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衣种类 » 什么民族做鱼皮衣好
扩展阅读
美容为什么要戴手套 2025-05-15 22:32:31

什么民族做鱼皮衣好

发布时间: 2023-10-20 00:24:19

⑴ 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1、苗族: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

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2、布衣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

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

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3、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缠头布为三米长的亮布,两断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的图案。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饰物。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

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装时,妇女多穿鸡毛裙。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

4、

瑶族: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的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

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

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5、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白族妇女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

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头缠白色或蓝色头帕,肩挂手绣挂包。妇女多穿白色或穿浅蓝色右衽上衣,下着白色或浅蓝色宽裤,腰系绣花或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裙,足蹬绣花鞋。

⑵ 鱼皮衣的传统服饰的款式

赫哲族传统服饰的原料多采用抗寒耐磨的狍、鹿、貉、貂等兽皮或鱼皮。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和民族自称不同,制作衣服的兽皮和鱼皮也各有不同,松花江流域的主要以狍皮、鹿皮为衣料,鱼皮次之;而居于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沿岸的多以鱼皮为衣料,鹿皮、狍皮兼之。为了适应当地四季分明自然环境,冬季和夏季的服饰款式略有差异,但都极具民族特色。
赫哲族男子传统服饰款式,冬季多为狍皮、鹿皮缝制的长袍,宽袍大袖,袍长及膝,毛朝里、皮朝外,外系绣花腰带;下着皮裤或棉裤,脚穿狍皮、鹿皮或鱼皮靰鞡,头戴貉(俗称“孬头”)皮帽、狍头帽、狗皮帽等,戴狍皮手套。长袍的衣袖、衣襟、领口均用黑色云纹镶滚。穿时将衣袖、领口的皮毛翻于外面,即保暖又有装饰的效果,充分显示出狩猎民族英勇剽悍的性格。夏季多穿光板皮或鱼皮缝制的衣服,其服饰款式多为对襟式短衣,立领、长袖,并在领口、衣襟、袖口处,镶绣黑色云纹、回形纹,对襟处缀饰两排鲶鱼骨磨制的扣子。头戴桦树皮制作的遮阳帽,其造型似斗笠,尖顶大檐,既遮挡阳光又能挡风雨,帽檐上还缀饰鱼纹或花草纹。
赫哲族女子传统服饰款式,冬季多着鹿皮或狍皮缝制的长袍,也有用皮布混制的长袍。受满族的影响,服饰款式形同满族的旗袍,无领斜襟,衣摆长过膝,腰身稍窄,下身肥大成扇形,袖肥而短。领口、袖口、衣襟、下摆镶滚黑色云纹或鱼鳞纹宽边,并在衣摆下坠饰铜铃或海贝。夏季女子传统服饰质料多为鱼皮或布缝制,款式多为短衣长裤、收腰长袍或短衣长裙等,并在领口、袖口、衣襟处镶绣黑色云纹宽边,头上多戴三角绣花头巾或桦树皮帽。

⑶ 那个民族会做鱼皮衣

鱼皮皮衣工艺——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赫哲族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该民族自古就以渔猎为生,用鱼皮制作各种服饰(包括萨满宗教服饰)也有千年历史。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0。是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 沛代有人叫他们其中一部落为费雅喀
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
据2001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抚远等市县境内。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是全国四处赫哲族聚居地之一。赫哲族 鱼皮衣
赫哲民族文化村大门——典型的赫哲族建筑木克楞
一唱起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那优美舒展的“赫尼哪”调,总会让人想起生活在我国东北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民。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自称‘用日贝”、“那尼卧”、“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又称“赫真”(意为:“东方的人”)、“奇楞”(意为“住在江边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人口约4200多人,主要居住在同江市、饶河县、依兰县、佳木斯市郊区敖其村等。
赫哲族生活的地方,是我国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乌苏里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三江沃野,山水纵横,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特产——蝗鱼、蛙鱼、三花五罗、貂皮、麝鼠……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人们常用“棒打樟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锅里来”来描述这里的富庶。勤劳的赫哲人世世代代生息

