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蒙古乌兰巴托大学详细资料
乌兰巴托大学为蒙古的国立大学,1992年建校。现有在校生约2000人。该校过去隶属于蒙古国社会科学院,在历史考古、语言文学等人文学科方面师资力量较强,由于蒙古的历史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校较重视汉语教学,专业的和非专业的学习汉语学生人数较多,达全校学生的10%左右,所修课事也约占每周总课时的50%左右。另外,该校与中国内蒙古师大等内蒙院校有较密切的学术和人员交流关系,每年该校有一批教师在内蒙古一些大学读硕士 和博士学位;另中文专业每年有大约20名学生在内师大进修一个学期到一学年。 学校位于朱可夫广场附近!
B. 赴蒙古国志愿者在蒙古国那边的生活条件怎么样
汉语志愿者可参考:
那要看哪个城市了,一般是三个城市,乌兰巴托,达尔汗,额尔登特,好像又有一个后杭爱省还是前戈壁了,前三个城市的生活条件都不错的,很闲适。下面吃穿住行说一下:在达尔汗和额尔登特蔬菜比较少,华人比较少,略有寂寞的。乌兰巴托吃和国内差不多。住的条件蒙方提供(包括基本的生活备品,如被褥,锅碗等),如果没有可以申诉大使馆,大使馆发函,这是你最有效的途径,我们的大使馆在蒙古是很强势的。衣服在哪里都能买到,不要带太多,皮衣很便宜。打车不计程,起价一千图左右(约合人民币六七元,和国内差不多,上车谈好价钱。)
乌兰巴托的安全条件相对后几个城市比较乱,如果是为了志愿汉语交流提高业务能力还是乌兰巴托,如果为了挣美元和享受生活还是达尔汗或额尔登特,那是陶净心灵的地方,尤其到了五月份,草原的气候比国内科尔沁或锡林郭勒亦或阿拉善的草原都温凉,是人间天堂,乌兰巴托的气候城市污染较重,一般晚上九点之前看不到星星。
给朋友几个去蒙古志愿的动机,你可以参考,一,目的性比较强的,如果你是蒙古族,有一点抱负,可以去体验那里的生活,且行且思,机遇无处不在;如果你是学生,研究生可以在那里发现课题,做一做很有价值。二,目的性较弱的,如果你是一个向往自由,有着进取冒险个性的人,去蒙古是很好的选择,首先,你背负着国家的使命,这种崇高感不是大多数人一辈子能体会的,其次,在那里真的很自由,你可以发现人本质存在的思维价值,人的道德意识等等诸如形而上的东西。人生如苦旅,这可以说是你一生都取之不竭的思想源泉。不是在国内去趟西藏或天涯海角就会拥有的了的。
越说越跑题了,如果可以我可以说一本十万字的小说。呵呵,最后告诉你,不要担心什么生活问题,毕竟生活是人创造的不是?而且这些创造对于你不是难事儿。不要担心。
QQ 2763370
C. 乌兰巴托旅游怎么样,乌兰巴托旅游好玩吗
佛教着名寺院甘登寺、博格达汗宫博物馆、乔金扎玛博物馆等12家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军事博物馆
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军事博物馆里面的藏品基本上就是一些古老的大刀、火枪、火药炮、老式的俄式步枪、机枪等,还有个别的日本、美国的步枪和机枪,还有一些头盔、弹药及服装等。主要是图片和一些实物展品。
特日勒吉国家森林公园
特日勒吉国家森林公园距乌兰巴托以东80公里,肯特山脉中的一处自然保护区。特日勒吉度假村全年开放。这里有魏峨的群山、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河水,还有三友洞、乌龟石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晚上游客可以在度假村蒙古包过夜。观赏特日勒吉河岸原始而无污染的迷人景色,您真正体会到归大自然的感觉。特日勒吉森林公园是一处自然保护区,群山、森林、河水等自然景观,而且哦这里可以过夜,当然啦是住在蒙古包里,体会一下这儿的夜晚多么迷人。湛蓝的天空、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水,来前听说这儿是难得被污染的地方,现在看来确实是不错,很合心意。
从度假村往下走,这些度假村都是在草原坡上,所以站在那缓坡上看这儿感觉还是不错滴。特日勒吉河水丛林环绕,要是来的时候够棒,还能看到山上雪水融化,滚落下来之气势,场面可是相当壮观,想想当年那些草原上的英雄在这些河流边小憩之景,真是增添了些豪气。
甘登寺
甘登寺是蒙古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里面摆放着蒙古国的国宝——金佛像,这里有从各国来的信奉者,寺院广场有着很多的鸽子,如果您是佛教的信奉者,就应该来到这个地方。
国家历史博物馆
