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脚套袜感常见什么疾病
袜套样的感觉障碍,常见的就是末梢神经炎。
特点是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的障碍,可以表现为袜套样,或者是蚁行感,同时还可能有麻木、疼痛等症状。还有就是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是以浅感觉减退或者是消失多见,表现为双手或者是双足呈对称性的袜套样的改变,还有一些其它的异常感觉,比如说有针刺样的痛、烧灼痛或者是蚁走感、麻木感。
(1)出现手套样袜套样脱皮见于什么病扩展阅读
末梢型感觉障碍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种感觉障碍(温、痛、触觉和深感觉),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远端重于近端,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见于多发性神经病等。
治疗上主要是要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来治疗,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B1、B6、B12,或者是甲钴胺、腺苷钴胺片来营养神经,也可以通过口服依帕司他营养神经治疗。患者还同时需要针对原发疾病来进行治疗,比如说是糖尿病导致的,还需要控制血糖能减少对神经的损害。
❷ 十指脱皮是怎么回事
你好。猩红热属于链球菌感染。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达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你的孩子手指脱皮应该和猩红热病有关。
❸ 小儿川崎病恢复期为什么身上会起大量疹子
你好,
川崎病
进入疾病的恢复期,可见指端沿甲缘出现膜状脱屑,严重者呈
手套
或袜套样脱皮,这是该病的
特征
性表现。
早期
可大
剂量
静脉滴注
丙种球蛋白
,同时口服
阿司匹林
、
潘生丁
等,待热退后减量,一般治疗
两个月
即可停药。以后要定期
去医院
做全面检查。
❹ 猩红热皮疹
分类: 医疗/疾病 >> 儿科
问题描述:
儿子发烧两天,开始是高烧,39度左右,医生头天诊断为扁桃体炎,给开了阿奇霉素和利巴韦林之类的吊针,注射后一直持续低烧,在37.5-38之间,大约有14小时之久,因是低烧,所以没有做退烧处理,只是让他多喝水,第二天询问医生,医生诊断为“猩红热”,因为全身出现规则分布的红点,头、脸发红,给开了青霉素和维生素之类的吊针,注射后当时还是低烧,但4小时后体温正常,身上皮疹基本消退。这是猩红热吗?是否需要隔离?退烧后是否继续打吊针?
解析: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病情多较急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根据起病急骤、典型皮疹、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及疹退后脱皮屑,结合全身症状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和接触史诊断较易。但应与风疹、麻疹相鉴别(前面章节已介绍)。此外应注意有无服药史,以除外猩红热样药疹。
治疗可分一般治疗及全身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咽痛时可给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口腔清洁。高热时应及时退热。患儿应隔离3~4周,以防传染其他儿童。
(2)全身治疗 尽管目前抗生素品种越来越多,效力越来越强,但青霉素仍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因为青霉素对链球菌感染有特效,故不仅治疗效果好,尚可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与风湿热等并发症。一般用青霉素G。
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名为“烂喉丹痧”或“疫痧”。中医认为本病发生乃温毒内侵,上蒸咽喉,外达前敏罩全身所致。辨证治疗大体可分为三型:
(1)邪在肺卫证 症见突然发热,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腻,脉数。治宜清热透疹法,方选银翘散化裁。
(2)热入气营证 症见高热烦躁,咽喉肿痛,全身皮疹,口唇苍白,杨梅舌,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法,方选清瘟败毒饮化裁。
(3)疹后阴伤证,症见皮疹已消,留有余热,神疲食少,舌红脉细。治宜养阴清热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化裁。
除治疗用药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及湿度,有条件者应采取隔离治疗;治疗期间应多吃鲜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烫或曝晒。
