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锦绣南歌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锦绣南歌》是一部原创故事,讲述的是刘宋元嘉年间的故事。南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国力最强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十帝,享国59年,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赵宋相卜穗橘区别,故又称为刘宋。
⑵ 苏轼“南歌子”赏析
《南歌子•山与歌眉敛》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有这样的记载:“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
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态樱作者利用歌眉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是说作者及其同伴面对湖光山色,尽情听歌,开怀痛饮。歌女眉头黛色浓聚,就象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接着补叙一笔:“游人都上十三楼。”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在十三楼上。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据《舆地纪胜》记载:“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亭为唐时名胜,向为游人羡慕。
过片以后极斗闭察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写他们宴会上用的糕点,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一本题作“杭州端午”,则此指粽子。)“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二句,空茄意在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最后以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时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是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诗意,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
⑶ 文言文阅读题目《木兰诗》
1. 木兰诗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一、思考与探究1、< >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二、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4、品味“开”、“坐”、“脱”、“着”、“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2 《花木兰》答案一、1、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
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2、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简亮手,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
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键喊的优秀品质。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4、略5、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
二、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2、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坐脱着理帖 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5、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木兰诗》理解性默写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拦嫌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6·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7·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语“扑3 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8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9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战斗的句子是------------,------------。10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他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
答案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0.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 《木兰诗》阅读题20个(带答案)急
1,木兰从军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做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出征前紧张的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奔赴前线,思念亲人: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5.木兰战功显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6.十年征战生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7.诗句所用修辞: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句)8.同上: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真)9,同上: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对偶)10.同上,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互文,排比)11.同上,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互文,排比)1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3.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15.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16..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17.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扑朔迷离 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18.品味“开”、“坐”、“脱”、“着”、“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19.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20.如何理解本诗详略的处理?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家、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3. 文言文练习(木兰诗)
1、当:对着。
忆:想。亦:也。
大:大规模。旦:早晨。
但:只。至:到。
骑:战马。戎:军事。
朔:北方。强:超过,比。
还多。欲:想要(的东西)。
驰:奔驰。郭:外城。
户:门。向:对着。
裳:衣服。理:整理,梳理。
傍:靠近,贴着。2、市鞍马:买。
东市:市集。 军帖:写着字的纸。
帖花黄:通“贴”。 自是:合起来是“从此”,是应该是此,这。
是雄雌:表判断。 自为:在本文是写,作的意思。
愿为:替,帮。3、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不确定,是的话就是把花木兰比成兔子。)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排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反问: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顶针: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磨刀霍霍 :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这个案件扑朔迷离,让人摸不着头脑。
4. 《木兰诗》阅读题 20个(带答案)
1,木兰从军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做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出征前紧张的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奔赴前线,思念亲人: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战功显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十年征战生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诗句所用修辞: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句)
8.同上: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真)
9,同上: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对偶)
10.同上,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互文,排比)
11.同上,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互文,排比)
1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5.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6..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17.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扑朔迷离 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18.品味“开”、“坐”、“脱”、“着”、“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19.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20.如何理解本诗详略的处理?
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家、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5. 文言文练习(木兰诗)
万里赴戎机:
市
愿为市鞍马:扑朔,磨刀霍霍向猪羊;贴着,不知木兰是女郎。这里指战事,雌兔眼迷离。
驰;文书:多。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裳。
互文:挨着:战斗。
同行十二年;想念。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动弹。
是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这里泛指衣裳:古代指下衣:外城;到达,却唤起了我的希望;两眼眯起:骑快马:想要。
帖
昨夜见军帖;有余:动词;迷离,是,战场。
傍。
戎。
向。
强。
南市买辔头。
至,即裙子,壮士十年归:爷娘闻女来。
亦,就是雌兔。
为
并自为其名,称“扑朔”。
旦,火伴皆惊忙。
东市买骏马:也。
雄兔脚扑朔。
夸张。
当窗理云鬓。指匈奴骑兵部队。
4、一词多义。
安能辨我是雄雌。(指给诗歌取题目)
愿为市鞍马:骑兵,对镜帖花黄。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即为雄兔,合起来是“为此”的意思:这些传说尽管扑朔迷离:集市。
欲,北市买长鞭;布告,为?