⑷ 哪个民族吃鱼刨花,穿鱼皮衣

A 冰雪民族——赫哲族


穿鱼皮

赫哲族世代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两岸,常年以捕鱼为生。鱼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用鱼肉充饥,用鱼皮做衣。

每年的夏、秋两季,是捕鱼的最好时间。赫哲族妇女将捕来的胖头、干条、草根、鲤子等皮剥下,去鳞晾干,用熟鱼皮的木棰棰软,就可以裁制衣服做鱼皮衣的鱼,要选择比较大的,一般都选用十几斤或几十斤的。赫哲族妇女将胖头鱼皮切成细条,制成鱼皮线,将其用野花染成各种颜色,就可以根据生活的需要,裁剪、缝制各种衣服。

食鱼肉

赫哲族人由于身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沿岸,常年以捕鱼为生。因此他们在吃鱼上不仅方法多,而且十分讲究。赫哲族人吃鱼,主要分为生食和熟食两类。

生鱼片,也叫杀生鱼。多选用鲟鱼、鳇鱼和鲤鱼。将活鱼去头、去皮、剔骨,切成细丝,用好米醋浸泡,待鱼肉变白,加入盐、调料和薯仔丝、菠菜、香菜、豆芽,拌匀即可,吃起来鲜而不腥、凉滑爽口,味美异常。生鱼片,既是赫哲族人平时经常吃的菜,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肴;

鱼刨花,是赫哲族人冬季吃生鱼的一种方法。先将冻鱼的皮用刀削掉,然后用刀或刨子将鱼削成刨花一样的薄片,加一些盐就可以了。据说这是冬季下酒的好菜;

“他拉哈”,将鱼肉带皮片下,切成连搭肉片,放在篝火上烤熟,称为“他拉哈”,用不同柴火、放不同调料,可以烤出风味不同的“他拉哈”。


美丽的赫哲族姑娘

⑸ 鱼皮衣是哪个民族的标志性服饰

鱼皮衣是赫哲族的标志性服饰。

长年生活在水边、山里,棉布衣料之类想必无法运达。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一边捕鱼、食鱼,一边还要用鱼皮盖房、造舟、制衣,成为世人皆知的“鱼皮部落”。年复一年,他们穿着鱼皮,守着鱼皮,等来了竖着美丽犄角的鹿,也等来了裹着沙尘的风。鱼皮服上的花纹随着年轮渐渐变淡,点点斑痕日益凸显出生存的艰辛和岁月的沧桑。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目前总共只有4600多人,世代生活在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他们掌握的鱼皮服制作技艺,是当今世界上的“唯一”。

鱼皮衣的制作工具

1、木槌床:码雀饥造型别致,状如元宝。用一根直径约50㎝的实心木凿制,底部削平,两岁拆头上翘,上部凿成凸凹状,长约62㎝,宽约35㎝,主要用于放置鱼皮,棰打鞣制鱼皮之用。

2、木棰:造型如铁头锤,用约35㎝的整段粗柞木砍制,柄与棰连接,柄长19㎝,棰厚6㎝,棰长16㎝,主要用于棰打鱼皮之用。

3、木刀:造型似一弯月,用柞木削制,一面薄一面厚,长约65㎝,主要用于剥制鲜鱼皮,因铁质刀易碰坏鱼皮,影响鱼皮质量。

4、木齿锯:造型如同铁锯,一面薄一面厚,薄面凿成锯齿状,迟返长约56㎝,宽约5㎝,主要用于刮鱼鳞。

5、铁铲:造型如斧型,铁头、木柄,铁铲成倒三角形,柄长约48㎝,铲长约20㎝,宽约13㎝,用于铲除干鱼皮上的油脂、鱼肉等。

6、木铡刀:造型如同现代铡草用的铁铡刀,是赫哲族经改良后的鞣制鱼皮工具,只是铡槽、铡刀全用木质凿制。铡槽长51㎝,铡刀长57㎝,主要用于鞣制鱼皮,用此工具,鞣制鱼皮效果较高,即省时又省力。

