于性寂寞而发生同性恋,历代都有发生,但很少记于正史。汉朝时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武帝时,陈皇后宠衰,使女巫着男子衣冠巾帻,与后寝处如夫妇,情爱弥笃。武帝开始怀疑,继而下狱究治,始知“巫女男淫”,遂废皇后于长门宫。这就是西汉时有名的“巫蛊之祸”。其实,以今日的观点看来,这实际上是一种女同性恋,而且是境遇性同性恋,其中,陈皇后扮演主体的角色,女巫扮演客体的角色。发生这类问题,很可能是由于陈皇后因失宠而产生严重的性寂寞与性饥饿,企图另辟蹊径以渲泄性欲或聊以自慰所致。
二、男风在民间
到了魏、晋、南北朝,这种风气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春秋战国以至于秦、汉,男风主要存在于君主和贵族阶层之中,是他们淫奢生活的一个方面;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此风已扩展到了民间,成为社会上某些民众的一般性嗜好,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形成这种风气和当时的政治动乱、军阀割据、民无所从的形势分不开。在这种形势下,不少人以颓废、放浪、利己的态度对待人生,“风流相放,唯色是尚”,甚至“以男为女”,又或者自形女色以求慰藉。当时男扮女装之风很盛,如魏明帝时的何晏、王夷甫、潘安、裴令公、杜弘治等,都以美男子而善敷朱粉、作妇人相见闻于世的。此外,一般豪富之家都以蓄养娈童乐伎作为“财富”的象征。如晋朝的富户石崇与王恺为了比谁富有,“以娈童为赌注,或下妻比输赢,而输赢往往以娈童几百人计,这是骇人听闻的。
以上这些情况,都使男风远较前代为盛。在这个时期,某些人和同性公然狎眠,不以为讳。如《北史·魏·彭城王韶传》说:“勰孙韶至北齐袭封,后降为县公,文宣帝——高洋——尝剃韶鬓须加以粉黛,衣妇人服以自随,曰:‘以彭城为嫔御。’”这种公开现象,是以前所没有的。
狎昵娈童,还公开地见于一些人的言论着述。例如刘遵的《繁华应令》:“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鲜肤胜粉白,腭脸若桃红。……腕动飘香拂,衣轻任好风。……剪袖恩虽重,残桃看未终。……”梁简文帝的《娈童诗》云:“……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揽裤轻红出,回头双鬓斜。……”其他如晋张翰的《周小史诗》,梁刘永咏《繁华》,刘孝绰咏《小儿采菱》,无名氏的《少年》,昭明《伍嵩》等,对于男风描声绘色,极力摹写,淋漓尽致。沈约有一起《忏悔文》说:“汉水上宫,诚云无几,分桃断袖,亦足称多”,说明了当时男风之盛。又《北史·北齐·废帝殷本纪》记载:“天保九年,太子监国,集诸儒讲《孝经》。令杨诸传旨,谓国子助教许散愁曰:‘先生在世,何以自资?’对曰:‘散愁自少以来,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膺简册,不知老之将至’”。许散愁这一番话,颇有自诩清高之意,这也说明当时“登娈童之床”之风很盛,所以“不登娈童之床”的许散愁反而显得鹤立鸡群。历史上对这一时期的男风还有大量记载,如魏始兴王濬的杨承先、魏齐王芳的郭怀、袁信,秦苻坚的慕容冲,石宣的甲扁,陈宣帝的陈子高,隋炀帝的王蒙等等,很难胜数。
这一时期由于男风作祟,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些怪现象,如夫妻同爱妾童就是一个例子。《晋书·海西公纪》记载:“帝在藩,夙有痿疾。嬖人相龙、计好、朱灵宝等参侍内寝。而二美田氏、孟氏生三男,长欲封树,时人惑之。”《晋书·五行志》云:“海西公不男,使右有相龙与内侍接,生子以为己子。”这情况似乎和春秋时的卫灵公和宋公子朝相似,海西公有一些嬖人参侍内寝,他自己有阳痿症而不能生育,可是妻妾竟生三男,海西公还视为己出,这实在是太乌七八糟了。由于男风之盛,也引起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例如,由于失恋(同性恋)就侮辱对方,或动杀机。如《南史·长沙宣武王传》记载:“王韶昔为幼童,庾信弃之,有断袖之欢,衣食所资,皆信所给。遇客,韶亦为信侍酒。后韶为郢州刺史,信过之,韶接待甚薄,信不能堪,因酒酣,乃径上韶床,又践蹋肴馔,直视韶面曰:‘官今日形容大异畴昔。’宾客满座,韶甚惭耻。”这是庚信乘酒兴揭王韶的老底,当众侮辱,王韶是很难忍受的。还有,《南史本传》记载:“王僧达族子确,少美姿容,僧达与之私款甚昵。确叔父永嘉太守休属确之郡,僧达欲逼留之,确避不往。
僧达潜于所往后作大坑,欲诱确来别埋杀之。从弟僧虔知其谋,禁诃乃止。”为了对方不再和自己搞同性恋了,竟掘大坑要埋杀对方,这真是狠毒之至。从古代至今有不少因失恋而杀人事,看来在同性恋这方面也是一样。这也说明了,同性恋“除了对象的转变为同性而外,其余一切用情的方法、过程、满足等等,可以说完全和异性恋没有二致。”世上发生过不少男子因有新欢而与妻断绝或累杀妻的现象,这是指异性恋,而同性恋也会造成这种恶果。《宋书·五行志》上记载:“自咸宁太康以后,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咸相仿效,或有至夫妇离绝,怨旷妒忌者。”说明这种现象并非个别。《魏书·汝南王悦传》云:“悦妃阎氏生一子,不见礼答。有崔延夏者以左道与悦游,令服仙药松术之属。又好男色,绝房中,轻忿妃妾,至加挞楚。”《晋书·石季龙传》记:石季龙“聘将军郭荣妹为妻。季龙宠优童郑樱桃而杀郭氏。及娶清河崔氏女,樱桃又谮而杀之。”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像石季龙这样的人有权有势,对家人和劳苦大众握生杀予夺之权,为了好男色而杀两个妻子,司法律的也不敢加以制裁。至于汝南王悦为了好男色而任意挞楚虐待妃妾,就更不算一回事了。

