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地震来了手套有什么用
扩展阅读
粉色短皮衣怎么内搭 2025-05-12 15:46:12
皮衣封底剂怎么用 2025-05-12 15:10:50

地震来了手套有什么用

发布时间: 2022-06-12 09:36:48

㈠ 地震应急包内应准备什么物品

物品清单:

1、防灾求救类,3000赫兹防灾应急高频哨、10米反光逃生绳绳;

2、防灾照明类,3-4小时特制蜡烛、防风防水双头火柴、便携型多功能应急手电;

3、防灾防护类,防尘口罩、防滑手套、防灾应急雨衣、地震日本专用压缩毛巾手套;

4、防灾生活类,保温应急毯、保温帐篷、超薄保温睡袋、多功能折叠铲中号、15L折叠水桶、多功能工具斧头、多功能钳;

5、防灾急救类,急救包空包、创可贴、创可贴、纱布绷带、绷带、棉球、金属镊子、剪刀、无纺布胶带、酒精消毒片、棉签。

(1)地震来了手套有什么用扩展阅读

分类:

普通地震应急包可在地震发生后提供自救呼救、个体防护、照明、生活用品、急救用品等用品,让受灾人们能够积极自救,并且为他们争取出等待救援的时间的一系列物品,以及保障灾后基本生活。由于地震是群灾之首,所以大部分厂商的防灾应急包都将地震风险作为主要应对风险;

救援用地震应急包,为地震救援人员使用。普通人在地震后要撤离建筑,离开灾害现场,而救援人员恰恰相反,他们在地震后需要进入灾害现场执行救援任务,因此,救援用地震应急包反除了提供救援人员自我基本保护和生活用品外,还包括专用抢险救援装备。

㈡ 地震中运用了那些高科技设备,在进入灾区,搜救等环节

1,生命探测仪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搜救及检测仪器,主要通过感应人体所发出的超低频电波产生的电场(由心脏产生)找出“活人”位置。人体发出的超低频电场可穿透钢筋混凝墙、钢板、木板、甚至水,因此,只要有生命迹象,不论其是否清醒、昏迷、身陷瓦砾堆或躲在集装箱中,均可用生命探测仪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找到。生命探测仪空旷探测范围可达500米,可透过80厘米厚的普通钢板,探测到生命。而更加神奇的是,该生命探测仪只探测到人的生命,对其他动物的生命不起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蛇眼”探测器。到瓦砾深处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幸存者埋在瓦砾堆中,用手去一点点地挖开瓦砾显然太慢,用重型机械去移动又有可能伤着人。各种搜索仪器可以帮上忙。“蛇眼”就是一种搜索仪器,它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很多博物馆和超市用的防盗装置就是这种光学探头加观察器的仪器
3,热红外生命探测仪。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具有夜视功能,它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王教授说,这种仪器有点像现在商场门口测体温的仪器,只是个头比那个大多了,而且带有图像显示器。
4,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靠的是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人类有两个耳朵,这种仪器却有3 —6 个耳朵,它的耳朵叫做“拾振器”,也叫振动传感器,它能根据各个耳朵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说话的声音对它来说最容易识别,因为设计者充分研究了人的发声频率。如果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小的声响,也能够被它听到。关键是噪声的影响不能太大。
5,小气垫。小气垫可力撑数十吨重物。找到了幸存者就该施救了。这可是个力气活,有时要抬起沉重的楼板。很难想象一个小小的气垫就能完成这个工作。这种气垫比枕头大不了多少。没充气时瘪瘪的,只要有5 厘米的缝隙就能把它塞进去。然后用气瓶把里面的气压加到8 个大气压,“气鼓鼓”的垫子就能顶起楼板了。气垫的材料相当讲究,最早人们用钢丝网添加橡胶来做,后来改用新型材料高强度芳族聚酰胺,这种材料非常坚韧,防暴警察用的手套也是用它做的,带上这种手套,警察就能面不改色地握住锋利匕首的刀刃。
液压钳张口咬断钢筋
6,救援机器人。前不久,日本科学家研制了一种蛇形机器人,并称它不久就能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作用。这种机器人的原理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蛇眼”搜索仪器。跟“蛇眼”相比,蛇形机器人更灵活,它的每一个关节都有一个微型马达为其提供动力,活动更为便捷。
救援工具再神勇,也比不上人们在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措施。高楼住户不要盲目跳楼逃生。可以尽量躲在卫生间等空间狭小的地方,注意要躲在承重墙边上,千万不要挨着不承重的隔离墙、装饰墙。另外,大衣柜边上、桌子旁边也可以躲一躲,前提是这些家具都足够敦实。

