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衣种类 » 基督教上帝穿皮衣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临沂哪里批发女装尾货 2025-07-10 05:17:21
穿冰丝睡衣怎么选 2025-07-10 05:16:03

基督教上帝穿皮衣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5-21 17:12:12

A. 上帝是什么意思

现在上帝一词就是指天启宗教中的创世神,也就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的真神。中国传统中的“上帝”可以指“天”、天神,后来变成现在上帝的含义。道教中的上帝可以指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威名大概是宋朝皇帝以天子身份祭天开始的。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帝”或“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总之名字越长越牛。

B. 宗教到底在干什么

1、为什么人需要宗教和信仰
在人生中许多事我们的目标明确,比如我们读书学习是为了有知识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和贡献。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我们培育爱情、友情、亲情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温暖和温馨。
但是许多事我们无法控制和预知,当一个人从母亲的子宫中呱呱坠地的时候,他一生中许多命运已经决定了,他是在毫无选择权利的情况下出生的。虽然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惊天动地。人都逃脱不了一个“死”字。
为什么人要生,又要死,我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又要到哪里去?我究竟是谁?这是人类永恒的疑问?

2、宗教就是解答关于永恒问题的
宗教就是来解答这类永恒的问题,这就是人类需要宗教、离不开宗教的原因。虽然宗教也有关于人伦、道德、法律之类的教导,但宗教的本质都是指向着永恒,离开了永恒的话题就不能称之为宗教。
按世界现有的宗教人数多少排队,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道教等,有神论约占95%,因此有神论是宗教的主要焦点,因为永恒的定义不在于人类是如何看待的,而在于人类和宇宙的源头所决定的。如果人不是被创造的,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人生的意义就有无数个,拿数学来说就是答案不确定的或者无解。 如果人是由一位至高全能的神所创造的,人生的目的就是确定的,答案也只有一个。

3、怎样才能达到永恒
人如何才能达到永恒的目标,这就是宗教给予的解答。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解答。人的不完美(有罪)导致了人类不能达到永恒的目标,这一点,大多数宗教的解答是一致的。怎样才能消除这种不完美,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完美,还是需要造物主的力量达到完美。人有向善的一面,但是很难控制住自己。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拯救和帮助才能达到完美。

4、从圣经中找答案
《圣经》是世界上是写作年代最长、写作人数最多、出版量最大,翻译的文字最多、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许多人相信圣经给予的答案是唯一的答案。
人从哪里来?人的创造是来自于神的爱,神乐于人来分享他创造宇宙万物的喜悦,并且也让人管理这一切来荣耀神。
人到哪里去?从始祖开始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救赎的计划从亚当就开始了,(为亚当和夏娃做皮衣遮羞)直到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被钉在十字架完成了这个救恩。
因为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C. 神为亚当用皮子作衣服是什么意义

【创三21】“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
﹝文意注解﹞“皮子,”是从牲畜身上取下来的,意即必须有牺牲为他们流血、舍命。
﹝灵意注解﹞“皮子,”豫表基督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人若信入他,就得以穿上公义的衣裳(路十五22)。
﹝话中之光﹞(一)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来九22)。
(二)为了遮盖羞耻,人的方法是用树叶──好行为,神的方法是用皮子──藏于基督。
(三)皮衣是神所预备的;这表示基督的救恩是完全出于神自己的计划。
(四)如今救赎之法已经作成(约十九30),但我们若是“不穿上”──“不相信接受”耶稣基督──的话,就不能享受这救恩的好处。
(五)衣服是为着遮盖羞耻;世上的人喜欢穿着暴露身体的衣服,乃是背弃圣经的原则,信徒不可效法他们。

