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疫情期间门卫需要带什么样的手套
一次性医用手套,有条件的还要穿防护服。
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是减少接触感染风险的有效手段。病毒和细菌无处不在,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接触传播的特性,注意手卫生、戴好一次性医用手套。
② 居家隔离需要准备什么物品
居家隔离需准备的物品有:
1、医用或外科口罩。
2、带盖垃圾桶、密封垃圾袋放在隔离者的房间,用来装可能沾染隔离者飞沫等分泌物的垃圾。若没有密封垃圾袋,也可用塑料袋代替。
3、湿巾、多层不透水纸巾一次性湿巾用于沾酒精或消毒水进行消毒。
4、一次性塑胶手套、防护衣在处理患者分泌物、清洁消毒、清洗可能被污染的衣物时,都要使用一次性塑胶手套、穿防护衣(比如一次性塑料围裙)。
5、肥皂、洗手液或酒精干洗手液肥皂和洗手液洗去手上的病毒,酒精干洗手液可以使新型冠状病毒失去活性。
7、充足的、新鲜的、营养均衡的食物。居家隔离期间难以出门补充物资,可准备罐头、泡面、冷冻蔬菜等容易储存的食物。隔离者或病人,这些东西最好独享。
③ 防新冠病毒戴线手套行吗
不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新冠病毒戴线手套不行,普通手套只能起到保暖作用,对病毒没有预防作用。不用戴手套,因为手套的不洁容易造成感染。
④ 新冠集中隔离需要带什么东西
居家隔离必备11样物品清单
进行居家隔离前,一定先要准备好如下物品:
1. 医用或外科口罩是目前最适合的防护口罩,如果实在买不到,只好以布制口罩或纸口罩代替,可以阻隔一些大飞沫。一般的布口罩清洗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但纸口罩需要每日换新,且一旦破损或潮湿就不可使用。如果没有任何口罩,最好保持和患者一米以上的距离。
2. 带盖垃圾桶、密封垃圾袋放在隔离者的房间,用来装可能沾染隔离者飞沫等分泌物的垃圾。若没有密封垃圾袋,也可用塑料袋代替。
3. 湿巾、多层不透水纸巾一次性湿巾用于沾酒精或消毒水进行消毒。也可用抹布代替,但注意每次用完抹布,都要消毒一次。多层不透水纸巾一般是指多一层塑料薄膜的纸巾,用于处理痰液等物,避免污液渗漏。
4. 一次性塑胶手套、防护衣在处理患者分泌物、清洁消毒、清洗可能被污染的衣物时,都要使用一次性塑胶手套、穿防护衣(比如一次性塑料围裙)。一次性塑胶手套不仅能隔绝病毒,还能减少双手的磨损、避免病毒经手部微小伤口渗透。
5. 含次氯酸钠5%以上的漂白水、75%消毒酒精漂白水和酒精会成为一般家庭消毒的主要选择,是因为它们便宜,而且方便取得。如果没有,可用家里70%~75%的酒精制品代替。超过75%的酒精消毒力会减弱。至于醋的消毒效果如何,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6. 肥皂、洗手液或酒精干洗手液肥皂和洗手液洗去手上的病毒,酒精干洗手液可以使新型冠状病毒失去活性。
7. 洗碗精、洗衣精。
8. 每人一套独用的毛巾浴巾、床上用品。
9. 每人一套独用的水杯、碗筷等餐具。
10. 娱乐物品如书籍、绘本、手机。
11. 充足的、新鲜的、营养均衡的食物。居家隔离期间难以出门补充物资,可准备罐头、泡面、冷冻蔬菜等容易储存的食物。隔离者或病人,这些东西最好独享。
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物品
要求
(一)加强通风,保持环境卫生。
(二)观察对象应单独居住,房间内设卫生间,隔离区域相对独立,避免与其他密集接触者接触,不选择有地毯织物的房间。
(三)留观人员医学观察期间不得外出。
(四)不宜使用有中央空调系统的房间作为隔离观察房。
(五)工作人员手消毒可在公共活动区域、每层楼楼梯口备速干手消毒剂,卫生间内应备有洗手液供随时取用。
二、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一)工作人员在诊疗观察中个人防护。
进行体温测量、诊疗、房间消毒等工作,应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乳胶手套,必要时加戴医用防护口罩和护目镜。
(二)工作人员在一般生活照顾活动中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在送饭、询问留观人员需求等活动中,应穿工作服、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二)工作人员手卫生。
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后消毒。
三、严格对隔离场所环境和物品开展消毒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措施
1.室内空气消毒
(1)保持隔离居住环境室内空气流通。
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加强室内空气和室内公共设施的预防性消毒。
密闭环境可采用化学方法预防性消毒。可用2g/L过氧乙酸或200mg/L二氧化氯气溶胶喷雾,用量为20ml/m3,作用时间30-60分钟;每天至少1次。
2.隔离居住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
对隔离居住环境每天湿式清扫,每天对房间地面和台面、桌椅、床头柜、热水壶、开关、水龙头、门把手、垃圾桶、洗手池、坐便器等物体表面,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采用喷洒或擦拭方法消毒1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一些用具的物体表面也可使用75%酒精擦拭或医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3.毛巾、衣服、床上用品等织物,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开水浸泡30分钟,再常规清洗晾晒。毛巾一天一洗,衣被勤洗。
4.尽量使用一次性餐饮具,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后,用垃圾袋扎紧再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对复用餐饮具,用后煮沸15分钟以上或消毒碗柜消毒。
5.对排泄物、分泌物消毒,工作人员每天配备一定量的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留观人员在每次大小便前,在马桶内投入储水量相当的消毒剂,如厕后使排泄物和消毒液充分接触30分钟后冲掉。
6.转运密切接触者的车辆,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门把手、方向盘、车内空间至表面湿润,作用时间30分钟后清水冲、擦洗。
7.留观房间内产生的废弃物如口罩、个人卫生相关物品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后,用垃圾袋扎紧再作为生活垃圾处理。若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例或高风险人群,则其产生的废弃物按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由专用车辆送指定的场所处置。工作人员使用过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废弃物均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