㈢ 地震的紧急逃生技巧、避难措施以及急救措施包括有哪些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

事先进行准备,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冲击。做一些适当的应急储备,并告诉你的家人在灾难中和灾难之后该做些什么。
当灾难发生时,你很可能在72小时之内得不到任何救助。因此,至少要学会如何撑过这72个小时。
地震中地面的运动一般不会造成直接伤亡。大多数伤亡是由建筑物的坍塌以及次生灾害造成。

日常准备从细从精
物资储备
为突发状况准备趁手的应急物品。
1. 水
每人每天至少需储备3.8升的水,并按此标准一次备够72小时之用。一般情况下,一个活跃的正常人,光饮用水每天就需要消耗1.9升。为了保证足够的量,应考虑以下因素:
(1) 个体需求量因年龄、体质、活动量、饮食、气候等而有差异;
(2) 儿童、哺乳期妇女、病人需水量更大;
(3) 高温天气会使需水量成倍增加;
(4) 医疗紧急情况会需要更多的水。
建议你购买一些瓶装水。要注意保质期。
如果你准备用自己的容器装水,你应该从军用品或者野营用品专门店购买那种不漏气的、专门储存食品的盛水容器。在装水之前,要用餐具专用洗涤剂和水清洗容器,并用水冲净,以免洗涤剂残留。容器内的水必须定期更换。除了水之外,还需要一些净化用的药片,比如哈拉宗(Halazone)、高碘甘氨酸(Globaline),但在使用这些药片之前,一定要先看看瓶子上的标签。请向专业人士或医护人员咨询上述药品的使用!
2. 食品
准备足够72小时之用的听装食品或脱水食品、奶粉以及听装果汁。干麦片、水果和无盐干果是很好的营养源。
请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选择那些让你容易口渴的食品。选择无盐饼干、全麦麦片和富含流质的罐装食品。
(2) 只储备无需冷藏、烹饪或特殊处理的食品,类似食品可供选择的有很多。
(3) 别忘了应包括婴儿和特殊饮食需要者的食品。你还应该准备一些厨房用具和炊具,尤其是手动开罐器。
3. 应急灯和备用电池
在你的床边、工作地点以及车里放一盏应急灯。不要在地震后使用火柴或蜡烛,除非你能确定没有瓦斯泄漏。
4. 便携式收音机等
大多数电话将会无法使用或只能供紧急用途, 所以收音机将会是你最好的信息来源。如有可能,你还应当准备电池供电的无线对讲机。
5. 急救箱和急救手册
在家里和车里准备一个急救箱,同时,备一本由本国红十字会制作的《标准急救和个人安全手册》或类似手册。让你的家人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和人工呼吸课程。
6. 灭火器
在你的家里和车里都要配备灭火器。一些灭火器仅适用于特定的火源——电引发的火灾、油脂引发的火灾,或者煤气引发的火灾等。ABC(多用途干粉)灭火器可安全使用于任何种类的火源。当地消防部门可以教你如何正确地使用灭火器。
7. 特殊用品
准备必要的特殊用品,比如药品、备用眼镜、隐形眼镜护理液、助听器电池、婴儿物品(婴儿食品、尿布、奶瓶和奶嘴)、卫生用品(小湿巾和手纸)等家人所需的物品。
8. 重要文件和现金
确保在自动取款机、银行和信用卡系统瘫痪时,有足够的现金可用。同时,保留信用证明、身份证和一些重要文件的复印件,比如存折、保险单和财务记录等。
9. 工具
除了准备一个管钳和一个可调扳手(用来关闭气阀和水管),你要有一个打火机、一盒装在防水盒子里的火柴和一个用来呼叫援救人员的哨子。
10. 衣服
如果你所处的地区天气寒冷,必须要考虑保暖。地震过后你可能无法取暖,要考虑到御寒衣服和睡觉用品。确保每个人有一整套换洗的衣服和鞋子,这包括夹克衫或外衣、长裤、长袖衫、结实的鞋、帽子、手套和围巾、睡袋或暖毯(每人一件)。
11. 宠物用品
为你的宠物寻找一个安全的地点,准备一些必需品,确保你的宠物有准确的身份证明以及最新的兽医登记,同时准备好一个宠物笼和一条皮带。