[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主要致病菌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个别病人于病期2~3周后可在全身多器官组织产生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慧闹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其临床表现是细菌、毒素和变态反应综合的结果,临床上分轻型、普通型、中型、脓毒型、外科型和产科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拿碰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疹面无正常皮肤,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以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2一3日消失。个别可持续1月。咽部及扁挑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粘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称腥红热粘膜内疹,病初时舌被覆白苔, *** 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肉红色)。舌 *** 仍凸起,称“杨梅舌”。面无点状丘疹而呈均匀红色。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近些年来,猩红热已趋于轻型,发疹不呈全身性,持续时间短,大片脱屑也少见。但后期仍可并发变态反应病变,如风心病、急性肾炎。
猩红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嗓子痛、头痛等,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物附着,容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怕冷、呕吐症状,12~36小时以面部开始全身弥漫性充血基础上颈、胸、腋下及全身出现排列密集、分布均匀象针尖大小鲜红的鸡皮样米粒疹,压之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痒感明显,在肘弯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肤皱折处还可见鲜红色的帕氏线;3~5天出现杨梅舌,脸部发红,口周苍白成为一个苍白圈。经治疗后的3~4天皮疹逐渐消退可见脱屑。
猩红热的病情比较严重,并发症较多,容易并发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及颌下淋巴结炎、中毒性肺炎、急性肾炎、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热等,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败血症,治疗不及时能导致死亡。
猩红热是由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2-3天,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24小时内出现特征性猩红色皮疹。其特征为:1)持续发热,体温灾39度左右。伴咽部和扁桃体红肿。2)在弥漫性充血发红的皮肤上散布针尖大小的隆起的红色点状皮疹,严重时呈出血疹。3)皮肤褶皱处可见紫色条纹-pastia线。4)除口鼻周围,面部其他处充血潮红,称口周苍白圈。5)腭部粘膜可见粘膜疹;舌被白苔,红色的舌 *** 突出于白苔之外,称“草莓舌”,2-3日后苔落,舌面光滑象牛肉,称“杨梅舌”。6)病程的一周,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随之开始脱皮。轻者呈糠屑状,重者成片或手套,袜套样。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A族乙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儿童。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食具等而传染。临床表现以高热及全身细小密集红斑为特征。同时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还可见到四种特异性表现,即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和手套、袜套样脱屑。那么这些体征具体如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 *** 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 *** 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 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 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
①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莓样舌及脱屑。
②B型溶血性链球菌培养阳性,还可参考接触史及白细胞升高的变化来判断。本病需与其他发疹性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①一般治疗: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强调卧床体息。以免劳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②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儿童为2~4万U/千克/日,成人为120~240万U/日,分2~3次肌肉注射。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儿童20~40mg/kg/日,成人1~2g/日,分4次服。7~10日为一疗程。另外也可用林可霉素,尚有用狍霉素族、利福平治疗猩红热,均收到好效果。
③并发症治疗:化脓性并发症时加大青霉素剂量,风湿热者抗风湿,并发急性肾炎按急性肾炎处理。
患病后要及时治疗、隔离,对病人的排泄物和污染物随时消毒,患者要卧床休息,多喝开水,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连用7~10天,病情严重者可加大剂量静脉点滴。
[预防]
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有接触史的易感者,可预防性用青霉素G40~80万u/日,3~4天。
