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二战德国军官为什么夏天戴皮手套
扩展阅读
沙河童装哪里比较流行 2025-07-05 17:26:05
什么是民用丁腈手套 2025-07-05 16:08:06

二战德国军官为什么夏天戴皮手套

发布时间: 2022-12-31 22:05:59

① 二战德军东线的装备是什么为什么不御寒

纳粹德国是没有想到战线会拖得那么长,时间会拖得那么久,所以夏天还在节节胜利,当战场更深入到俄罗斯境内,冬天又来了的时候,许多德军的战士都穿的仍然是夏装。所以并非不御寒,而是装备准备不足。

德军的野战裤相比上衣的复杂演化,在生产过程中改良变化较少,分为M37 式和M43式。在苏德战争初期,穿M37裤的士兵需要穿着长筒行军靴。M43式野战裤配发时,考虑到皮质重型Y带已经大批配发到前线,实际穿着时既可以搭配内用Y型吊裤带使用,也可以搭配普通腰带使用。战争后期,前线官兵对于短帮野战靴的热衷,常见到这两种搭配。

② 为什么高级军官要戴白手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这没有什么特殊的需要,而是军衔等的象征性的东西~

③ 二战德军陆军步兵师装备(一定呀全面)

德军1942年制的步兵师
武器装备:
手枪-3681支 步枪-12609支 冲锋枪-321支 反坦克枪-90支 轻机枪-425挺 重机枪-110挺 50毫米迫击炮-84门 81毫米迫击炮-54门 75毫米炮-20门 105毫米轻型榴弹炮-36门 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 火焰喷射器-9具

然后下面找到的是分散到团的装备编制:
1939年第一线的主力师: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一个步兵团的火器包括26挺重机枪、85挺轻机枪、18门81mm迫击炮、27门50mm迫击炮、12门37mm反坦克炮、6门76mm 步兵炮和2门150mm步兵榴弹炮。炮兵团由3个105mm野炮大队组成,大队各3个4门制的炮连。一个150mm中型炮大队原来是配属的,后来归入第1 波步兵师编制。

1944年步兵师:步兵团支援武器为:24挺重机枪、107挺轻机枪、4门120mm迫击炮、6门81mm迫击炮、2门150mm步兵炮、6门75mm步兵炮、3门75mm反坦克炮、36件轻型反坦克武器。实力已经大大的下降了。

④ 二战的德国军官为什么带眼罩

德国军官在常服上所戴的是风镜,不是眼罩。在二次大战时候,这种眼镜主要是配发给骑兵和装甲兵军官使用的,还有摩托化步兵使用的,因为他们长期处于高速奔驰的状态,而西欧尤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风雪弥漫,为了保障官兵的视力不受损害,避免风沙血渣等侵害官兵的势力不利于作战,所以说给德国陆军中的骑兵,摩托化步兵,嗯,装甲兵的军官配发了风镜。比如说德国着名的装甲兵将领古德里安就长期在坦克上佩戴这种风镜。

⑤ 二战时的军官为什么手都要戴手套

这是一种礼仪。。。源于英国带刀的军人必须带有白手套 日本军官都携带武士刀所以戴手套

⑥ 为什么二战德国坦克手不带坦克帽

首先说明的是坦克乘员佩戴的坦克帽其作用并不是在坦克被击中时起防护作用,提高坦克乘员的生存力,而是在坦克进行越野行进,由于地面不平产生颠簸,防止坦克乘员因身体与车体碰撞产生伤害,起到保护作用。仔细观察二战时苏式坦克乘员帽,实际上就是以皮帽为衬底,在其上使用皮革包裹固定的横竖长条海绵条(块),其作用仅仅是为了防止碰撞,对枪炮弹没有任何防护作用。
其次,德国早期的坦克乘员也都配发坦克帽(如一、二楼图示),可以发现其帽顶非常厚大,原因就是在其顶部及周围填充了厚厚的海绵衬层,其作用同样是起到防止碰撞作用,只是由于这种帽型对佩戴使用车内通话系统的耳机有较大影响,加之后期坦克设计的发展,于1941年全部撤装,转而使用有沿战斗帽(山地帽)和船型帽。
第三,德国后期坦克后不使用有防碰撞坦克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德国坦克减振性能极好。二战中后期德国坦克的主战坦克大多为重型坦克,其负重轮设置几乎全部采用交错排列的双排大直径负重轮,而且每个负重轮都有独立的悬挂系统,相对于采用单排负重轮的苏式坦克以及美英式坦克采用扭杆悬挂系统的小直径负重轮,其减振效果极为优秀,即使在非常颠簸的地面上行驶,也能保持车体非常平稳,故少有乘员身体与坦克车体碰撞现象。二是德国坦克在制造时就在车体内部容易与乘员身体发生碰撞的部位敷设了厚厚的保护层,不仅同样起到了保护作用,而且在炎热状态下,有利于坦克乘员穿着单薄,利于汗液蒸发,避免戴皮质坦克帽的闷热感,长时间保持其良好的精神状态。三是坦克战术的影响。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不仅观瞄系统比较原始,而且火炮没有射向/射角稳定装置(现代坦克火炮全部采用了射向/射角双向稳定器),只能采取短停顿射击的方式(行驶间发现目标,停止间瞄准射击),故此,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坦克战术,如苏联坦克采用高速接敌,高速脱离战术,甚至采用高速撞击战术,而德国坦克依仗其厚重的装甲防护,则采用慢速接敌,快速停车,精确射击的战术,再加上极大的车体重量限制了坦克的车速,故此,德国坦克的行驶速度普遍较低,根本不可能有苏联T-34坦克那种飞离地面的疯狂行驶场面,其坦克乘员更不会像苏联坦克乘员那样在车体内如乒乓球似的左碰右撞,因此,基本不需要特别的保护措施。

