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做核酸为什么不换手套
扩展阅读
皮衣爆皮怎么处理视频 2025-09-02 20:09:37
半袖裙子怎么做好看 2025-09-02 20:01:02

做核酸为什么不换手套

发布时间: 2022-09-13 10:11:37

㈠ 下楼排队做核酸的手套可以不扔不

最好扔掉。
核酸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扩散,可以起到很不错的防疫作用,对疫情防控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人都会做核酸检测。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医护人员都会戴手套用棉签采样,做完一个就会做手部消毒,所以即使手套碰到嘴唇,一般也不会引起感染的。
核酸检测通常需要5分钟左右。通常,核酸检测分为两种类型。如果是通过鼻拭子或咽拭子,则取患者喉咙中的细胞进行检测。收集过程非常简单,只需几分钟。如果采样时间约为5分钟至10分钟。核酸检测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冠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果将在同一天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最好及时隔离。

㈡ 我想问一下给做核酸时戴的手套为什么做核酸时总用一个不换有危险性没

没有危险,因为做核酸的工作人员每换一个人都会用酒精在手上消毒的

㈢ 核酸检测规定及标准

为落实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要求,进一步规范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技术人员、标本采集、标本管理、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等工作,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效率,满足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求,特制定本手册。本手册适用于所有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

一、技术人员基本要求

(一)采样人员。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熟悉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做好标本信息的记录,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二)检测人员。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2年以上的实验室工作经历和基因检验相关培训合格证书。实验室配备的工作人员应当与所开展检测项目及标本量相适宜,以保证及时、熟练地进行实验和报告结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二、标本采集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各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应当与门急诊就诊人次、住院人次等诊疗量相匹配,并与采集的标本量相适应,避免采集数量明显超出检测能力导致的标本积压、标本失效、检测结果反馈迟缓等问题。

2.各医疗机构在采集标本时,要根据不同采集对象设置不同的采样区域,将发热患者与其他患者、“愿检尽检”人群分区采样,避免交叉感染。

3.标本采集应当在满足本机构发热门诊、住院患者、陪护人员及院内职工的检测需求基础上,进一步保障其他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一般人群“愿检尽检”的要求。

(二)采样点设置。医疗机构设置新冠病毒采样点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采样点应当为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采样点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三)人员配置及防护要求。每个采样点应当配备1-2名采样人员。合理安排采样人员轮替,原则上每2-4小时轮岗休息1次。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双层乳胶手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四)采样流程。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操作流程制度,根据采样对象类别确定具体采样流程,包括预约、缴费、信息核对、采样、送检、报告发放等。应当利用条码扫描等信息化手段采集受检者信息。标本采集前,采样人员应当对受检者身份信息进行核对,并在公共区域以信息公告形式告知核酸检测报告发放时限和发放方式。每个标本应当至少记录以下信息:1.受检者(患者)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地址、联系方式;2.采样单位名称、标本编号,标本采集的日期、时间、采集部位、类型、数量等。

(五)采集方法。应当采集呼吸道标本,包括上呼吸道标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等)或下呼吸道标本(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等)。其中,重症病例优先采集下呼吸道标本;根据临床需要可留取便标本。

1.口咽拭子。被采集人员先用生理盐水漱口,采样人员将拭子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湿润(禁止将拭子放入病毒保存液中,避免抗生素引起过敏),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并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扁桃体,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2.鼻咽拭子。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

3.深咳痰液。要求患者深咳后,将咳出的痰液收集于含3ml采样液的50ml螺口塑料管中。如果痰液未收集于采样液中,可在检测前,加入2~3ml采样液,或加入痰液等体积的痰消化液。可以采用痰液等体积的含1g/L蛋白酶K的磷酸盐缓冲液将痰液化。

4.鼻咽或呼吸道抽取物。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液或从气管抽取呼吸道分泌物。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或气管,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ml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儿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器)。

5.支气管灌洗液。将收集器头部从鼻孔或气管插口处插入气管(约30cm深处),注入5ml生理盐水,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采样液冲洗收集器1次(亦可用小儿导尿管接在50ml注射器上来替代收集)。

6.肺泡灌洗液。局部麻醉后将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口或鼻经过咽部插入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的支管,将其顶端契入支气管分支开口,经气管活检孔缓缓加入灭菌生理盐水,每次30~50ml,总量100~250ml,不应超过300ml。

㈣ 正常人去做核酸会被交叉感染吗

我认为有些采集方式交叉感染的风险极高的,比如咽拭子方式采集某些地方一般都是把一群人统一用车拉倒统一定点地方采集,地点地方一般都是一个房间或者是临时一辆车里,都是这个上来那个下去的,咽拭子采集都是采集口腔或鼻腔,而且普通人在被采集过程中大多数因为刺激喉咙和鼻腔会咳嗽和打喷嚏,这其中只要有一个人携带病毒,病毒都会在空气中悬浮,随着医护人员的走动,病毒一直就会浮动,等下一个被采集人进来就是裸露口腔和鼻腔,很容易就被感染,而这次病毒恰巧传染能力很强,所以就会出现一部分人第一次两次是阴性,第二三次又是阳性了,有交叉感染的情况,所以我认为这种采集方式对没患病的人风险极大,没有必要就不能这样集中采集,会有很大的严重后果,很多人被感染不知道,会传染家人朋友,医护人员可以全身防护,普通人进去采集根本做不到,所以我认为交叉感染的风险极高。我觉得户外采集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

既然正常人,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现在有的人没什么事,很多检查是没必要的。过度 养生 也是有问题的,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 养生 都是不可取的。

首先我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通过飞沫,密切接触以及气溶胶传播,那么在做核酸检查之前,首先需要的就是取咽拭子,而且这个取咽拭子的过程主要是在咽部和鼻腔取,这过程肯定会有一定的风险,那么感染机率有多大呢?

