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棒球运动中,游击手戴的手套有什么特点
手套长约13英尺,可用于防守,主要根据运动器材设计,皮革连接,手套非常坚固,专门为防守棒球制作。游击手手套的设计理念与二垒手套相同,但手套的形状存在一些差异。由于游击手站在中间,中间方向的滚动地球通常被推出,所以它不是很强。强地球滚球较少,需要快速处理球接地球,可以快速拿出球传给其他防守队员。
一垒手主要接内野手传球,所以比较长,14 大约英寸,足够长的球会更快地接球。所以一个手套和其他手套完全不同。特点:边缘增大,有利于其他野手传球。同时保持接球时保持接球手感,易于持球,使接球更容易处理。捕手手套提高佩戴舒适度,更明显地感受到接球的瞬间,更快地支持盗贼的传球和杀戮动作。此外,它具有轻量化和操控性,即使手套较低,接球区域也保持直立。变化球也很容易处理。
㈡ 什么是垒手手套、内野手套、外野手套本垒,一垒,二垒,三垒所用手套有什么区别
垒手手套就接手手套,内野手套就内场用的手套,外野手套就是外场用的,,,本垒的手套是圆形,周围有厚垫。一垒用的手套就是投手用的手套,因为一般打一垒的人都是投手,这样一垒和投手可以互换。。二垒,游击,三类手套都是一样的,是十字形的。
㈢ 棒球运动中,捕手戴的手套有什么特点
熟悉棒球的人都知道,防守队员和投手都是要戴手套的,其实在19世纪中叶,在棒球的初级阶段,队员们是赤手空拳参加比赛,而球的速度过快,接球手每一击都要处理来球,因此击球手后面的接球手成为第一个寻求保护措施的队员,棒球手套就开始应运而生了。
现在棒球运动中,棒球手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球棒一样重要。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都有哪些手套哦。
1.捕手手套
捕手手套是最常见的手套,一般戴在左手上,也有特制的右手用手套,供守场员使用。接手所用的连指手套,周长不得超过96.5厘米,上下端不得超过39.4厘米;虎口的上沿不得超过15.2厘米,下沿长不得超过10.2厘米,上下沿长不得超过15.2厘米。其主要功能有:1.缓冲球的巨大能量。2.更好地牢牢接住球。
棒球手套在场上的不同位置有着不同的形状。其中接手(捕手)的手套最为特殊。其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接球手套的不同点为:除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是连在一起的,为了缓冲投手投出的球的巨大力量以便接住球,里面的海绵内衬也相对其他位置用的接球手套要厚很多。
棒球手套尺寸:
棒球手套的尺寸与身高无关,一般是按场地或位置划分的。内野一般是11.5~12英寸,外野一般是12.5~13英寸。捕手和一垒有自己专门的手套,投手手套一般是11.5~12英寸。手套的松紧可以用手套上的绑绳来调节。
棒球手套就跟大家介绍到这里啦,大家都看明白了吗?
㈣ 新人提问___有关棒球的手套 大虾进!