顶针。原指难辨兔的雄雌。
骑。
造句。
开我东阁门。
但,壮士十年归,暮至黑山头:买;命(名):这:北方,当户理红妆。
大,
脱我战时袍;
小弟闻姊来:
比喻,不容易看清真相:介词。
将军百战死:
扑朔迷离、找出由本诗而来的一个成语,出郭相扶将。(后面省略了“之”:阿爷无大儿。)
3。副词,西市买鞍鞯,安能辨我是雄雌。
排比:大规模地。
忆;朝向。
将军百战死,解释并造句:判断动词:出门看火伴,叫做“迷离”。这里指梳妆打扮,木兰无长兄,关山度若飞:门;此,同“贴”。
旦辞黄河去。
反问;战争:只。奔驰,如四脚乱蹬。
对镜帖花黄,坐我西阁床:
当;对着,寒光照铁衣。
户,表范围。
郭:对面:眯着眼:动词。
对偶:思念;
阿姊闻妹来:整理:东市买骏马,关山度若飞:到:万里赴戎机,取(名):双兔傍地走。
理:向,着我旧时裳。
朔、解释括号内的字1、找出下列修辞手法对应的诗句:文帖:早晨。
朔气传金柝
6. 文言文阅读
小题1:早上 只 有余 怎么小题1:奔赴边关,千万里行军打仗,置身于繁忙的军务中。
(风尘征战间,)时光飞逝,已是跨越了重重险阻,渡过了千山万水。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小题1:顶针;互文,对偶;夸张。小题1:夜里北方的寒气伴随着打更声传来,寒冷的月光映照在士兵的盔甲上。
此两句描绘了木兰在北方从军时艰苦的生活环境。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 木兰 代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不寻常经历,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田园生活的优秀品质。
略。
7. 关于古代文言文阅读:木兰诗都有哪些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木兰诗》与南朝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长篇叙事诗双壁.。
8. 【木兰诗的练习题以及答案】
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诗节的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溅溅 燕山 胡骑 啾啾 戎机 朔气金柝 赏赐 阿姊 红妆 霍霍 云鬓着我旧时裳 对镜帖花黄 双兔傍地走 铠甲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可汗大点兵 可汗: 旦辞爷娘去 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赏赐百千强 强: 着我旧时裳 着:出门看火伴 火 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4、比较下面句中加点的字,并指出其含义.市帖昨夜见军帖 帖: 愿为市鞍马 市:对镜帖花黄 帖: 东市买骏马 市:5、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6、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认真阅读全诗,把它分为四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第 小节): 第二部分(第 小节): 第三部分(第 小节): 第四部分(第 小节): 2、这首诗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3、“互文”这种修辞手法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如课文里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即是“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请从课文中再找几处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它们进行解释.4、对下面这组排比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A、“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写出了爷娘不顾年老体衰,到城外去迎接女儿的情景.B、“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写出了姐姐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能去见妹妹,以免妹妹笑话自己丑的心理.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出了小弟赶着杀猪宰羊,慰问得胜归来的姐姐忙碌景象.D、这组排比句通过父母姊弟各自符合性别、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写出了家中的欢乐气氛.5、这首诗中有两个句子,后来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形容事情的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请写出这两句诗和这个四字成语.诗句:成语:6、《木兰诗》属于:( )(多项选择)A、新诗 B、旧诗 C、文人创作诗D、民歌 E、叙事诗 F、抒情诗7、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参考答案2、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的心理活动和回家后家人的迎接,以及木兰的行为描写等写得详细;关山飞渡、、百战建功等写得简略.这样写,突出了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她的英雄性格,使得木兰的形象真实感人;从剪裁上上说,当详则详,该略则略,详略安排巧妙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4、B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迷离 6、BDE。
⑷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歌
1,《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白话文释义: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西洲曲》南北朝: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郑仿?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喊老纤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白话文释义: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3,《陇头歌辞三首》南北朝:佚名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白话文释义: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想着我孤身一个人,翩然走在空旷的野外。早上从欣城出发,晚上睡在陇山。冻得说不出话来,舌头都卷进了喉咙里。陇山的流水,也发出呜咽的鸣声。遥望着秦川,心肝都要断绝了。
4,《子夜歌》南北朝:佚名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
崎岖相怨慕,始获风云通。玉林语石阙,悲思两心同。
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前丝断缠绵,意欲结交情。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黄檗郁成林,当奈苦心多。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朝思出前门,暮思还后渚。语笑向谁道,腹中阴忆汝。
揽枕北窗卧,郎来就侬嬉。小喜多唐突,相怜能几时。
驻箸不能食,蹇蹇步闱里。投琼着局上,终日走博子。
郎为傍人取,负侬非一事。摛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
年少当及时,嗟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
绿揽迮题锦,双裙今复开。已许腰中带,谁共解罗衣。
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
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不见连理树,异根同条起。
感欢初殷勤,叹子后辽落。打金侧玳瑁,外艳里怀薄。
别后涕流连,相思情悲满。忆子腹糜烂,肝肠尺寸断。
道近不得数,遂致盛寒违。不见东流水。何时复西归。
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亿。
揽裙未结带,约眉出前窗。罗裳易飘飏,小开骂春风。
举酒待相劝,酒还杯亦空。愿因微觞会,心感色亦同。
夜觉百思缠,忧叹涕流襟。徒怀倾筐情,郎谁明侬心。
侬年不及时,其于作乖离。素不如浮萍,转动春风移。
夜长不得眠,转侧听更鼓。无故欢相逢,使侬肝肠苦。
欢从何处来?端然有忧色。三唤不一应,有何比松柏?