❺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男扮女装和女扮男装事件

长期为礼制所禁止的异装行为在历史上一直与“服妖”捆绑在一起,而唐朝可能也并非是人们想象中“异装者时代”。女性在“女扮男装”的文学游戏中还有望通过异装来模糊男女性别,获取建功立业的通行证,来努力赢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男性的异装者则陷入了逃避现实的窠臼。

❻ 男扮女装的那个男的叫什么

男扮女装的那个男的叫:男人装扮成女人的样子,在娱乐圈被通称为反串,指那些有特殊才艺的男扮女装登台的表演,而对于那些没有才艺,也不登台表演的男扮女装,都被称为伪娘。戏剧中,男扮女的角色那个男的叫乾旦或男旦,属于旦角范畴。男旦由来已久,男旦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称谓,只是性别代名词,不是单独的行当,也非专门的艺术形式。

男扮女装是的心理

可能部分男性在心理上会觉得自己是女性。但是迫于社会和舆论的压力,正常时间不敢穿女装,只能偷偷把自己打扮成女生,满足自己心理上的缺憾。当今社会越来越包容,大众对这类人群的,指指点点也越来越少。这类男性一定会活得越来越磊落。

只要是合身的,得体的,新鲜,漂亮的,夏天穿着舒服的等,都成了女人的专利,男人的只有压力和负担,包袱,责任等,就连我都早巳承受够了。有的男生穿女装,莫非就是为了新鲜,漂亮,舒服。

❼ 伪娘是男扮女装,那么女扮男装的应该叫什么

首先伪娘不是男扮女装,其次女扮男装我不知道叫什么
伪娘,ACG界名词,多为御宅族所用,用以喻指那些天生拥有接近于或言等同于女性的美丽相貌、身材,同时拥有男女两性魅力,即在女性眼中拥有男性魅力,在男性眼中拥有女性魅力的男性人物,通常他们在变装后带有极强的萌属性,有的可能更胜过一般女性角色。就一般而言,他们在心理上仍保持男性自我,有与普通男性相同的价值观念。随着伪娘角色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男性动漫爱好者开始喜欢伪娘。同时,由于腐女的强烈执念,女性腐向漫画中也常出现伪娘。而现在,通过与伪娘有关的动画、漫画和公众事件的大量涌现,伪娘开始产生社会影响。

