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插胃管的操作方法
1.操作者洗手,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戴口罩,戴手套。
2.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铺治疗巾,置弯盘于口角,清洁病人选择通气顺利一侧鼻孔鼻孔。取出胃管,测量胃管插入长度,成人插入长度为45--55cm,测量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从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二是由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距离。
3.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段,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沿选定的鼻孔插入胃管,先稍向上而后平行再向后下缓慢轻轻地插入,缓慢插入到咽喉部(14~16cm),嘱病人作吞咽动作,当病人吞咽时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初步固定胃管,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中。
4.确定胃管位置,通常有三种方法:
(1)抽取胃液法,这是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最可靠的方法。然后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处。
(2)听气过水声法。即将听诊器置病人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的空气,听到气过水声。
(3)三是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5.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纱布拭去口角分泌物,撤弯盘,摘手套,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面颊部。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撤治疗巾,用别针固定于枕旁或病人衣领处。
6.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询问病人感受。整理病人及用物。
7.若需洗胃时,将漏斗放置低于胃的位置,挤压橡皮球,抽尽胃内容物,再准备洗胃液5000ml。将洗胃液倒入漏斗300-500ml,当漏斗内尚余少量洗胃液时,迅速将漏斗降至低于胃的部位,并倒置于水桶内,利用虹吸作用原理排出胃内容物和胃内灌洗液。反复灌洗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洗胃完毕,将胃管反折后迅速拔出,以防液体误吸。
8.胃管洗胃术适应证
(1)催吐洗胃法无效或有意识障碍不合作者。
(2)需留取胃液标本送毒物分析者。
(3)凡口服毒物6小时之内且无禁忌证者。
Ⅱ 脑梗塞病人插胃管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胃管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胃管脱落、定期更换胃管,其护理措施包括置管前、置管时和置管后。
1、胃管的注意事项
(1)避免胃管脱落:通常在置管后,需要做好固定措施,避免拉扯胃管以及刺激咽喉,医生通常会向患者和家属进行体位变换的演示,避免患者因翻身而引起胃管脱落,且在患者熟睡时,需要家属加强巡视,避免患者无意拉扯胃管而导致胃管脱出。
(2)定期更换胃管: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胃管的材料定期更换胃管,以免胃管发生破裂或其他异常症状,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2、胃管的护理措施
(1)置管前:通常在置管前需要跟患者沟通置管的注意事项,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尽量让患者调整好心态,避免过于紧张、焦虑。
(2)置管时:通常在放置胃管时需要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且固定胃管的橡皮胶带需要每天更换,保持胃管通畅。
(3)置管后:通常在置管后,需要定期抽吸胃液,定时冲洗胃管,约每4小时一次,尽量保持胃管通畅性,且在每日可用棉棒蘸清水清洁口腔和鼻腔,同时观察胃管的刻度,详细记录胃管引流的液量和颜色。
Ⅲ 老人不能吃饭要插胃管但她手要拨管想帮她买一付插胃管时的手套哪里有买
找医院保险哦!
Ⅳ 插胃管术的操作方法
安置好患者的体位,一般取平卧位。清醒的患者先要做好解释告知工作,让患者知道你在做什么,取得患者的配合。
