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手套落在飞机有什么后果
扩展阅读
粉色短皮衣怎么内搭 2025-05-12 15:46:12
皮衣封底剂怎么用 2025-05-12 15:10:50

手套落在飞机有什么后果

发布时间: 2022-06-13 11:38:32

A. 太空中不戴手套什么后果

最直观的后果:手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会被直接烤焦,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会冻成冰棍。

另一个直观后果:宇航服里的氧气丧失,宇航员窒息而死。

最根本的后果:宇航服迅速降压,人体37℃的体温在没有气压的环境下足以让所有体液沸腾,最后是内压太大而自爆还是水分急剧丧失变成干尸就不知道了。

总之一句话:宇航服只要破了就是万劫不复——舱内除外。

B. 为什么维修人员的任何物品都不能留在飞机上

因为飞机上的精密仪器都很多,如果是任何一件物品的留下来都是飞机的安全隐患。

C. 往天上扔手套,落下来时没接住,砸到眼睛了,会有事吗

看你往天上扔的手套是什么材质,还有重量的大小,以及扔的高度和手套什么部位砸到眼睛,才能决定是否会有事,材质越硬和重量越大的手套越容易伤眼睛,如果是手套尖处砸到眼睛也会出事,还有抛得越高,砸到眼睛更痛,更容易出事。

D. “不能带上飞机的防护品”引起热议,你知道的有哪些

乘飞机携带的物品是有管制的,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必须遵守。关于疫情防护,建议乘机过程中尽量不要用卫生间,尽量减少进食和饮水,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最好一次性手套也戴上,一定要确保裸露的皮肤没有破损。

在防疫期间安检级别纷纷升级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大家遇到行李扣留、延误时间等问题,这些防护品绝对不可以带上飞机:

一、75 度医用酒精

专家表示 75 度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大家都把它作为居家旅行必备去哪都要擦一擦。但按照民航局的相关规定,严禁旅客携带易燃物品登上航空器,75 度医用酒精属于易燃物,无论是出于消毒还是何种用途,都严禁携带。

四、双氧水消毒液或过氧乙酸消毒液

这两种消毒液的主要成分超过安全浓度,一旦携带上航空器,对飞机飞行和机上人员的安全都会造成威胁,所以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五、含高锰酸钾或含氯消毒片

虽然产品为固体,类似药片,但是由于所含成分属于航空运输危险品,所以旅客不能将其带上飞机。

六、漂白粉

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为 30 % - 38 %,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七、免洗洗手液(可托运)

市面上大多数免洗洗手液均含有高浓度酒精,以达到消毒的作用,一般浓度在 60%-80% 之间。如果酒精浓度小于 70%,不能随身携带登机,可以托运,托运时应放置在零售包装内且每瓶不超过 500 mL。

八、水银体温计(可托运)

疫情当下,很多小伙伴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想随身携带体温计。但是水银体温计是不能随身携带乘坐飞机的哦,将其放在特定保护盒,包装符合规定,可以托运一支。

以上就是不能带上飞机的个人防疫物品!

E. 我第一次坐飞机,要去外地干电焊工作,要带电焊工作服,劳保鞋,手套,口罩这些,那这些东西能带上飞机吗

可以,这些属于随身衣服。
不过没必要带这些,全国各地焊接劳保用品价格都不贵,县城及乡镇劳保门市特别多。
可以当地就近购买。

F. 飞行员为什么要带手套

方向盘握久了手心就会出汗,可能会影响手与方向盘之间的摩擦力,所以…

G. 一次性手套可以带上飞机吗

可以带上飞机,不过带的量不要太多。

H. 飞机上可以带胶皮手套

这些“个人防疫物品”

绝对不可以带上飞机

75 度医用酒精

(来自微博@鲜花村夜市的三十)

专家表示 75 度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大家都把它作为“居家旅行必备”去哪都要擦一擦。

但按照民航局的相关规定,严禁旅客携带易燃物品登上航空器,75 度医用酒精属于易燃物,无论是出于消毒还是何种用途,都严禁携带。

酒精消毒湿巾

( 来自微博@万家泡)

那有的小伙伴会说“酒精消毒湿巾总可以了吧?”

湿巾是否能带上飞机是根据其中所含酒精液体的浓度和所含液体的量来进行判断。如果你携带的湿巾内含 75 度酒精,属于易燃物,正常情况下是不可以带上飞机的。

84消毒液

市场上销售的 84 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 5%、10%,属于航空运输的危险品,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小横提醒:含氯消毒液(如:84 消毒液)不能和洁厕灵合用,否则会产生氯气造成呼吸道损伤。

双氧水消毒液或过氧乙酸消毒液

这两种消毒液的主要成分超过安全浓度,一旦携带上航空器,对飞机飞行和机上人员的安全都会造成威胁,所以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含高锰酸钾或含氯消毒片

(来自微博@LOU琳-LIN)

虽然产品为固体,类似药片,但是由于所含成分属于航空运输危险品,所以旅客不能将其带上飞机。

漂白粉

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为 30 % - 38 %,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这些“个人防疫物品”

不可随身携带但可托运

免洗洗手液

(来自微博@本本酱呀)