❽ 古代男扮女装为国效力

洗夫人(约512~602),南朝高凉郡(今广东南部)人,家族世代为越族首领,少年时代就才华出众,协助长辈安抚部众,行军打仗。年长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冯氏来自北方,这时已四世为太守,但治理仍不合当地民情,号令不行,洗夫人婚后与冯宝共理政事,处理刑狱,告诫洗氏宗族守法,有犯罪的严惩不贷,做到令行禁止。当侯景攻打台城,反对梁武帝时,高州刺史李迁仕伪称援助梁朝,召冯宝会师,洗夫人看出诈情,伪言贡献物资,率兵袭击李迁仕,与陈霸先(后来的陈武帝)合作取得胜利。冯宝死后,洗夫人理事。陈朝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洗夫人儿子冯仆相助,洗夫人宁肯儿子被害,不从其乱。欧阳纥失败,陈朝因洗夫人功劳,封冯仆为信都侯、平越中郎将、石龙太守,洗夫人受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陈朝灭亡,洗夫人统辖广东诸郡,被尊为“圣母”,寻归顺隋朝,封为宋康郡夫人。王仲宣起兵反隋,围攻广州,洗夫人发兵与战,亲自披甲,乘马,护卫隋朝使者裴矩,抚绥四方,隋文帝以她“甚有大功”,封为谯国夫人。洗夫人又上书揭发番州总管赵讷贪虐害民,隋朝查实,处理了赵讷,洗夫人奉诏书,奔走十几个州,安抚民众(《隋书·谯国夫人传》、《北史·谯国夫人传》)。 平阳公主是第一个领兵打仗获得成功的妇女。她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隋时与柴绍结婚。李渊太原起兵时,平阳公主正在长安,柴绍对公主说:你父亲起兵将要打京师,我应当去出力,但我们一起走走不了,怎么办呢?主很有主意地说:你快点放心走吧,我一个女子好说,自有走的办法。柴绍遂出走太原,公主到了户县,变卖家产招募人马,聚众数百人,树起反隋的旗帜,以响应她父亲。又派人联络当地小股反隋武装,占有户县、周至、武功等地,在军中申明纪律,禁止抢掠,老百姓高兴,很快众达7万,威振关中。隋炀帝的京师留守发兵攻打公主,公主屡次击败他们。李渊领兵渡过黄河,柴绍来迎接公主,公主率领精兵万余人,与李世民在渭北会师。在进军长安时,公主与柴绍各置幕府,继续统兵征战,她的部队称为“娘子军”。她曾驻军于山西平定地方的娘子关,这个地区因此而得名,成为后世的军事重镇。平阳公主的业绩受到后人的敬重,文人墨客不乏颂咏之作。明人王世贞《娘子关偶成》:“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五十一)希望当时对瓦剌的斗争中也有平阳公主式的女英雄为国立功。话说回来,平阳公主每战身着甲胄,或以军鼓指挥战斗,或执剑冲锋在前,大约是积劳的原因,起兵六年后公主亡故。对她的死,李渊极其悲伤,令丧礼加厚,送葬的仪仗队中要有羽葆(华盖)、鼓吹、大路(大辂,大车)、麾幢、虎贲、甲卒、班剑。羽葆是有大功勋的人才可能赐用的,李渊以此酬劳女儿助平天下的功劳,但是太常寺官员提出异议,说鼓吹是军乐,自古以来也没有用在妇人葬礼上的,不能用。李渊坚持原令,并开导说:像公主那样领兵征战,助建国家,古来也没有呀!用鼓吹军乐正合她的身份事绩。葬礼就按李渊的命令进行了(《新唐书·平阳公主传》、《旧唐书·柴绍传》)。