⒈在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⒉不要让孩子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如已接触过,可用淡盐水漱口,并用抗生素2~3天。
❺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川崎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种,其患病的主要人群是小孩子,一旦患上川崎病,其表现的症状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近年来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下来了解一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体温异常升高,常为川崎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高达39度以上,出现持续性发热的现象,时间一般为5~11天甚至更久(2周到一个月不等),抗生素治疗无效。
(2)双眼出现充血发红的现象,常见双侧结膜充血。
(3)身上会出现各种形态,大小不一的红斑皮疹。
(4)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着,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发热不久(约1~4日)即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但无疱疹及结痂,约一周左右消退。
(5)手足发硬肿胀,手指和脚趾间有红斑出现,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6)口腔,牙龈,咽喉等出会有发红的现象出现,舌头也会发红,出现杨梅舌。
(7)患儿往往出现心脏损害,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的症状,患者脉搏加速,听诊时可闻心动过速,奔马律,心音低钝,收缩期杂音也较常有,可发生瓣膜关闭不全及心力衰竭,作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可查见多数患者有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左室扩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
❻ 男,18岁.手脱皮是怎么回事
1、冬天手脱皮的内部原因
1.1、血虚风燥,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粗糙,可能伴有瘙痒或疼痛感;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血虚日久者,常伴有倦怠乏力、便秘、甚至头晕心悸等症状。
1.2、湿热蕴结,一般局部发红,严重时可能有水疱、渗出,常伴有瘙痒;同时有口干口苦,脾气急躁等表现。此证一般与居住环境阴暗潮湿、喜食肥甘厚味、精神压力大等有关。
1.3、脾虚湿蕴,一般表现为干燥脱皮,皮肤粗糙、角化肥厚;舌边有齿痕,伴有脘腹胀满、大便溏稀等。若脾虚日久导致气血不足,还会出现头晕,女性经量少、色淡等症状。
脱皮部位应避免外界刺激,如少接触碱性洗液,选择不易致敏的防护手套等。
2、冬天手脱皮的外部原因
2.1、冬季气温干燥,冬季的气温普遍比较低,而且空气很干燥,如果手不注意保养的话,缺水出现脱皮是很平常的事情,大多数小孩子出现脱皮是没有注意保养造成的。
2.2、手出汗没及时处理,冬季穿衣过多,手出汗之后没有及时换,多会出现脱皮现象,有的时候还有点痒,孩子经常抓挠出现的问题更多,适当保持手干燥很重要,手套也要经常晾晒,保持干燥。
2.3、缺乏维生素a,手脱皮由营养缺乏引起的手脚友中枯脱皮一般与缺乏维生素a有一定的关系。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对皮肤的表层有保护作用,如果缺乏的话,就会引起皮肤干燥和脱皮等现象。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对皮肤的表层有保护作用。
外用藓达净
3、饮食缓解手脱皮
3.1、西兰花
西兰花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以强化肌肤的抗损伤能力、帮助维持皮肤弹性。
3.2、黑芝麻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黑芝麻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铬等营养成分。黑芝麻中的维生素E可维护皮肤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3.3、胡萝卜
其中胡萝卜素能够帮助保持皮肤细胞组织的正常机理、抚平皮肤皱纹,维持皮肤滋润细致。胡萝卜具有益肝明目、增强免疫功能,降糖降脂,防止手脚脱皮等作用。
1、避免碱性皂品
现在普遍使用洗手液来洗手,但是冬天经常用香皂或者洗手液来吸收,虽然感觉很干净,但是不利于手部皮肤锁住水分,让手的肌肤变得干燥脱皮。因此,如果有手脱皮现象的女生,应该多避免使用碱性的皂品来洗手。
2、控制饮食
注意调节自己的饮食习惯,食物要清淡温和,不要过于燥热和冰冻、麻辣,这些口味都会导致皮肤丢失水分,造成细胞缺水,最后就形成手脚脱皮。
3、补充维生素A
补充维生素A有利于对皮肤的表层产生保护作用,而且如果缺乏维生素A的话,就会引起皮肤干燥和脱皮等现象。最好就多吃胡萝卜、动物肝脏、蛋黄、牛奶、鱼类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避免手脚脱皮越来越严重。
4、生姜白酒
经常手脚脱皮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些偏方,如生姜白酒,用生姜一大块,切碎后放入2000ML的白酒内浸泡2天,然后就可以用来涂抹脱皮的地方,每天擦1-2次,坚持用就可以看到脱皮现象得到改善。
手脱皮吃什么水果好
1、木瓜。木瓜是果中之王,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好洞基酸,木瓜有助于生理代谢平衡。