念爱情慊慊,倾倒无所惜。重帘持自鄣,谁知许厚薄。
气清明月朗,夜与君共嬉。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
惊风急素柯,白日渐微蒙。郎怀幽闺性,侬亦恃春容。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人各既畴匹,我志独乖违。风吹冬帘起,许时寒薄飞。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
怜欢好情怀含游,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遣信欢不来,自往复不出。金铜作芙蓉,莲子何能实。
初时非不密,其后日不如。回头批栉脱,转觉薄志疏。
寝食不相忘,同坐复俱起。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
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口朱发艳歌,玉指弄娇弦。
朝日照绮钱,光风动纨素。巧笑蒨两犀,美目扬双蛾。
白话文释义:我在日落时分出门,反复斟酌着如何打扮。我把自己打扮的很艳丽,身上的香气飘出很远。我身上带着香气、装扮艳丽,一路上悄悄地行走不敢让别人看见,终于见到了情郎。
可解为第一首为男子所说:我在日落时出门,见到了你,容貌美丽,芳香盈路,第二首是女子应答:芳香是身上的香囊发出来的,你夸我漂亮我实在不敢当,天可怜见,使我遇到了你。
我以前从来不把头发梳起来,长长地披在肩上,伸到情郎腿上,那时的我十分美丽可爱。自从与爱人离别,我的梳妆盒不再打开,头发乱了也不敢去打理,香粉落下来撒在旧衣服上。
我不能与情郎相见,那么愁苦地思念着他啊,终于得到了千里之外他的消息,就像玉林和石阙的私语,我们两个一样的思念着彼此而伤心。
见到情郎我十分欢喜,容颜也因此而美丽起来,我想要和他结为夫妻。就像织机没有横竖的丝线,织不出布匹。好像我们刚刚相识得时候,两颗心都是一样的渴望彼此。把丝线放入织机,哪里还愁织不出布匹呢?
没有见到情郎之前辗转相思,想要与他结为夫妻,见到他以后,我像春天的蚕一样容易感动生情,相思又重新生起。今夜和爱人离别,何时才能相会?那个日子就好像明灯照着空空的棋盘,结束的时间还很远。
自从我与情郎离别,每天都长吁短叹。好像那黄檗(一种落叶乔木)丛生成林,我苦闷的心思也一样层叠反复。我在山上每天思念他,终于与他相见,其中流离辛苦多么艰难啊!我早上想着他从前门出去,晚上想着他从后面的边回来。
我有那么多的话对他说,想对他微笑,他却不在,我只能悄悄地想着他。我在北窗边靠着枕头躺卧,他来了我就十分高兴,我急切地想要见他,不知道他我在一起的时间还能到几时?
我想到这里,停下筷子吃不进饭。我每天下棋,聊以打发相思之情。
然而他却与他身边的人结为夫妻,负了我一片痴心。我打开门不上锁,你也没有来看我的意思。哎,趁着年少的时候,要及时与情郎结婚,要不然等来等去都老了。你若是不信我的话,不妨看看那经霜的野草吧。
我穿着锦衣双裙,不知道那腰上的带子,谁来解开。我常担心他有了贰心,如今果然移情别恋。那干枯的鱼儿总是生活在浑浊的水中,与清水无缘。
他一发愁我也伤心,他一开怀我就欢喜。我这么爱他,我们的感情却像那连理树,生出了另一条根。我感叹他初时殷勤,后来冷落,那许多的珠宝首饰,他都给了别人。
与他离别后,我终日以泪洗面,思念着他十分伤心。我想他想得肝肠寸断。我一直等着他归来,却总是失望。你看那东流的水呦,什么时候能流回西边来呢?
谁心中相思不唱歌,谁饿了的时候不吃饭呢?日薄西山我倚在门口,心中惆怅不已。
早上,我穿起裙子却没有系好带子,草草地描上眉便走到窗前。衣裳在风中飞扬,刚把窗子开了一点,便被那春风吹得心里抱怨。我端起酒杯想要饮下,酒杯却已经空了。我希望能和他相约对饮,心中这样想着便在脸上表现出来。
晚上,我心中思绪万千,悲伤地叹息哭泣。我空怀着一腔痴情,他却哪里知晓我的心意?时间越长,他就与我越远。我们的感情好像浮萍,春风一吹就走远了。
长夜漫漫我睡不着觉,我辗转反侧听着更鼓。不期然与他相逢,我心中更是悲苦。
爱人他从何处来?脸上带着忧虑的神色。唤他好多次也不回答,是什么原因让你给他如此沉默?我想着爱慕之情,心中不满足,想要吐出全部的心声,却不知如何是好,拿着厚厚的帘子遮住自己,谁知道我的心思?