8.每周一次对分体式空调回风网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作用时间30分钟后清水泡干净,晾干后使用。
(二)终末消毒
对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接触者,转移至定点医院隔离后,应对原隔离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⑥ 疫情防控用品有哪些
1、防护物品一:口罩
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不再多说,针对官方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三种传播方式:直接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口罩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防护物品二:酒精棉片
酒精棉片不同,除了杀菌消毒、携带方便的优点外,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擦拭手机表面、门把手、办公桌台等等。
3、防护物品三:手套
戴手套,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洗手,该洗手还是要洗手。普通群众没有必要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普通手套即可。千万不能有戴着手套的手,去触摸眼睛、嘴巴、鼻子,病毒很容易通过这个途径进行传播。
预防措施
1、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出门要戴口罩,做好防护工作。
2、注意卫生,勤洗手,洗手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3、打喷嚏时不要用手捂,要用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
4、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勤开窗,保持家里的空气流通,防止病毒性传播。
⑦ 新冠一级防护措施包括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一般是戴上口罩、手套,穿上白大衣等。二级防护一般要穿上隔离,防护面具以及护目镜或者是带上防护鞋套等。三级防护一般必须带n95口罩以及或者是kn90口罩,同时要带上乳胶手套,穿上防护衣以及防护面具等。这三级防护措施适用于不同的地方,通常情况下,社区的诊所就需要实行一级防护措施,医院一般要实行二级防护措施,但是对于需要接触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感染者,那么就需要实行三级防护措施了。
医务人员根据级别选择防护用品。
(1)一级防护:适用于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隔离衣,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从事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目前我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措施。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者,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
规范着装工作衣后:手卫生 戴医用防护口罩 戴帽子 穿防护服 ( 打开防护服并整理好,拉开拉链,先穿裤子,再穿上衣,戴帽子,拉上拉链、系好扣子,整理好防护服) 戴第一层手套 穿第一层鞋套
加戴帽子、外科口罩 穿隔离衣 戴护目镜 戴手套 穿鞋套 戴防护面屏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服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4.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结束后,及时离开隔离区,并规范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选择的指征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且熟练地穿脱防护用品,脱摘不同的防护用品后应立即手卫生。
⑧ 采集新冠病毒标本时戴什么口罩
采集新冠病毒的时候必须要带专业的N95口罩,而且要穿好防护服,戴好隔离手套。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感染者打喷嚏、咳嗽、说话时产生的飞沫,携带着病毒,可被近距离接触者直接吸入,导致感染。
因此在选择口罩时,要挑选具有阻隔飞沫、体液、分泌物等作用的,且可以与面部良好贴合的口罩,不仅可以阻挡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阻挡飞沫被佩戴者吸入。
(8)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物品带什么手套好扩展阅读:
预防方法
到底应该如何预防感染冠状病毒,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野生禽畜,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具体建议如下: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第一版)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基本信息
- 3 发布通知
- 4 全文
- 4.1 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
- 4.1.1 手套。
- 4.1.2 医用防护口罩。
- 4.1.3 防护面屏或护目镜。
- 4.1.4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 4.2 手卫生
- 4.3 特定人群个人防护
- 4.3.1 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 4.3.2 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
- 4.3.3 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转运人员。
- 4.3.4 尸体处理人员。
- 4.3.5 环境清洁消毒人员。
- 4.3.6 标本采集人员。
- 4.3.7 实验室工作人员。
- 4.4 防护装备脱卸的注意事项
1 拼音