D. 唐崇荣讲道集-唐崇荣讲道集,唐崇荣,讲道集

于宏洁摩西五经讲义
创世记 一:题旨——起源;拣选;败坏。 本书的要旨起源备述了,天地,人物,家庭,社会,国家,文化,律法,罪孽,救恩,应许,盟约,预言,预表,技艺,美术等事的起源。更是详记以色列族的起源,借以发明神永远的大计划——要设立基督的国。 ——拣选:如选出塞特弃该隐,选出挪亚之子闪而弃含与雅弗,选他拉之子亚伯拉罕弃拿合与哈兰,选以撒弃以实玛利,选雅各弃以扫,选犹大为弥赛亚的先祖。 ——败坏:罪孽如何入世界,以及罪孽入世界的结果,又论到神救赎世界的美旨。 二:着者——摩西,写五经是根据他在西乃山上和旷野间直接从神那里得来的启示和晓谕,而不是由于古人的遗传,或个人的头脑想象,或随私意写出来的。如果,摩西光从古人的遗传的依靠,那么他就不可能那么清楚的知道创世记第一章中的事情,因为人还未造出来。可见摩西所写的历史事实都是神的直接启示。 # 日期:1446年——1406年(五经) 三:本书所包括的时间 世界上有了人类才有历史。创世记若以人类为主,大约可以包括2500年的历史。大致可以这样划分,从亚当到洪水约1656年;从洪水至亚伯拉罕被召约427年;从亚伯拉罕被召至约瑟死约400年。 四:创世记的重要地位 1:创世记是在圣经中非常重要的一卷。论到神自身的启示;创1:26节。宇宙和万物的起源,神与人的关系,神拯救的计划,基督的预表等。 圣经中每种主要的事实,教训,真理和启示都孕育在这本书里。 ——例:小鸡尚未成形之前其生理机能早已含在鸡旦里了。 2:创世记是全部圣经的引言:犹如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在出埃及,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中已经萌芽发动。在历史书中已经发芽,在诗歌里得到了施肥浇灌,在先知书中已经长苗,在四福音书中已经抽穗,在“徒”和书信中已经结实“启”成熟,收割。 3:创世记在全部圣经中如同一块秧苗;把它移栽到其它各卷中,就以结实百倍,获得大的丰收。 4:摩西五经是旧约圣经的基础;也是神在旧约时代最基本的启示 。旧约时代所有的 启示,都离不开五经中所启示 的原则。 五:救恩的起源 本书论到救法的起源——自本书至四福音,都论到了救法如何成功。例如:神怎样拣选犹太人,屡次多方的教训,栽培,借着预言,预表,盟约,律法,礼议,应许,以完成救法的成功。“徒”与书信都论到救法如何施行。“启”救法有何归结。 1:亚当家族——罪(创1:—5:) 从亚当家族足以显出罪孽的败坏;当初亚当,夏娃在乐园中是何等高尚快乐,体魂极健全,灵命最完美,心身无贪欲,万物都和谐,男女至亲慕,神人为密友。不料,因罪的关系,神的密友作了撒担的俘虏。骨肉相残,罪恶充满遍地,全世界都被罪染污。 亚当的第二代,骨肉相残至第七代即多妻纳妾(4:19;23节),至第十代,罪恶充满遍地以至神降下洪水,灭没世界。在这段是有生命树与善恶树为标记。 2:挪亚家族——恩(6:—11:) 人即犯罪,正需要神救恩,就看见了慈爱的神。如何对于他所爱的类数施行救法了。救法完全出于神的恩,不在乎行为。 ——保罗说;“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的救法,就白白称义”。 “即是出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 ”。 ——神命挪亚造方舟拯救。方舟正预表基督,并基督的救恩。且在洪水以后,云中显出虹来,以为和平救恩的标记。 3 :亚伯拉罕的家族——信12:—50: 神即为人预备了救恩,还必须人用信心去接受。 ——见列祖的信心各有特色: (1)亚伯拉罕信心的特点——顺从;他是因信得称为义(15:6节),是信心之父。 (2)以撒信心的特点——忍耐,表明信心的接受。 (3)雅各信心的特点——进取,实验神的应许。 (4)约瑟信心的特点——得胜之后,成了救世者。 ——本段是以割礼为信心的标记。 六 创世记中的基督: 耶稣基督是从创世以来被杀的羔羊,不但他救世的心“爱,权能”自创世以来已经表现而且已经生发效力。这是照着那位按已意行,作万事的主,永远救世的旨意,所喜悦,所预定的,这是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是在创世以前,在我们主耶稣基督里所定的美意。 1:关于基督的预言: (1)第一希奇的预言“女人的后裔要打破蛇头”创3:15节,这是圣经中关于救恩第一次的预言,且是最大而又最希奇的预言。 # 此应许预言是无量救恩的渊泉;是神丰富奇妙的救恩,都由出流出。 # 此应许预言是众先知预言的总纲;众先知说预言都从这而发。 # 此应许预言是奇妙救道的根源;“女人的后裔伤蛇 的头。”参提前3:16节。 # 此应许预言是主十字架的先影;“蛇要伤他的脚根” # 此应许预言是荣耀得胜的预知。 (2)第一最大的预言:“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3;22:18节;28:13。 # 地上的万族因你得福:是万万民族的救主。 # 因你那个子孙得福:子孙是单数字(加3:16节)。 # 家庭蒙福是祝福之冠:耶稣为世界各家之福。 (3)第一紧要的预言——“她也要作多国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创17:16节) # 此预言弥赛亚的国度:“她也要作多国之母”启11:15节。 # 此预言弥赛亚的王位:“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 (4)第一快乐的预言——“圭不离开犹大。。。创49:10节;路2:13—14节。 # 直到细罗来到——“细罗”译平安。 # 万民都必归服——赛2:2—4节。 2:关于基督的预表 (1)义日——圣经曾称耶稣为“义日”(玛4:2节)创1:14—18节;世上的光,真光。 ——人心被光照时就不在黑暗里行。 (2)皮衣——表基督的义袍(3:21节) # 准备此皮衣是出于神:人用无花果树的叶子,神用皮衣。 # 准备此皮衣先经流血:基督的义袍,先于十字架舍生受死。 # 穿此皮衣方能挡住罪身:树叶裙是亚当的苦心羞见神面,惟独穿主的义袍,坦然无惧。 (3)羔羊:表耶稣代人赎罪(4:4节) # 遵神旨意而献:耶稣遵父神道成肉身。 # 显然蒙神悦纳: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主也蒙神悦纳。 # 使人得以称义——来11:4“基督的牺牲使万国信徒得以称义。” (4)方舟——是耶稣最显然的预表 # 按神的旨意而选;方舟的样式,尺寸,材料等。创6:15节。 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 # 非赖此不能得救:方舟是救生船,在内躲避神审判的怒气。 徒4:12节“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 # 此方舟乃能罪遮盖;里外抹上香,惟在基督内将罪得赦。 # 此方舟内有平安; # 圣终由死复活;方舟浸在水内,又从水里得救,正是经过死而复活的表示(彼前3:20—21节)停在(亚拉腊山)。 # 在方舟内可渡到新的世界。 (5)虹:是救恩的表明 # 虹是盟约的标记:创9:13“我与你们和各样血肉的活物。” # 虹是和平的象征:创9:14—15节虹虽然如弓形,却没有箭,正是显出神怒气的箭已消除,表明在于耶稣的十字架,神怒气全消,使人与神和好。弗2:13—18节。 # 虹是折光的灿烂:光被云折,显灿烂美观的才虹。基督的真光,也是藉愁云凄雨,显出荣美光华。 # 虹是括全救的明证:称半园形,表基督救恩万国,万邦。 # 虹是神人双方的记念:神的记念(创9:16节)虹在云中使人借此记念神的救恩。罪人在于神前祈祷有胆量,正是神不能不记念他的恩约。 (6)麦基洗德:创14:17—20节;来7:1—10节 耶稣是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的祭司。 # 其来历——无生之始,无命之终(来7:3节)。 # 其职位——如基督为仁义王,又为平安王(撒冷即平安之意)且为至高神的祭司(创14:18节;来7:1—2节)。 # 其饼和酒——麦基洗德携饼,酒来安慰亚伯拉罕,表基督以身与血养育我们的心灵。 # 其祝福——大的祝福小的。麦基洗德给亚伯拉罕祝福,正表基督的遵荣。创14:19节。来7:7节。 # 收十分之一—— 即表明亚伯拉罕承认麦基督洗德为大祭司。
弟兄你好,我是一个初信者,现在因为上坟烧纸的事情而感到困扰,能不能帮我解答?
弟兄主内平安!
对于已经死去的基督徒,我们不需要为他们上坟烧纸,他们是在主所预备的地方一无所缺也不需要人的任何;对于已经死去的非信徒都在阴间,那里也是神掌管的地方,是属于鬼的范畴,上坟烧纸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若跪拜他们则性质是敬拜鬼是犯罪的行为,我们不能行。
他们活着的时候不能孝敬他们不能使他们听到福音,这是最大的亏欠,他们死后再对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虚无没有意义的,他们的命运都在神手中,我们甚至不能为他们祷告了。
所以,你当温柔地慢慢地告诉家里的亲人或亲戚,给他们讲清楚真理,既然要上坟烧纸就是同意那死去人需要,就是相信有神有鬼,那就要认识清楚神是怎样的鬼又是怎样的,这是传福音的最好机会,愿神的灵引领帮助你,阿们。