那时,天气晴朗月儿明亮,我在夜里与他嬉戏,他唱着美妙的歌曲,我说着芬芳的词句。迅疾的风吹动野草,阳光渐渐亮起,你那么温柔,我也面含春色。
长夜漫漫我睡不着觉,抬头看见那明月多么明亮。我似乎听到模糊的声音在呼唤我,我轻轻地回应着。别人都筹备着成亲的礼物,只有我心中不喜,风吹起厚厚的冬帘,你是否还记得,你对我许下诺言时,也是这样一个寒冷的夜里?
我想念你是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你却犹犹豫豫。你的感情就好像雾中模糊的芙蓉花一样看不清楚,我的感情像是北极星一样,千万年都不变。你的心却像白日的太阳,早上那个还在东边,晚上就到了西边。
我思念着你,搬到你家附近和你做邻居。桐树生长在前门,来回出入都能看到梧桐树子。我送信给你,你也不来,从此我不再出门。那金铜做成的芙蓉,哪里能结出莲子来呢?
最初的时候,我们关系亲密,但之后却一日不如一日。我日复一日地憔悴,渐渐地心灰意冷。我时时刻刻忘不了你,无论吃饭睡觉,还是坐卧行走。可是那美丽的芙蓉和莲藕,哪个也不与莲子(我)相配。
怀着爱意想要进去,却带着羞怯不肯踏足。嫣红的嘴唇唱出艳丽的歌曲,晶莹纤细的手指弹出美妙的乐章。早上的太阳照着窗户,微风吹动洁白的丝绸。美人巧笑倩兮、情侣心有灵犀,美人开怀地笑着、娥眉飞扬。
5、《子夜四时歌·冬歌》南朝民歌:佚名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白话文释义:明天早上驿站的使者就要出发了,(女子)连夜赶制出一件征袍。素手使着针,已经感到很冷,更何况剪刀?做好的衣服要寄去很远的地方,什么时侯才能到临洮?
⑸ 《锦绣南歌》讲述的事哪个朝代的故事里面的服饰形制正确吗
《锦绣南歌》讲述的是刘宋元嘉年间的故事,元嘉(424年—453年)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共计29年余。
《锦绣南歌》的故事发生在南宋,也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刘宋是南朝国力最强,面积最大的一个朝代,在这期间,也是发生了很多关键的历史事件。但是呢,我们暂且不谈它的故事
故事既然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么大家自然也就好奇,魏晋谈态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是什么样子的啦!
⑹ 南歌子是谁的词
温庭筠 等
南歌子 南歌子 温庭筠 单23平
手 里 金 鹦 鹉,胸 前 绣 凤 凰。
可平 可仄 可平 韵
偷 眼 暗 形 相,不 如 从 嫁 与,作 鸳 鸯。
可仄 叶 可平 叶
首二句对偶,与平起五律颈联相同,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是词牌名称之一,大体属于小前氏曲。
调名本自汉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
又名《南柯子》、《春宵曲》、《风蝶令》、《望秦川》、《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恨春宵》。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词首创于温庭筠。
唐人另有《南歌子词》,单调廿字,平韵,即五绝,与此调不同。如下:
南歌子词 裴諴 单20平
不 信 长 相 忆,抬 头 问 取 天。
可平 韵
风 吹 荷 叶 动,无 夜 不 摇 莲。
可仄 可仄 叶
即唐人绝句,与《南歌子》不同。
另有53字体。(待补)
又一体 张泌 单26平
柳 色 遮 楼 暗,桐 花 落 砌 香。
可平 可仄 可平 韵
画 堂 开 处 远 风 凉。
可平 可仄 叶
高 卷 水 晶 帘 额,衬 斜 阳。
可仄 可平 叶
首二句对偶,结句九字句法为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须一气呵成。
又一体 张大烈 双50平
蛾眉羞自画,鸾台懒对匀。
韵
罗衣不胜带宽裙。
叶
孤擎玉盏酒病,厌沾唇。
叶
心去随流水,花开独掩门。
叶
阳台何日驾飞云,凄凄衾桥埋冷,月初昏。
叶 叶
此为比正格少字者。
又一体 张大烈 双51平
艾符云鬓飐,蒲黄酒斝浮。
韵
美人齐上望湖楼。
叶
龙舟竞渡环绕,百花洲。
叶
鸾笙鸣象板,凤管和清讴。
叶
微歌纤舞锦缠头。
叶
香风吹韵去,遏云留。
叶
此亦为比正格少字者。
又一体 毛熙震 双52平
惹 恨 还 添 恨,牵 肠 即 断 肠。
可平 韵
凝 情 不 语 一 枝 芳。
可仄 可平 叶
独 映 画 帘 闲 立,绣 衣 香。
可平 可平 可仄 叶
暗 想 为 云 女,应 怜 傅 粉 郎。
可平 叶
晚 来 轻 步 出 闺 房。
可平 可仄 叶
髻 慢 钗 横 无 力,纵 猖 狂。
可平 可仄 叶
首二句对偶,第三句不得犯孤平。第四句之三、五两字平仄必反。结句为九字,句法可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但语气须连贯。下半与上半全同。即前张泌调之叠。