棒球手套分为分指的和不分指的两种。其中不分指的手套除拇指外其余四指不分开,规则规定只有一垒手和捕手可以使用不分指手套,因为不分指手套较大而厚,适合他们接投球和传球(他们也可以使用分指手套,但是正式比赛里捕手基本没有用分指手套的,一垒手也很少使用)。连指手套其大小自四指顶端经掌心至手套下端不得超过30.5厘米,手套的幅度以食指内侧下端缝线部分经由各指下端至小指外沿应在19.7厘米以内。分指手套重量不限。(分指手套见下图,点击看大图)
baseballglove可以统称棒球手套,mitt常用于连指手套。
在具体使用时glove指分指手套,包括投手手套(pitcher'sglove),内场手套(infielder'sglove)和外场手套(outfielder'sglove)。
mitt或者mitten专指不分指手套,包括捕手手套(catcher'smitt)和一垒手套(firstbaseman'smitt)。
再来就是各个守备位置手套差异:(回答问题只能上传一张图片,所以我以下各种手套类型图片只能给你连接地址)
棒球规则上无明确的规定手套的差别,关于各个野手手套的差异,是因为适应各守备位置传接球的需要,我将找到的说明列出来给你参考:
棒球手套共分:1.投手2.捕手3.一垒手4.内野5.外野。
1.投手球档为了防止球种被看到所以多属密闭式,在虎口这个区块的皮革一般都不做空格,且规定不能有白色线条(多为12.5~12.75吋)。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D%B6%CA%D6%CA%D6%CC%D7&in=18814&cl=2&lm=-1&pn=10&rn=1&di=23137601085&ln=1&f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fb=0
2.捕手:主要为接投手的快球,所以手套厚度也较厚接球手套是最常见的手套,一般戴在左手上,也有特制的右手用手套,供守场员使用。接手所用的连指手套,周长不得超过96.5厘米,上下端不得超过39.4厘米;虎口的上沿不得超过15.2厘米,下沿长不得超过10.2厘米,上下沿长不得超过15.2厘米。虎口处可用整块的皮革缝制,也可用皮条编成,但不得编成网兜状。手套重量不限。其主要功能有:1.缓冲球的巨大能量。2.更好地牢牢接住球。棒球手套在场上的不同位置有着不同的形状。其中接手(捕手)的手套最为特殊。其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接球手套的不同点为:除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是连在一起的,为了缓冲投手投出的球的巨大力量以便接住球,里面的海绵内衬也相对其他位置用的接球手套要厚很多。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2%B6%CA%D6%CA%D6%CC%D7&in=21485&cl=2&lm=-1&pn=15&rn=1&di=24680859885&ln=1&f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fb=0
3.一垒手:主要为接内野手的传球,所以较长,也蛮厚的(多为14吋左右)。由于一垒关系到出局的次数很多,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还是人先到,因此一垒手手套都会做得长且大,有一点像削薄的捕手手套,因为够大才能把传不好的球接的好一点,够长就会比较先接到球,而且会给一种错觉好像球先进去了。一垒手所用的分指手套或连指手套上下端不得超过30.5厘米,掌面上部宽不得超过20.3厘米;虎口上沿长不得超过10.2厘米,下沿长不得超过8.9厘米,上下沿长不得超过12.7厘米。虎口处可用整块的皮革缝制,也可用皮条编成,但不得编成网兜状。手套重量不限。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2%BB%C0%DD%CA%D6%CA%D6%CC%D7&in=1411&cl=2&lm=-1&pn=1&rn=1&di=2725028175&ln=1&f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fb=0
4.内野(又分二垒手、游击手与三垒手,但是皆可通用)(多为11.5~12吋)。
(1)二垒手:为封闭式,比投手手套短一些,基本上二垒手大多都是用工字或是十字为主,主要选择为手套稍短,球挡(手套接球的虎口部分)比较浅、目的是希望手套可以灵活移动接球,接到球之后可以快速的将球从手套中拿出,约11.25~11.75吋。二垒手由于打来的球都比较软弱(因右打者多),还有需要搭配演出双杀,因此接球的口袋都会比较浅,有一点像缩小版的投手手套,方便接到球后可以较快把球拿出来再传给一垒。
