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元朝统治时期高丽的服装
朝鲜(高丽)的服装一直是随着中国的朝代更迭变化的,中国人穿什么他们就穿什么,因为他们是中国的一个附属国。琉球、越南和朝鲜的情况也一样,他们都是附属国,服装的变化一直随中国的。元朝统一中国后,并没有像清朝那样实行易服,所以汉人穿的还是宋朝的服装,但服饰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时候的汉服应该是介于宋和明之间。附属国国民穿的应该也是宋装。
明朝灭亡后,清朝在中国实行剃发易服,朝鲜国王以不改服饰妆容为条件向清朝投降,清朝皇帝接受了,所以明朝服装就在朝鲜保留下来,跟现在的韩服有略微差别,但不是很大。日本人拍摄过一部电视剧,讲的是日本接手琉球时的事,其中可以看出,琉球国当时的服装,就是明装。网络上可以找到部分近代越南的照片,也是明装。
② 韩国人也就是朝鲜近代都穿什么衣服
成型于自李氏朝鲜时代(西元1392年-1897年)的朝鲜服,韩国、港台以及西方国家叫한복(韩服/Hanbok),北朝鲜叫조선옷(朝鲜服/Josenon-ot)。
现代女性韩服的普通着叫做“赤古里裙(여성의복/chima jeogori)”,包括赤古里和高腰背心裙。男性韩服的普通着叫做“赤古里巴基(남성의복/paji jeogori)”,包括赤古里和裤。普通百姓再正式点的女性韩服还在赤古里裙外唐衣,男性则在赤古里巴基外增加周衣。传统高级韩服通常用明䌷(明朝制法的绢丝)制作。老百姓的韩服通常用大麻、苎麻或者棉制作。高丽时代朝鲜的白色苎麻经常进贡给唐朝。由于韩服穿着不便,除了在正式的场合和一些古老乡村外,现在已很少韩国人会在日常生活中穿着韩服。近年亦有人制造改良韩服(又称生活韩服)作日常生活穿着之用。
1、男式穿法
韩国男人的韩服包括赤古里-巴基(남성의복)、周衣、道袍(도포)、鹤氅衣(학창의)、深衣(심의)、马褂子(마고자)以及直领袍(직령포)。通常是赤古里巴基打底,外面再穿其他的外套。
2、女式穿法
女性日例程韩服就是赤古里裙,即赤古里+背心裙;传统的色彩安排是红色裙子淡淡的浅绿色或白色、蓝色短上衣,蓝色裙子则配红色或白色、黄色短上衣。此外,紫色裙子配浅紫色短上衣,深紫色裙子配粉红色或玉色短上衣.
3、勾背鞋
在中国朝鲜族、韩国和朝鲜都有流行,源自汉族女性的翘头鞋。朝鲜族历来崇尚素白色,衣服、鞋饰多用白色,朴素大方,极富民族特色。朝鲜族古代多穿草鞋、木屐,后发展到浅口勾背鞋。勾背鞋,口浅,便于穿脱,而且晴雨两用。
5、头饰
男性和女性都会在头上扎辫子,直至成年或结婚为止。成年或已婚男子会把头发结成发髻在头顶,成年未婚的少数女性和一般宫女(巴只、内人)、医女等则把辫子盘在脑后并以粗缎带束起(古代朝鲜人多数早婚,大部份人在未成年前已经结婚)。已婚女性、妓生(艺妓)、高级女官(尚宫、尚仪、尚服等)会戴上加髢(가체),即把假发弄成盘状戴上,始于高丽,忠烈王下令高丽全国穿蒙古服、留蒙古发髻(编发)。后来朝鲜太祖李成桂开国,采“男降女不降”政策,男性恢复汉制,女性则“蒙汉并行”,后来发展成“发盘”样式。
发盘是身份、财富的象征,有钱人和贵族妇女喜欢在发盘上加上各种饰物,有些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发盘甚至超过三圈,宫中甚至发展出“木头假髻”,平民及家境一般的妇女则只有一圈。内命妇常服及外命妇礼服的发盘正面正上方有玉板一个,左右各有花簪作为头饰,通称为“凤首”,这也是牒纸的一种,代表身份与地位,有严格规定。后妃、内命妇、尚宫会于发盘和头顶之间放一“子供枕”。
至纯祖时有妇女因发盘过重折断颈项至死,宫中才撤销后妃必须佩戴发盘的规定。后来已婚妇女就改为只把辫子盘成发髻并插上发簪而不戴发盘。
6、纹样
和优雅的线条, 色彩一起, 更加突出韩服美的是花纹。裙子的边, 袖领肩部等部位加上花纹, 更加突出华丽的风格。 纹有植物, 动物, 自然等。
7、韩服的构成和特点构成
1 外套–指男士在短衣和裤子之外的衣服,通常在外出时穿着
2 裤子–指男性所传的下衣
3 短衣–相当于上衣,男女服装存有差异。男的一线条组、平坦为主,女服以装饰美丽、曲线段而优美为特点。
4 领沿–指领子部位白色的线。
5 长一带–为便于扣好短上衣,在两个前衣襟上各缝有长带。