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是蒙古国成立最早、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原为革命博物馆。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共有三层,一层展品包括蒙古石器时代遗址和岩石雕刻,二层收藏了大量民族服装,三层则集中展示了蒙古游牧文化的代表藏品。重点展示介绍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其继承者建立蒙古帝国,进而建立元朝和蒙古独立后的情况
D. 生活乌兰巴托怎么样
住在那里的人普片都很短命。因为夏天短冬天长,7月份左右傍晚时分的气温比我们冬天还要冷(日夜温差很大,一冷一热,人很容易病的)而且他们的紫外线也比我们高出很多。去蒙古旅游,见识见识是可以的,但是并不适合我们长住。
E. 蒙古国没有或者少有的食物或者用品有什么
蒙古人喜欢玉石或玛瑙的鼻烟壶,送人很受欢迎。吃的东西嘛,蒙古人不爱吃鱼和禽类的内脏,你带点儿真空烤鸭也许会受欢迎,蒙古有个北京餐厅,里面的烤鸭味道不正宗。蒙古羊肉很便宜,16块钱左右一斤。洗漱用品用不着带太多,因为那里都有卖的,你可以去一个叫NOMIN(诺敏)的连锁超市里买到。皮大衣什么的就不用带了,因为蒙古的更好。气候是很苦逼,不知道你要去的是什么地方?乌兰巴托生活要方便一些。那里有很多服装厂,衣服不一定非要从中国进口。一般去过蒙古的中国人,包括南方人都说那里除了天气冷一些,还是可以生活的。餐厅很多,中餐厅也有,不过好多都在矿区,菜都不便宜,最便宜的就是西红柿炒鸡蛋。牛羊肉很便宜,当地人都是整只整只的买回家吃。冬天尽量少出门,因为特别冷,一般能到零下30-40度。
F. 蒙古人的性格豪爽体现在哪
蒙古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历来待人热情、性格豪爽,这一特点也自然而然反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有钱就花,开心就好。
“挣钱就是为了花”
每逢节日,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大大小小的商场就会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就拿3月8日妇女节这天为例,鲜花和蛋糕更是卖到脱销。记者随便打听了一下,一束鲜花的价格大约合人民币100元左右,这对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的蒙古人来说可不是个小数字。记者问蒙古朋友这样花钱心不心疼,朋友的一句话道出了蒙古人的消费观:“挣钱不就是为了花吗?”
记者来蒙古虽然时间不长,但很快就发现这个国家人们的消费观和我们中国人有着很大的差别。蒙古人历来是逐水草而居,所以他们自古没有存钱的意识。虽然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定居,但由于受到西方消费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没有养成储蓄的习惯,因此总是钱一到手就花掉。没有了再向亲戚朋友或到单位去借,或者干脆就去当铺。据说在当铺发展的高峰时期,仅有约250万人口的蒙古,当铺数量就达到1000多家。
当铺招牌随处可见
在乌兰巴托的大街小巷,当铺的招牌随处可见。大到汽车家电,小到戒指项链,甚至连用过的旧地毯都可以拿去当。蒙古绝大多数单位都是半个月就发一次工资,许多人领完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还钱,第二件事就是下饭馆。所以蒙古的饭馆平时人多,而周末则比较冷清。
记者在购物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蒙古人买东西不讲价,无论是正规的大商场还是街边私人小店,如果你要讨价还价,都会被拒绝。有一次记者在私人摊位上买工艺钥匙链,试着跟摊主讲价,摊主回答得很干脆:“你买一个是这个价,买十个还是这个价。”
更令人惊讶的是,记者的一个朋友回国前准备买些高档香水送人,想把店里剩下的几瓶都“包圆”,没想到店主却坚决不肯:“我不能都卖给你,否则别人来就买不到了!”后来听当地人对我说,蒙古人之所以有这样的习惯,与其经济不够发达有一定关系。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蒙古的物质生活一直比较匮乏,能保证日常用品的供应已经不易,商品丰富则只是近几年的事。所以一些人对东西的重视甚至超过了买东西要用的钱。
不必担心买到假货
