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皮衣吊牌面料成分是皮衣(聚酯纤维)是不是真皮的
不是真皮。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于1941年发明,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
随着有机合成、高分子科学和工业的发展,近年研制开发出多种具有不同特性的实用性PET纤维。如具有高伸缩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纤维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PTT)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的全芳香族聚酯纤维等:所谓的“聚酯纤维”通常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1)皮衣什么时候发明扩展阅读:
聚酯纤维面料的特点
1.强韧度高。
短纤维强度为2.6~5.7cN/dtex,高强力纤维为5.6~ 8.0cN/dtex。由于吸湿性较低,它的湿态强度与干态强度基本相同。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
2.弹性好。
弹性接近羊毛,当伸长5%~6%时,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耐皱性超过其他纤维,即织物不折皱,尺寸稳定性好。弹性模数为22~141cN/dtex,比锦纶高2~3倍。.涤纶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
3.耐热性涤纶是通过熔纺法制成,成形后的纤维可又再经加热熔化,属于热塑性纤维。
涤纶的熔点比较高,而比热容和导热率都较小,因而涤纶纤维的耐热性和绝热性要高些。是合成纤维中最好的。
4.热塑性好,抗熔性较差。
由于涤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因此涤纶是合成纤织物中耐热性最好的面料,具有热塑性,可制做百褶裙,且褶裥持久。同时,涤纶织物的抗熔性较差,遇着烟灰、火星等易形成孔洞。因此,穿着时应尽量避免与烟头、火花等接触。
5.耐磨性好。
耐磨性仅次于耐磨性最好的锦纶,比其他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好。
6.耐光性好。
耐光性仅次于腈纶。涤纶织物的耐光性较好,除比腈纶差外,其耐晒能力胜过天然纤维织物。尤其是在玻璃后面的耐晒能力很好,几乎与腈纶不相上下。
7.耐腐蚀。
可耐漂白剂、氧化剂、烃类、酮类、石油产品及无机酸。耐稀碱,不怕霉,但热碱可使其分解。还有较强的抗酸碱性,抗紫外线的能力
8.染色性较差,但色牢度好,不易褪色。
涤纶分子链上因无特定的染色基团,而且极性较小,所以染色较为困难,易染性较差,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
9. 吸湿性较差,穿着有闷热感,同时易带静电、沾污灰尘,影响美观和舒适性。不过洗后极易干燥,且湿强几乎不下降,不变形,有良好的洗可穿性能。
⑵ 买了件皮衣夹克,里料面料是100%聚酯纤维还是皮衣吗
主要还是要外面的皮,这样也叫皮衣啊。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于1941年发明,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
随着有机合成、高分子科学和工业的发展,近年研制开发出多种具有不同特性的实用性PET纤维。如具有高伸缩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纤维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PTT)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的全芳香族聚酯纤维等:所谓的“聚酯纤维”通常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真皮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
保养方法是用干毛巾抹干净皮具上的水分和污物,用皮具清洁液将其清理干净,再用皮具光亮剂涂刷一层。这样会使皮具始终保持柔软舒适皮具请勿超负荷盛物,避免与粗糙尖锐物体发生摩擦造成损坏,忌在烈日下爆晒,火烤或挤压,勿接近易燃品.配饰类勿受潮、勿接近酸性物品。
请经常使用柔软布擦拭,以免刮伤,脏污变质,皮具应常用皮具保养液擦拭。但要注意的是,因皮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使用时最好先问清楚皮质,再以保养液涂抹在皮包的底部或是内侧等不顺眼的地方,以测试它是否能适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真皮
⑶ 皮革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这个是我给皮革专业讲课的资料。
皮革是猿从树上走下穿的第一件衣服。
皮革工业是人类最古老的工业。皮革工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