我是个初信徒,信主后才知道必须奉献收入的十分之一,《圣经》是怎么规定的?
在旧约圣经中,确实有十分之一的规定。
犹太教至今仍然遵循着,神的这个规定。

犹太教是因律法称义,谁符合神的律法,谁就是神眼中的义人。
在新约圣经中,耶稣说:“天地可以废弃,律法的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弃”。

但旧约的律法,非常复杂,记载于犹太教的塔木德之中。人们很难完全遵守。怎么办呢?
耶稣把全部的律法,归纳为2条:
1.爱神。2.爱人如己。

只要符合了这2条总纲,也就是符合了,神的律法。
也就是做到了:“天地可以废弃,律法的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弃”。
这叫做:恩典。

犹太教的旧约,注重律法的形式,条文,戒条等。
在新约,注重律法中,博爱的本质。

所以,你需要做的,不再是:“十分之一”。
而是:“尽心,尽性,尽意”。
也就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去做。

如何正确看待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以佛法来说,轮回是存在的除了三界,就算真的得救了上天界,那不算得救。得好好修行佛法,才能出轮回。好好念佛。不信轮回的。网络搜素轮回的实证--前世今生的探索之路这篇文章里面有轮回的真实照片。很多人的。看了你就信佛了。

如何正确看待“一次得救是否永远得救。”这句话?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意思系当一个罪人诚心悔改,愿意坚守与救主所立的约,重新做人的时候,可以得到的一个应许和保障,只要人守约,坚持愿意得这恩典,便不须要担心神会不守约。 他/她只需要一次的得救确认,便会永远有效。 但当那人不守约,又不再悔改,他/她便等如自动放弃这份承诺的保障,神会三番四次甚至多次的让他/她有回转的机会,但如果他/她都仍然不悔改回转的话,那么他/她便自己放弃得救的恩典了。 所以,得救不是得了一张永远的免死金牌,徒若果不常常省察自己的心意行为是否与蒙召的恩相称,恐怕就是自己忘记了守约,你既不守约,为何对方要守。 理论上是正确的, 但要留意一点。 得救, 必需要悔改并接受主耶稣为救主.悔改是一种行为, 也是得救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 说心里接受主, 但却原全不悔改, 杀人放火, 坏事做尽, 那他会否得救?如果一个人, 在决志那一刻真心接受主, 但事后却又原全不悔改, 杀人放火, 坏事做尽, 那他会否得救? 因此, 一次得救是永远得救的, 但必需要确定自己是否已得救, 是否已真心接受主并已悔改。
一次得救是否永远得救
如何正确看待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内容提要】“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以争论百年历史。一些研究学者持个人主见,否定对方见解,导致很多人走极端,使多人深受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平衡看待一次得救永远得救”问题?
【关键词】早起教父观点及圣经当中的平衡说
引言: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被称为“八字观点”。其意义就是一次重生得救就永远得救。加尔文认为:一个真正的得救者,一定会行出好行为。假使一直没有好行为,那么,要小心自己可能并没有真正得救。很多人反驳加尔文观点,认为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是不合乎真理,被称为异端。正反双方都各自有充分理由去说明。而且圣经并没有明显的讲到“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同样,“三位一体”这个词圣经当中没有出现过。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只要信而受洗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反正上帝会拯救到底,对于初信者,产生了错误理解,甚至出现很多矛盾。有的信徒存惧怕的心,缺乏安全感、盼望、喜乐的心与主动的态度。愈靠自己努力,就愈与神疏远。遇试炼、疾痛与患难时,心更缺乏平安。 关于“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此观点,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呢?
一、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观点产生背景
它根源是起源于预定论,而预定论事实上最先是由奥古斯丁与伯拉纠在争论自由意志问题时形成的。伯拉纠认为人的自由意志还没全然败坏,人是没有原罪的,因此人在自己得救的事件中也是有所作为的。而奥古斯丁则认为人的自由意志已全然败坏,人人生来就具有原罪,因此人的得救完全是出于神的预定和拣选,人在其中是毫无作用的。而到了十六世纪后,改革家加尔文便系统地建立了预定论的教义理论,并把它放在教义的重要位置。后来由于亚米纽斯等人反对预定论,主张得救有可能会失落。于是当时荷兰国会便在多特市特地举行会议,并由此诞生了《多特信经》,在那次会议上,亚米纽斯的神人合作说受到全然否定,而加尔文的预定论既被公开确立为正统教义,并写入了《多特信经》。之后在1643年,为了抵抗英国圣公会,以清教徒为主的议员便在韦斯敏斯特大教堂召开了会议,并在会议里确立了以加尔文神学为主的信仰体系,三年后便确立了改革宗神学的总纲领《韦斯敏斯特信条》。由此包括预定论在内的改革宗神学体系正式宣告成型,并一直沿用至今。[1]
天主教、亚米纽斯(Arminius)及其跟从者主张一次得救并不保障永远得救,信徒若离弃真道、犯罪的话,他会失去救恩。而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加尔文(Calvin)及沿这系统则主张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救恩是不会失落的。路德认为:得救在乎人的信心是否是主动的,他说:“信仰和应许两者是必须相辅而行,因为没有应许,就无从相信,没有信仰,应许也不能生效。只有当我们信靠上帝之前,他才成为我们的上帝。路德表示:关于人会沉沦,从两个方面论述:在恩典临到人的时候,人可以拒绝,所以人的沉沦由人自己负责:其背景原因有两个:第一,上帝愿意往人得救,他绝不会拣选人或预定人受咒诅,人的沉沦惟一的解释是因人的拒绝。第二,人的意志不自由,在得救的事上无法参与,但人的意志并非完全被动,人虽然在得救的事上一无所夸,但在拒绝救恩的事上要负上责任。[2]