(xīn xíng guàn zhuàng bìng dú gǎn rǎn de fèi yán )tè dìng rén qún gè rén fáng hù zhǐ nán (dì yī bǎn )
2 基本信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第一版)》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的附件,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0年1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0〕80号)印发。
3 发布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我委组织更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相关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委。
附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pdf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0年1月28日
4 全文
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第一版)
本指南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及参与病例和感染者转运、尸体处理、环境清洁消毒、标本采集和实验室工作等专业人员。
4.1 一、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
接触或可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和感染者、污染物(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等)及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表面的所有人员均应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具体包括:
4.1.1 (一)手套。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根据工作内容,佩戴一次性使用橡胶或丁腈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或手套破损时及时消毒,更换手套并进行手卫生。
4.1.2 (二)医用防护口罩。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每次佩戴前应做佩戴气密性检查,穿戴多个防护用品时,务必确保医用防护口罩最后摘除。
4.1.3 (三)防护面屏或护目镜。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眼睛、眼结膜及面部有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气溶胶等污染的风险时,应佩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重复使用的护目镜每次使用后,及时进行消毒干燥,备用。
4.1.4 (四)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进入污染区域或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更换个人衣物并穿工作服(外科刷手服或一次性衣物等),外加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4.2 二、手卫生
无明显污染物时,应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采取手卫生措施,尤其是戴手套和穿个人防护装备前,对患者进行无菌操作前,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其污染物品或污染环境表面之后,脱去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执行手卫生措施。
4.3 三、特定人群个人防护
4.3.1 (一)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对疑似、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对疑似、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考虑采取电话或视频方式流调。
4.3.2 (二)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4.3.3 (三)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4.3.4 (四)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
4.3.5 (五)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4.3.6 (六)标本采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4.3.7 (七)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至少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4.4 四、防护装备脱卸的注意事项
1.脱卸时尽量少接触污染面。
2.脱下的防护眼罩、长筒胶鞋等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直接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其余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作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必备物品清单
疫情期间防疫必备物品清单:75%酒精,医用外科口罩,体温计,血氧仪,护目镜,防护衣,84消毒液,消毒棉签,绷带,医用一次性手套,碘伏,感冒药,手电筒,创口贴,酒精湿纸巾,消毒洗手液,N95口罩,充足食物,充足水。
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与别人谈话时尽量保持至少1米以上距离,确需与陌生人近距离接触的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外出回家后请第一时间洗手。
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用肘护,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洗手液七步法洗手。饭前便后、擦眼睛前后、抹嘴唇前后及时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