我们先来说说取咽拭子的过程,主要是需要把咽拭子伸到鼻腔深部和咽部,这就需要你取下口罩,而且咽部会取扁桃体窝和咽后壁,这过程中会不会有感染可能呢?当然有的,但是感染机率还是比较小的。

因为咽拭子都是每人一个,而且医生基本都是会在取完一个人,就会局部消毒,更换手套再取下一个,而且这过程中,基本是不会直接接触的。

当然如果是正常人,是不需要做核酸检测,更不需要去医院或者人员密集的地方,目前虽然国内每天新增病例几乎很少,但是从国内传入,甚至有些再来或者没有症状者,都还是有可能被传染可能。

目前,新冠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只有少数个别地区偶有小面积反弹,在人员流动中,核酸检测显得极为重要,那么正常人去医院做核酸会被交叉感染吗?这个概率小之又小,1.去医院做核酸检测的人既不是疫区返回人员也没有明确的疫区返回人员接触史(我们这边疫区返回人员上门采样,其他地方不祥)。2.核酸检测采样间都不在集聚区,不在医院楼内,而在医院广场地带搭建的平房,走专门通道,通风较好。3.大家都认为做核酸检测的地方,前来检查的人有可能有这方面的接触史,都会格外小心谨慎做好防护,而且不会在此逗留。医院也会定时消杀。综上正常人去医院做核酸检测被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小。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做核酸器具一次性,用完就扔垃圾桶里。一人一份,不会前边用的,下一个接着用,这操作上禁忌,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永远不会这幺做。做核酸的人请放心!

医院传染病学操作规范和制度,会按照国际卫生组识传染病操作和消毒,无茵室消毒来作,有上级部门监督和检查。不会出现交叉感染一说。

不会被感染

1、去医院的过程中,做好防护,不要跟其他人距离过近

2、医生采集样本都有标准流程不会交叉感染

3、目前大多数地区都已经清零,并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再出现,新病例的可能性很小。

ps:目前响应还没有解除,还是有点戒心,如非必需,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这个问题需要专业人员,应用医学专业学科理论,解释这一使人担惊受怕的现象。

1.正常人去做核酸会被交叉感染吗?


这次病毒有多厉害?看看全球感染的病例已经超过了4400万人。

虽然国内疫情早已结束,但是最近这6个月以来,有几个地区还是出现了疫情的反弹,比如:青岛和新疆喀什等等。

除了武汉还有黑龙江的牡丹江,青岛和新疆的乌鲁木齐都进行过全民检测,这是我们快速遏制疫情的方法,虽然检测量比较大,但是能做到病例的动态清零,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很多人担心,正常人去做核酸检测会被检查感染吗?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可能性非常低,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避免受到病毒的感染。



2.做核酸检测我们如何避免被感染?


小区的居民需要分批入场,错峰进行核酸检测,已经检测完的居民要迅速离场,不要在现场过久地逗留。


2.设立多个检测点,做好人群的分流,避免人群过度集中

检测点越多,人流分流得越彻底,这样做能避免人群大量集中,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3.居民之间间隔1米,戴好口罩,避免密切接触。负责取样的工作人员要穿防护衣。


如果无法分辨人群里是否有感染者,我们戴口罩是避免受病毒感染的最简单的方法。在没有做检测之前,一定不要摘下口罩,更不要交头接耳,进行密切的接触,做完检测之后,我们要迅速戴好口罩,回家后要及时洗手。


3.混合采样能提高检测速度,加快采样的速度,避免人群过久等候。

4.对于儿童和老人,可能采样会有点难度,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一般情况下不会,只要自己做好防护,现在的医院都比较重视这个交叉感染都会做好患者与正常人交叉感染的措施

本人认为在家里隔离21天是最好的!21天没有发病的就没有病毒。发病的去检查治病就完事了!集体检测太危险~天气冷没病也冻出病了!医生的手套很容易交叉感染给他人!给这个做完那个再做,跟本没换手套!再说检测过程中太容易传染了!没病的也得有病了!