市面上大多数免洗洗手液均含有高浓度酒精,以达到消毒的作用,一般浓度在 60%-80% 之间。如果酒精浓度小于 70%,不能随身携带登机,可以托运,托运时应放置在零售包装内且每瓶不超过 500 mL。

水银体温计

疫情当下,很多小伙伴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想随身携带体温计。

但是水银体温计是不能随身携带乘坐飞机的哦,将其放在特定保护盒,包装符合规定,可以托运一支。

这些“个人防疫物品”

可在飞机上随身携带

对于一些不会造成安全隐患的物品,是可以携带乘机的。

电子体温计

如果电子体温计含有锂电池的额定能量不超过 100 Wh或锂含量不超过 2 克。在做好防止短路措施的前提下,是可以随身携带乘机的。

医用口罩、N95口罩、外科桶帽、浴帽、护目镜、普通防护服、橡胶手套等都可以随身携带上飞机

I. 飞机可以带胶皮手套吗,就是那种,工人用的

胶皮手套在干燥的情况下绝缘指数比较低,并且有微细孔的,水压和潮气大了会有水气进入,不能做绝缘品用。橡胶手套按橡胶原料或制造工艺分胶乳手套和模压手套等。其材料都是绝缘橡胶,常见的是电工修理时常使用的,其电阻巨大,是可以绝缘。

J. 坐飞机的安全常识

一、关键词:看安全须知

解读:看安全须知,顾名思义,就是让您了解飞机上和安全有关的设备,注意事项,从而更好的保护您的安全,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经常坐飞机就可以置之不理,您乘坐的机型的设备和出口可不一定是一样的,第一次乘机的旅客可更要逐字逐句的仔细听,万一发生紧急情况不要因为您不知道氧气面罩怎么使用而失去生存的机会,那可是太可惜了。

二、关键词:打手机

解读:从关舱门开始到打开舱门手机都是禁止使用的,许多旅客都知道使用手机会影响导航系统,但随着手机和不断更新,商家推出了飞行模式的手机。在此郑重声明这种飞行模式的手机同样在飞行中是不能开机的,因为民航总局并未认可,这是商家的促销手段,所以千万别对空姐说“你不懂,我这是飞行模式”。

三、关键词:大件行李

解读:机票上不是规定了随身可带的行李重量规格吗?表示还要把大件行李带上飞机?出口过道都不能放,即便是都放下了,别以为这样就安全了,您知道舱单中有一项是算起飞重量的吗?一位旅客的超重部分没算进去,那么十位、百位,这个偏差可有多大,要是超过起飞重量,飞机起飞时没拉起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关键词:出口座位

解读:坐在出口座位的旅客,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不是乘务人员小题大做,可不是所有乘客都可以坐在这里的,首先空姐会进行目测,您是否适合坐在这里。接下来会向您讲解出口座位和安全门,并提醒您正确情况下千万不要拉动紧急窗中门。在紧急撤离时坐在这里的您有一定判断能力,如果窗外没有危险要迅速打开紧急窗口,协助其他旅客撤离。因此为了旅客安全空姐可以适当调整出口座位的旅客。

五、关键词:系安全带

解读:“系上不舒服”、“没关系我不怕”,话可别说的太早了。要是飞机遇到不好的天气,急速下降几百米,那您没系安全带可就惨了,真的是空中飞人,不是脑震荡,头上也得起个大包。这样都不怕,我要佩服您了。当然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发生,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请您系上吧。

六、关键词:收小桌板

解读:收小桌板是为了在紧急撤离时无障碍,保证个人能以最快的速度离开飞机,收小桌板不是为空姐做的而是为您自己。“生命诚可贵”,不要让一个小桌板成为您生命中的绊脚石。

七、关键词:收桌椅靠背

解读:“收起来不舒服”,那您是要把自己的舒适建立在他人生命安全之上啦!我想您的本意不是这样的,那现在就让您了解收桌椅靠背,是为了紧急撤离时您后排的旅客们能快速离开飞机,要是您后排的客人在起飞、落地时忘记收靠背也可以提醒他。

八、关键词:打开遮光板

解读:起飞和下降时都要打开遮光板,一点是为了您观察窗外有什么异常,可及时通知乘务员,第二点发生紧急迫降后如果没能及时离机,您也可以得到救援人员的及时救助,他们将通过这个窗口看到您。

九、关键词:禁止吸烟

解读:这个标志在很多地方都有,容易引起火灾也是老话题,飞机上也不例外,国内的航班是绝对禁止吸烟的,就连机坪上也是不允许的,飞机上吸烟是违反民航法的,将以罚款和拘留进行处理,可见其严重性,一次愉快的旅行可不要因丁点小事,而影响您的好心情。

十、关键词:客舱广播

解读:当然客舱广播是为了旅客服务的,其中包括服务和安全两部分。服务方面:会通过广播让旅客了解,此次航班的航程、时间,途径的省市和山脉河流还要一些服务项目等。安全方面:首先是正常的安全检查,在起飞和落地前都会广播提醒您,其次还有特殊情况和突发事件,都会通过广播让旅客了解,如果旅客不注意听,那就失去了广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