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弥度山歌
恩 云南大理有个地方叫弥渡 弥渡山歌是一首歌
这歌 卓依婷唱过 还有曹颖也在大理唱过!!!
2. 山对山里爱对爱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歌名:《弥渡山歌》
演唱:龙飘飘
作词:龙飘飘
作曲:龙飘飘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咿哪,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咿哪,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2)唱弥渡山歌穿什么裙子扩展阅读:
《弥渡山歌》这首歌曲是由歌手龙飘飘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总时长03:1,歌曲发行时间是1996-01-18,歌曲收录在专辑《龙腔精品集 Vol.4》之中,
歌曲《弥渡山歌》的其他歌手演唱:
歌手张也演唱的收录在专辑《望星空》之中,专辑发行时间是1999-01-01。
歌手黄虹演唱的收录在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之中,专辑发行时间是1998-01-01。
3. 弥渡山歌是山歌还是小调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弥渡人,可以给你正确的答案。 严格说,“弥渡山歌”是云南独有的花灯调,在弥渡逢年过节都会有人组织唱灯,很盛行。本曲从原来简单的二胡等多种乐器做辅助,经过时间的沉淀,让老一辈人及部分艺人加入新的音乐元素,变成了部分人所听到的流行唱法,事实上最早它就是小调(花灯调)。
4. 贵州山歌情歌对唱四句词
贵州山歌情歌对唱四句词如下:
高山竹子节节高,做根笛子做根萧。妹吹萧来郎吹笛,三天还在空中飘。
来源:一曲山歌做情线-网络文库
拓展资料:
山歌: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 高亢 、节奏自由 。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泛指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2.分类:
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
3.好听的山歌:
《月儿弯弯照九州》《回娘家》《茉莉花》《走西口》《花大姐》《小小丫姑》《一个雀子一个头》《望牛山歌》《嘎八月》《壮家妹》《打支山歌过横排》《弥渡山歌》《对鸟》《槐花几时开》《马兰山歌》《山歌年年唱春光》《山歌姻缘》《难忘溪水》《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网络
一曲山歌作情线-网络文库
5. 唱云南山歌的比较出名的歌手都有哪些
唱云南山歌的比较出名的歌手那一定是军旅女高音马玉涛俊朗雄健的歌音在中国歌坛独树一帜。她的代表作《马儿啊,你慢些走》、《看见你们格外亲》、《众手浇开幸福花》、《老房东查铺》、《报喜》虽没有夺目的高音音调表现,但其中体现出的声量与力度,特色鲜明。难怪有人按照美声的女高音分类把马玉涛归类在戏剧女高音。她确实沾了不少戏剧女高的特征。
观点粗略,欢迎评论。
6. 弥渡山歌的歌曲代表
歌曲代表与原唱
弥渡山歌得以向全国传播,首先得益于云南花灯表演艺术家袁留安先生。袁留安先生青年时曾在大理州弥渡县工作,搜集整理了《绣荷包》《十大姐》、《弥渡山歌》等云南经典民歌,得到了着名民歌演唱家黄虹等很多人的青睐。
黄虹,着名的云南民歌歌唱家,原名黄琼芝,出生于昆明一个酷爱民间歌舞的家庭,从小受到云南花灯、民歌小调、抗日歌曲、滇剧音乐的熏陶,早年积极投入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黄虹一直是云南省歌舞团的独唱演员,1953年她参加了云南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由她整理、编词、编曲、演唱的云南民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如《小河淌水》、《放马山歌》、《我望槐花几时开》、《猜调》、《赶马调》、《绣荷包》、《弥渡山歌》 等,这些歌中有些被选入音乐院校的声乐教材中,有的被改编为器乐曲。
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中国着名歌唱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谷一老师生于云南,于1984年发布专辑【凤阳花鼓】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并收录弥渡山歌【绣荷包】【小河淌水】【山对山来崖对崖】等代表歌曲,让弥渡山歌走向全国。《放羊调》从正月放羊唱到腊月放羊,《采茶调》唱的是正月采茶到腊月,《大采花》唱出了正月到腊月媳妇回娘家采花戴头上的情形,《鲁班调》从一月唱到十二月,唱的是一间房子如何盖了起来。许多山歌小调,唱“一”必然唱到“十”,有“一送”就有“十送”;从“一更”起唱,就要唱到“五更”。