抗震准备
地震发生时,你应该关闭家中的水电设施来降低灾害风险。平时要教会能担负起责任的家庭成员如何关闭燃气阀门、电闸以及水阀。如果你需要更多关于水电设备的信息,请向当地供电、供水和燃气供应部门咨询。
一定要确保:
(1) 切断保险丝或跳闸;
(2) 关闭煤气阀门;
(3) 关闭自来水阀门。
隐患排查
你可以通过在家中进行“地震隐患排查”来寻找地震中可能出现的隐患。你需要做的只是巡视你的房间,设想地震时房中会发生什么,用你的常识来进行预测,找出隐患。
一些可能的隐患有:
(1) 在地震中可能会倒塌的又高又重的家具,比如书架、橱柜,或是定制的组合柜,应当设法固定;
(2) 可能会从管道上脱离并碎裂的热水器;
(3) 可能发生移动、扯坏煤气管道或电线的物品;
(4) 悬挂在高处较重的盆栽植物,有可能脱钩坠落;
(5) 挂在床上方较重的相框或镜子,有可能在地震中坠落;
(6) 橱柜或别的柜子剧烈晃动时,柜子的插销可能会松动打开;
(7) 放置在开放式储物架上的易碎品或重物可能会坠落摔碎;
(8) 石制烟囱可能压垮无支撑的房顶并崩塌;
(9) 易燃液体,如油漆及清洁剂,应储存于车库或是室外储物室中(而不是室内)。
请设法逐个排除这些隐患,妥善安置各种重物,把不妥的重物重新放置。
防震演习
当发现房屋开始摇晃时,第一时间就能确知去哪儿躲避非常重要。如果在地震发生前就做好了准备和演习,你和家人就能在察觉震感的第一时间及时、正确地作出反应。防震演习可以让每个家庭成员知道如何应对地震。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知道各个房间的安全及危险地点在哪里:
(1) 安全地点:最佳安全点是坚固的家具下面或旁边,例如书桌或其他硬质桌子之下;有支撑的拱廊下,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也较安全;
(2) 危险地点:窗户、悬挂物件、镜子、壁炉以及较高的未固定家具边。
通过亲身体验如何在安全地点安身来巩固这些知识,对儿童尤其重要。
在进行以上演练后的几天或几周内,进行紧急演练,以巩固知识。
做好应付震后受灾情况的身心准备。
避震逃生冷静应对
如何安全度过地震
当地震还在持续时,将你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周围某个安全地点几步以内,在晃动停止、确认安全后再离开室内。
1. 如果你在室内
蹲下,寻找掩护,抓牢——利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床上,请待在那里不要动。抓紧枕头保护住你的头部。如果你上方有可能坠落的重型灯具,请转移至最近的安全地带。
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地震中的大多数伤亡,是在人们进出建筑物时被坠物击中造成的。
要意识到可能会断电,火警以及自动喷淋装置可能会启动。
切勿使用电梯逃生。
2. 如果你在室外
待在原地不要动。
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
3. 如果你在开动的汽车上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靠边停车,留在车内。
不要把车停在建筑物下、大树旁、立交桥或者电线电缆下。
不要试图穿越已经损坏的桥梁。
地震停止后小心前进,注意道路和桥梁的损坏情况。
4. 如果你被困在废墟下
不要点火柴。
不要向周围移动,避免扬起灰尘。
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
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发现你。可能的话,请使用哨子。在其他方式都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因为喊叫可能使人吸入大量有害灰尘并消耗体能。