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与丈夫的结合有一段传说故事。据说她当妓女时,看中穷困的韩世忠,给予资助,使世忠后日得以发挥才能。当宋室南渡,苗傅、刘正彦废高宗立太子赵时,韩世忠领兵进讨,苗傅将在杭州的梁氏及其子韩亮关押起来,寻又封梁氏为安国夫人,派她去招抚世忠,梁氏到军中,帮助世忠继续进兵,促成高宗复辟。随后世忠任浙西制置使,驻守镇江,与金兀术战于黄天荡,梁氏随世忠在军营,当战斗激烈时,亲自击鼓,鼓舞军士斗志和勇气,终于在将士通力奋战下打击了金军。世忠任宁武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开辟楚州,与士兵一同劳作,梁氏亲自织草帘子,以便建造房屋(《宋史·韩世忠传》)。梁氏贵为国夫人,从军打仗、生产,不畏劳苦,实有一番作为。她的生活,自会是充实的。秦良玉,四川忠州人,与石砫宣抚使马千乘结婚。石砫是少数民族土司,长官世袭,秦良玉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万历年间,明朝出兵攻打贵州播州少数民族,马千乘统帅3000人参加战斗。秦良玉文武俱能,善于骑射,兼通文词,见识高明,很有胆量,而且风度娴雅,见丈夫出征,另外带领精兵500自备粮草从征,战斗结束,在川南的战功,他们夫妇数第一。马千乘死后,良玉代行其职。天启(1621~1627)时,明朝对辽东后金作战,秦良玉奉调领兵3000进驻山海关参战,以功受二品服,得封诰,又奉命回四川征兵,恰逢奢崇明、樊龙等在重庆、四川反明,秦良玉被委为总兵官,统兵讨叛,取得胜利。在战斗中明朝的官兵怯懦不前,未见敌即先逃遁,却嫉妒秦良玉的战功,秦良玉为此上书,指责那些人“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天启皇帝因而令文武大吏以礼对待秦良玉,不要因她是少数民族的土司而歧视她。 崇祯三年(1630),明朝因后金占据永平等城,又诏秦良玉率师勤王,良玉捐家产助明朝,进京,受崇祯帝召见。后金军退出永平,良玉返川,参加对农民军的战争。川抚邵捷春不懂军事,良玉知道在他指挥下要吃败仗,但无力改变他的军事部署,结果在一次战斗中三万人被张献忠打得全军覆没。秦良玉提出招兵二万,一半由自家供给的建议,未被采纳,遂回石砫坚守,后以年老病死。良玉统兵,号令严明,军纪严肃,其部在乡间称为“白杆兵”,很有战斗力(《明史·秦良玉传》)。女将军之外,现在来看女扮男装的出仕者。 南朝时,浙江东阳女子娄逞,穿上男性服装诈称男子,她会下围棋,识字,能讲解书籍,凭借这些本事与官员交游,当官,做到扬州议曹从事。在这里,女儿身的真情被人发现,宋明帝刘撤掉她的官职,强令她返回原籍。娄逞没有办法,只有穿上女子服装离去,临行时叹惜地说:像我这样有能力,却不能跟男人一样在社会上活动,现在只好回家当老太婆去了,实在可惜呀(《南史·崔慧景传附传》)!据《太平广记》记载,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属下官员张死了,其妻冒充是张詧的弟弟,接着做官,最后出任御史大夫。五代时蜀国女子黄崇嘏,改着男装,伪称为男人,也进入仕途,摄理司户参军,办事明快而有条理,又能作诗,受蜀相周庠的赏识,要把女儿嫁给她,她才暴露身份,被迫离开政府,回到临邛。 还有:花木兰, 平阳公主,洗夫人,冯素贞,荀灌娘,秦良玉,孟丽君。

