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为什么旗袍是的衣襟是左襟压右襟
人类大多数都是右撇子,所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里面,都不免会出现重右轻左的现象。单从衣襟的处理方法,便可以看得出历来都是左撇子吃亏的。
中国的传统汉服服,两边衣襟的穿法,自古以来都是左襟叠盖在右襟之上,而因为衣襟是朝右开,所以便称为“右衽”。
而左衽由于将右侧衣衽掩盖在衣服内侧,反而不会勾住弓弦。 古人穿着右衽服装的时候,也有解决勾住弓弦问题的方法,就是“袒左”。
② 如何区分左衽和右衽
左侧在上,右侧在下叫右衽,反之为左衽。
除了对衿、圆领、立领,其余99.99%都是右衽。我只见过明朝初期士人女子的〔缘襈袄〕,因延续元末风格,所以才是左衽的。
一些历史时期,汉族受外族影响,也有着左衽的情况。 另外,汉族传统习俗,死者之服(寿衣)用左衽,以示阴阳有别。虽然有些出土墓葬,死者不穿左衽,但并不能说明汉人传统习俗中没有逝者穿左衽的礼制。
考古发现的服装实物是最直接的材料,但服装是很难长期保存到今天的,因此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款式,除出土服装实物外,还要靠出土的人物雕塑、绘画等间接资料作为补充。
湖北江陵马山战国楚墓出土的服装实物:
(1)袍类裁法有正裁、斜裁两种。
正裁法:袍分上衣下裳两部分,上衣正裁共8片,正身2片宽各32厘米,双袖各3片,宽42厘米、43厘米、45厘米。以上8片拼合之后,再从下边缝合。在双袖与正身相接的腋下,另拼一块长37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便于手臂上下活动。领缘用纬起花的绦带做成,正裁,至大襟部分向下延伸44厘米.。裳正裁共5片,大、小襟正面两片各宽45厘米,其他三片各宽41厘米.裾缘下摆缘直裁另拼缝。
斜裁法:上衣部分正身和双袖均斜裁,共8片,宽度23厘米、26厘米、17厘米,袖缘、领缘也斜裁。下裳正裁共8片,每片宽20厘米至37厘米不等。
③ 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在右边
西方是有这个习惯,中世纪男士自己扣扣子,女士由人帮助,所以扣子钉在左边,看起来像是左衽。...西方习惯,男装是左压右,扣子订在右襟。女装是右压左,扣子订在左襟。17世纪扣子最初问世的时候,只有有钱人的外套上才钉扣子。按当时的风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则由仆人帮着穿。女士衬衣上的扣子钉在左边,极大的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仆人们。男士衬衫的扣子在右边,不仅因为大多数男人是自己穿衣服,还因为用右手拔出挂在左腰上的剑,不容易被衬衫兜住。 如今还请人伺候穿衣的女士恐怕所剩无几,为什么女装扣子依然留在左边呢?规范一经确立,就很难改变。毕竟,女士们早就已经习惯了从左边扣扣子
④ 为什么汉服是左衽右领
⑤ 图中女装为何为左衽
男左女右嘛
⑥ 为什么古代胡人皆左衽,而中原人皆右衽
古代胡人皆左衽,主要是为了方便,左衽能够方便胡人搭弓射箭,较少影响右臂的活动;而中原人皆右衽,这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这一穿衣方式背后是我国“尊右卑左”的传统文化。
另外中原人选择右衽还受“尊右卑左”的影响。古代以右为尊,比如右迁是升官,而左迁是贬官;右衽代表的是生人,左衽代表的是故人。这样的文化塑造了以右衽为核心的汉代服装体系,并且一直传承下来。
⑦ 为什么我的制服西装衣襟是“左衽”不是只有夷狄如此 死人才穿吗晦气啊
那是古代的习惯,现在右衽是男式,左衽是女式的,就这个差别了
⑧ 为什么少数民族要穿左衽汉服
汉服 右衽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特点。因此右衽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与之相反,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因此左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所以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得沦为异族的奴隶,穿着左衽的衣服,披散着头发。 另外,左衽也被用来指死者,在陪葬的壁画和绘画先人的画像中,使用左衽,以示阴阳有别。 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 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以“右衽”谓华夏风习。“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一些历史时期,汉族受外族影响,也有着左衽的情况。 另外,汉族传统习俗,死者之服(寿衣)用左衽,以示阴阳有别。虽然有些出土墓葬,死者不穿左衽,但并不能说明汉人传统习俗中没有逝者穿左衽的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