下面简单地回顾皮革的发展史。
★ 史前:“用革造扉,用皮造履”
☆“夏以树叶遮体,冬以兽皮御寒”,“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上古穴居而野外,衣毛而冒皮”——《后汉书•舆服》;“上古被发服皮”——《炙彀子》;
☆ 北京猿人文化遗址,出土刮削石器;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骨针,表明1万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人类已经掌握缝制兽皮服装技术;
☆ 伏羲正姓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近代中国实业通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 殷商
☆ 河南安阳出土殷商时代“戍革鼎”上刻有“革”字——其型若披着盔甲的武士;
☆ 河南安阳殷墓出土木腔蟒皮鼓;
☆ “裘”“皮”“革”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可查到;
☆ “甲始于夏第六世帝杼”——《尚书》
★ 周
☆ 周朝设有“金、玉、皮、工、石”五种官吏管理日常生活用品;
☆《周礼•考工记》叙述皮革分“函、鲍、韗、韦、裘”五部;
☆ 陕西岐山出土卫盉,卫鼎及其它西周铭文记有很多皮制品,以及皮工的信息;
★ 春秋与战国
☆ 长沙出土春秋晚期的皮甲,湖北江陵出土战国皮甲,多片连接;
☆ 秦兵马俑,染色的皮甲;
☆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糓兮短兵接”——《楚辞》(屈原)
☆ 湖南长沙出土战国革履、革囊、革箙;
★ 汉
☆ 汉武帝,白鹿皮币,成语“鹿皮苍壁”;
☆ 汉章帝时任尚蓬用皮革制第一个皮艇,横渡黄河,防水革;
☆ 通邑大都一家皮革商人每年可销售皮革一千石,紫狐皮一千张,羔羊皮一千石;合肥是皮革集散中心;
☆ 汉武帝,皮影戏,毛皮出口;交通(皮船、车具)、军事(刀鞘、箭袋、盾牌、盔甲)、乐器;
★ 隋唐宋
☆ 皮革为帝王占有,皂靴为皇室专用,直至辛亥革命。
☆ 唐代设有右尚书,管理马辔加工、甲胄,兼管毛皮作坊;
☆ 宋朝设有皮角场;
☆ 元朝皮革鼎盛时期,植物鞣料鞣制皮革,建有日产2000张羊皮的“甸皮局”;
★明朝:制革工业成熟
☆ 张家口是皮革毛皮集散地,拥有制革者1221人,分老羊行和细皮行;
☆《天工开物》记载硝面鞣毛皮法等皮革和毛皮的生产方法,拥有成熟的猪皮制革技术;
☆ 《西游记》:硝面鞣的毛皮遇水走硝
★近现代:
☆1898年,采用现代鞣革和机器设备的清朝商办天津硝皮厂成立;
☆1925年,北京硝皮厂采用铬鞣染色法;
☆1952年,皮革业年产量仅有330万张(折合牛皮标张);1988年,5203万张;1998年,1.13亿张;
☆1978-1997,第一次创业:初步确立世界皮革大国位置
逐步形成了制革、皮鞋(含旅游鞋)、皮件(含皮服)、毛皮四个主体行业和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皮革五金、鞋用材料等配套行业组成的分类齐全的大行业,并逐步建立了从生产、经营、科研到人才培养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998-2008,第二次创业:向世界皮革强国迈进
第一,原料资源丰富:我国的猪皮、羊皮原料资源居世界第一、牛皮居世界第三。
第二,产品产量高:我国每年轻革产量3亿多平方米,皮鞋产量20多亿双,皮衣产量为7000多万件,均居世界首位。
第三,出口总额大:2000年,我国皮革工业商品出口总额123.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推出了行业名牌:中国真皮领先鞋王6个、中国真皮鞋王8个、中国真皮名鞋25个、中国真皮衣王10个、中国真皮名装5个、中国真皮标志裘皮衣王4个、中国箱包12强,以及真皮标志企业400多个、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企业26个。
中国驰名商标40个。中国出口名牌5个。中国名牌47个:其中皮鞋旅游鞋29个,皮革服装、裘皮服装11个,箱包7个。
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区域和生产基地:浙江温州——"中国鞋都"、浙江海宁——"中国皮革之都"、河北辛集——"中国皮革皮衣之都"、广东花都——"中国皮具之都";浙江崇福——"中国皮草名镇"、河北肃宁——"中国裘皮之都”、成都武侯——"中国女鞋之都"、重庆璧山——"中国西部鞋都"、广东惠东——"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河北白沟——"中国箱包之都"。
⑷ 皮雕的起源
皮雕艺术的起源概况:皮雕艺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欧洲中世纪时期,就有利用皮革的延展性来做浮雕式图案的器具。皮雕作品雕刻精美,工艺细致,在欧洲中世纪之后一度是皇宫贵族身份和名望的象征。这种皮雕工艺长期的私下传授,并没有公开和流行。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同时皮雕由西班牙传入美洲。一直到20世纪以后,皮雕才成为美洲人的喜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占领军传入日本,后由日本传入中国台湾,近几年才传入中国内陆,在国内开始蓬勃发展。