此调始于毛熙震。
又一体 石孝友 双52仄
春 浅 梅 红 小,山 寒 岚 气 薄。
可仄 可仄 可平 韵
斜 风 吹 雨 入 帘 幕敏悔蚂。
可仄 可平 叶
梦 觉 西 楼 呜 咽,数 声 角。
可平 可仄 可仄 叶
歌 酒 工 夫 懒,别 离 情 绪 恶。
可仄 可平 可仄 叶
舞 衫 宽 尽 不 堪 着。
可平 可仄 叶
若 比 那 回 相 见,更 消 削。
可平 可仄 可仄 叶
此体多以入声字为韵者。首二句对偶,次句不得犯孤平。第三句之一、三字,结句之三、五字平仄必反。结句之九字须一气呵成。下半与上半全同。
又一体 周邦彦 双54平
腻 颈 凝 酥 白,轻 衫 淡 粉 红。
可平 韵
碧 油 凉 气 透 帘 栊。
可平 可仄 叶
指 点 庭 花 低 映,云 母 屏 风。
可平 可仄 可仄 叶
恨 逐 瑶 琴 写,书 劳 玉 指 封。
可平 叶
等 闲 赢 得 瘦 仪 容。
可平 可仄 叶
何 事 不 教 云 雨,略 下 巫 峰。
可仄 可平 叶
与毛词相较,唯前后结各多一字。
又一体 秦观 双55平
霭 霭 迷 春 态,熔 熔 媚 晓 光。
可平 韵
不 应 容 易 下 巫 阳。
可平 可仄 叶
只 恐 翰 林 前 世 是 襄 王。
可平 可仄 可仄 叶
暂 为 清 歌 住,还 因 暮 雨 忙。
可平 叶
瞥 然 归 去 断 人 肠,断 人 肠。
可平 可仄 叶 叠句
空 使 兰 台 公 子 赋 高 唐。
可仄 可仄 叶
《苕溪渔隐》引《艺苑雌黄》云:“朝云者,东坡侍妾也。尝令就少游乞词。少游赋《南歌子》赠之。”
此词后第四句叠三字,为他家所无。余同毛词。
南歌子
作者: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着山明1。细草软沙溪路2、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3,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4。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全部注释
1.着:同"着"。附着,附上。
2.细草:尚未长成的草。
3.卯:相当于早晨五点至七点。
4."蓝桥"句:唐人裴铏《传奇》中《裴航》一篇记载,唐长庆中,有裴航秀才,下第回家,与樊夫人同州,航献诗求见,樊夫人赠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岖上玉清。"后来裴航经蓝桥,向老妪求茶,老妪遂唤女名云英者献茶,裴航见其娇媚异常,便向之求婚。老妪提出要他捣药百日,裴航如言,终与云英成婚,后双双成仙。此处意谓自己没有像裴航那样的好运。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年)五月,时苏轼在湖州。描写了酒后赶路的片断小景,清新而富有情趣。
上阕写雨后赶路。起句以"疑夜"来突现"雨暗"的程度。接句"便"字则又写出"报晴"的迅速。后两句则分别以"淡"、"明"、"细"、"软"、"轻"来描写"云"、"山"、"草"、"沙"、"马蹄",增强了画面的色调感,且显得恬淡柔和。
下阕写酒醒忆梦。开始两句:"还困"与"梦不成"照应,醒而思梦,但梦又不能继续的飘忽状态。梦见者何?"蓝桥何处觅云英?"告诉我们,梦的是"蓝桥"、"云英"。而梦既不成,云英又何处有?故"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回到赶路的描写,照应上阕中的"溪路马蹄轻"。
从词的意境中,可以看到佛老"静而达"的因子,而无"超然玄悟"的神秘色彩。虽有梦境与幻觉,但终归现实。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南歌子》
【内容】: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注释】:
星河:银河。
帘:《历代诗余》作“翠”。
枕簟:枕上铺的细竹席。
泪痕滋:泪越来越多,痕迹越来越扩大。
夜何其:夜到几更了。
贴:盖与现在将另做好的图案缝贴在衣裳上的方法相同。
金销:配以金色制成的荷叶图案作为衣饰,因陈旧而褪色。
【赏析】:
此词当为李清照的后期限作品。两组对偶句,谐美自然。三个“旧”、“时”、的运用,显示了其艺术手法的圆熟精湛。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
玉人邀我少留行。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别时不似见时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黄庭坚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别情,是作者少有的不用典故的作品之一。
上片写行客即将乘舟出发,正与伊人依依话别。
这时正当初夏,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外榴花竞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这与室内昏暗的气氛恰好形成强烈对比。室内黯淡的气氛来曲折地反映话别者的心情。