二、双方的理由
1.正方理由
理由:当一个人认罪悔改,接受耶稣基督为他救主的时候,他的罪便得赦免,神赐给他永生。这永生是不会失去的。以后无论这个人生活表现如何,信心如何,他仍然是得救的人。正如圣经所说:太18:12-14无论你跌得有多深,离的有多远,父放下九十九只羊,也要把你牵回来。约18:9祢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神的救恩是白白给我们的,不是我们能做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A. 从“概念”上来看
耶稣对“永生”的定义:“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
认识你独一真神,相信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也是得救。所谓永生,就是永恒的生命,如果还会沉沦,还会失落,那就不是永恒的生命。因此,从永生的概念上来看,主张暂时的得救,是与永生相矛盾的。既然信徒在认罪悔改接受主时已得永生,就不可能会失落,否则那永生便不是永生了。也就是说,信徒都是暂时得救的,难道神要暂时得救的人去帮助那些还未信主的人暂时得救吗?这就很讲不通。路德指出:“在上帝里面的人,没有任何外在因素可以把人的救恩夺走。魔鬼虽然是个极骄傲,诡诈,大有能力的邪灵,但对那得救的人无可奈何。”
罗8:30也告诉我们:“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救赎即在神的不变旨意中,就保证了神拯救的恩典的持续不断,一切符合神所定的得救标准的人绝不会丧失这拯救。
B.从“神学”角度看得救
救恩之持守不是人所能做的,完全是神的保守。只有他有能力完成他的应许。路德表示:在得救的事情上,人本没有任何信心。自从上帝的恩典提醒了人的信心,人的信心积极参与了救赎的事。重生得救的人,也有失落的可能。至于人得救后又灭亡之说,是指人自己选择带来的结果,路德强调人的沉沦由人自己负责,并不存在上帝双重预定,即预定人得救,有预定人灭亡。[3]上帝永远不会丢弃你,不管你犯再大的罪,你永远都是他小孩。可是,他会狠狠严厉管教你,甚至管教到拿出鞭子打得你遍体鳞伤。然而,他绝不会任凭你去犯罪犯到下地狱去,正如父母不会放任幼子去马路被车撞死。
加尔文看重上帝的主权,在救赎论中,加尔文强调上帝的主动性。加尔文表示:既然上帝是全能的主,又有至高的荣耀,他的救赎,他的拣选,都是根据他绝对的主权,无可抗拒,也不可变更。他有双重预定论,即上帝预定人得救,同时也预定人灭亡。表面上看好像是上帝故意要某些人沉沦,但如果我们深入加尔文的思想,我们便发现并非如此。上帝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人的得救和沉沦不能在上帝以外找到答案。上帝拥有最高的权柄和荣耀,人也不能与他争辩。重生以后,生命与神产生了关系。无论如何,人一次被神所生,就蒙神重生的人,神赐给重生的人,乃是永生。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是有条件限制的,无规矩不成方圆。神设立律法的目的就是要作为行事为人的准则。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是建立在神的爱中,基督已经胜了这个世界!今天,我们信耶稣,完全是被动的。一次得救指重生的人,我们如同婴儿被生在神的家中,是被动得来的恩典。我们行善既然不能使我们重生得救,我们犯罪也不能使我们反过来不得救。[4]
2.反方理由
理由:“可能失落”论的观点其实早在教父时期就已有所体现。事实上,有关神人之间在救恩中的协调关系,教父时期的神学重点还是侧重于人的自由意志和责任的,因此可以说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教导中隐约能反映“可能失落”的倾向。不过“可能失落”的观点真正成为影响神学界及大众教会的要数曾与加尔文发生激烈对抗的神学家亚米纽斯。亚米纽斯为了反驳加尔文的神学观点,提出了很多的反驳观点,比如他声称人的自由意志是可以在救恩上与神合作的;比如他认为神的恩典是可以被拒绝的;还有他还认为信徒是有可能失落救恩的。尽管亚米纽斯的神学观点受到当时加尔文主义的严厉批判,但是他的一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被流传到了一些宗派中,比如:路德宗、卫理公会、圣公会、五旬节宗及自由意志浸礼会等。曾成立卫理公会的约翰卫斯理就曾深受亚米纽斯的影响。时至今日,尽管以改革宗神学为背景的“一次得救”论在世界上是占主流位置,但仍有不少的教会还是接受“可能失落”论的。正如圣经上说:贴后2:3“那日子以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来 3:14 “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有人以此为放从情欲的机会,所以反对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人都以此作为依据,他们认为那些已经知道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人,便可以在生活上随意犯罪放纵。一次得救,不一定永远得救。而是要加上人的努力。