⑸ 人类 什么时候 发明 布 开始做衣服穿的
人类是从何时开始穿衣服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科学家们认为,从身裹兽皮发展到穿经过剪裁和缝纫的衣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由于纤维等腐烂速度较快,迄今为止,科学家研究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只能凭借一些间接证据。早先的研究认为,人类在距今7万年前穿上衣服。但最近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人类可能在距今约19万年前已开始穿衣服。他们的依据竟然是寄生在人身体上的虱子。
虱子与人类穿衣史
与人有关的虱子共有三种:头虱、体虱和阴虱。头虱和阴虱主要寄生在毛发中,而体虱喜欢生活在人穿的衣服里。专家普遍认为,体虱是由头虱分化而来的,并推测体虱从头虱中分化可能发生在衣服开始在人类中普及之时,正是衣服的出现给了体虱以寄生的新环境。因此,如果知道体虱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就能推测出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
几年前,科学家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分子钟”的技术。他们首先对寄生于人身上的虱子和寄生于黑猩猩身上的虱子的遗传密码进行了比较,确定产生每个遗传变异平均所需的时间。之后,他们分析了约40种头虱和体虱DNA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体虱大概于距今7.2万年前从头虱中分化出来。据此,他们估计人类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穿上衣服的。
不过,不少人对这项研究提出质疑。因为线粒体DNA毕竟比较简单,这个钟可能不太准。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远古时代,好氧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以后,在长期互利共生中演化形成了现在的线粒体。在随后的演化过程中好氧细菌逐步丧失了独立性,并将大量遗传信息转移到了宿主细胞中,形成了线粒体的半自主性。因为DNA的变化速度比较稳定,所以比较头虱和体虱线粒体DNA的不同可以大致推测出两者分化的年代。最近,科学家检测了头虱和体虱的线粒体DNA和核DNA,得出的结论应当更加精确,而且听上去更“刺激”——人类穿衣服已经超过19万年。现代人类已经产生了超过20万年,在之前的直立人就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制造衣服。我们看到的“北京人”(属于直立人)的插画都是穿着兽皮衣的。
最早的服装什么样?
目前,无论是服装史学者,还是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人类服装的最初形式,是由兽皮、树叶之类的遮掩物发展起来的,而这种遮掩物又类似当今人们所穿着的围裙。以人类最初服饰的遮掩范围来看,仅仅能掩盖住腰部以下,腿部以上的部位。现在,人们可考证人类最早使用工具缝制衣服的历史距今大约几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中出土的骨针,足以证明这一点。本世纪3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一枚骨针。这枚骨针长82毫米,针身最粗处直径3.3毫米,针身圆滑而略弯,针尖圆而锐利,针的尾端直径3.1毫米处有微小的针眼。制作这样的骨针,必须经过切割兽骨,精细地刮削、磨制以及挖穿针眼等多道工序,需要较高的制作工艺才能完成。这枚骨针也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缝纫工具。我们可以推断,在原始人类学会使用骨针之前,人类早已懂得用兽皮、树叶之类裹身了。
中国人穿衣史
当人类从蒙昧中挣脱出来,开始制作工具、捕猎劳作的同时,就有了服装的雏形:茹毛饮血、而衣皮苇——即吃生肉、喝畜血、穿兽皮、遮树叶。此时的“服装”具有其最原始的三个功能:御寒、护体、遮羞,而材料直接取之于大自然。后来,人们发现有些树皮经过沤制后会留下很长的纤维,可以用来搓绳结网,还可以用它来结成片状物围身,这就是纺织物的前身。此时大约是神话传说的伏羲渔猎时代,距今约1万多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末期。
再后是神农的农牧时代,据传神农氏教民种植葛麻谷物,开始有了农业和畜牧业,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它使人类摆脱了直接依靠大自然的赐予,逐渐依赖自身的智慧和劳动来创造生活资源。人类最早使用的纤维是葛和麻,它们的茎皮经过剥制、沤泡,可以形成松散的纤维,再将这些纤维用石纺锤搓制成线和绳,编结成渔网和织物,人类进入了纺织时代,服装也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也就是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开始有了养蚕、缫丝、织绸的生产。最初的人们可能只是为了吃蚕茧中的蛹充饥而认识到这种昆虫的,后来在用嘴咀嚼的过程中发现蚕茧的外壳可以抽出很长的纤维来,用它来制成的织物,比麻、葛织物既高贵又柔软舒适。于是,传说黄帝的元妃嫘祖率领民众养蚕缫丝织绸,开始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创造:丝绸。考古发掘证明,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距今已有七千多年了,与传说中的黄帝嫘祖时期基本吻合。