下面就是戴手套,打开胃管的包装,取出胃管,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的。
接下来就是将胃管妥善的放在手里,用石蜡油润滑一下胃管的前端。然后进行长度的测量了(患者发际至剑突的距离)。左手拇指和食指需要紧扣在记号的地方,不放松。
胃管润滑好后,下面就是进行插胃管的操作了,右手持胃管的前端,从患者的一侧鼻腔插入,再送入胃管喉部的时候嘱患者进行吞咽的动作,使得胃管顺利的进入食管,右手快速的将胃管送到胃部(左手做记号的地方)。
然后就是进行检查胃管是否在胃里。简单的方法就是讲胃管末端浸入有水的碗里,查看有无气泡冒出,没有就代表胃管在胃内了。(有3种检查方法,我这里就说这一个方法吧,干临床的应该都知道怎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里)
最后一步就是固定胃管了,然后再安置好患者,处理用物,并做好记录。
Ⅳ 如果有一天嘴巴无法进食,你会放置鼻胃管吗
民国95年,我在台北市某医学中心当实习医师。
当年实习医师的工作,除了学习新知、照顾病人之外,我们必须要负责病房内许多看似平常但是一定需要由医护人员来执行的医疗业务,例如放置尿管、鼻胃管、做心电图、抽血、换药等等。
医学中心病人多,相对这些医疗业务也非常繁重,我们每天就在这些事物与学习中,在医院的大小地方四处奔走。
稍微可以喘息的时候,几个实习医师会在休息室里互相聊天、打屁,有的时候也会有点抱怨。有一天,我们聊到一个主题是:“尿管、鼻胃管、心电图”这些事情,最不喜欢哪一个?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当天在场五位实习医师,每个人都最不喜欢鼻胃管。
--
那年过年,照样留在医院值班。凌晨5点正在值班室躺一下休息,接到了护理站的电话:
“朱医师,022床鼻胃管自拔,要重新放。”
我翻了个白眼,又是自拔,早上5点耶!很不情愿地准备好我所需的用品:鼻胃管、手套、润滑凝胶、听诊器,往病房走去。
022病人是一个75岁的沈伯伯,听说以前是将军,威风八面。但好景不常,5年前开始失智,3年前脑部大面积中风,从此无法走路、说话、上厕所,只能终日躺在病床上。他这次因为肺炎并发败血性休克送到医院来,状况其实不太好。
他住在单人房,走进病房,一股尿骚味混和着食物的味道迎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沈伯伯蜷缩在病床一角,他好瘦,几乎只剩下皮包骨了。因为躺床躺久了,手脚关节缺乏活动都挛缩了。我想是因为他又自拔鼻胃管的关系,所以他的双手都用了保护手套套起来,手套的另一端用棉绳绑在病床栏杆上。
病床旁边看似坐着他的太太、儿子和女儿,每个人都焦虑地看着我。
“你们好,我来帮伯伯重新放鼻胃管。”我说。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这么晚还要麻烦你。”奶奶很抱歉地跟我说,我没有回应,就开始我的工作。
不料,平常理应是在10分钟内就可完成的任务,那天晚上很不顺利。
放置鼻胃管,是从病人的鼻孔中把管子 *** 去,经过咽喉进入食道中直到胃里。其中有一个需要病人配合的重要动作,就是吞咽。对于意识清楚的人,透过吞咽的配合,管子通常很快就可以进到食道。
但是沈伯伯,说什么就是不吞。
过了30分钟了,管子都无法进入食道,一直从嘴巴跑出来。
“伯伯,要放了,你要吞口水喔!吞口水!吞!”我在伯伯的耳朵旁边大叫,但他不理我。我当时真的很生气,但对于一个失智又中风的病人来说,如何能配合我呢?
更辛苦的是,每插一次管子,就会 *** 他的鼻腔和咽喉,引发咳嗽反射,所以我一边插,伯伯一边咳,几乎都要把肺咳出来的那种感觉。沈伯伯咳到眼泪一直流,尽管他失智又中风,但是他的眼神还是愤怒地一直瞪着我,好像我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
奶奶看到她先生这样,也忍不住掉眼泪,跟旁边的女儿说:“我们不要放了好不好,他以前就很不喜欢鼻胃管,他好辛苦、好辛苦……”女儿挽着妈妈的手,看起来也很难过。不料,坐在一旁角落的儿子,听到这句话很大声地斥责奶奶:“说这什么话!不放管子怎么吃东西!怎么会有营养!医师,你不要听她的。”奶奶被儿子一念,不再说话。
我只是个小实习医师,也很无奈,只能继续做事。从左边鼻孔插,失败,伯伯咳个不停;从右边鼻孔插,还是失败,伯伯咳个不停,眼泪又流出来。插到最后,伯伯知道我要插了,头就一直扭一直扭,不让我插,她的儿子和女儿只好用力把伯伯的头固定住,好让我做事。
伯伯的头被四只手卡住,头歪一边,眼神还是直瞪着我。不知为何,直到现在,我还会想起这个画面,充满了一种情绪与悲伤的画面。
经过了90分钟的鏖战,管子终于进去了。用听诊器确认,确定位置是在胃里面,大功告成。我全身大汗,衣服都溼透了。我大呼一口气。
奶奶、儿子和女儿不住跟我道谢,临走的时候,还听到儿子打电话跟护理站说:“麻烦你们把我爸手绑紧一点,免得他又拔管子。”
我默默走出病房,天亮了。
--
很多实习医师不喜欢鼻胃管,我想是因为,在一次又一次地插管子,与病人一次又一次地拔管子之中, *** 拔的已经不只是那根管子,而是病人的意志、家属的期待和医疗的无奈之间互相拔河,同时还混杂了好多种无法名之的情绪。身为小医师,那些都是我们无法处理的,我们只能奔走在病房之间,继续插那个被拔掉的管子。
我常常想起沈伯伯瞪我的眼神,想着如果我是健康的他,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是生病的他,我又会怎么做呢?
亲爱的朋友,你又会怎么做?