㈤ 在做核酸检测时候,应该如何防护才能预防感染

出门前携带好身份证,洗手,并正确佩戴好口罩。最好再备一个口罩。也可以随身携带免洗消毒液或免洗酒精。可以在采样结束后及时给双手消毒。出行尽量不要乘坐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成私家车前往核酸检测样点。如必须乘坐交通工具,则需全程正确佩戴好口罩。途中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少碰触公共设施及物品。更不要用手接触眼, 耳, 鼻, 口等地方。到达采样点时排队。要保持1m的安全距离。全程戴好口罩,不与人交谈。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染风险。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有序进行采样。

在脱医疗防尘口罩时,上半身稍向前倾,闭眼。全程防止碰触防护口罩外侧边。是佩戴近视眼镜者解决所穿戴的近视眼镜开展消毒杀菌。脱防护服应严格依照区域规划步骤,切记在污染去摘下防护口罩以及遮阳帽。

㈥ 采集多少人次需要更换手套

采集每5人次需要更换手套。

核酸检测采样过程中做不到每个人核酸检测采样完就更换一次手套,但采样人员每一次采样完,手部就严格消毒一次这个细节也很关键。

保证标本采集的安全性及合格率,核酸采集的原则:

1、一人一屋一操作,除了直系亲属或者带孩子的。

2、站在患者的侧面,防止正面产生大量气溶胶对操作者的危害。

3、操作前后,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4、五次更换手套,快速手消毒达到五次后更换一次外层手套,因为五次消毒外层手套会增加手套本身的通透性,降低防护和隔离的效果。

核酸的采集要求

核酸采样要求,利用1根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拭子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拭子与9名其他检测对象的单支拭子(3CM折断点)集中存放在一支采样管中用于核酸检测,尾部弃去,旋紧管盖,放置在有支撑材料的样本转运箱内。

每例采集后采集人员均应进行手消毒,每组采集后应更换外层手套。被采样人员采样前48小时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现场从事人群新冠病毒检测标本采集人员采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包括: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手套(必要时双层)、护目镜/面屏、防护服,鞋套(必要时)。

如接触了被检者体液等,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其他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隔离衣、乳胶手套,被检人员除在采样区摘除口罩外,其余时间全程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及交流。

㈦ 核算采样人员是否应该每采一人后双手应该消毒

据本人查阅网上资料,得知“核酸采样工作人员做到每采集一人核酸样本,需进行一次手消毒。”这也合乎一般卫生常识。但实际所见,个别核酸采样工作人员,没有每采集一人核酸样本就进行一次手消毒。个人感觉:核酸采样工作人员的手离被采样人员的口仅10厘米左右,如果前面的人员带有病毒,核酸采样工作人员不进行手消毒,在采集后面人的核酸样本,就很容易传染给后面的人。这种情况在小地方比较多。
建议:一、国家卫健委重申、严格此项规定并公之于众,让群众监督。
二、制定相关规定,规定各级卫健委组织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明察暗访组,对医疗机构核算采样点、地方集中核酸采样点,进行明察暗访,切实做到“做到每采集一人核酸样本,需进行一次手消毒。”杜绝交叉感染。
三、走群众路线,设立举报电话等,让群众把不严格执行核酸采样规定的人员投诉相关部门。
A.采样点应当为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或装置
B.采样人员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㈧ 核酸采集手套破损怎么处理

核酸采集手套破损应该及时更换手套。采样者手持棉签时尽量靠远端拿。采样过程中及时消毒、清理患者呕吐物、痰液等。标本转运箱转运前,应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同等效能的消毒液擦拭箱体后再转运。核酸采样点处私人物品不外置,不进饮食。防护用品除在脱卸区域外,其他区域不摘除。

核酸检测注意事项

在大范围核酸检测中,口咽拭子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因此在全员核检中更多采用口咽拭子。看似非常简单的咽拭子采样,却是非常关键、风险性极高的一种操作,一不小心极易造成操作者感染新冠病毒,而且采样操作不规范也容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手套、隔离衣、护目镜防雾或防护面屏。采光充分。无论是室内或室外光源要好,必要时辅以手电照明。暴露完全。口咽拭子的三个采集解剖位置必须充分暴露,双侧扁桃体显露比较容易,大多时候咽后壁显露不充分时要辅以压舌板。

位置准确。口咽拭子除擦拭三个规定位置外不要触碰其它位置,如舌体、上下颚等以免沾染唾液影响标本的采集质量。

㈨ 南京一名2岁男童排队做核酸被感染,做核酸检测时该注意哪些问题

南京一名学龄前的两岁男童在跟随家人前往禄口某广场的核酸采集点时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也让很多将去参加核酸采集的人们产生了顾虑。

当南京禄口机场传出感染病例之后被列为高风险地区,而几乎南京的大多数民众都参与了核酸检测,其实大家这样做也是挺配合相关工作的,至少如果是阴性的话就暂时安全,如果是阳性的话就将被比较统一地科学管辖起来。而这名两岁的学龄前男童却因在检测核酸的时候被感染上新冠肺炎,这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

据悉是他的家人在采集点遇到熟人进行了密切交谈,而这位熟人据悉是某位确诊病例的密接者,随后检测完之后又和另外一位友人近距离接触。

有网友提到做采样检测的工作人员的手套并没有经常更换,而这手套离口腔距离非常近,很多人也担心会交叉感染。

这就需要采集核酸的工作人员及时更换手套,毕竟网友的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

㈩ 口咽核酸检测需要换手套吗

必要的话,是需要换的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