三、如何正确看待一次得救永远得救观点?
上帝藉圣经应许信主的人永不失落,但同是也警告我们,救恩在一个人身上的功用不是放纵、随便、败坏的生活。相反的,乃是充满喜乐,有能力和见证的。生活上应当表现出得救后自然的流露的印证。生命与生活是缺一不可,我们必须有平衡的看法。然而,单单看“正面的应许是不够的”。还必须听听同一位神口中所发,发出的严重警告。这才是合理的,全面的。
正面和反面看起来似乎很矛盾,实际上都是“互补的”,显明了真理的全面性与完美性。它们是神救恩的两个面,既不可偏重,也不可请看。经上如此说:“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神才应许拯救到底。我们理解这节经文,不能只抓住后半句的应许,而忽视前半句所提出的条件。[5]经上另一句是这样说的:“神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
如果一个人连基本信心都没有,那么,顺从主更谈不上了。他与神已经毫无关系了。如果我们自己甘心乐意从某种原因而走向永生的反面,自己要从主的手中逃出去、溜出去。那么,事情的性质、意义和结局就完全不同了。不少人丢掉了福音的信仰知道去世,岂不是在启发我们认识这一点吗?使徒保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徒13:46)”
在约10:28-29“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这两节经文直接论到得救方面明确的保证,经文中确实提到“他们永不灭亡”。但是,我们应再看看上下文的连贯意义。27节是条件“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然后28-29才是应许。也就是说:“只有跟随耶稣的人才能享受永不灭亡的应许。断章取义是错误的理解!他之所以行出来,是完全凭着信心,不但相信了,还要有行为上的伴随。 神的恩赐和宣召是没有后悔的。罗11:29节
这样一个问题就产生了:信徒退后到了什么地步才要重归沉沦呢?从得救入沉沦有什么界限可寻?那界限又是指什么?答案:来11: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人到神的面前去,前提就是必须信有神,且信神赏赐那寻求他的人。
来3:14“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可见,信心是因,得救
是果。信心成为永生与永死的分界线。而这个信心就是“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关键性分界线所在了。
基督徒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和主的恩宠合作,不断的去回应主的爱,否则不能保证他永远的救恩。因信得救,我们的信自然会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上。 一次得救的人并不是指一次相信就算了的人,而是指能够持守信心到底的人!
结论: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是上帝赐给相信得救之人的恩典,上帝绝不会收回他的恩典。尽管各人对“一次得救”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甚至今天的神学家也未能完全解决这问题。但我们
切勿存着主观上的偏见,对某一方加以执着,而批判及否定另一方面见解。至于持“一次得救,不得永远得救”观点的人,也切不可因而对在信仰上跌倒的信徒,加以批评和鄙视,或者以个人的观点来批判他们得救与否,因为最终的审判者是神,我们不能妄下定论来论断别人。 而保罗在腓2:12很清楚地勉励当时腓立比教会说:“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服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如今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功夫。”理论上的“得救”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们今天既然得救,但仍要努力做成得救的功夫,有持久的恒心,不看我们的软弱失败,倒要在成圣的道路上,尽我们的本份,让神得荣耀,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满足。