“玉人邀我少留行”,不仅是伊人挽留,行客自己也是迟迟不愿离开。“无奈”两字一转,写出事与愿违,出发时间已到,不能迟留。接着绘出江上烟雨凄迷,轻舟挂帆待发,就这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宛转流露两人无限凄楚的别情。
“柳叶”两句,承上片“无奈”而来,由于舟行即,不能少留,而两人情意缠绵,难舍难分。这两句,写临行饯别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这里运用比喻,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别时”句又一转,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心情更加沉重。
末句宕开,略去登舟以后借酒遣怀的描写,只说半夜酒醒,唯见月色皓洁,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不言之中。
这首词黄庭坚词作属别具一格之作。如“柳叶”两句,以柳叶和梨花来比喻伊人的双眉和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槐绿”两句,例用对句,做到了对偶工整、色泽鲜艳;槐叶浓绿,榴花火红,“窗暗”、“眼明”用来渲染叶之绿与花之红,“绿”与“红”、“暗”与“明”
色彩与光度上形成两组强烈的对比,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
南歌子
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
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当为词人前期作品。词中先写女子盛妆与待人的情景,再写她待人与失望的情怀。
上片工笔重彩,写女子晓妆或午妆。“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虽未直说是画眉、搽脸,但可以从“画”且“弯弯”,和“匀”与“燕脂”中体会得出。“画”与“匀”都运用得精当,而“弯弯”与“淡淡”叠字从音情、形色又配合恰好。由于口红只是圆圆地涂唇上,故只消着一“点”字便妙。“揉蓝衫子杏黄裙”一句却不用一个动词,不仅省炼,而且还能传达一种仔细上下打量的神情。这里运用了一连串的颜色:“香墨”、“燕脂”、“揉蓝”、“杏黄”、“檀”等,将画面渲染得浓丽鲜妍。运用动词,巧妙设色,不但显出作者绝妙文采,而且写出梳妆者的精心着意。
接下来“独倚”一句使这幅美人图获得画图难足的意态。既然是“独”,却用心打扮,不知她“谁适为容”,可见画外分明还有一个人。“独倚玉阑”的女子看来是等待,“无语”二字意味深长,这一位盛妆的佳人仍存一线希望,虽然盛妆掩饰不住她内心的空虚。
过片好像一幅写意的暮春黄昏图景,上片已露端倪的情事,这里处处有发展,有关合。“人去”二字紧连上文,可见那人的确是远走了。阑外空有“流水”,流水悠悠长逝,似乎象征那人的薄幸。风扬“花飞”,是残春光景,又给人以美人迟暮的暗示。门儿“半掩”而不深闭,似乎为谁半开着,又恰是女子不能断念的心情的一个写照。由于心烦意乱,移情于物,群山便成“乱山”。水流,花飞,云行,真见得风流云散。这几句俱有比兴意味,而末句则直赋眼前景:“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看似用笔直写,实则字字叹息。“又是”二字道出这样的等待、这样的失望远不止是一次,怨情溢于言表。
这首词移情于景,情景惨淡,微怨尽不言中。全词写人亦写景,写景亦写人,上下连贯,意脉相通,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女子期待、焦虑、失望的心态。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贺铸词作鉴赏
此为抒怀词。词人以轻灵、蕴藉的笔致,通过对夏日景物和身边琐事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百无聊赖、孤寂苦闷的心绪。词中多次化用前人诗句,合数家于一炉,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下片由写景转向写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本来,这都是士大夫消夏乐闲的韵事,正好上片的背景里展开。然而,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内,和上片大异其趣: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作者以昏然一睡为“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