(2)游击手:为工字状,基本上游击手的手套,用工字的不多,大多数都是用十字或是短网的为主,也有少数例外,像是洋基的jeter和现在大都会的小松井,他们两个守游击的时候都是用类似投手手套的封闭式,巨人队的二冈有时候也会拿封闭式的手套上场手游击,约11.25~11.75吋。
(3)三垒手:为十字状,多以单片或是工字为主,用十字的也有,不过三垒强袭球多,有时候不小心十字档球线会断掉或是发生棒球卡在手套上面的情况,约11.5~12吋。
内野手套: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6%FE%C0%DD%CA%D6%CA%D6%CC%D7&in=18564&cl=2&lm=-1&pn=40&rn=1&di=25260042225&ln=1&f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fb=0
5.外野:由于外野防区极大,主要是接高飞球,因此手套也跟着做得比较大,一般都会做成双十字型的,可以方便接高飞球时不会因手套挡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捞到球。(多为12.5吋以上)
外野手套: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D%E2%D2%B0%CA%D6%CC%D7&in=18564&cl=2&lm=-1&pn=8&rn=1&di=44668526670&ln=1&f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fb=0
另附:击球手套:是专供击球手使用的手套,其作用为:1.防止手上出汗沾到球棒使球棒打滑脱手。2.在某种意义上说起到了保护手的作用。击球手套这一伟大发明在棒球运动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打击手套: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0%F4%C7%F2%BB%F7%C7%F2%CA%D6%CC%D7&in=10677&cl=2&lm=-1&pn=17&rn=1&di=14631213855&ln=1&f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fb=0
㈤ 垒球手套
手套是为了帮助你在球场上有更杰出!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尺寸关键便是你在球场上的位置。
投手
投手由于要投球前手都会在手套中抓球,因此手套接球的口袋就会做成完全遮住的方式,以避免不小心真的有人可以看出投手要投那一种球,而手套也会比较大,除了减少被看到的机会外,还有就是防御时比较有机会把球拦下。
捕手
捕手可说是接强球最多的一个了,因此手套也做得特别厚,相对的也就比较重,灵活度会比其它的手套差一点,但是这是为保护球员,不得不牺牲一点灵活度,因为捕手是以接到球为第一目的,灵活度可以少一点没关系,不过好的捕手手套就会很注意灵活度的部份。
无指手套(完全无单一手指孔)
强力的护垫以便降低投手球速的压力
须有经过强化的皮革帮助捕手全程比赛
一垒手
由于一垒关系到出局的次数很多,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还是人先到,因此一垒手手套都会做得长且大,有一点像削薄的捕手手套,因为够大才能把传不好的球接的好一点,够长就会比较先接到球,而且会给一种错觉好像球先进去了。
和捕手手套类似,但护垫比较捕手手套较为减少
手套尺寸较常方面一垒手接内野的球
浅虎口方便一垒手能快速由浅虎口取球
内野手
内野其它的手套都会比较小,以方便拿球及接球时的灵活度,而且也比较能掌控接到球的感觉。
五只手指手套配合浅型虎口
青少男尺寸大约介于9 - 11 inches
成人棒球手套尺寸介于 10 1/2 to 11 1/2 inch
垒球内野手套碗型虎口较深以便接垒球
二垒手须较小型手套,像缩小版的投手手套,如此一来能有最佳的控制和快速投球
游击手使较中型的手套便于接滚地球与快球,性质正好介于二垒跟三垒之间,所以手套的模式也在两者之间,是为‘工’字型的为多。
三垒手则须较大型手套,多会做成十字型的,口袋会比较深,因为打向三垒的球都相当的强劲,做深一点可以稳当的把球接住而不易落下。
外野手
通常成人尺寸介于12 to12 1/2-inches,青少年手套则大约11 inches
一个较深的碗型虎口容易接高飞球
手套的长尺寸方便接球
如果你计画能够在球场上守不同的位置,找一个最容易控制的外野手套