此后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服装的功能开始有了美观、装饰和等级、尊卑等方面的延伸意义。在此后的漫长的奴隶和封建社会中,丝绸价值昂贵,只是有地位和身份的人才有可能穿戴,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衫,称为“布衣”。而服装的色彩等级规定也十分严格,如黄色属帝王专用,违禁则会招来犯上杀身之祸。
棉花是很晚才从印度传入我国的,由于种植棉花比种麻方便,产量高、加工简便,做出的服装也比麻舒适,因而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纤维材料的四大家族:棉、毛、丝、麻。人们采用这四种纺织纤维作为服饰材料的局面一直延续到近代。
1900年,人类首次通过化学的方法生产出了人造纤维,这种纤维的原料仍然还是木质纤维素和棉短绒,人们只是使用了化学手段把它们溶解并加工成纤维,因此把它们称为“再生纤维”更为确切。二次大战期间,中日两国的蚕丝业都遭受了重创,生产丝袜的原料严重不足,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专门用于代替蚕丝生产长统丝袜的合成纤维:Nylon66(尼龙、锦纶)。这是人类第一次采用非纤维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的化学纤维。此后,聚酯纤维(涤纶)也开始闪亮登场,并且很快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纺织纤维。除了锦、涤之外,人们又逐渐发明了维纶、氯纶、氨纶、腈纶、丙纶以及用这些原料为母体的各种改性合成纤维。
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纺织原料之一的蚕丝纤维,由于其产量有限,生产过程繁琐,成本无法与合成纤维抗衡,已经退出了作为主导纺织纤维的地位。但是,蚕丝纤维对人体的安全无毒和服用舒适性却是各类化学纤维甚至包括其他天然纤维都无法比拟的。在今天,贴身的丝绸内衣虽价格昂贵,却是回归自然的结果。
⑹ 求介绍皮衣的历史
皮衣用动物皮毛制成,主要以棕、黑色为主。
在历史上,皮衣经历了从军队用衣到时尚装扮的演变过程。
皮衣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从古埃及坟墓里挖掘出来的画像工艺品中可以看到,皮衣在那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埃及军队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古希腊和古罗马也大大发挥了皮衣的军用作用。因此,是罗马人将皮衣推广到了欧洲,英国人十分精于制皮术,他们将兽皮用来写字或者制造船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圆舟”。 16世纪时皮衣的款式以无袖为主,主要被军人们用来抵御严寒。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皮革制造越来越普及,同时开始了制造皮衣。到了中世纪,几乎欧洲每个城镇都有一个皮革制造厂。
20世纪,皮衣普遍运用在二战战场上以及电影屏幕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电影就是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电影《The wild one》(译为《飞车党》),他身穿一身黑色的机车夹克,这一形象已经成为了他的代表。也就是因为这部电影,皮衣开始在英国以及美国的年轻人中间流行开来。
⑺ 皮革文化、起源历史
最早北方游牧民族利用狩猎所得到的动物毛皮取暖及居住,然而生皮容易腐败,不耐久存,也不耐用。为了能让皮毛更耐久更耐用呢,原始游牧人以石头敲击使之柔软,后来逐渐发展出让皮子变得柔软的技术。
这种处理皮革的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可以说明是人类的一个进步、艺术演进的历史。随着文明的演变,在皮革的演变史上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 “皮囊壶”的造型曾一度被宋辽时期瓷器所吸收并推崇,从瓷器皮囊壶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皮革器物造型已达到一定的审美高度。从此在人类的生活中开始出现了皮革制作的各种用品,比如说皮革制成的包囊,交通工具,地图,房屋,服装,帽子,鞋,装饰品等等。
之后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类当然不会停留在简单而笨重的皮制品上,他们在皮革制品上开始增加图案使其在视觉上更加美观。之后在不断的劳动和生活中演变出制作技巧也开始设计,开始了最早的皮革艺术设计。