一次得救算不算终生得救

不算,持守到底的才能得救。因为有放弃的可能。

一个人一次信主是否永远得救?
真心悔改信耶稣,因信称义得救,得救的人再犯罪心里会感觉痛苦,因为神所赐给他的新生命是排斥罪的,得救的人犯罪是偶尔被过犯所胜,并不是真的想犯罪。
关于一次得救能不能永远得救的问题各个教会已经争辩了几百年了,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都列举了大量的经文证明自己是对的,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争辩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只要记住耶稣是我们永远的救主,只要不偏离三位一体的真理准则都是肢体。我们永远不要把神的恩典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就好。
神有能力拯救我们到底,人有责任珍惜神的恩典。

E. 上帝创世纪的目的

你要看圣经,你会发现:神在未创造天地万物之前或者说在旧约、新约里面,圣经里面了绝对找不到神是如何造魔鬼的详细章节,圣经里只说天使长犯了罪,然后把天使长打到空中,成了空中的掌权者,就是大家俗称的“老天爷”。
旧约只是预表,新约才是神所表达的!当人被魔鬼迷惑,把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后,真真正正的福音就从这里开始了。旧约只能说明神爱世人,最初是神为犯罪的始祖亚当、夏娃做皮衣,这就显出神爱世人啦。但是神做事,他有他的原则,他不会亲自教导所有人,他乃是拣选一人(例如:诺亚、摩西..)建造(方舟、圣殿...),至于(方舟、圣殿..)的规格,神早就给他讲明,不可违背神旨意。

神做事的法则:旧约篇
拣选诺亚(预表使徒):神就对挪亚说、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
建造方舟(建立教会):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的造、里外抹上松香。
方舟的规格(建立教会的详细章程):方舟的造法乃是这样、要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方舟上边要留透光处、高一肘.方舟的门要开在旁边.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层。

旧约只是预表。

神做事的法则:新约篇
使徒保罗,在圣经哥林多前书3章10-11节讲的极为的形象化。
(神的所赐)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基督的身体)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
(末后会有使徒吗?)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末后会有逼迫吗?)....因为魔鬼知道自己的时候不多、就气忿忿的下到你们那里去了。

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籍着基督(j教会或人)羞辱魔鬼。
圣经里也有明确记载: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这女人的后裔是谁啊?就是耶稣基督。我们又是基督的身体,我们若是打魔鬼的头,他岂会任你宰割,所以圣经里说道:因为魔鬼知道自己的时候不多、就气忿忿的下到你们那里去了。

F. 上帝问题

1、我看过《圣经》,很遗憾——上帝的形象,圣经里没有描述。
2、这个问题,圣经里的说法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3、这是耶稣的形象。

1、 基督教廷或一些教徒为了扩大自己的宗教统治,编造了很多说法和谎言来欺骗世人。以前,很多错误论点都是写在圣经上的——我查证过基督教的历史,关于“地心说、日心说、女人比男人多一根肋骨等等”原来都是写在圣经上的——后来被科学推翻了,因此还烧死了布鲁诺,迫害哥白尼和伽利略等。
文艺复兴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根本论点,被证明是错的,原来的大部分信众都对上帝产生了怀疑,认为被骗了,很多人退教。马丁-路德为了挽救局势,发起了浩大的宗教革新运动,删掉了原来一些错误的说法,重新阐释基督教义,这就是现在的基督新教。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段历史,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无论中文、英文,网络还是谷歌;去图书馆查看相关历史资料也能找到。
经,对一个教派来说,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宪法。如果圣经上没有写的言论,不能随便乱说,可能会歪曲、甚至与“神”的精神相矛盾,会阻碍教会的发展。
这样看来,现在的圣经和耶稣刚刚复活后彼得、扫罗所宣扬的圣经教义是有很大的区别了。

2、 想成为基督徒是要多说谎的。基督教和现代文明相抵触,只有多说谎才能由慕道友真信耶稣,下面列举基督教常用的谎言:
1,全世界信基督教的科学家有80%(假的,估计现在不到7%,核心的不到0.1%)。
2,基督教国家都很富有(假的,非洲乌干达,等多的去)。
3,科学早就推翻进化论了(假的,进化论被各个学科支持)。
4,进化论和基督教不矛盾(假的,进化论完全否定了神造人,否认了基督教是真理)
5,达尔文临终忏悔(假的,最无齿的谎言)。
6,进化论缺乏重大证据(假的,化石体系强烈支持进化论且找不到任何推翻进化论的证据)。
7,爱因斯坦是基督徒(假的,了解基督教的人对基督教的认识更为清晰)。
8,以色列建国的预言(假的,以色列人根本不信基督教,那里战争不断),
等等很多。有了上面这些谎言,慕道友至少兴奋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傻笑的基督徒多半都是因为上面的这些谎言在笑,这些谎言给他们莫大的满足感。一般对谎言没有分辨和抵抗能力的人是极容易成为基督徒的。