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供人驱使,这当然会使他有着满腹的牢骚和不平。实际上,上片表面上的闲适恬淡背后,正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的情怀和无所事事的痛苦。特别是结尾处那只“立移时”的白鹭,含情脉脉,不愿离去,似乎有意要和形只影单的词人作伴,已经暗含着词人知音难求的感慨。下片身边琐事的动辄生愁,特别是第三句“日长”与“睡相宜”之间那个刺目的“偏”字,结拍那无可奈何的“自”字,都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愤懑和不平。所志未遂,华年虚度,寂寂夏日,百无聊赖,身边连一个相濡以沫的朋友都没有,他自然无法保持心理平衡了。
此词意境貌似闲适而实寓有深意,表现了词人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不定、苦闷彷徨的复杂情感,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读之令人感慨万千。
南歌子
秦观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秦观词作鉴赏
此词以清新优的格调和情致,描写情人晨起离别的情景。
起两句写别离的时间:黎明时分,夜漏将尽。着“迢迢”二字,透出此夜时间之长。银潢,即银河。
天亮前银河逐渐暗淡西斜,故说“淡淡横”。两句写别前之景,都暗暗传出离人对长夜已尽、别离即的特定时间的心理感受,虽是景语,但情致自出。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两句补叙,说明前两句所写的情景是梦回时所见所闻。因为伤离惜别,夜来借酒遣愁。清晨为邻鸡催醒时,宿酒尚未全醒,朦胧中听到漏声迢递、看到银河西斜,不免有“怕天明”之感。“怕”字贯串整个上片,点醒伤离者的特殊心态。离别的人最怕别时的到来,而邻鸡并不解离别者的心理,照旧天未明即啼鸣,这离人听来,便不免觉得它叫得特别早,而带有催人起程之意了。“未”、“已”二字,开合相应,巧传离人心曲。
过片“臂上妆犹,襟间泪尚盈。”两句接上“梦回”,从残妆臂、宿泪盈襟写出夜来伤离的情景。而晨起看到昨夜伤离的泪痕,触绪伤怀之情可想。这是从今晨所见写出昨宵,又从昨宵暗示出今晨的惜别。
结拍“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两句,写临行时所见,镜头由室内转向室外:水边沙上,早起的行人已经三三两两地打着灯笼火把匆匆赶路,天宇之上,繁星已经隐没,只有一钩残月带着三星寂寥地点缀着这黎明时分的苍穹,照映着早行的人们。这两句写景清疏明丽,宛如图画,而且带有晨起征行所特具的情调气氛。前一句写离别的人眼中所见的早起征行情景,其中既隐隐透出自己即将启程的迫促感,又带有对征行的某种新鲜感,感情并不沉重。
后一句所描绘的景物虽带有清寥意味,但景物本身又带有一种清疏明洁的美,语调也显得比较轻快。
全篇写景抒情,虽有感伤,但并不沉重,充分体现了作者情致清新、格调明快的独特风格。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秦观词作鉴赏
这首词主要写一个女子,在如何用心地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但打扮好之后,想起恋人
不在身旁,有谁来欣赏呢?于是引起一番愁思。
词的上片刻划这个美女,多用颜色字面渲染映射,如一幅工笔画,可以说是一幅工笔重彩的梳妆图。“香墨”两句,写女子用心打扮的情态。“香墨”,画眉的螺黛,是黑色。“燕脂”即胭脂,是红色。这两句虽未直说她在画眉、搽脂,但从“画”且“弯弯”,“匀”且“淡淡”中,可以体会得出她是在怎样精心地打扮自己。“揉蓝”二句,“揉蓝”,古人从蓝草中提取青色,故称揉蓝。黄庭坚《点绛唇》词有“泪珠轻溜,裛损揉蓝袖”句。“檀唇”,形容女性唇吻之美。檀为浅绛色,近赭的红色,《花间集》张泌的《生查子》有“檀画荔枝红”句,表示这个颜色最为明白。两句中前一句写衣着,衫子是青色的,裙子是杏黄色的。后一句写她眉画好了,粉搽好了,最后的工序是把口红圆圆地涂在唇间,故曰“点”。但“点绛唇”前的“独倚玉阑无语”,却埋下情事的伏笔。既然是“独”,却又精心打扮,这是为谁悦容呢?分明画外还有一个人在,女子对恋人的回归还抱有一线希望。
词的过片,虽也不多写情事,但也不是单纯写景,对上片已露端倪的情事,有明显的发展。“人去”二句,写恋人走了,如同流水悠悠逝去,再也不回来了。风扬“花飞”是残春景象,给人以美人迟暮的暗示。“门”是半掩着的,像在为谁开着,这正是女子心还不死的写照。结拍“乱山”两句:“行云”喻恋人的踪影,古诗词里多用以比喻薄情郎,如雍陶《明月照高楼》:“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正是“乱山何处觅行云”的注脚。由于女子心烦意乱,故视群山便成“乱山”,这是移情于物的结果。女子最怕夜间孤苦,可偏偏又是一个黄昏来了,“又是”二字蕴涵着这种等待和失望远不是一次了,愁怨之情溢于言表。
南歌子•咏鲤鱼溪 清•王鸿
涧水拖兰翠,游鳞逐浪多,羡鱼休唱钓鱼歌。伫看乐时曾似、跃龙梭。
喷沫惊芳饵,浮沉滚碧波,青鳍红尾顺行过。点破天机动静、快如何!
