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握手,握手的规则。
无论是在商务场合还是一般性社交场合,我们都明白跟别人握手为礼的重要性,但是却很少人要关注握手时的礼仪,这里我谈谈在握手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握手表示一种尊重,简单握握手,有的时候会让别人感到“如沐春风”。
从交际礼仪上来讲,握手有一个重要的礼仪问题,就是伸手的先后顺序。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所以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人和人握手谁先伸手是有标准化做法的。两个人同时伸手操作上概率不高,总有一个发起者。当然,作为我们自己有的时候也别和人家太较真,如果有人并不知道规范的礼仪而先伸手了,你要和人家合作,没必要端架子,真正懂得社交礼仪的人还是强调平等和尊重的基本原则的。在礼仪之上,平等和尊重要比规范更加重要,只不过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理解礼仪的情况下,礼仪才发挥出来更加优雅的风度。
在一般性的交往应酬之中,握手的标准伸手顺序应该是:
(1)地位高的人先伸手;
(2)男人和女人握手时,应该是女人先伸手,女士有主动选择是否有进一步交往的权利;
(3)晚辈和长辈握手,应该是长辈先伸手;
(4)上级和下级握手,应该是上级先伸手;
(5)老师和学生握手,应该是老师先伸手。
在正规的商务场合,则应该基于位高者先伸手的原则下,上述的5个顺序都完全适合于正规场合,但是身份不同是不一样的。例如,女士是公关经理,男士是董事长,女士职位显然比男士低,两个单位商务交往,就是董事长地位高,因此应该由董事长先伸手。但是在一般性的社交场合,无论职位高低,仍然是女士优先,大家在一块玩,不讲职务,不讲头衔,那么在礼仪上就是女士的地位高于男士,因此应该由女士先伸手。
除了场合外,握手还有特殊性。最重要的表现在在家里或单位接待客人时,宾主之间握手。一般的规则是:
(1)客人到达时,主人先伸手。主人先伸手表示对客人的一种欢迎(比如:客人来拜访,主人不伸手说明不拿客人当回事。);
(2)客人告辞时。客人先伸手。(比如:中午到别人单位去拜访,客人辞行先伸手表示主人请留步,主人先伸手表示逐客,别混饭。)
个人和群体握手的顺序。
1、由尊而卑:如果在场的人是一个单位的或一个家的人的话,地位高低是很容易分清的。握手由地位高的开始依次往下排。
2、由近而远:周围有四五个人,或者在宴会厅门口排队,领导排队迎候客人,就不能跳越,应该伸手和最近的人开始握手。群体和个体握手,个体没有伸手,群体的同志就不能先伸手。(举例:某个体到一个公司去做报告,主人派一个司机和一个女办公室主任随同专车来接,个体应该先和女士握手,但司机却先伸手了,这让个体很尴尬。)
3、顺时针方向前进:围在一个圆桌上,或者坐在一个客厅里面,四面都有人,握手的标准化做法是主人先和自己右手的人握手(右手的人一般是主宾),然后按顺时针方向前进。顺时针方向前进从国际上来讲是一种比较吉利的方向。一般在社交场合人们不喜欢倒时针走,除了运动会入场式或轿车在酒店大堂停车(交通规则要求)、追悼会或遗体告别等情况外。
握手礼仪之中,手位也是有讲究的,就是手伸出来的伸法。
一般情况下,标准化的手位应该是手掌与地面垂直,无论是掌心向下还是向上的手位都是禁忌而不可取的:
1、掌心向下:掌心向下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自认为是大人物,“俯视芸芸众生”。掌心向下只有交警指挥交通时才会见到。
2、掌心向上:一般情况下掌心向上是表示谦恭。但平时最好别伸,搞不好就成“乞讨状”。
一双手同时握住对方的手的手位在专业讲法叫“手套式握手”,又叫“外交家握手”。除非是熟人之间表示故友重逢、认真慰问或者热情祝贺,外人不讲这种方式,尤其是对异性。一般而论,我们是用一个手去握对方的一个手,手掌握着对方的手掌,而不是握人家的手腕,除非人家没有手掌,但也不要仅仅握对方的手指部分。
握手时的力度和时间恰当也是礼仪。
跟任何人握手,时间是很重要的一个点。例如,不太懂礼仪的男士握着女士的手长时间不放,这反而是一种不尊重。
一般和人家握手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所谓“过犹不及”。一般和人握手最佳的做法是三到五秒钟,当然也不要一碰就跑。
握手时最佳的做法是稍微用力,但是不能太狠。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而刻意用力握手,其实握手无力确实是一种缺乏热情的体现,但是每个人本身握手的自然力度其实可以在其外表个性和自然表现中察觉,过于刻意的用力握手是完全可以轻易被人察觉,这样的力度不但不会为“热情”加分,反而有些失礼会减分(例如,有些相似兴奋过度的表现)。
握手时的几个基本禁忌:
1、最重要的禁忌,心不在焉:不看着对方,甚至是与旁边的人聊天。心不在焉的握手不如不握。
2、除非没有右手,否则必须伸出左手:一般握手,尤其跟外国人握手,如新马泰一带、穆斯林地区、印度人,左右两只手往往有各自的分工,只用右手行使礼节;另外在英语文化中“右”是上位,是好的位置;而“左”是下位,是不好的位置。
3、握手时戴手套:国际惯例只有女人在社交场合戴着的薄纱手套可以不摘。此外一般用的御寒的手套一定要摘。
4、在国际交往中,尤其是到西方国家去,握手要避免所谓双手交叉握着对方的双手,即所谓“交叉握手
⑵ 职场礼仪 之 握手礼仪
职场礼仪 之 握手礼仪
