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孩子什么病要带手套
扩展阅读
相亲穿睡衣代表什么意思 2025-05-17 18:33:03

孩子什么病要带手套

发布时间: 2022-05-30 04:19:38

❶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10.为什么近期报告感染手足口病的人这么多?
根据卫生部门的监测,专家将目前报告的手足口病发病数与往年的发病数对比,认为今年疫情来得比较早,但仍属散发。今年5月2日起,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病例及时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由于以往不要求报告,另外有病人因症状轻微没有就医,因此以往部分病例没被发现或未作报告。在要求依法报告后,报告数量有一定增加是合理的现象。
由于手足口病是常见多发传染病,存在广泛发病的可能。卫生部门提醒全国各地,尤其是目前病例较少或往年发病较少的地区要加强预防与监测,做好疫情的防控。

手足口病的根本预防措施

洗手-手足口病根本的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洗手这是从幼儿园就教起的卫生知识,可是很多小孩,包括成人都不以为然。其实饭前便后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最好的方法。
千万不可小看洗手,正确的洗手知识很重要。正常情况下,没有接触传染源,可以用肥皂或清水洗手,把手洗干净就可以。如果有直接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含病毒的液体可以用消毒液洗手。专家提醒,消毒纸巾不能代替洗手。至于洗手的时间没有规定,专家建议最好在20秒以上。

15字方针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目前无疫苗,关键是从日常的生活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
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手套处理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的器具;少去拥挤的场所,
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这些都可以预防手足口病。有人说打丙种球蛋白增强小儿免疫力来预防手足口病,专家对此做法表示不赞同。另外,广东有些市民会煲一些中药服用,专家表示这并非手足口病治疗指南的内容,而手足口病治疗指南是根据国内外的发病情况制定的。

家庭如何消毒预防手足口病?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高温(大于50摄氏度)、紫外线、含氯的消毒液都可以消毒,含氯的消毒液可以按照说明书稀释使用。3岁以下的小孩喜欢吮吸手指,手是很重要的传播“工具”,因此专家提醒,儿童玩具最好用3%的漂白粉浸泡消毒。帮小孩常洗手,尽量不要吮吸手指。

专家提醒: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幼托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卫生局、医疗机构的专家已对幼儿园的老师进行预防手足口病的培训,通过媒体、医院等多种渠道宣传,让广大市民正确认识此病。
托幼机构及小学要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❷ 很多小孩都会患手足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一般是不会被感染的,大人可能携带了病毒但并没有发病,所以除了隔离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以外,还要隔离他们的家长。从另一方面讲,不要让孩子随随便便给别人亲,可能大人是病毒携带者,亲一口孩子就被传染了。

1、通过粪-口传播途径,手的卫生是关键。

2、同时手直接接触疱疹病毒。

3、口腔内的病毒通过打喷嚏气溶胶形式进入同伴的口腔。

4~7、9、10、16 型和 B 组 1~3、5 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 71 型等,其中以 CV-A16 和 EV-A71 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 EV-A71 所致。

这种罪啊……怎么落实责任人啊,你有没有证据说就是在那里感染的,原因有一万种……反正我是接受教训了,不带孩子去大型超市,游乐场等人群密集且封闭的场所,尤其是现在!好多孩子感染了!

染手足口病给宝宝。因为大人的免疫力强,症状也较轻,一般只是手足出现疱疹不会发烧,甚至没有任何症状的携带,通过与宝宝的亲密接触便传染给孩子。

❸ 许多家长总是给新生儿戴上小手套,宝宝带手套有什么影响

有许多家长总是给新生儿戴上小手套,如果宝宝经常戴手套的话,对他们成长发育也是会有一些影响的。因为宝宝在成长过程当中需要用手来感知周围的事物,而且手脚的协调能力也能够促进孩子的小脑发育,如果让孩子戴上手套的话,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发育。

❹ 刚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宝宝可以带手套吗

你好,最好不要戴。0~6个月是孩子感知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需要探索外界事物,孩子的嘴、手、脚以及皮肤是他探索的工具,嘴和手是最敏感的部位。婴儿在0~3个月还存在着无意识的、原始的够物行为,通过手的自由活动,逐渐在大脑铺设好手、眼、脑结合的神经通路。给孩子戴上手套,就剥夺了孩子用手去探索外部事物的机会,使触觉不能很好地得到发展,这样不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和获得生活的经验。另外,随着孩子情感的发育,出现吃手的现象,以求自我安慰,获得满足。往往由于手套不清洁,容易造成孩子一些疾病的发生。有的小儿手套加工粗糙,一些线头可能缠绕孩子的小手指,如果家长一时疏忽,可引起手指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加上越小的孩子对疼痛感觉越不敏感,不能及时发现,容易造成手指缺血坏死。因此要求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戴手套。为了防止抓破脸,在孩子熟睡时,可以将孩子的指甲剪短。你的孩子还没有满月,手是紧紧握着,所以每次给孩子洗手时,一定要掰开孩子的手清洗干净,预防孩子吃手时将不清洁的东西吃进去。

❺ 对于现在的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小孩子的卫生还应该怎样去预防

预防的关键是在这样的季节里尽量减少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机会。这是手足口病的标准预防指南: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❻ 什么病检查病人需要戴上医用手套,口罩,袖头等

传染性疫病需要,医生一般都会带,没有特别界定什么病,是为了卫生起见。加油,祝你好运。

❼ 半岁以内的孩子喜欢挠自己,需要佩戴手套防止抓伤吗

婴儿出生后,肌肉相对紧张,婴儿的指甲相对较薄,锋利,总是避免挠挠自己,这么多的父母都在考虑一个方法——婴儿穿着一个小手套,认为他们不能自我划伤。

宝贝经常划伤自己?专家说:如果你划伤它,不要给他一个手套,否则后悔。

4,易于损坏宝宝的手指:

我母亲的头发拍了一个婴儿的手指,我几乎会导致手指坏死。同样,有一些小手套使得一个相对粗糙的手套,可能有一些电线头,很容易缠绕婴儿的手指。如果妈妈和爸爸没有及时发现它,它可能会导致婴儿的手指血液循环。

而且,婴儿的尺寸越小,疼痛越低,也很容易导致妈妈和爸爸,这最终导致婴儿手指缺血性坏死的悲剧。

❽ 什么病必须要戴手套

传染病

❾ 许多父母总是给新生儿戴上小手套,宝宝带手套有什么危害

许多父母总是给新生儿戴上小手套,宝宝带手套有什么危害?

给婴儿戴手套不合适 许多父母担心看到婴儿的手被无意中抓住会伤害自己所以戴着手套新生儿戴手套的危害,似乎可以通过戴手套来保护宝宝的皮肤,但从宝宝发育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束缚了孩子的双手,限制了手指的动作,不利于触觉的发育。 另外,毛巾手套和其他棉布做的手套的线一旦脱落,就会容易缠绕在婴儿的手指上,影响手指的局部血液循环。

❿ 什么传染病需戴手套口罩预防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需要戴口罩。
预防接触性传染病,需要戴手套。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导致传染的疾病种类较多,比如痢疾、伤寒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但这些情况下,除非与病人或疑似病人直接接触,一般是不必戴手套的。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为防止工作中的意外受伤导致血液传播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也是需要戴手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