⑹ 美轮美奂的赫哲族鱼皮衣文化

赫哲族由于居住的环境,使得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鱼的影响,如今种种发掘出来的文物史料都能证明赫哲族千年前就围绕鱼进行生产活动。传承到如今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鱼文化更是成为了赫哲族文化的象征。

赫哲族的鱼皮衣历史久远。我国古代文献《山海经》第九卷《海外东经》中便有“玄股之国,在其(黑齿)北,其为人衣鱼食鸥”的记载。“衣鱼”西晋学者郭璞解释为“以鱼皮为衣也。”说明两千多年前,赫哲族的先民就使用鱼皮做衣服了。另据密山新开流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鱼叉及骨针,证明赫哲族的先民捕鱼和缝制鱼皮衣有数千年了。

鱼皮服饰大致可分为鱼皮长袍、鱼皮短衫、鱼皮裤、鱼皮鞋、鱼皮围裙、鱼皮帽子等。男式鱼皮上衣为对襟,女式为大襟。赫哲族人称女式鱼皮长袍为“鸟提库”。造型整体与旗袍类似,有领口无立领,偏襟右祍,全身一体吵没,中间无腰,长过膝盖,下摆稍宽,袖口有直筒、稍窄收口两种。

装饰上,鱼皮长袍领口、袖口、衣襟、底襟都有彩色的装饰,其中有单色的也有图案的,前身整体呈单色,没有过多的纹饰,背面纹饰丰富,图案呈对称式,均以卷曲的云纹为基本图案要素。

男式鱼皮上衣从造型上看,衣长到臀部,衣服形状整体直上直下,有立领,右襟和对襟均有,袖口微收。从装饰上看,领口、袖口、衣襟及衣身下摆部均有装饰,有单色的、有云纹图案的,由于制作衣服的鱼的种类不同,衣身的整体纹理也不相同。立领,右衽大襟,鱼皮绳盘扣袢。衣服袖口、领口、衣襟及衣身下摆部饰有“S”形图案。

套裤的形式只是两个筒形裤腿,没有裤腰,男式的上端为齐口,女式的上端为斜口。赫哲族人称男式鱼皮套裤为“卧又克衣”。赫哲族人称女式鱼皮套裤为“嘎荣”,口呈月牙形状,前边到腰部,后边到大腿根部。女式鱼皮套裤,裤腿上宽下窄,上端系有缀带,裤脚缀有“S”形纹饰。鱼皮裤造型与普通裤子基本一致,裤腰和裤裆部较为宽松肥大,裤腿稍窄些。

鱼皮靴俗称鱼皮靰鞡,由鱼皮四周整体向上折起,抽褶向上形成底部,前面与鞋脸缝制在一起,形成半圆形,鞋口再橘碰前用另一块鱼皮缝上,形成圆筒形靴靿,然后穿绳或皮条做鞋带。此鞋由身、脸、黝三部分组成。鱼皮鞋既结实保暖,又抗寒防水防滑,适于在冰上和泥泞道路上行走及从事渔猎生产。

赫哲族人圆清有丰富的鱼皮制作经验,他们根据鱼皮的特性和鱼的不同制作不同的衣物,如制作短衣、长袍的鱼大致有鳄鱼、鲤鱼、大马哈鱼、白鱼等。鲇鱼皮柔软有韧性,是制作鱼皮衣的上好材料。

制作鱼皮靰鞡和鱼皮套裤大部分是怀头鱼、哲罗鱼,也有用鲤鱼制作的鞋子,穿之前用水浸泡,柔软耐磨。鱼皮制作手工技艺流程大致有选鱼、剥鱼皮、晾晒阴干、去肉脂除鳞、鞣制、剪裁、制鱼皮线、磨制鱼骨针、缝制和染色等。