在交际应酬中,相识者之间与不相识者之间往往都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向交往对象行礼,以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友好、关心与敬意。此种礼仪,即所谓相见礼,也就是人们会面时约定俗成互行的礼仪。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人们所采用的相见礼往往千差万别、互不相同。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有点头礼、举手礼、致意礼、脱帽礼、拥抱礼、亲吻礼、鞠躬礼、合十礼、吻手礼、吻足礼、碰鼻礼、拱手礼、叩头礼、跪拜礼、屈膝礼等。但是,当今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最为通行的相见礼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采用的握手礼。
握手礼,通常简称握手。学习握手礼,应掌握的要点有握手的时机、握手的次序、握手的方式、握手的禁忌,等等。此外,对国内外目前常见的其他相见礼,亦应略知一二。
一、握手的时机
何时宜行握手礼?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微妙的问题,它通常取决于交往双方的关系、现场的气氛,以及当事人个人的心情等诸多因素,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一个人若要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彬彬有礼,那么就应了解在什么时候应当握手,在什么时候不必握手,否则即为失礼。
1.应当握手的场合
下列时刻,一般应与别人握手:
遇到较长时间未曾谋面的熟人,应与其握手,以示为久别重逢而万分欣喜。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同相识之人道别,应与之握手,以示自己的惜别之意以及希望对方珍重之心。
在家中、办公室里以及其他一切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交际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之时,应与对方握手,以示欢迎或欢送。
拜访他人之后,在辞行之时,应与对方握手,以示 再会 。
被介绍给不相识者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自己乐于结识对方,并为此深感荣幸。
在社交性场合,偶然遇上了同事、同学、朋友、邻居、长辈或上司时,应与之握手,以示高兴与问候。
他人给予自己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衷心感激。
向他人表示恭喜、祝贺之时,如祝贺生日、结婚、生子、晋升、升学、乔迁、事业成功或获得荣誉、嘉奖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贺喜之诚意。
他人向自己表示贺喜、祝贺之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谢意。
对他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应与之握手,以示真心实意。
应邀参加社交活动,如宴会、舞会、音乐会之后,应与主人握手,以示谢意。
在重要的社交活动,如宴会、舞会、沙龙、生日晚会开始前与结束时,主人应与来宾握手,以示欢迎与道别。
得悉他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遭受其他挫折或家人过世时,应与之握手,以示慰问。
他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应与之握手,以示感谢。
向他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应与之握手,以示郑重其事。
2.不宜握手的场合
在下述一些时刻或场合,因种种原因,不宜同交往对象行握手礼。此时,可采用对方理解的方式向其致意。
一是对方手部负伤。
二是对方手部携带物品。
三是对方手中忙于他事,如打电话、用餐、喝饮料、主持会议或与他人交谈,等等。
四是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
五是对方所处环境不适合握手。
二、握手的次序
在正式的场合,行握手礼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握手的双方应当由谁先伸出手来 发起 握手,即握手的先后次序问题。倘若对此一无所知,在与他人握手时,轻率地抢先伸出手去而得不到对方的回应,那种场景是令人非常尴尬的。
1. 尊者决定 原则
根据礼仪规范,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应当在遵守 尊者决定 原则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尊者决定 原则的含义是:当两人握手时,首先应确定握手双方彼此身份的尊卑,然后以此而决定伸手的先后。通常应由位尊者首先伸出手来,即尊者先行。位卑者只能在此后予以回应,而绝不可贸然抢先伸手,否则就是违反礼仪的举动。在握手时,之所以要遵守 尊者决定 原则的好处也体现对位尊者的尊重,也是为了维护在握手之后的寒暄应酬中位尊者的自尊。因为握手往往意味着进一步的交往的开始,如果位尊者不想与位卑者深交,便大可不必伸手与之相握。换言之,如果位尊者主动伸手与位卑者相握,则表明前者对后者印象不坏,而且有意与之深交。
2.具体的情况
根据具体情形而言,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大体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