6 袖口–指短衣的袖子下方。。
7 裙子–为女性的下衣,呈褶皱状与背心相连,分为单裙、衬裙、套裙;优雅的纹路、线条和色彩。突显韩服华丽的风格。
8 足套–像现代的袜子。
8、特点
韩服的种类:韩服可以根据身份、功能、性别、年龄、用途、材料进行分类。在现代使用观点中,按用途分最具代表性。
9、根据生活风俗用途,韩服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节日服 2 花甲宴服 3 周岁服 4 仪式礼服 5 婚礼服
③ 为什么韩国的女人都不穿裤子而是穿裙子的
韩国女性的传统服装是短上衣和宽长的裙子, 看上去很优雅。韩服的美可以从外观的线条, 布料的色彩及装饰的变化中看出。强调女性颈部柔和线条的短衣, 内外边V字型领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线, 突出温和感。 从短衣到裙子, 垂直下垂的线条都体现端庄, 贤淑。 裙子从上到下渐渐扩散细纹增加优雅之美。您所提及的情况应该是指传统的女性服饰。
④ 为什么朝鲜女的不穿裤子,穿裙子
楼主,你好
这个可能是你误会了
朝鲜女孩多数都穿裤子的
只是穿裙子是她们民族的一大传统
平时里说不怎么穿的
就像我平时大都穿裤子
偶尔在一些特殊场合,特殊节日
穿个唐装一样
⑤ 各个朝代的服饰有什么不同
西汉服饰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 。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在资料中有很多反映。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魏晋南北朝服饰 :男子的服装有时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唐朝服饰: 汉族男服的另一个式样-----圆领窄(宽)袖袍衫。头上的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唐代文吏服饰--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唐朝汉族女服另一基本服饰,上襦下裙。对后世女服影响很大。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
五代时期服饰:基本沿袭了唐朝服饰。从《韩熙载夜宴图》图中可以看出一些大致情况。男子除韩熙载及另一僧人以外,都戴幞头着襕袍,襕袍的颜色,一律用绿色,似与当时的制度有关。幞头的两脚,微微下垂,可能在中间纳有“丝弦”,故有一些弹性,是晚唐五代通用的样式。韩熙载本人,则头戴纱帽,身穿宽衫,脚着练鞋,完全是一种家常便服。图中妇女服饰,也符合当时的实情,以短襦及长裙为主,也有圆领袍衫。腰间一般都用绦带系束,余下部分下垂,形似两条飘带。披帛较唐代狭窄,但长度有明显增加,长度大约在三至四米之间。
宋朝服饰: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服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圆领式样,相比唐朝宋朝男服袖口变的宽大。宋朝汉族女服基本式样有两种:大襟右衽交领和对襟。
明朝服饰:男子服式依然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女装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
汉服的周边传播
日本和服:在日本飞鸟和奈良时代,中国对日本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进入最重大的时期,这时,中国古代吴越地区的宽袖、叠襟式长衫流传到了日本,成为上流社会正式场合的礼服,特别是朝廷的正规制服。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小袖由内衣变为外装,和服的袖筒变短变长,腰带变窄变宽,花纹图案不断翻新,染织工艺日益精制豪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和服的基本要素始终没有脱离吴服的定格,所以直至今日,日本人仍将和服又称为吴服,在许多教授和服饰学校里,都要讲述和服来源于中国隋唐文化的历史知识。