在蒙古购物时你不必担心买到假货。当问到商品的材质时,售货员都会一五一十地告诉顾客,真正做到童叟无欺。比如记者在买鞋或买皮衣时,即使售货员一眼就看出我们是外国人,知道我们不懂行,也会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们材料是人造的还是真皮的。朋友告诉我,在蒙古买皮货或绒毛制品时一般都是真材实料,因为蒙古只出产这些纯天然的东西。如果掺假,成本反而会高。记者对此也深有体会,在蒙古买一床纯驼绒被只需人民币一二百元,而买一床化纤的七孔棉被则需三四百元,因为这些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再者,蒙古无论是国营还是私人商店,售货员的工资并不与销售业绩挂钩,这也是她们推销商品时比较老实的一个原因。
G. 乌兰巴托人穿皮衣吗
穿
H. 为什么蒙古男人都扎腰带
蒙古袍男女均穿,男袍朴实宽松,女袍华丽、秀气。未婚妇女及男子袍子上都扎腰带,腰带以整幅绸子为主,或用黑、蓝布束之。扎腰带,既保暖,又方便。
男人们习惯在腰带左右两侧佩挂一把别致的蒙古小刀和烟荷包。现代以来扎皮带的人也越来越多。蒙古族已婚妇女不束腰带,因此,蒙古人称已婚妇女为“不束开”,即“不束腰带的人”。 新疆的蒙古族穿棉袍的不多,冬季大都穿皮袍,分有布面和无布面两种。帽子有“托尔齐克”靴子有革制和毡制两种,按照蒙古族的传统习俗,男性在左耳佩一只耳环。
I. 蒙古人的习俗
1 服饰 蒙古族男女衣着款式相似,都穿长袍,长袍右开襟,不开权,袖长而窄,高领,袍子的袖口、领子、袍边都缝有图饰。由于季节的不同,袍子的选料也不一样,天气暖和时,王公贵族 喜欢用绸缎等上等衣料缝制长袍,穷人们则穿粗布缝制的袍子;寒冷季节用羊皮制作长 袍,也用羊毛、驼绒制作棉袍。另外,男人们也有穿光板皮衣裤的。讲究的男子穿长袍时都 扎腰带,并且在腰带右侧佩挂一把别致的蒙古小刀,腰带左侧挂烟荷包及打火用具,显得英健而晓勇。蒙古族妇女的袍子多为红、绿、蓝等鲜艳的颜色。长袍的领口、袖口、胸襟、下摆均有搭配刺绣。卫拉特蒙古已婚妇女不束腰带,因此,称已婚妇女为"不束开",即不束腰带的人,她们穿的袍子有"特尔利克",其式样是长袍的前面有襟、腰围有折子;还有一种"策格德格",其式样是前面开衩,无袖,似同长坎肩。 蒙古族妇女爱好装饰,喜欢留长辫,姑娘时梳两根,也有的梳十几根,都喜欢在发辫上 用绸缎绢做成长穗,也有挂附金圈、银圈、铜片、碧玉、珊瑚的。有钱人非常讲究首饰,佩戴珠宝、金银制作的耳环和手镯、戒指、项链。 2 饮食 蒙古人传统的食物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肉制品(红食),第二种是奶制品(白食),第三种是以奶为原料的饮品。蒙古人的饮食是有讲究的,饮食分为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夏季为4月至10月,主要食物是奶制品。这一时期,肉吃得相对少些。主要原因就是冬季需要吃肉增加脂肪,抵抗寒冷。经过几个月的积累后,到了夏季需要用奶制品进行消化和吸收,这对健康十分有益。蒙古小孩从小就吃奶制品,但是禁止过量吃肉,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在古代,蒙古人很少有人得肝、胆和肠胃病的。 蒙古人很早就知道如何科学膳食,如何自我保健。在蒙古有一句谚语:早餐要自己一个人吃,午餐要和朋友分着吃,晚餐要给敌人吃。其意思与中国的“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有异曲同工之处。独特的饮食文化,造就了蒙古人强悍的体格。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蒙古人的饮食结构、饮食器具和饮食模式受西方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变化。受传统饮食文化影响较深的牧区,虽然还保存着一些古老的饮食文化,但可能是受苏联和西方的影响,现在蒙餐西吃成为新的饮食模式。而在城市,人们的饮食模式完全西化了。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有许多的大饭店、小饭馆,其餐饮环境、饮食餐具和上菜程序完全参照欧洲的标准。用餐环境讲究,餐具全部是刀叉和盘子。小饭馆虽然有奶茶,做的是蒙餐,但是蒙餐的结构、模式和餐具与西餐没什么两样。普通百姓家也是一样,饭桌上除了常出现色拉、汤、套餐外,还有面包、奶油、黄油、果酱等预备着
J. 乌兰巴托消费水平
乌兰巴托消费水平和韩国差不多。肯定要比哈尔滨高 以前是没有韩国高,但是现在蒙图和韩元基本上没有汇率差了。而且今年年初由于蒙图贬值物价疯长,现在基本上已经和韩国差不多了。最主要的是蒙古的房价特别贵,生活必需品90%以上都靠外国进口,所以物价还是很高的。只是人们生活水平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