二是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首先伸出手。
三是老师与学生握手,应由老师首先伸出手。
四是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士首先伸出手。
五是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
六是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握手,应由先至者首先伸出手。
七是上级与下级握手,应由上级首先伸出手。
八是职位、身份较高者与职位、身份较低者握手,应由职位、身份较高者首先伸出手。
3.特殊的情况
若是一个人需要与多人握手,则握手时应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后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先职位、身份高者后职位、身份低者。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则主要取决于年纪、性别、婚否。
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则较为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一般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 欢迎 ,后者则表示 再见 。若这一次序颠倒,则极易让人发生误解。
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可以用来律己,却不必用来处处苛求于人。如果当自己处于尊者之位,而位卑者抢先伸手要求相握时,最得体的做法还是应与之配合。若是过分拘泥于礼仪,对其视若不见,置之不理,令对方进退两难,当场出丑,也是失礼于对方的表现。
三、握手的方式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礼时行至距握手对象约一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后松开手来,恢复原状。具体来说,握手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神态自然
与人握手时,理当神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在通常情况下,与人握手时,应面含笑意,目视对方双眼,并且口道问候。
在握手时,切勿显得自己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傲慢冷淡。如果在此时迟迟不握他人早已伸出的手,或是一边握手,一边东张西望,甚至忙于跟其他人打招呼,都是极不礼貌的。
2.姿势正确
向他人行握手礼时,只要有可能,就应起身站立。除非是长辈或女士,否则坐着与人握手是不合适的。
握手之时,双方彼此之间的最佳距离为一米左右,因此握手时双方均应主动向对方靠拢。若双方距离过大,显得像是一方有意讨好或冷落另外一方。若双方握手时距离过小,手臂难以伸直,也不大雅观。最好的做法,是双方将要相握的手各向侧下方伸出,伸直相握后形成一个直角。
3.手位恰当
在握手时,手的位置至关重要。常见的手位有两种:
一是单手相握。以右手单手与人相握,是最常用的握手方式。
单手与人相握时,手掌垂直于地面最为适当。它称为 平等式握手 ,表示自己不卑不亢的态度。
与人握手时掌心向上,表示自己谦恭、谨慎,这一方式叫做 友善式握手 。
与人握手时掌心向下,则表示自己感觉甚佳,自高自大,这一方式叫做 控制式握手 。它是通常不宜采用的。
二是双手相握。双手相握,即用右手握住对方右手后,再以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这种方式,适用于亲朋故旧之间,可用以表达自己的深厚情谊。一般而言,此种方式的握手不适用于初识者与异性,因为它有可能被理解为讨好或失态。这一方式,有时亦称 手套式握手 。双手相握时,左手除握住对方右手手背外,还有人以之握住对方右手手腕、握住对方右手手臂、按住或拥住对方右肩。除非至交之间的交往,此类做法最好都不要滥用。
4.力度适中
握手时,为了向交往对象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大致握力以在两公斤左右为宜。与亲朋故旧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可以稍大一些;与异性以及初次相识者握手时,则千万不可用力过猛。
总之,在与人握手时,不可以毫不用力,不然就会使对方感到缺乏热情与朝气。但也不宜矫枉过正,如果在握手时拼命用力,不将对方握得龇牙咧嘴不肯罢休,则难免示威或挑衅之嫌。
5.时间得体
在普通情况下,与他人握手的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大体来讲,握手的全部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握上一两下即可。
握手时两手稍触即分,时间过短,好似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与他人握手时间过长,尤其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则会被人误解。
四、握手的禁忌
在人际交往中,握手虽然司空见惯,看似寻常,但是由于它可被用来传递多种信息,因此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并且避免下述握手的禁忌。