2、草莓。草莓的维生素C含量高,营养素含量丰富,每天四五颗草莓,就可满足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要维生素C的量(50毫克)。对人体的皮肤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橘子。含有大量的水分、多种维生素、丰富的糖类物质,是维生素C和钾的上等来源,是维生素A的中等来源。
4、柑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糖类物质等,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很有好处。
5、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相当高,一培州颗猕猴桃能提供一个人一天的维生素C需求量的2倍多;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水解酶和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❼ 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多见于什么病
(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acute
infective
polyneuritis)病因尚未明了,常于各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之后发生,其特征是多数周围神经受损,呈现对称性分布,近端重于远端,迅速由下及上发展,严重者出现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感觉障碍较运动障碍轻,常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减退,肌肉压痛,有些患者有自发性疼痛和肢体远端的感觉异常。
(二)末梢神经炎(terminal
neuritis)为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虽病因不同,但有共同的临床表现: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障碍。肢体远端轻瘫或全瘫、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或有垂腕、垂足。受累肢体首先出现感觉异常,有蚁走、针刺、烧灼感或刺痛,与此同时或稍后出现肢体远端对称性深浅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呈或长或短的手套、袜子样分布。
(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polyneuritis
in
diabetes)
感觉障碍以浅感觉减退或消失为多,也可表现为感觉过敏,常伴有各种感觉异常如针刺样痛、烧灼痛或冷痛、蚁走感和麻木感。
(四)维生素B1缺乏性周围神经炎(polyneuritis
in
vitamine
B1
deficency)
可因长期摄入量不足,吸收不良和新陈代谢需要过多引起,表现为痛、温、触觉减退或消失,偶有感觉过敏,呈手套和袜子样分布或区域性分布,四肢常有麻木、灼痛、蚁走感、夜间尤甚。肌肉和神经干有压痛,可伴有神经损害。症状多严重而持久。
❽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有哪些症状呢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尤其是针对遗传性的周围神经病发病的症状有哪些,也是让很多朋友对此表示非常疑惑的,实际上我们要知道,遗传性的周围神经疾病的发病之后,会导致我们的四肢出现麻木,失去知觉或疼痛感觉消失的状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显的知道,当发生遗传性的周围神经性病变之后,会有以上结相应的临床症状,当有这些相应的临床症状之后,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之内接受相应的治疗,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
❾ 手脱皮是怎么回事
手脱皮原因比较复杂。首先要看脱屑之前有没有其他皮疹及伴随症状。汗疱疹所致脱屑之前手指多有水疱,伴瘙痒多为双手;手癣脱屑前又有丘疱疹、深在性小水疱,呈领圈状脱屑,好发于一只手;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多呈季节性脱屑,一般自觉症状;手部洗涤用品或其他刺激物品也可能造成手部脱屑;红皮病型银屑病多呈手套袜套样脱屑;某些全身感染可以能在恢复期出现手足脱屑。
❿ 手脱皮是什么疾病呢
引起手脱皮的疾病和因素有:
1.家务因素
尽量的少接触洗衣粉这样的碱性物质,以免导致脱皮的产生,最好带上手套做家务。
2.缺少维生素
缺少维生素也是手脱皮的原因之一,主要原因就是维生素B缺少导致如缺手脱皮的。
3.手癣
更严重的脱皮情况就是“手癣渣裂辩”,一般是先有一只手出现脱皮现象,随后发展到双手,手掌出现红斑、炎症,有特别明显的瘙痒感。手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而且具有传染性,所以一定要赶快看医生源中,及时彻底治疗。
4.汗疱疹
比较特别的一种是汗疱疹引起的脱皮。初期症状为米粒大小半球形的小水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热感和瘙痒,干涸后就形成了脱皮。汗疱疹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
5.季节干燥
冬季最常见的是一般性脱皮,只是表面脱皮而已,没有瘙痒、炎症的情况,主要是季节干燥引起的。
6.干燥性皮炎
如果不光是双手脱落白皮,手指还有裂口,那就可能是得了干燥性皮炎,它的成因可能和个人的洗手习惯有关,比如经常使用碱性皂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