地震过后注意事项
1. 检查伤情
如果有人呼吸停止,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有流血的外伤,立即直接压迫伤处止血;不要移动重伤员,除非有伤情扩大的紧急危险;用毛毯包裹伤员,以保持体温。
随身携带用干电池供电的收音机,以获取最新的救援消息和新闻报道。
临海居住的人们要警惕可能会引发的海啸。海啸是地震引发的海浪。若当地政府发布了海啸预警,要意识到危险的海浪正在逼近,这时要尽快撤到内陆的高地。
不要使用电话,除非伤势严重。
当附近有掉落的碎片和玻璃碴时,一定要穿鞋。
2. 检查隐患
尽可能熄灭火苗。如果火势已无法熄灭,要迅速离开家中,尽可能通知消防队,并提醒邻居。
用干电池供电的手电筒检查房屋。进屋前就要打开手电筒,因为如果屋内煤气泄漏,打开手电筒可能会引起火花。检查燃气管道、电线和水管,检查电器的受损情况。如果闻到煤气味,或看到管道破裂,要关掉从外面进屋煤气管道的主阀门。在供电局来你家做安全检查之前,不要再合上电闸。
谨记:在燃气闸关闭后,必须由专业人员重新打开。不要点燃火柴来寻找燃气泄漏处。
注意:若怀疑煤气管道泄漏,不要拨动电源开关或使用电器,因为产生的火花会点燃泄漏的燃气。
如果家里电线受损,要切断电源。如果情况不安全,要离开房屋,寻求救援。
切莫触摸掉落的电线或受损的电器。
检查建筑是否有裂缝和损坏,尤其是烟囱与砖墙周围。如果建筑有坍塌的迹象,要迅速撤离。除非确定烟囱没有受损,也没有裂缝,否则不要使用壁炉。
清除溢出的药品、漂白剂、汽油和其他易燃易爆液体。
如厕前要检查水管与下水管道,确保它们完好无损。
塞好浴缸与水槽的下水口,以免污水倒流。
检查水与食物供应。如果水源被切断,可使用热水器里的水或融化食用冰块救急。扔掉所有可能会变质或受污染的食物。
检查壁橱和食橱, 开门要当心。 注意躲避架上可能掉落的物品。
紧急状态下, 如需做饭, 只有在户外才能使用木炭和煤气烤架。
不要驾车,除非情况危急。不要穿越受灾区域去看热闹,这样只会妨碍救援行动。为使救援车辆通行无阻,要保持街道畅通。谨防余震。余震虽然一般较主震弱,但也足以造成进一步损害,并使建筑物更脆弱。除非警方、消防队或救援组织请求你提供协助,否则请远离受损害的区域。
附录 重要电话号码及联系地址
地震时你和家人可能会失散,所以,请在以下的空白处记下重要信息,以便失散后相互联系。记住,在大地震后的24小时内,如非紧急情况,请不要打电话。
的工作地址:
电话/手机:
的工作地址:
电话/手机:
的学校地址:
电话/手机:
学校采取措施:让学生留在学校 疏散学生
的学校地址:
电话/手机:
学校采取措施:让学生留在学校 疏散学生
一位外地亲友的名字和电话/手机号:
应急物资存放地:

㈣ 地震来了怎么办

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在1556年陕西华县8 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这是因为:

—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

—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地震时房屋剧烈摇晃,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的时间。

—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

除了“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3)因地制宜,就近避震。“伏而待定”,“伏”在哪里更安全呢?经验表明:

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i. 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4)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

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㈤ 如何准备地震后应急物资

日常需要准备震后避难使用的应急物品。主要包括方便食品、饮用水,消炎、止痛、止血以及防治感冒、肠胃炎等常见病和家人易犯病为主的常用药品;以及手电筒、火柴、蜡烛、洗漱用具、卫生用品等。需要定期检查或更换,统一放在应急包内,易于拿取。


㈥ 地震了应该怎么办

你也是太原的吗阳曲又4.6级震了别怕因为怕也没有

地震通常都是突如其来的,我们无法准确预测,从而采取规避措施,由于更多的原因(如和谐稳定、官方辟谣等等导致的民众防范意识松懈),我们甚至在地震来临时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地震,或者慌乱之下下意识的进行躲避、逃跑,但由于方法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比如慌乱之下有人会跳楼,结果只是小震,楼没事,人摔坏了,再比如大家争相往外跑,发生了踩踏,导致不必要的伤害,这种情况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其原因是我们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自救培训,甚至脑中就没有相关的知识,在灾难来临时不知所措,盲目行动,或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都是错误的,从而导致伤亡(比如跳楼)。

俗话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不能作为我们不去掌握自救知识的挡箭牌,小震不用跑,因为没事,大震跑不了,因为你跑不出去,可是跑不出去并不意味着就会死掉,无论多大的地震,将建筑物整体破坏掉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这个部分我将分为两部分来说,一是准备,二是行动

教室里也许不方便但寝室里你一定要准备一个防震袋,因为这些物品也属于常用品,即使不地震,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而其他的物品和准备,有一些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各人情况不同,视自己情况而定吧,我认为还是比较靠谱的,所以摘过来