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尤其是在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需要牢记此点,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应当遵守秩序,依次而行。特别要记住,与基督教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那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徒眼中是很不吉利的。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墨镜。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方能例外。
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
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而不肯放下。例如,仍然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李等。
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好像根本无视对方的存在,纯粹是为了应付。
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热情过度。那样子会显得过于客套。过于客套,有时会使对方不自在、不舒服。
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手掌,即是对异性,也要这么做。
不要在握手时只递给对方一截冷冷的手指尖,像是迫于无奈似的。此种握手方式在国外叫做 死鱼式握手 ,被公认是失礼的做法。
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不要以肮脏不洁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手与他人相握。
不要在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擦拭自己的手掌,好像与对方握一下手就会使自己受到 污染 。
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这么做。
五、常见的其他相见礼
在国内外交往中,除握手之外,以下几种相见礼也颇为常见。
1.点头礼
点头礼,又叫颔首礼,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有:路遇熟人;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与人交谈之处;在同一场合碰上已多次见面者;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时。
行点头礼时,一般应不戴帽子。具体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微笑,不宜反复点头不止,也不必点头的幅度过大。
2.举手礼
行举手礼的场合,与行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它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
行举手礼的正确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指尖朝上,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叉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不要将手上下摆动,也不要在手部摆动时用手背朝向对方。
3.脱帽礼
戴着帽子的人,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或行其他相见礼,进入娱乐场所,升挂国旗,演奏国歌等情况下,应自觉主动地摘下自己的帽子,并置于适当之处,这就是所谓脱帽礼。
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不脱帽子。
4.注目礼
注目礼的具体做法是: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放于身体两侧,笑容庄重,双目正视行礼对象,或随之缓缓移动。
在升国旗、游行检阅、剪彩揭幕、开业挂牌等情况下,适用注目礼。
行注目礼时,不可歪戴帽子、衣衫不整、身体东斜西靠、嬉皮笑脸、大声喧哗、打打闹闹。
5.拱手礼
拱手礼,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相见礼。目前它所适用的场合,主要包括过年时举行团拜活动,向长辈祝寿,向友人恭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大名等时刻。
拱手礼的行礼方式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
6.鞠躬礼
鞠躬礼,是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演讲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活动等场合。
行鞠躬礼时,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曲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则应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鞠躬的次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日本、韩国、朝鲜,鞠躬礼应用十分广泛。