❾ 伪娘和易装癖和人妖的区别是什么

伪娘
伪娘是一个ACG界名词,通常指的是男扮女装的男性角色,变装后常常带有很强的萌属性,有的可能更胜过一般女性角色。随着伪娘角色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男性动漫爱好者开始喜欢伪娘,而女性向BL漫画中亦常有伪娘出现。
容貌美丽且酷似女性的正常男性,其适合女装,是地球上珍贵的原生物种,由于数量稀少。

什么是伪娘?
相貌、身材接近于(几乎是)女性,心理、性格介于男性与女性之间,同时拥有男性与女性魅力(在女性眼中拥有男性魅力,在男性眼中拥有女性魅力,至少在ACG故事中是如此)的非女性人物

伪娘的基本含义
相貌形态呈女性化,具有很强的萌属性,生理性别为男,大多给人以错觉,被误认为是女生,有的甚至能够以假乱真,萌过一般女生。另外还有一部分为内心具有女性心理,而且主观上有变成女生的愿望,却因为个人身体条件的欠缺和生活条件的不够完美等外界因素而无法做到在身体上伪的很完美的内在型伪娘.
该生物又分为三个亚种,他们是御姐亚种、萝莉亚种、人妖亚种,御姐亚种的代表人物就是宫小路瑞穗.
(渡良濑准:在游戏官方的介绍中就说明了她是人妖)
(请将这里的人妖与泰国某种需要注射激素的同名生物区分开来理解。)

易装癖,通俗说就是“男扮女装”(极少指“女扮男装”),男人在部分的时间里以寻常男人的方式生活,而另一部分时间里按女人的角色穿着和生活:涂口红,抹眼影,穿蕾丝短裙,穿丝袜…
易装癖者并非出于性的动机,并非就是同性恋.这些男人自称“异性恋的易装癖者”,这是他们内在女性特质的表现方式.
易装癖产生的原因除了遗传基因,主要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刚一出生时,医生就根据生殖器为个体贴上了性别标签.从此,个体的行为就要符合这一性别角色,社会方方面面的权威(包括父母、老师、团体、政府等)迫使个体服从并采纳特定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抑制.个体就这样在成长中一步步确定并巩固自己的性别角色,把行为和知觉限制在窄小的轨道中,这当然也包括性别取向。
但由于权威并不能完全抹杀个性,于是,每个人的性别塑造都有一个“度”(degree),这与自身的观念相关,也同样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家庭等的影响。在生就的性别角色和个人情感之间的冲撞中,真正的性别角色逐渐成形。
有的人适应良好,就是所谓正常形态的性别角色;有的人有些矛盾模糊,而权威又只允许两种可能的性别模式,于是他只有通过”易装”来释放和表现具有女性特质的一面; 还有的人则根本无法调和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性别角色, 他们采取“性别再造手术”(gender reassignment surgery),以释放受到压抑的个性.
值得一提的是, 如果女人留短发、穿西装、系领带,敢作敢为地表现自己,她虽然会被视作激进女权主义者或者女同性恋,但这是可以容忍的。但如果男人想戴耳环、穿漂亮衣服,再涂点化妆品,以此对自己的形象做个试验的话,就很可能会被当成”易装癖”的临床症状了。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在女权主义者从未停止过与之斗争谴责的男权社会里,女人仍然是弱者的代名词. “男扮女装”的男人想躲在女性的外表下,以此装嫩撒娇来减轻压力推卸责任,被主流男权社会所不齿也是在所难免的.而对主流的男权来说,女人只要准备好桌上的晚餐,没有人会真正介意女人在干些什么。