生活用品宜精不宜多。如手电筒、调频收音机、药品、嗽洗用品、食品水壶、糖、盐、打火机、小刀、绳索、手套等

衣袋里最好装上一个小小的急救卡片,注明姓名、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本人血型、联系人姓名等项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

2、行动

地震发生时,关键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防护对于保证生命安全,减少人员伤亡是至关重要的。通常可能造成危险的是比较强烈的近震。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振动较为明显,应迅速逃生。逃生应遵循就近躲避的原则,注意保护头部。

可暂时躲避重墙较多,跨度较小的地方,注意避开外墙体等薄弱部位,并且可以使用枕头、被子等物,或直接用双手保护头部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设法逃生。如无力脱险自救,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人员。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教室上课或宿舍学习、休息等,当你感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头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场所,屈身蹲在排椅、课桌或坚实的家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空旷处,若房屋受损造成危房,不要急于返回取东西,以免接着可能发生的余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压埋。

-----------------------------------------

以下是其他贴吧复制的有兴趣看看

地震时个人避险

破坏性地震从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作为个人,如何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避险的抉择呢?

1在楼房: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

2在平房:来不及跑出户外时,可迅速躲在桌子、床下和坚固家具旁或紧挨墙根,注意保护头部。

3在户外:避开高大建筑物,远离高压线、大的广告牌。

4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5在公共场所:在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地铁等场所,要保持镇静,就地选择躲藏处,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不要盲目跳楼,也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避震时要保护好头部、、颈部、眼睛、口、鼻等身体重要部位。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可能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的地震震前的瞬间会出现地光、地声、初期震动等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为预警现象。在这短暂的自然预警时间内,采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安全脱险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的空地;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的地点;也是我们常说的避震空间。

地震后自救互救

震区群众,尤其是家庭、邻里之间的自救互救,是减少地震时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之—。

1.被埋压人员首先要鼓起求生的勇气,要消除恐惧心理,能自我离开险境者,应尽快想法脱离险境。

2被埋压人员不能自我脱险时,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特别是腹部以上的压物,等待救援。可以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烟尘呛入窒息。

3.被埋压人员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以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应利用一切办法与外界联系,可用石块敲击物体,或在听到外面有人时才呼救。

4.被埋压人员应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扩大安全生存空间,最后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以脱离险境。若无力脱险时,应尽可能减少体力消耗,在可活动空间里,设法寻找代用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5.组织家庭、邻里互救。家庭人员和邻里熟知被埋压人员位置,可及时进行抢救。在救人中要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等声音。

6.要根据房屋结构、发震时刻等特点,通过询问或倾听,确定被团人员位置后,再行抢救,防止意外伤亡。

7.救人时要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在瓦砾堆中,要及时抢救处在房屋底层或未完全遭到破坏的地下室中的幸存者。

8.地震时抢救目标应先是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在抢救被埋压者的过程中,人们要密切配合,救死扶伤。

9.救援要讲究方法,首先应使被救者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防止窒息,再暴露胸腹部。若伤员不能自行出来,不能强拉硬拖。救援时可用小型轻便的工具,如铲、锤、凿、棍等。使用时注意安全,特别是在接近被困人员时,更应小心,不用利器硬挖。

注意:这部分内容是这个帖子的最重要的部分,请大家耐心的、详细的、仔细的阅读,并将某些知识牢牢记住,有条件的可以进行一下演练,以确保不会再地震发生时临场慌乱,不知所措。未雨绸缪,不过是少打几场扑克、少逛一次街而已,但是其作用不是打扑克逛街能够相比的。另外,如果大家感兴趣,还可以上网搜索更多的相关知识,

㈦ 日本地震时做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地震防范及自救措施完全手册

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这是自1900年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最强烈地震。在这个地震海啸核辐射一起爆发之时,在为受难同胞祈祷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 ,学好应急措施。

一、什么是地震? m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预防对策

我们已经回顾了在地震刚开始时候的情景,也分享了一下心得体会。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地震之前,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去降低地震的危险。

首先,大多数的人都是第一次遇到地震。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下引发的地质灾害,人不自觉会感到恐惧。这种恐惧会让人做出一些傻事,比如遇到地震就直接从窗口跳出去。在地震多发的国家,比如日本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政府和公益组织会组织一些活动,让人们亲自体验一下虚拟的地震,以降低人们的恐惧和紧张感,以便在地震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反应。这种有意思的玩具叫做地震体验车。

