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鱼皮衣是哪个民族的
鱼皮衣是赫哲族服饰。
赫哲族的独特服饰,距今已拦闹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专家们表示,赫哲族生活在黑龙江的饶河县和抚远县等地,他们也一直沿江而居以捕鱼为也的古老民族。对赫哲族人来说鱼就是生活的一切,不仅可以用来吃,烹饪出各种不同的美食,还会用鱼制作生活器具,比如鱼刺可以做缝衣针,鱼骨可以做装饰品,最厉害的还是鱼皮做衣服。
赫哲族人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找到仔正了一些适合做衣服的鱼皮,如胖头鱼,鲟鱼,大马哈鱼和草根鱼等等。制作鱼皮衣服的第一步就是捕鱼,根据要做什么样的衣服,捕捉大小合适的鱼。第二步就正式进入制作过程,第三步就是裁剪衣服样子,第四就是缝合,用鱼皮线将衣服样子缝合即可,此时可以搭配不同的鱼皮形成美丽的图案,让衣服显念衡悔得更华丽。
赫哲族介绍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
由于居住地域广阔,赫哲人的自称较多,如“那贝”、“那乃”、“那尼傲”,“赫哲”作为族称最早出现于康熙二年(1663)三月,1934年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出版后,“赫哲”作为族称开始广泛传播。
Ⅱ 谁有鱼皮衣的制做方法
早年在赫哲人居住地区的江河中,鱼不仅数量、品种多,而且捕捞也很容易。由于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人们不仅可以“食其肉”,也可以“衣其皮”。鱼皮可做衣服的有鲢鱼、鲤鱼、大马哈鱼、白鱼、草鱼以及哲罗鱼、赶条鱼等许多种类,用以取皮做衣料的都是十几斤至百斤以上的大鱼。赫哲人捕到鱼后,首先将皮剥下晾干或在火旁烘干,然后去掉鱼鳞,下垫一个槽形木砧,用无刃的铁斧或专用的木斧捶打,使其变得柔韧,近似棉布的感觉,称为“熟皮”。熟好的鱼皮,再按花纹拼接用线连成大张,就成为备用的衣料,用时再按式样和尺寸剪裁制作。缝鱼皮的线是用胖头鱼等鱼类的皮熟好后涂狗鱼油,以增强柔韧性和避免干燥脆裂,再把四周切齐,卷起来像切面条那样切成细丝,存放在阴凉避风的地方以防其干硬,备作缝衣时使用。
Ⅲ 鱼皮衣是哪个民族的标志性服饰
鱼皮衣是赫哲族的标志性服饰。
长年生活在水边、山里,棉布衣料之类想必无法运达。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一边捕鱼、食鱼,一边还要用鱼皮盖房、造舟、制衣,成为世人皆知的“鱼皮部落”。年复一年,他们穿着鱼皮,守着鱼皮,等来了竖着美丽犄角的鹿,也等来了裹着沙尘的风。鱼皮服上的花纹随着年轮渐渐变淡,点点斑痕日益凸显出生存的艰辛和岁月的沧桑。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目前总共只有4600多人,世代生活在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他们掌握的鱼皮服制作技艺,是当今世界上的“唯一”。
鱼皮衣的制作工具
1、木槌床:码雀饥造型别致,状如元宝。用一根直径约50㎝的实心木凿制,底部削平,两岁拆头上翘,上部凿成凸凹状,长约62㎝,宽约35㎝,主要用于放置鱼皮,棰打鞣制鱼皮之用。
2、木棰:造型如铁头锤,用约35㎝的整段粗柞木砍制,柄与棰连接,柄长19㎝,棰厚6㎝,棰长16㎝,主要用于棰打鱼皮之用。
3、木刀:造型似一弯月,用柞木削制,一面薄一面厚,长约65㎝,主要用于剥制鲜鱼皮,因铁质刀易碰坏鱼皮,影响鱼皮质量。
4、木齿锯:造型如同铁锯,一面薄一面厚,薄面凿成锯齿状,迟返长约56㎝,宽约5㎝,主要用于刮鱼鳞。
5、铁铲:造型如斧型,铁头、木柄,铁铲成倒三角形,柄长约48㎝,铲长约20㎝,宽约13㎝,用于铲除干鱼皮上的油脂、鱼肉等。
6、木铡刀:造型如同现代铡草用的铁铡刀,是赫哲族经改良后的鞣制鱼皮工具,只是铡槽、铡刀全用木质凿制。铡槽长51㎝,铡刀长57㎝,主要用于鞣制鱼皮,用此工具,鞣制鱼皮效果较高,即省时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