7.合十礼
合十礼,亦合掌礼,即双手十指相合为礼。其具体做法是:双掌十指在胸前相对合,手指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直立站立,上身微欠低头。一般而论,行此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自己的额头。
行合十礼时,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亦可面含微笑,但不准手舞足蹈,反复点头。
在东南亚、南亚信奉佛教的地区以及我国傣族聚居区,合十礼最为通用。
8.拥抱礼
在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拥抱礼是十分常见的相见礼与道别礼。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拥抱礼也经常使用。
正规的拥抱礼,讲究两人正面面对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各向对方左侧拥抱,通常一共拥抱三次。在普通场合行此礼,不必如此讲究,次数也不必要求如此严格。在中国,除某些少数民族外,拥抱礼不常被采用。
9.亲吻礼
亲吻礼,也是一种西方常用的相见礼。有时,它会与拥抱礼同时采用,即双方相见时既拥抱,又亲吻。
行亲吻礼时,通常忌讳发出亲吻的声音,而且不应将唾液弄到对方脸上。
在行礼时,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下颌或吻面颊;同辈之间,同性应当贴面颊,异性应当吻面颊;接吻即吻嘴唇,仅限于夫妻与恋人之间,而不宜滥用,尤其不宜当众进行。
10.吻手礼
吻手礼主要流行于欧洲国家。它的做法是:男士行至已婚妇女面前,首先垂首立正致意,然后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俯首以自己微闭的嘴唇,去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手背或是手指。行吻手礼的地点,宜在室内为佳。
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妇女,而且应是已婚妇女。手腕及其以上部位,则是行礼时的禁区。
⑶ 正确的5种握手方式
正确的5种握手方式
正确的5种握手方式,握手,是人们在社交中最常见的礼仪。握手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用的礼节方式,然而大 家又知不知道握手的正确方式呢?下以下了解正确的5种握手方式。
正确的5种握手方式1
1、标准式:两人的手心都不约而同地向着对方。
这是最为普通的握手方式,即施礼双方各自伸出右手,手掌呈垂直状态,四指并拢,虎口张开,肘关节微屈抬至腰部,上身微前倾,目视对方与之右手相握,可以适当上下抖动以表示亲热。这种肆哗握手方式适用于与初次见面或交往不深的人相握。
2、双握式:右手紧握对方右手,再用左手加握对方手指,手臂等。
用双手握手的人,目的是想向对方传递出一种裂晌行真挚,深厚的友好感情。这种形式的握手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主动握手者的右手与对方的右手相握,他的左手移向对方的右臂。
这样,他伸出的右手和左臂就可以向接受者传递出更多的感情。第二,主动握手者左手进入对方的亲密区域。这样,他的左手和左臂就给对方增加了额外的温暖。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握手方式只在情投意合和感情极为密切的人之间进行。
3、控制式:掌心向下,或左下姿势握住对方。
握手之时,若掌心向下则显得傲慢,似乎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表现出一种支配欲和驾驭感。很显然,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使用这种掌势是失礼的。
握手之时,若掌心向上,则是谦恭和顺从的象征;握手之时,若双方手掌均呈垂直状态,两人都欲处于支配地位,并都想使对方处于顺从状态。而在涉外场合,双方手掌均呈垂直状态,则意味地位平等。
4、谦恭式:掌心向上姿势握住对方。
将接受握手者的手拉过来与自己的手相握,这种握手可能意味着主动握手者属于“胆怯型”,只有在他的个人谨空区域内,他才会感到安然。这种握手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
5、扣手式:两手相握,双手掌相互缓缓滑落。
手扣手式握手。主动握手者用右手握住对方的右手,再用其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这种形式的握手,在西方国家被称之为“政治家的握手”。
用这种形式握手的人,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热情真挚、诚实可靠。在朋友同事之间,很可能会达到预想的结果。然而,如果与初次见面的人相握,则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因为,接受者可能怀疑主动者的动机。
正确的5种握手方式2
握手的正确方法
握手时,两人相距约一步,上身稍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双方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3秒左右,男士之间握手,可适当用力,以示热情。男女之间握手的力度不宜过大。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进行简单的问候、寒暄。