“抬头明月光,低头思故乡。”弥渡“望月思情,以月寄情”的山歌小调比比皆是。“一更里,月出头,情郎不来妹焦愁,不脱花鞋连着睡,小手弯弯做枕头……”这首《贪花闹更》从月亮出山唱到月儿落西,唱出了“露水夫妻不长久”的黑色幽默;“月亮出来照山崖,照着小妹绣花鞋……。”《山对山来崖对崖》与前一支歌嘲笑的情调完全不同,歌声中,皎洁的月光里蕴涵着的是心心相印的纯朴之情。
7. 弥渡山歌的介绍
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弥渡县城过去曾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而弥渡山歌则是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慢慢养成的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习性。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它就像一部长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和爱憎。
8. 弥渡山歌介绍
弥渡,曾名迷渡。相传这里原是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弥渡”。为讳水患,清代改称弥渡。它犹如一块翡翠镶嵌于滇西高原。唐代,弥渡是南诏王国腹心之地。10多万中原将士和商贾游民,不仅给这片丰腴的土地带来了农商技术,也给这块多情的地方传播了黄河文化。于是,弥渡便有了“灯从唐朝来,艺从唐朝起”之说。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军屯、民屯、商屯和开疆移民活动连绵不断,又给这里带来了缠绵婉转的长江文化。经过历史的沧桑,弥渡以其境内汉族和彝、回、白等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渗透,综合自己地方民族文化的长处,博采祖国南北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
弥渡是“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山歌之乡”。《小河淌水》源于密祉。词曲改编作者尹宜公先生,1924年出生于弥渡县的密祉。他回忆1947年春天的一个晚上作这首曲子时的情景说:“密祉放羊调优美的旋律让我想起家乡的月亮、深山、森林清风和蜿蜒奔流的小河,取了《月亮出来亮汪汪》的歌名。云南大学《教学唱》主编江骛建议用《小河淌水》更好,这首歌发表后,逐渐流传开来。”密祉不仅山歌调子优美动听,而且是云南花灯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龙灯盛会起源于清干隆年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天,18个村的群众汇集密祉大寺,狮、龙、凤乘兴起舞,男女老幼同场赛唱,昼夜狂欢,气氛热烈,实属罕见,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
弥渡花灯、民歌,浩如烟海。弥渡花灯、山歌多达400多首,传统剧目达250多个。《十大姐》、《绣荷包》、《弥渡山歌》、《大风刮来树头歪》等久唱不衰,脍炙人口。
弥渡县的历届领导十分重视继承、发展地方民族文化,提出了“唱响《小河淌水》,跳红弥渡花灯”的地方民族文化建设口号。1999年,从400多首弥渡民歌中精选出以《小河淌水》为代表的13首名曲,摄制了名为《弥渡行》的60分钟VCD音乐艺术片,向国内外发行。几年来,弥渡县年年举行春节大型灯展,大规模开展花灯演唱骨干培训和花灯集体舞大赛,1个专业花灯团、130多支民间业余花灯队常年活跃于城乡。
“到了红岩坡,处处闻歌声”、“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小河淌水的地方——弥渡,正以充满地方民族传统文化韵味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9. 弥渡山歌 歌词
歌曲:弥渡山歌
歌手:刘芳
所属专辑:《民歌留芳》
发行时间:2008-01-17
发行公司:威扬文化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桥抬起走过尼来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
花桥抬起走过尼来
咿……哪……
花桥抬起走过尼来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