简单应急包括的物品

1、用于自救的棉线手套;

2、应急的食物和水,都是罐头装,方便安全地长时间保存;

3,用于照亮的蜡烛,火柴或者应急灯;

4、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雨衣可以有效防止身体热损失,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来盛水;

5、用来装所有应急物品的高强度尼龙袋一个。其他可以选配的物品,还包括尼龙绳,高频哨子,防灾头巾,口罩,水壶,药品和收音机等等。。

二、地震自救措施: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时的9条须知

1、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2、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㈧ 发生地震的时候,应该考虑和准备的事和东西有哪些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呢?

有临震预报时

分配各人震时应急任务鉴于地震来临非常突然,家庭成员在平时应对防震避震的具体工作有所分工,免得震时全家人心慌意乱,无所适从,以至耽误了逃生的时间。因此,家庭防震会议需要明确各人震时的职责和任务,例如作为父亲负责灭火、断电、作为妈妈负责提带避震物品,初中或高中学生护送老人,等等。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并定出最快捷最安全的途径。

一般说来,避难地点以靠近家居为原则。疏散时万一大家失散,需要订出联络方法。如相约的地点,采用与众不同的物体标志等。

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在有地震预报的情况下,家庭成员每个人都应准备防震袋,生活用品宜精不宜多。如手电筒、调频收音机、药品、嗽洗用品、食品水壶、糖、盐、打火机、小刀、绳索、手套等。家庭成员的衣袋里最好装上一个小的急救卡片,注明姓名、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本人血型、联系人姓名等项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震前尚需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如撬棍、锤子、斧头、小钢锯等,一定放在震后能够立即拿到的地方。如树上、房顶上、开阔的庭院中等。

室内家俱布设要合理 大件家俱摆在墙体薄弱处,桌下、床下不放杂物,床铺最好在离门近处摆放。服装物品固定位置存放,遇到夜震也能顺手穿衣、穿鞋、拿东西避震。

室外环境要清楚 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如何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生地震,应如何躲逃为上策;甬道楼梯不可停放自行车和堆积杂物,以防地震来了影响畅通。

2、发生地震我们去地震应急避险场所。

应急避险场所是减灾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可以提高全市的应急避难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提高公众的安全感。为了安全,应急避险场所都是建立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和设施相对完善的地方,本着平灾结合、一场多用、综合减灾的原则建立,公园、学校、体育馆、草地、广场等都能成为应急避险场所。我市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的具体实际,于2005年启动了地震应急避险场所的建立工作,先后建立了以太子河公园、青年湖公园为主的地震应急避险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楼群越来越密,楼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我市总体发展规划建设中,还应建设更多的更具人性化的地震应急避险场所,使之真正达到一场多用。应急避险场所分为临时应急避险所和长期避险场所。临时应急避险场所主要指发生灾害时受影响建筑物附近的小面积空地,包括小公园、小花园、小文化体育广场、小绿地,学校操场以及抗震能力非常强的地下人防设施。这些用地和设施能够起到发生灾害后几小时内供受灾居民临时避难的功能。此类避险场所对于受灾市民防灾避险减少伤亡来说最为重要。而长期避险场所用地面积要大,是容量较大的城市和区级公园绿地,可以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具体建多少才能满足整个辽阳市城区的需要,这要看最后的规划。建设应急避险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10条地震应急须知:

(1)地震晃动时间一般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安全。首先要在中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劳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大地震时,不可能找来消防车来灭火。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早期灭火很重要。地震时关火的机会有三次:第一次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出现小晃动时,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再一次关火;第三次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点较近的地方。

(3)地震发生后不要慌张的向户外跑。因为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从高处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

(4)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因此要有一但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生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在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是很为危险的。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落下来砸伤人,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反而更安全。

(6)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就地震而言,地下街道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也会立即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以压低身体姿势避难。

(7)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在都市中心区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关好车窗,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人一起行动。

(8)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地震时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险。在海岸边,发生地震时,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注意收听海啸警报,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险。

(9)避险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社区等为单位,在负责人际警察等待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险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险。对于病人等的避险,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适时体现社区居民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作用。

(10)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正确把握信息,相信政府,绝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