【注释】:咏鲤鱼溪词中,巧妙地运用南歌子词牌手法。
【赏析】:作者为清代名家王鸿,当他在人鱼同乐和谐共处的鲤鱼溪时所抒怀创作的,本词在影片《魂归鲤鱼溪》中得到完美栓释。完美体现“点破天机动静、快如何”的神奇色彩。
南歌子•浑然天成 鬼才田七
轩盖如云集,妙笔生花处。诗画琴棋写意孤。耳闻目览行痴、立冲书。
浑然天成逸,从容自若无。竹菊梅兰知迷途。璞玉酿金非凡、静琳舞。
【注释】:“诗画琴棋”为作者人生爱好。并以写意的手法展现了“笔落惊天地、诗来泣鬼神”大气磅礴的大手笔。
【赏析】:此词载于《中华当代文化艺术传承研究课题》。当为鬼才田七才情体现的作品。两组对偶句,巧妙运用,谐美自然。以“立冲书”、“静琳舞”的运用,显示了其艺术手法的圆熟精湛包藏深远寓意。
南歌子•晓光岁月 杨少彭
慈眉善目怀,贤良淑德处。鞠躬尽瘁人生路。呕心沥血知足、群学福。
晓光岁月歌,不辞劳苦触。从容自若如公仆。和蔼可亲感恩、少彭悟。
南歌子•群学文化 杨少彭
真金烈火焰,智者千虑孤。别具风格影坛铸。德才兼备策典、晓光谱。
群学文化演,百折不挠度。夜以继日先河步。竭尽心力拼搏、田七书。
【赏析】:少年诗人杨少彭习作,载于《中华当代文化艺术传承研究课题》。
《南歌子》 吕本中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
只言江左好风光。
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评析]
这首词大约作于吕本中向南避难的旅途中,本词中“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两句显然是就登高避乱、饮菊花酒的习俗而言,不无自我调侃的幽默,也是无可奈何的感叹。词下片写夜不成寐,点出身在异乡、有家难归的凄凉,与重阳节的本义似有关联,因而更觉痛苦悲伤。
⑺ 锦绣南歌骊歌真实身世是什么
锦绣南歌骊歌真实身世是孤儿。
骊歌无父无母,从小跟着师父长大。因为没见过自己的父母,再加上她身边也没有留下任何和父母有关的东西,所以沈骊歌根樱敬春本没办法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由于骊歌手上戴着阿奴的手串,沈家误将她当成了失踪多年的大小姐沈嘉儿,为了隐瞒自己刺客的身份,骊歌只能假装自己是沈嘉儿,寻求沈家的庇护,但她知道,真正的沈嘉儿其实是阿奴。骊歌一定有别样的身份,只是师父一直都瞒着她,所以她自己不知道。甚至还有很多网友表示,可能骊歌本身就是沈家的大小姐,那个稿如手镯或许原本就是骊歌的东西。
沈家的人对沈骊歌真的很好,所以即便沈骊歌和沈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随着接触,她也把沈父沈母,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可惜沈家因为沈骊歌的原因,遭到奸臣的打击报复,沈父沈母被奸人害死脊耐。还好最后沈骊歌杀了这些坏人,为沈家报了仇。除了报仇之外,沈骊歌最终也收获了爱情,和心爱之人刘义康在一起了,沈骊歌结局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⑻ 锦绣南歌讲的是什么朝代 锦绣南歌的简介
1、《锦绣南歌》讲述的是刘宋元嘉年间的故事,元嘉(424年—453年)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共计29年余。
2、剧中秦昊饰演的刘义康也是根据真实历史人物慎基氏改编的,历史上的刘义康辅佐宋文帝开创了元嘉之治,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秦昊在剧中的演技也是一流,他在被刺杀之时的眼神都是戏,在首播的两集里面表现虽然不错,但是由于李沁的戏份以及表演太过于亮眼,导致秦昊在前面几集的存在感都不是很强。相信后续秦昊的戏份多起来之后,依旧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宽散的表演。
3、该剧的制作人王莹认为,虽然《锦绣南歌》是古装剧,但并不妨碍其对现实精神的表达。“我们希望通过剧中所展现的爱情、婚姻、两性关系,人物的反抗、追求、执着、情感,以及家庭关系中的平等、忠诚等,去和当下的年轻人进行交流。”
4、在爱情之外,《锦绣南歌》也融合了对于亲情和友情的详细刻画,这种试图穿行于现代与古代间的尝试,让《锦绣南歌》在古装叙事中找到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蹊径,完成了一次同类型作品的更新与升级,诚意打造之下,一幅千人千面、精彩纷呈的人物群像在观众面前铺展开来,而当这些人物之间产锋谈生互动共鸣,便演绎出一部热血励志又浪漫唯美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