鱼皮服饰的图案形象和内容千姿百态。赫哲族人早年穿的衣裤鞋帽上,都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从大的形象范围分,这些图案主要有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种类。动物类又可分为哺乳类,爬行类,鸟类,鱼类,昆虫类,假想类如龙、双头鹰、鸟鱼等;植物类有花、草、树木等;自然现象类有云彩、波浪、漩涡、螺旋等,总数不下50余种。

“鱼皮衣”是赫哲族服饰中最具特色、最为象征性的服饰,也是识别这一民族的强烈标识符号,它起着族徽的作用。其精湛的鞣制技艺堪称一绝,虽制作繁琐,但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⑺ 哪个民族会做鱼皮衣

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赫哲族人喜爱吃鱼,尤其喜爱吃生鱼。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显示了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赫哲族人一向以杀生鱼为敬。
不仅以鱼肉、兽肉为食,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鱼皮、狍皮和鹿皮制成。男子大多穿大襟式狍皮大衣,衣襟上缀两排用鲶鱼骨做的纽扣,女子多穿鱼皮或鹿皮长衣,式样很像旗袍。男女都穿鱼皮套裤以及狍皮、鹿皮和鱼皮制的鞋子。用鱼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妇女的一大特长。故历史上赫哲人又被称为“鱼皮部”。在文化村的展馆里,我们看到了展出的两套用熟好的大马哈鱼皮缝制的男女鱼皮套装,做工考究,款式古朴大方

⑻ 鱼皮衣的精湛的鞣制鱼皮技艺

赫哲族具有很高的鞣制鱼皮技艺,《皇清职贡图》一书,记载了赫哲族人是善于鞣制鱼皮的民族,喜着“鱼皮衣”,故称“鱼皮部”。赫哲族四季捕捞的鱼,均可鞣制鱼皮布。“鱼皮衣”多用怀头、哲罗、细鳞、大玛哈、狗等细小鳞纹的鱼皮。鱼皮裤、套裤则用鳇、鲟、鲤等鱼皮。“鱼皮靰鞡”一般用鲶、细鳞、狗等鱼皮缝制。鞣制鱼皮的工具一般由男子凿制而成,取材多用木质坚硬的桦树、柞树,其造型独特,有木槌床、木棰、木刀、木齿锯、铁铲,木铡刀等。
木槌床:造型别致,状如元宝。用一根直径约50㎝的实心木凿制,底部削平,两头上翘,上部凿成凸凹状,长约62㎝,宽约35㎝,主要用于放置鱼皮,棰打鞣制鱼皮之用。
木棰:造型如铁头锤。用约35㎝的整段粗柞木砍制,柄与棰连接,柄长19㎝,棰厚6㎝,棰长16㎝,主要用于棰打鱼皮之用。
木刀:造型似一弯月。用柞木削制,一面薄一面厚,长约65㎝,主要用于剥制鲜鱼皮,因铁质刀易碰坏鱼皮,影响鱼皮质量。
木齿锯:造型如同铁锯。一面薄一面厚,薄面凿成锯齿状,长约56㎝,宽约5㎝,主要用于刮鱼鳞。
铁铲:造型如斧型。铁头、木柄,铁铲成倒三角形,柄长约48㎝,铲长约20㎝,宽约13㎝,用于铲除干鱼皮上的油脂、鱼肉等。
木铡刀:造型如同现代铡草用的铁铡刀,是赫哲族经改良后的鞣制鱼皮工具,只是铡槽、铡刀全用木质凿制,铡槽长51㎝,铡刀长57㎝,主要用于鞣制鱼皮,用此工具,鞣制鱼皮效果较高,即省时又省力。

⑼ 鱼皮衣是哪个民族的

鱼皮衣是赫哲民族服饰中最具特色、最为显象性的服饰,也是识别这一民族唯一的标志,它起着族徽的作用。其精湛的鞣制技艺堪称一绝,虽制作繁琐,但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鱼皮衣”是赫哲民族服饰中最具特色、最为显象性的服饰,也是识别这一民族唯一的标志,它起着族徽的作用。其精湛的鞣制技艺堪称一绝,虽制作繁琐,但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