皮革在原始时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是当时人类对皮革的依赖性所导致的。简单的来说人类当时没有制造布料的技术导致对皮革的需求和依赖,所以在当时皮革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具有真正的皮革艺术的产生从最初游牧民族驯马开始,驯马时代始于笼头的发明,后来有了马嚼子,牧民得以跨上马背自由驰骋。
马鞍、马蹬的发明,解放了牧民的双手,以利长途迁徙、四方征战。围绕马的驯养和使用,皮革工艺大显身手。草原先民学会了鞣制皮革,制成了笼头、马鞭、鞍韂、马靴、箭筒、刀鞘、皮盔甲、驯马服、摔跤服、乃至蒙古包上的皮革装饰等。
这些皮具的制作均附加适当的艺术技巧,既有实用功能,又具审美价值。流行数百年的雕花马鞍,即可谓传统皮革工艺的典型代表。
在内蒙古皮革艺术实践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和传承,内蒙古的皮革艺术从使用皮革造型到多样性的艺术创作,它植根于草原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狩猎、畜牧经济,凝聚着草原人民的聪明智慧,千百年来为草原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也成为草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皮革艺术在蒙古民族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牧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皮革制成的生活必需品和装饰品。随着经济的发展,皮革造型艺术所蕴涵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并显示出其发展的潜力和势头。
为了将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认识皮革艺术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就是对皮革艺术保护和发扬。
(7)皮衣什么时候发明扩展阅读:
一、历史发展
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上下游关联度高,依靠市场拉动,产品常青,集创汇、富民、就业为一体的特点。
中国皮革行业,经过调整优化结构,在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专业化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对拉动当地经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皮革生产特色区域和专业市场。它们的形成,奠定了中国皮革行业发展的基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皮革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也由此证明了中国皮革业生命力的旺盛与强大。皮革及其制品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全球皮革总需求量约为1.0亿平方米,相当于3亿张牛皮(标准皮)的产量,中国皮革产量折合标准皮近7000万张,约占全球皮革产量的23.33%。
但是,中国皮革制鞋及其相关产业的企业也应该正视到,21世纪我们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皮革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皮革强国,在品质、价值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在这个市场的大环境中加以磨练和改进。
二、应用领域
皮革的总消费量有一半以上适用来做皮鞋材料。其次,提包、夹袋、运动器具、衣服、皮带、工业用途等都持续的使用皮革。皮雕用的皮革需要亮虽急速增加、但整体看来确实是一点点而已。这些雕刻皮大部分是牛皮,占了皮革原料的7~8成。 但是这些皮革的需要和皮革供应并不一致。
⑻ 谁是原始纺织技术的发明者
原始纺织技术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它从最初的手工编网编席发展而来,母系家族中的妇女们是最初的发明者。有了纺织技术,人们夏天可以穿着用葛藤、麻类植物的纤维编织成的麻衣和草鞋,冬天则穿着由动物毛皮缝成的皮衣和革履。原始的养蚕制丝技术也在这个时期出现。有了这些衣物,人们才可以“衣冠楚楚”。
⑼ 皮衣的介绍
皮衣是采用动物皮,如牛皮、羊皮、蛇皮、鱼皮等动物皮,经过特定工艺加工成的皮革做成的衣服,由于动物皮的毛眼具有透气性,用它来做衣服,人就象多了一层皮肤,所以它对人类的突出贡献是防寒,当然还有很多优点,如美观、高贵、不容易脏等。由于皮衣是用皮革制成,因而它的清洁与护理都要采用专用清洁剂、护理剂。皮衣清洁剂、护理剂的酸碱度PH值应在5~7.5之间,并且是油。由于皮衣经过使用一段很长时间后,内部的油脂会挥发走失而变硬,因而要护理,护理剂应用新发明的皮模拟油皮革软化护理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