日本和服是从中国引进的,和汉服重要的不同在于:男装基本相同,只是袖口稍短稍窄些,下摆紧凑些。自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男子穿和服的越来越少。今天日本穿和服的更主要是女性。女装不同点在于和服后面有背包,袖口同样稍短稍窄些,下摆紧凑些,腰带宽些,还有服饰上的花纹有日本本民族的特色。日本妇女头型和所穿的木屐和棉袜也是唐朝时期汉族妇女的传统,今天在中国已难寻踪迹,但在日本却生根发芽。
高丽服饰:南朝鲜宫廷中女生的服式,有许多华丽的装饰。与汉族服饰相似,但是裙子比较宽松、而且蓬蓬的。
汉服的劫难
满清入关之后,正式颁布剃发令的时间为顺治二年农历六月十五日,换算为公历则为公历1645年7月8日,也就是1645年的7月8日,满清撕下了不强迫剃发的假面具,彻底强硬的执行起剃发令来,至此展开了江阴等其他各地人民反剃发的斗争,至惨至烈,难以笔尽。死亡人数无法统计。
满清使汉族人的服装面貌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将延续了三千年的汉民族冠冕衣裳送进了坟墓。顺治二年,清军攻下江南各省,清政府从此下令在全国推行剃头改服的制度。清政府命令,从公文所到之日起,在10天内要将全体男子统统剃去头发,改梳发辫,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与此配合的是强行更改汉人衣裳式样。当时由于穿汉人衣裳而被捕杀的人不计其数。
汉族对清政府的命令极力抵制,反抗活动此起彼伏。长期的抵制斗争使清政府也考虑做些让步,以稳定局势。于是提出所谓“十从十不从”,即:服装上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僧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以及: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这点有限的让步,终于保留了一些汉族衣装中的特点。
满清建立后为什么要强迫汉人剃发垂辫易服? 按常理,穿什么服饰,留什么发型和统治并无多大关系,但满洲人入关并建立清后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汉人不能接受异族统治主要不是因江山社稷落入异族之手,而是因汉人从骨子里看不起周边蛮夷民族,认为他们野蛮愚昧没文化,接受他们的统治对汉人来讲是种侮辱。汉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灿烂的文化,相比异族,汉人有一种强烈的文化优越感,相比之下,满洲人文化实在肤浅,实在自愧不如。这种民族自卑感一方面促使满洲贵族拼命学习汉文化,另一方面又使满洲贵族深恐汉人看不起他们,因此要想统治汉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汉人习异族风俗,以人格侮辱的方式使汉族精神萎缩,使汉人丧失自尊、自信,打掉汉人骨子里的民族优越感。
清建立后全国因服饰,发式而被杀的汉人不下几百万,当时在中国的一位西方传教士看到这些情景写到:“全世界像汉族这样因服饰,发式而遭屠杀的民族绝无仅有。”
⑥ 清朝的时候,作为属国的韩国/高丽为何还是可以保持穿 明服 有没有人有相关的资料可以告知(瞎说绕道)
根本原因就是,棒子极其看不起满清野蛮人入主中国, 通古斯满人入侵中国成功后强迫推广他们的旗袍、马褂和猪尾巴辫子, 这几个都是丑陋的可以惊动全世界的通古斯满人的民族文化,代表的是部落的野人文化,和当时明朝的先进文明相差近千年,显得格格不入,和原来明朝的汉人的服饰和法式比起来让人无法忍受,就好像仪表堂堂的人突然让它穿乞丐的衣服和剃成乞丐的发型,谁都接受不了,很多人宁死也不干,华夏各族为了抵制这种丑陋的旗袍马褂猪尾巴辫子进行了惨烈的抵抗,通古斯满人丧心病狂地用血腥手段杀了近亿的华夏各族最终才得到推广通古斯满人的部落文化-旗袍马褂猪尾巴辫子。