G. 为什么那么多宗教

先说“为什么那么多宗教”,但从“宗教”这两个字就可以知道,“宗”是个量词,量词转名词用为分支的意思,如唐太宗、宋仁宗、明武宗……皆皇室一系而即位也——“宗教”应相对于“祖教”而言,但这些“宗”却未必是一“祖”派生下来的,或者因其多(“一宗一宗的”)故称“宗教”吧!
再说佛教东来,实在是东土需要,否则来的宗教还少吗?每一宗我祖国也没抵制它,只是水土未服难以兴盛而已。佛教西汉初来并无大影响,至三国魏晋,儒教丧失主宰人心之力,道家思想复兴为“玄学”,竹下清谈,终亦不成立国意识形态气象,而佛教思想光辉呈现,思辩之精湛,臆想之奇广,非古印度王子哪能由此条件无穷追问而致?且佛教慈悲为怀,佛的形象一改我国古代生民敬畏的统治者作威作福堂堂仪表,使人立即倾倒!随后道家不服,仿佛教创道教,初以老子为教主(太上老君),后在老子上将开天辟地盘古氏奉为元始天尊,犹感虚弱,再尊轩辕黄帝为太上道君,让当世皇帝可以代入角色争取支持,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历史上由此三教逐鹿,至北宋尝试统合,南宋朱熹集成“理学”,在儒教基础上把佛、道思想纳入教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主流意识形态。
提问的网友,你是把道教境遇和佛教相比才有这种感慨,其实这种情况是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忌讳道教汉民族特性造成的历史痕迹……

H. 上帝是否在基督面前出现过,是人的形象么

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因为,如果信仰基督,三位一体的神是耶和华,耶稣和圣灵。基督是耶稣的工作。在耶稣没有道成肉身以前,他们是天天见面的。耶稣是上帝的话。也就是道。如果你问他们见面的话。在耶稣道成肉身以前,在创世纪时候,神说,照着我们的形象造人。我们就是上帝,耶稣和圣灵。但是他们都是灵。耶稣道成肉身以后,他们也见过面,我们不知道就是了。上帝是个灵,根据基督教的教义,肯定不是人的想象。仅供参考。

I. 各位上帝是什么意思

上帝 [shàng d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天帝。古时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神
2.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认为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拥有至上权力,英明,仁慈,使人们崇拜并向他祈祷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天主
网络释义
上帝是犹太教、基督教信仰的创造宇宙之神。被视为宗教信徒至高无上的信仰,在基督教中,上帝是永恒的存在,创造和治理世界。上帝是宇宙的支撑和创造者。自然神论说,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泛神论则认为,上帝是宇宙的本身。基督教相信上帝既超然(完全独立、天谴、存在于宇宙)又内在(存在于世界)。 查看网络
英文翻译
lord

J. 人类的始祖亚当是否得救

作者:止止辰 这个问题其实争议并不大,由于最近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我就此做些回答。我个人认为亚当是得救的最重要的圣经依据,是在亚当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后,上帝为他做了皮衣。 耶和华 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创 3:21)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创世纪第三章的这一段经文是一个对神的救恩的重要预表。上帝用皮子做衣服给亚当和夏娃,既然是皮子做的衣服,就必然意味这有动物被杀,被杀就一定要流血,要死亡。所以,要遮掩亚当犯罪的羞耻就必需要有生命流血至死,而这流血和死亡的代价又不是亚当本人来付,而是由别的生命来替代。所有这一切都是在预表人的罪之解决办法,也就是要有替代我们人类的流血和牺牲。这一代赎的真理启示是渐近的,从伊甸园里神给亚当作皮衣开始,到了神子耶稣被钉十架之际,这一启示达到了最高峰和完全。 上帝为亚当夫妇做皮衣,这个皮衣是人的罪如何才得以被遮盖和赦免的重要预表。亚当接受了神所预备的皮衣,替代了自己原来用树叶编织的裙子。用树叶编织的裙子来遮羞是人为的方法,是神所不能接受的。而亚当放弃了自己的方法,接受了神的方法。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说,亚当凭着对神的信心,接受了神对罪的解决方法,而这一方法是指向主耶稣基督的替代性流血牺牲。因此,我们认为亚当是得救的,因他接受了神的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