由于外野防区极大,因此手套也跟着做得比较大,一般都会做成双十字型的,可以方便接高飞球时不会因手套挡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捞到球
垒球手套
通常比一般棒球手套尺寸大方便控制垒球
如果你同时打棒球和垒球,而只能买一个手套,选择垒球手套将会是最合适的选择
最适合你的战器
现今的手套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帮助球员在球场上将潜力极大化。这里几项主要手套结构与功能能够帮助你找到最适合你的战器。
结构
虎口
虎口的尺寸是依据你球场上的位置选择
浅型虎口能够让中内野手快速接球与丢球
较深的虎口帮助外野手接高飞球
垒球选手则需要选择较大虎口以便接取垒球
球档
不同形式的球挡可以帮助不同球场位置的球员或是适合个人本身的喜好
封闭式球挡适合投手可以将球遮盖住防止被打击者看见
外野手和三垒手辄需要比较强劲的球挡
开放式球挡适合内野手能轻易取球与快速丢球
外背
两种外背选择:封闭式与开放式
外背选择依照个人喜好,但是有些形式则较适合特定球场位置球员
开方式外背让手套有多余的空间
许多内野手偏好此款式的原因是有多余的空间可伸展也较有弹性
外野手多数偏向封闭式外背有着指握口可以提供多些支撑
手腕调整带
通常手套有一个手腕调整带,但不是每一个手套都有这样的功能
D圈调整带让你可以拉紧或放松
粘黏式调整带较快速方便
绑带式调整带通常是皮制绑带
暗扣式调整带如同一般帽子后的调整带方式
护垫
手套护垫依据各种不同位置也有所不同
捕手手套有较多的护垫方便接取投手的各类球力
手套护垫是为了帮助球员防止接球时的刺痛与震力
有时手套手腕部分也有护垫以加强舒适感
材质
手套有各种不同材质,相同的也提供不同的感觉与耐用性
皮革
手套的最佳选择
皮革给予最多的舒适感,绝佳控制与触感
皮革越好,手套也相对的越好
处理过的皮革
处理过的皮革可增长使用时间
经过处理的皮革可以减少未来保养所需花下的功夫
合成皮
较轻,使用时间较短
便宜,适合青少年
适合你手型的手套
尽管年龄也是主要的因素,但是你在球场上的位置却应是你决定买哪一款手套的重要因素
孩童/初学者
孩童型号都比较小方便孩童控制
防止买大号手套,孩童容易接球时候受伤
8岁以下的孩童应该使用9-11 inches的手套
8岁以上则须考虑11-inch的手套
初学者也应选择较小型手套有利控制
青少年/ 成人
外野手需要12- 1/2 inch深型虎口的手套
外野手需要较小的浅型虎口手套 (10 1/2-1 1/2 inch) 方便控制球与快速释球
投手应该选择比内野手稍大的手套但是仍是属于较小型手套方便快速释球
垒球球员应该选择长深型虎口方便接垒球
尺寸表
年 龄 位 置 手 套 尺 寸
8岁以下内野9 inches
外野11 inches
9-13岁内野9-10 inches
外野 11-12 inches
青少年/成人内野 10 1/2-11 1/2 inches
外野 12-12 1/2 inches
㈥ 棒球手套尺寸大小是多少
棒球手套的长度大概是从11英吋到13吋之间,以一般守备需求来说,需要快速拿球的野手(例如二垒手、游击手)会偏好使用较小的手套,大约是11~11.75英吋;三垒和投手可能会面对许多快速的强袭球,因此会选择稍微大一些的手套,大约是11.75~12.5吋左右;而外野手则需要较长的手套以因应守备范围的需求,所以多半挑选最大的尺寸,大约是12.5~13英吋。投手手套:投手的球挡是密封的,目的是为了不让打者观察到投手的握球方式,以致判断出所投球种。因此,手套也会比较大。投手手套对颜色都有很多的限制,禁止白色和灰白色的手套。
㈦ 棒球手套尺寸的计算方法
棒球规则上无明确的规定手套的差别,关于各个野手手套的差异,是为了适应各守备位置传接球的需要,一般来说,棒球手套可以分为:1.投手2.捕手3.一垒手4.内野5.外野。
1. 投手所用的手套包括皮条、缝线和指蹼都必须是同一种颜色,而且不得为白色或灰色。手套上不得有任何与手套颜色不一样的附饰物。投手球档为了防止球种被看到所以多属密闭式,在虎口这个区块的皮革(俗称手档)一般都不做空格,多为12-13吋。
2.捕手:主要为接投手的快球,所以手套厚度也较厚。一般戴在左手上,也有特制的右手用手套,供守场员使用。棒球手套在场上的不同位置有着不同的形状,其中接手(捕手)的手套最为特殊。其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接球手套的不同点为:除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是连在一起的,为了缓冲投手投出的球的巨大力量以便接住球,里面的海绵内衬也相对其他位置用的接球手套要厚很多。
捕手手套常规2个尺寸:少年32英寸左右,成人34英寸左右,这里尺寸指的是捕手手套的周长。