在中国都如此难以推广的野人文化,远在韩国的棒子,他们更是无法得到血腥的推广。
⑦ 韩国服饰中,为什么女生总喜欢裙子和裤子一起穿
韩国传统服饰演化而成的。
韩服着装比现代服装复杂得多,以女式韩服穿法为例,裙子里边要穿上衬裤、衬裙等配套服装。衬裤要比衬裙短3到4厘米,衬裙也要比外裙短3到4厘米。裙子的开启部分要放到后边,侧襟放到左边,并从前面系上。此外,女子穿韩服时搭配的发卡、耳坠、戒指等首饰,应选择古典的风格才可展示出典雅的气质。
所以才造成裙子裤子一起穿,而且裤子可以看得见。慢慢现代服饰中为了体现民族精神加进去了传统服饰的元素,就成了这样。
下面是韩国服饰的演化过程
韩国服饰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历经变迁,从三国时期开始便有较多的实物和文献可查。
从三国到李朝时期,男子的基本服装都是上衣、裤子和外衣,历经十几个世纪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后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服装的式样略有变化,用料越来越精美。普通男裤在三国及高丽时期都很短,裤腿也很瘦,到李朝时期,裤腰、裤裆及裤腿都变得很宽。这主要是由于后来火炕的普及,适合于人们日常在炕上盘坐的需要。上衣在这几个时期的共同特点是:领口、袖口及下摆都贴边,但衣服的宽瘦及领形有所不同。三国及高丽时期的上衣宽度跟现代西装差不多,且为直领;在李朝时期下部肥了许多,从胸部以下呈喇叭状,衣颊也变为方领或圆领。罩衣的变化较大,三国时期的罩衣比较短,刚至臀部:到高丽时期变得非常长,能完全遮住裤子。
这种穿法什么时候都可以穿的吧?现代社会穿什么总觉得都不为过。—_—!
中国的女子现在满大街都这样穿,近几年的服饰流行风偏好这边,个人觉得与韩剧在中国大行其道有很大的干系~~
⑧ 高丽虹越老越有韵味,穿裙子曲线不输同龄人,你怎么看
但是,服装设计的样式越来越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连衣裙是非常特殊的事情。气质裙子被越来越多的女孩看到,理解和喜欢。如果您想在温暖的季节中添加一些自己的气质风格,或者展现您优雅和知性的一面,那么选择更气质的裙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选择。对于那些对自己的身材更有信心或在身体管理方面做得很好的女孩来说,选择更气质的裙子可以是修身的版本。合适的修身款式可以很好地显示其完美曲线,与宽松和肥腻的连衣裙不同,修身款式在视觉上可以更高和更薄。
印刷也是气质裙摆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适当的印刷可以很好地展现女性魅力。但是选择印刷时要注意,不要选择太密的印刷,否则只会降低档次并削弱女性气质。如果您担心印花图案无法自己控制,则可以添加一些花边元素。蕾丝像薄纱一样,也是女人味的象征。添加适当的花边元素可以很好地彰显女性魅力并展现女性气质。蕾丝是性感女人的象征。在衣服中加入蕾丝元素可以大大提高女性的优雅度,并且使整件衣服的搭配效果无形地翻倍。如果上身设计有大面积的鞋带,它可以很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同时减少黑色礼服带来的沉闷感,使整个身体更加轻薄,并彰显女性气质。
⑨ 出征高丽,为何李世民非要穿着太子送的袍子不肯换
李世民是唐朝着名的明君,一生开辟疆土,建立赫赫功勋,在他的晚年,他曾经出征高丽,但是李世民的太子并不赞成父亲出征高丽,一来是因为高丽有地理和天气优势,比较难攻;二来是因为当时李世民年纪也不小了,麾下大将也老了,太子觉得李世民出征高丽太危险,便极力反对。
在征途中的李世民也遵守了与太子的约定,一直穿着袍子。李世明从春天出征,一直打到了九月份,虽然战事还算胜利,但是身上的袍子已经遮不住凉意了,李世民知道该撤兵了。虽然没有歼灭高丽,但是前有与太子的约定,后有自己与数万将士的安危,多番考虑下,李世民决定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