<本文载于《朱为民医师熟龄人生部落格》,授权网站使用。>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Ⅵ 鼻饲法详细资料大全
鼻饲法(nasogastric gavage)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鼻饲法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在针灸科主要针对脑血管病急性期病人,常用于昏迷、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和食管癌后期等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他们可通过从胃管注入的营养丰富的流食来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水、药物与热量的一种方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鼻饲法
- 外文名 :nasogastric gavage
- 方法 :插胃管法
- 适用于 :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
准备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入治疗碗、压舌板、镊子、胃管、无菌手套、50ml注射器、纱布、治疗巾、液体石蜡、棉签、胶布、皮筋、听诊器、温水、鼻饲食物等。方法
步骤1、插胃管法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对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讲清治疗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进行精神安慰与鼓励,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使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操作。 2)协助神志清醒的患者取平卧位,颌下铺治疗巾,清洁鼻腔。 3)戴无菌手套,用液体石蜡纱布润滑胃管前段约15-20cm,一手用纱布托持胃管,另一手用镊子夹住胃管,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咽喉时(约14-16cm处)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反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缓慢插入。如发生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插入不畅时可将胃管抽回一小段,再向前推进。 4)胃管插入长度在《基础护理学》中的测量方法是从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或发际至剑突的长度),成人约为45-55cm。在临床套用时,认为用此方法置管时胃管前端仅达到胃贲门或胃体部,不易吸出胃内容物。通过临床多次试验,采用眉心——脐的体表测量法,胃管即可到达胃体、胃窦部,可有效地观察胃内容物或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 5)昏迷病人因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临床采用双枕垫头快速插管法,即将两枕垫于患者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置胃管入鼻腔后双手快速插管,使管端沿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此方法适用于昏迷不能合作者,快速有效,可减轻对咽喉部黏膜的 *** 。 6)置管到预定长度时,可用抽吸胃液法或用听诊器在胃部听气过水声等方法确定胃管在胃内。 7)用胶布贴上法固定胃管于鼻翼或颊部。由于病人鼻部出汗或分泌油脂、病人翻身活动等,胶布都有可能脱落,从而导致胃管脱出。我病区的固定方法是使用两根小线穿过胃管,系于患者的耳后,定期观察患者耳后皮肤情况。步骤2、灌注法
1)鼻饲前: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咳嗽、吞咽反射低下及贲门括约肌处于开放状态胃液易返流而造成误吸,甚至合并肺炎。鼻饲前应将床头抬高30-35度,可避免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的呛咳、返流、呕吐等情况,减少肺炎的发生。 2)鼻饲法:回抽有胃液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如血性、咖啡色胃液或空腹胃液大于1000ml),此时应停止鼻饲,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如无异常可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然后再灌注鼻饲药物或流食。药物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灌入。鼻饲速度应缓慢,并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 3)鼻饲后:用温水20ml冲洗胃管,避免食物残留在胃管内发酵或变质,引起病人胃肠炎或堵塞管腔。将胃管末端盖帽固定,并用纱布包好,皮筋系紧,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枕旁。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平卧位。 4)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将注射器洗净后放入治疗碗内,盖纱布备用。 5)根据医嘱记录病人反应及鼻饲量。步骤3、拔管法
用于患者停止鼻饲或长期鼻饲需要更换胃管时。 1)准备换药碗至病人床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以取得配合。 2)将弯盘置于患者颌下,揭去固定物。 3)戴无菌手套,用纱布包裹鼻孔处的胃管,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待慢慢呼气时轻柔地一次性完成拔管动作,纱布包裹胃管置于弯盘内。昏迷病人拔管到咽喉处时返折胃管快速拔出,以免液体滴入气管。 4)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患者漱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5)护理记录单及时记录拔管时间和病人反应。 6)如为更换胃管的患者,应于夜间末次鼻饲后拔出胃管,次日清晨鼻饲前从另一侧鼻孔置管。置管后的护理
1、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清淡,以后逐渐增多,鼻饲食物有米汤、混合奶、厚流质食物根据医嘱内容执行,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300ml,每日4-5次,每次间隔3小时以上。及时记录,防止过量喂食。 2、长期鼻饲患者要防止发生鼻、食管溃疡、胃出血、肺部感染及胃肠道细菌感染。 1)下胃管是一项与病人黏膜直接接触的机械性、侵入性操作,易损伤黏膜而诱发感染,操作者应当技术娴熟,减少反复插管次数,利用准确的操作方法和卧位,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2)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有无脱出、松动或盘于口腔。 3)鼻饲时要保证无菌操作,餐具要保持清洁,纱布及注射器应每日更换一次。 4)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鼻饲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黏膜。 5)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留置胃管更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胃管本身质地导致胃管与黏膜粘连,胃管对黏膜的压迫也可能导致黏膜缺血坏死。胃管留置时间按《基础护理学》要求,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需要7天更换一次,但临床研究表明矽胶管留置适宜时间是21-30天。频繁更换胃管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感染机会;留置时间过长可诱发鼻咽部黏膜损伤,引起局部感染甚至使鼻咽部细菌沿导管下行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如果加强管道护理,保持胃管通畅,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黏膜的 *** ,减轻痛苦,减少感染机会,节省人力物力。 4、与清醒的患者多沟通,介绍健康宣教及导管护理知识,告知患者尽量减少用力咳嗽、咳痰,咳嗽时用手固定胃管防止胃管脱出。 总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获得足够的营养,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结合临床经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Ⅶ 约束手套适用于什么病人使用
约束手套用于预防神志模糊及烦躁不安有治疗性管道病人、有自伤行为的病人预防手部组织损伤的临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