3.一垒手:主要为接内野手的传球,所以较长,也蛮厚的(多为14吋左右)。由于一垒关系到出局的次数很多,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还是人先到, 因此一垒手手套都会做得长且大,有一点像削薄的捕手手套,因为够大才能把传不好的球接的好一点,够长就会比较先接到球,而且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球先进去了。可以是分指手套也可以是连指手套。手套重量不限。
4.内野手套又分二垒手、游击手与三垒手,但是皆可通用,多为11-12吋。
(1)二垒手:为封闭式,比投手手套短一些,基本上二垒手大多都是用工字或是十字为主,主要选择为手套稍短,球挡(手套接球的虎口部分)比较浅、目的是希望手套可以灵活移动接球,接到球之后可以快速的将球从手套中拿出,约11-12吋
(2) 游击手:基本上游击手的手套,用工字的不多,大多数都是用十字或是短网的为主,也有少数例外。
(3)三垒手:多以单片或是工字为主,用十字的也有,不过三垒强袭球多,有时候不小心十字档球线会断掉或是发生棒球卡在手套上面的情况,约11.5-12吋。
5.外野:由于外野防区极大,主要是接高飞球,因此手套也跟着做得比较大,一般都会做成双十字型 的,可以方便接高飞球时不会因手套挡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捞到球。 (多为12.5吋以上)
另有击球手套,是进攻(打击)时所用的手套,我们也叫打击手套。是专供击球手使用的手套,其作用为:1.防止手上出汗沾到球棒使球棒打滑脱手。2.在某种意义上说起到了保护手的作用。
综上所述,棒球手套分类简述如下:
1.投手手套:分指手套;一般较大,12-13吋;手套材料为同一颜色,手档密闭无空格。
2.捕手手套:连指手套;较厚较笨重,一般有32吋或34吋两个尺寸。
3.垒手手套:严格地说应为一垒手手套,类似于削薄了的捕手手套。长而且大,13或14吋。可以是分指手套也可以是连指手套。
4.内野手套:分指手套,又分二垒手、游击手与三垒手,皆可通用,多为11-12吋。手档多为工字或十字。
5.外野手套:分指手套,一般较大,多用13吋,手档双十字型。
6.打击手套:分指手套,较薄较轻巧。
㈧ 棒球运动中,游击手戴的手套有什么特点这个手套不能不戴吗
棒球手套可是棒球的象征之一,与球棒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19世纪中叶,在棒球的初级阶段,队员们是赤手空拳参加比赛的。 于是,大家把能否从泥地上拾起疾速如飞的地面球作为判断该队员优劣的严格依据。 接球手几乎每一击都要处理来球,因此当击球手后面的接球手成为第一个寻求保护措施的队员时,人们并没有感到惊讶。1896年,辛辛那提的道格·阿利森为自己找到一副手套,成为第一个在棒球比赛中使用手套的人。所以当你进行棒球运动时,千万不要小看了那副手套,无论你处于哪一个位置,都千万要记得戴好手套哟。
㈨ 棒球运动中,投手戴的手套有什么特点
棒球手套的长度大概是从11英寸到13吋之间,以一般守备需求来说,需要快速拿球的野手(例如二垒手、游击手)会偏好使用较小的手套,大约是11~11.75英吋;三垒和投手可能会面对许多快速的强袭球,因此会选择稍微大一些的手套,大约是11.75~12.5吋左右;而外野手则需要较长的手套以因应守备范围的需求,所以多半挑选最大的尺寸,大约是12.5~13英吋。
4、外野手手套
由于外野防区极大,主要是接高飞球,因此手套也跟着做得比较大,都会做成有洞口的(球档),不会做密封(球档)不可以方便接高飞球时不会因手套挡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捞到球。
㈩ 棒球运动中,一垒手和二垒手戴的手套有什么特点
棒球运动中,一垒手和二垒手戴的手套有什么特点?各个位置棒球手的棒球手套手套都是不一样的。一垒手和二垒手戴的手套的特点是这样的:
棒球比赛开始时,所有的运动员都赤手空拳参加了比赛。1896年,第一副棒球手套出现在棒球比赛中,最初是为了保护接球手。后来随着棒球手套的发展,逐渐成为棒球运动中必备的装备之一。棒球手套的类型根据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类:
二垒手套,二垒手,因为他打的球比较弱,有时候需要打双杀,所以接球的口袋会比较浅,有点像微型投手的手套,这样他接到球之后就可以快速地把球拿出来传给一垒。6.三垒手套三级手套一般做成十字形,口袋会深一些,因为打到三垒的球比较结实,深一点的手套方便牢牢接住球。7.游击手然就在二垒和三垒之间,所以手套的图案也在他们之间,而且工字手套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