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防护用品穿戴时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穿戴时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的防护用品:口罩。
在工作期间,一般接触人员须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接触潜在污染物人员须全程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接触病人或感染者岗位工作人员须全程戴医用防护口罩。每次佩戴前应做佩戴气密性检查,穿戴多个防护用品时,务必确保医用防护口罩最后摘除。
防护要求
1、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人员
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2、环境清洁消毒人员
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防护服、KN95/N95 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3、标本采集人员
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4、实验室工作人员
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防护服、KN95/N95 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5、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对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对疑似、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6、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
7、卫生检疫人员
宜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KN95/N95或相等防护级别的医用防护口罩。
8、进口冷链货品生产、搬运、销售人员
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和手套,戴医用外科口罩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
㈡ 什么病检查病人需要戴上医用手套,口罩,袖头等
传染性疫病需要,医生一般都会带,没有特别界定什么病,是为了卫生起见。加油,祝你好运。
㈢ 穿脱防护用品中戴外层手套正确的做法
1、清理手部卫生。
2、戴内层手套:内层手套最好为深色,检查有无破损,穿戴后确保工作服袖口完全被包裹,手套如破损,应及时更换。
5、穿防护服:取防护服,注意避免接触地面,检查效期及完好情况。拉开拉链,先穿下半身,再穿上半身,后戴帽子,系好拉链、扣子、密封条,双人互检。若防护服未能完全贴合面部,可用胶带辅助固定,使用中防护服如破损,应及时更换。
6、戴防护面屏:撕下防护面屏保护膜调整位置,确保面部皮肤黏膜完全被防护面屏遮盖。
7、穿鞋套:穿鞋套,保证无破损,活动不受影响。
8、戴外层手套:检查有无破损,穿戴后确保防护服袖口完全被包裹,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手套如破损,应及时更换。
㈣ 防护穿戴,器材,设备有哪些,如何正确穿戴
防护穿戴,器材,设备有:
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隔离面罩、一次性乳胶手套PE手套、PVC手套隔离、护目镜等,医用酒精、3%过氧化氢消毒液含氯泡腾片、免洗手消毒液体、紫外线消毒灯等,以及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急救包等。
正确穿戴的方法:
(1)穿戴防护用品
①戴口罩:一手穿过口罩头带,托住口罩,将口罩置于口鼻处,使金属鼻位向上;另一手将口罩上端头带放于颈后,下端头带放于头后,使其交叉;压紧鼻夹,并检查气密性。
②戴帽子:戴上一次性帽子,将头发全部罩在帽子内。
③穿防护服:
连体式:依次穿戴裤子、上衣,若有帽子,防护服的帽子应完全盖住一次性帽子,防护服上的拉链拉到最上面将口罩完全包裹住,粘好胶条。
分体式:先穿裤子,再穿上衣,若有帽子,将防护服帽子完全盖住一次性帽子,防护服上的拉链拉到最上面将口罩完全包裹住,粘好胶条。
④穿鞋套或胶靴:在无菌区旁穿胶靴,同时将防护服裤腿塞进胶靴内(埃博拉病毒的防护需防止液体进入,不用将防护服裤腿塞进胶靴内)。
⑤戴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2)检查防护服、鞋套、胶鞋等物品是否有破损,胶条、拉链是否完好。布置穿戴防护服的清洁区,将医疗废物袋置于无菌区旁,并脱鞋进入。
(3)穿戴完毕后进入污染区,进行相关作业。
一级防护标准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