⑦ 为什么过去日军和国军的军官都喜欢戴白手

这是有渊源的。
日军的作训制度和体系是师承英国的,夹杂了德国的风格,而国军则是师承日本的,后期也夹杂了德国的风格,早期是骑兵为主的,骑手都喜欢带白手套,传统被传承下来,因此都喜欢带白手套,

⑧ 二战德军为什么总穿长筒皮靴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罗马皇帝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曾有句名言:“我至,我见,我胜!”(VENI VEDI VECI)。征服世界靠的就是将士们的双脚最终踏在敌人的土地上,而无怨无悔地保护士兵脚部的重要装备只有一个,这便是威风凛凛,庄严肃穆的军靴。



因此,独特的M35钢盔与黑色长筒靴便成为这一时期德意志第三帝国军人的典型特征。此外,纳粹武装党卫军创立初期还使用了系带式长筒摩托靴。

⑨ 二战的指挥官为什么都带白手套

欧洲曾用手套象征权威和圣洁,所以早年的欧洲骑士,将白手套戴上,表示执行神圣公务;摘下手套拿在手中,表示潇洒闲暇;把手套扔在对方面前,表示挑战决斗,被挑战的骑士拾起手套,宣示应战。

⑩ 二战德军单兵装备是什么

军装制服,长裤:裤腿可掖到靴子里。骑马的士兵配发镶皮的马裤。军上衣:有两个胸袋和两个襟袋,后腰部有两个扣带环,以佩戴皮带。两个衣领间有风纪扣,但多数情况下士兵不扣风纪扣,或仅用围巾扎拢领口。军上衣口袋的使用:内袋:大急救包。右胸袋:小急救包,皮肤消毒剂(次氯酸钙片剂,用于清洗被皮肤性化学武器污染的皮肤表面)。左胸袋:士兵证。其他军装、军裤口袋:信件、记事本、铅笔、手帕、钱包和钥匙等。军靴,带钢鞋掌皮底。这种军靴很快被淘汰,因为钢板在寒冷条件下会导致体热的快速散失。骑兵配发不带钢鞋掌的骑靴。装甲车辆乘员配发不带钢鞋掌的军靴,以避免在金属陈体表面上行走时打滑。山地部队配发高帮登山-滑雪鞋,该鞋尖部和跟部装有扣环,可挂装滑雪板。1943年末开始,由于皮革材料短缺,步兵军靴开始使用劣质皮革。除少数特殊用途外,不允许用稀缺的橡胶作为鞋底材料。野战便帽(船形帽):1943年7月起,船形帽被北非型带檐便帽取代,军官大檐帽的帽檐也改用皮革制。带带扣的皮带:军官使用带双排扣眼的宽型皮带。冬装:包括长大衣,灰绿色毛绒上衣、羊毛手套、羊毛包头巾等。在经历了1941/42年东线痛苦的冬季之后,德军开始重视冬装的配发。新配发的冬装包括套在制服外的夹克和冬装裤,其中冬装夹克设计思路新颖,可两面穿戴,一面是白色雪地迷彩,另一面是普通迷彩色。此外还有俄式毛皮冬帽,连趾手套以及棉衣和棉裤。配发的棉鞋在干冷地区很有效,但一旦浸水则很难干透。后备部队优先配发了新式冬装,而在东线的一线部队则只在与敌直接接触(如铁路保安部队和反游击部队等)时才配发新式冬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