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正己烷用什么手套
扩展阅读
石井哪里有卖童装服 2025-05-16 13:12:14

正己烷用什么手套

发布时间: 2022-06-02 14:52:54

A. 手指接触正己烷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脱皮现象如果换成油漆呢

使用时最好带上手套,化学试剂对人体都有害。

B. 当你需要移取苯酚时,你不应选用佩戴哪种手套

橡胶手套
乳胶手套溶于非极性溶剂,对正戊烷、正己烷、异辛烷、苯、甲苯、二甲苯等常见非极性试剂均没有防护性能,所以禁止将该手套和这些非极性溶剂一同使用。
乳胶手套不溶于强极性试剂,预期对强极性试剂有较好的防护能力很好,苯酚具有可燃性,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且毒性很强,同时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属于危险品中的6类,毒害品。
所以在工作生活中接触到苯酚都要格外小心。

C. 正己烷的特性以及操作常识

正己烷 【中文名称】正己烷
【英文名称】n-hexane
【结构或分子式】C6H14,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密度】0.6594
【分子量】86.17
【熔点(℃)】-95.3
【沸点(℃)】68.74
【性状】
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混溶,溶于丙酮,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00份乙醇溶解50份正己烷(33摄氏度)。
【用途】
用作溶剂,特别适用于萃取植物油。
【制备或来源】
可由石油馏分中分出。
【其他】
极易挥发着火。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
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8710mg/kg(大鼠经口);人吸入12.5g/m3,轻度中毒、头痛、恶心、眼和呼吸刺激症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76g/m3/天,143天,夜间活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轻度异常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化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0mg/m3
前苏联(1978)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60mg/m3(一次值)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CAS No.: 110-54-3

D. 正己烷是什么

正己烷是一种化学溶剂,在工业上主要用作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

性质:

1、沸点:68℃;

2、闪点:-25.5℃;

3、引燃温度: 244℃;

4、性状: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

5、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混溶,溶于丙酮。

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健康危害:正己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4)正己烷用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主要用途:

1、橡胶用填充剂:无论天然橡胶,还是合成橡胶,大多橡胶加工制品中填充剂的加入量占其总重量的10~50%,应用的品种几乎概括了所有填充剂品种,采用的加入方法主要是混炼。

2、造纸用填充剂:在造纸工业中为了提高纸张质量和降低成本,要在纸浆中加入基本不溶于水的填充剂,从而改进纸张的印刷性能、柔韧性、强度等。

3、塑料用填充剂:正己烷填充剂的应用 ,除了降低成本之外,主要作用是提高了塑料的强伸性能及冲击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正己烷

E. 长期接触正已烷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正已烷虽属低毒类化学物,但因 其挥发性和脂溶性高,在人体内可蓄积,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故应考虑为高危险性毒物。
正已烷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吸收进入人体。在生产中,短时间吸入高浓度正已烷可引起人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头晕、麻醉等表现,而长期接触低浓度正已烷可引发人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病的特点为起病隐匿并逐步发展。早期表现为手足发麻、刺痛、蚁走感,手足部痛觉、触觉减退呈手套袜套样分布等,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四肢无力、上楼费力、行走困难、甚至不能站立。双上肢出现肌无力时,双手不能握拳,做精细动作困难,如不能夹菜、扣衣扣、剥鸡蛋壳等。严重者垂足、垂腕及四肢远端肌肉萎缩。周围神经病所致瘫痪的特点是,四肢左右对称,下肢较上肢为重、远端重于近端。在停止接触正已烷后数月病情仍 可进展。经 积极治疗,一般需要半年至一年才能恢复健康。正已烷中毒不仅影响生产,也严重影响个人生活。

F. 做实验要用到正己烷,查了下发现有毒,问下你们用的时候都做了啥防范措施没

正己烷的特性和危害
1.正己烷的特性
正己烷(n-Hexane)分子式为CH3(CH2)4CH3,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汽油味,易挥发。正己烷极易燃,受热或遇明火易燃烧爆炸。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氧化剂接触会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正己烷用作提取植物油与合成橡胶的溶剂、试剂和低温温度计的溶液,还用于制造胶水、清漆、黏合剂和其他产品,尤其在鞋用黏合剂中使用较多,也用作光学镜片等的清洗剂。正己烷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吸收,亦可经胃肠道、皮肤和(或)眼睛黏膜直接接触进入人体。
2.正己烷的危害
正己烷会损害人的眼睛、皮肤、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密闭空间内长期接触正己烷,将会出现乏力、肢麻等周围神经炎症状,严重的会导致神经元损伤。正己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麻醉作用和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己烷,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严重的会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慢性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并可能发展成四肢末端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长期接触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
3.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我国在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了10类115种职业病,“正己烷中毒”作为其中第三类“职业中毒”中的第31项,已被纳入职业病范围。而《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第二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联建公司更换使用正己烷这样的有毒有害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化学溶剂之前,既没有向有关部门申报,也没有告知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联建公司也没有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甚至连基本的防毒口罩和面具都没有配备。显然,其做法已经违反了《职业病防治法》。
使用和运输安全
1.使用中的安全操作要求
当操作人员进行接触正己烷作业时,应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正己烷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其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正己烷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2.运输中的安全
正己烷的运输包装应使用小开口钢桶、安瓿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包普通木箱。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运输中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要注意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用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不要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正己烷事故的应急处理
1.发生泄漏的处理
发生正己烷泄漏时,作业人员应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并对污染区进行隔离,严格限制人员出入。要迅速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密闭空间。应急救援人员要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少量泄漏时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挥发扩散。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正己烷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是用喷水冷却容器,若有可能,应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生声响,周围人员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包括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2.人员急救处理
若操作人员眼睛直接接触了正己烷,应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去医院就医。若皮肤接触,应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并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若吸入大量正己烷,应使接触者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和休息。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发生以上情况,均应尽快就医。如果吞入正己烷,应立即饮足量温水,催吐,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