人妖是港台叫法。有些地区把他们叫做“红艺人”,因为大多数人妖是靠歌舞表演生存的,我国的海南省兴隆市就有专门的红艺人表演场所。”人”者,说明他(还)是人,”妖”者,说明他是由人变的,妖里妖气。泰语叫:GRATEAI。英语作:SHEMALE。和“妖”风马牛不相及。不过到现在,主要指的是在泰国旅游胜地帕塔亚专事表演的从小服用雌性激素而发育的男性。人妖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在泰国早年间,由于战乱影响导致所有成年男子必须去打仗,这时就有人发现在一种野草,当地人管这叫“女儿草”,经常吃可以使其男性特征退化,女性特征明显,比如胸部丰满,声音变细,喉结消失等等。很多男子为了不去当兵而选择吃“女儿草”,等其战乱过后,停止服用恢复男儿身(摘自《中国古代性残害》)。 其中部分是变性人(外生殖器做了手术),而大部分仍然是“男人”,只是胸部隆起,腰肢纤细,完全丧失了生育能力(仍然能够射精),大多人妖都很漂亮,唯一外表上和女性区别是通常手脚较大,并可通过声音鉴别。这一类人多集中在泰国,我们称之为“人妖”。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原因,人妖主要沦为供人欣赏的取乐对象,其生活的辛酸不言而喻。年纪大的人妖往丑角发展,逗逗观众要靠上天赏赐一副比例均匀、细瘦的骨架,不然有再好的容貌,也无法成为最佳女主角,只能跑跑龙套或是往丑角发展了。人妖秀的表演内容,含括各国民族舞蹈和代表歌曲,不仅吸引观光客,就连当地人也常光临。除了欣赏豪华的歌舞表演之外,也可看到姿色较平凡的舞者表演笑剧。
在泰国,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碰上人妖,只是你分辨不出来罢了。但人妖在法律上是定为男性的。不男不女,这也正巧符合“人妖”名字的本身。泰国的人妖,主要集中在曼谷和芭堤雅,而尤以芭堤雅为多。芭堤雅是泰国着名的旅游胜地,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未受污染的海岸线而闻名,倚山傍海,四季气候宜人。该城有两个着名的人妖歌舞艺术团,可观看到最高水平的人妖艺术表演。
在泰国,人妖一般都来自生计艰难的贫苦家庭,可以说,几乎没有富家子弟愿意做人妖。在泰国,有专门培养人妖的学校。一般是从小孩两三岁时开始培养。培养的方式是以女性化为标准,女式衣着、打扮、女性行为方式、女性的爱好。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吃女性荷尔蒙药。这种药的作用在于抑制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并向女性发展。一般有十多年的服药期。十多年后,男性生理特征便逐渐萎缩,如男性阳具,就会变得又短又小,而皮肤就会变得细润,有光泽,臀部、胸部会越发达,像女性一样,肌肉减少,皮下脂肪增多,皮肤富于弹性,胸乳增长快的,比普通女性还高耸、浑圆、挺拔。
在这期间,学校便要教授许多技艺。比如让她们学习舞蹈,熟悉声音。练功是极其艰苦的过程,腿功、腰功、头、手、脚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规范化训练,这种训练的苦,一般女性是难以承受的。而且,并不是所有人妖都能够成为优秀的艺人,众多的人妖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为骄骄者。为了培养出一批优秀演员,有的人妖艺术学校或艺术团体,还要选拔人妖送往国外,比如美国、日本或其它国家深造。所以,人妖艺术表演水准是相当高的。
至于这些人妖演员,优秀的,每月月薪有一万泰铢,差的,则只有一千元左右。而她们每天平均要演出三场以上。演出收入归剧团老板,老板根本上是将“她们”作为发财致富的工具。所以,为了生存,人妖就不得不拼命地赚钱。
但“她们”赚钱的途径除了出卖色相以外,又别无选择,所以不少人妖只好在外胡来。比如在红灯区,许多妓院的老鸨都愿意高薪聘请漂亮的人妖来作拉客的妓女。
人妖在泰国是受到歧视的。虽然法律规定她们为男性,可是从来没有人把她们当作男人看待,只把她们视作一群玩物。她们自幼接受女性化的教育和熏陶,使性格、形态都表现出女性特征。在小学期间,她们在心理发育上就出现严重不平衡。社会的歧视使她们感到自卑和绝望。
人妖的生命和艺术生涯都是非常短暂的,一般来讲,人妖的平均寿命只有35-40岁,他们的生理周期大致有三个阶段:一是成长期(18岁以前),这个阶段是人妖向女性化方向成长的重要阶段,同时,他们要接受相关的艺术培训;二是鼎盛期(18-25岁),这是人妖的事业巅峰期,这个年龄段的人妖会获得很多的登台表演机会,他们赚取的薪水也是最多的;三是衰老期(26岁以后),这个阶段的人妖,就如同55岁以上的正常人一样,开始衰老。人妖的寿命之所以这么短暂,主要是和他们长期服用雌性激素有关。由于过多使用激素,使他们对药物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当他们进入衰老期后,其男性特征开始明显地暴露出来,皮肤变得粗糙、毛孔粗大,声音也随之变粗,此时雌性激素对他们的作用已经不如以前那么明显,他们也只有在身心煎熬中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