握手的顺序
握手的顺序主要取决于“尊者优先”的原则。在正式场合下,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在一般场合,则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
1、职位高的人与职位低的人握手,应由职位高的人先伸手为礼。
2、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士先伸手为礼。
3、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先伸手为礼。
4、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先伸手为礼。
5、老师与学生握手,应由老师先伸手为礼。
6、社交场合的先到者与后到者握手,应由先到者先伸手为礼。
7、主人待客时应先伸手,与来访客人握手;客人告辞时,应由客人先伸手为礼。
正式场合下握手应注意以下细节
1、忌用左手与他人握手。
2、忌用“三明治”式握手即双手握单手、。尤其忌用双手与异性握手。
3、忌交叉握手。握手应当按照顺序依次而行,尤其注意不要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
4、忌戴手套握手。但在社交场合,女士戴与礼服相配套的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是被允许的。
5、忌与人握手时另一只手插在口袋里。
6、 忌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眼神飘忽不定,无视对方的存在。
7、忌戴着墨镜。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除外。
8、忌将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不停。
9、忌仅握住对方的指尖。
10、 忌用不洁或者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手与他人相握。
11、忌握手完毕立即擦拭双手。
12、忌拒绝与别人握手。
面对“错误”握手情况的处理方式
1、双手握手。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双手握手是合适的,但如果用在刚刚认识的人身上,就会显得过于私人或亲密。除非你是国家领导或者长辈,否则最好还是把双手留给你的朋友。
2、化骨绵绵掌。握手的力度不超过握门把手的力度,握手的力度与对方相匹配。如果你在握手时陷入了“碎骨式”握手的尴尬,你可以这样说:“哇,你的手很有劲啊!”。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会意识到自己用力过猛。
3、冰冷、潮湿或手心出汗。如果你对自我介绍感到紧张,那么在社交场合,你的手可能会变得冰冷、潮湿或出汗。可以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来缓解:在口袋里放一张纸巾,如果有机会把手放进口袋的话,就赶紧擦一擦手汗;如果你的手比较冷,可以在口袋里放一个热敷袋或在洗手间里用热风烘干机让手暖和起来。
握手九忌
1、忌不讲先后顺序
2、忌目光游移
3、忌不脱手套
4、忌掌心向下
5、忌用力不当
6、忌左手相握
7、忌“乞讨式”握手
8、忌握时过长
9、忌滥用“双握式”
知道如何正确握手是一项需要练习的技能。
有机会时就可以去握手,像说“谢谢”一样,让握手成为你的肌肉记忆。
正确的5种握手方式3
面试时握手的方式
面试时,握手是最重要的一种身体语言。怎样握手握多长时间这些都非常关键。因为这种手与手的'礼貌接触是建立第一印象的重要开始,所以,你一定要使你的握手有感染力。
以下几种“腕部运动”是不可取的。
用两只手 在中国,亲友间、哥儿们之间、老客户之间经常采用这种握手方式。但是,面试时这样做,则是在冒险。用这种方式握手在西方公司看来不够专业。请注意,用两只手握手,会让人觉得热情而友好,同时也会让人觉得你对待面试者像是在对待你年长的祖父。
使劲用力 这种方式使人觉得你急于想得到这份工作,甚至会让面试官感到恐惧或不舒服。他们肯定会对你说:“不要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会给你打电话的。”
拉拉扯扯 握手时拉动面试官的整个手臂,或者用力过猛让他们全身晃动。这种握手只有和老朋友分别很长时间又重逢时才可以。尽管它表示你很友好,但却说明你不能以非常商业化的方式处事。
长时间地用力握手 长时间地拖住面试官的手,偶尔用力或快速捏一下手掌。这些动作说明你过于紧张,而面试时太紧张表示你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轻触式 轻触式握手显得你很害怕而且缺乏信心。你在面试官面前应表现出你是个能干的、善于与人相处的职业者。
远距离 在对方还未伸手之前,就伸长手臂去够面试官的手,表示你太紧张和害怕。面试者会认为你不喜欢或者不信任他们。
那么,怎样才算标准的握手方式呢
和面试者握手态度要坚定,双眼要直视对方,要自信地说出你的名字。即使你是位女士,也要表示出坚定的态度,但不要过分用力。要在面试官的手朝你伸过来之后就握住它,要保证你的整个手臂呈L型90度、,有力地摇两下,然后把手自然地放下。专业化的握手能创造出平等、彼此信任的商业氛围。你的自信也会使人感到你能够胜任而且愿意做任何工作。这是创造好的第一印象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