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西装旗袍剧有什么剧目
扩展阅读
什么men睡衣 2025-05-18 04:24:29
老奥拓正时皮带多少钱 2025-05-18 04:13:24

西装旗袍剧有什么剧目

发布时间: 2022-05-12 18:06:35

⑴ 谁给我提供几部美女穿旗袍的电视剧或电影啊谢了!

《花样年华》《倾城之恋》《来不及说我爱你》

⑵ 上海人唱得什么戏剧

上海的地方戏剧是沪剧。
沪剧属江、浙、长江三角洲吴语地区滩簧系统,兴起于上海。因上海简称沪,故名沪剧。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
沪剧初名花鼓戏,是上海及江、浙一带农村的田头山歌。早在清干隆年间(1736-1795)花鼓戏已有流行。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形成上海滩簧(当地称“本滩”)。本滩的形式是两个男演员分扮一男一女两个角色,这称为对子戏。全班只有四、五个人,伴奏乐器只有一把二胡,一副鼓板,一面小锣、可随地演唱。后来,又发展成同场戏,角色通常有三个以上,有专门的伴奏人员,整个班社有八、九个人,可以演出情节较复杂的剧目,并且已经有女演员了。戏班被称为支锥班,班中的男角称上手,女角称下手,以一生一旦居多,也有一丑一旦,乃至两个旦角的。
辛亥革命前后,本滩进入上海各游艺场演出,初期仍以坐唱为主,没有化装。随着班社的增多,规模也扩大到十人左右。20年代,本滩受到文明戏的影响,采用了幕表制,并发展为小型舞台剧“申曲”。3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取材于时事新闻和电影故事,表现城市生活的剧目,因剧中人物着西装,旗袍登场,被称为“西装旗袍戏”。这类戏的上演,使申曲逐渐采用了接近文明戏和话剧的表演形式,如采用新颖的布景,加强灯光、效果、音乐等,还吸收了一些文明戏工作者担任编导。30年代初,申曲歌剧公会成立,1934年改组为申曲歌剧研究会。到1938年,申曲团体猛增到三十个左右,有文月社、新雅社、施家班等。
1941年,成立了上海沪剧社,开始把申曲改称沪剧。这一时期的申曲受话剧和电影的影响很大,上海沪剧社上演的第一个剧目就是改编好莱坞电影《魂断蓝桥》。此后,沪剧上演了许多根据名着、话剧或电影等改编的剧目,小说如《秋海棠》、《骆驼祥子》、《家》等,话剧如《上海屋檐下》、《雷雨》等,电影如《乱世佳人》、《铁汉娇娃》(《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40年代以后,沪剧在话剧和电影的影响下,建立了编导制度,表演上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探寻唱、做、白的有机结合。演唱艺术方面,以最能表现个人演唱特点的长腔长板为主,出现各种流派。并将电影《桃李劫》改编成《恨海难填》,演出获得成功,同年被拍摄成戏曲影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沪剧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1953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沪剧演出团体——上海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前身)。广大沪剧演员、编导、乐师、舞美人员积极编演现代戏,出现了大批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剧目,如《罗汉钱》、《白毛女》、《星星之火》、《鸡毛飞上天》、《黄浦怒潮》、、《芦荡火种》、《红灯记》、《被唾弃的人》等,对提高沪剧的音乐唱腔、表导演水平和舞美推陈出新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罗汉钱》、《星星之火》被摄制成影片,影响较大。

⑶ 中国戏曲

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的部分地区,洲源于上海浦乐的民歌,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当地称“本滩”)。本初最初的演唱形式为“对子戏”只有两个演员扮演一男一女两个角色,伴奏乐器只有一把二胡,一副鼓板,一面小锣、可随地演唱、后发展为“同场戏”,登场上物在三个以上,已能演出情节较为复杂的剧目,辛亥革命前后,本滩进入上海各游艺场演出。20年代,本滩受到文明戏的影响,采用了幕表制,并发展为小型舞台剧“申曲”。三十年代初,出现了大量取材于时事新闻和电影故事,表现城市生活的剧目,因剧中人物着西装,旗袍登场,被称为“西装旗袍戏”这类戏的上演,使申曲逐渐采用了接近文明戏和话剧的表演形式,如采用新颖的布景,加强灯光、效果、音乐等。在剧目取材方面,用半剧目搬上舞台,还吸收了一些文明戏工作者担任编导,1941年,成立了“上海沪剧社”,开始把申曲改称沪剧。沪剧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在音乐方面,经过长期吸收、发展,形成以二胡、扬琴、三弦、琵琶“四大件”为主的乐队。1953年成立了上海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前身)。解放后编演了大批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剧目,如《罗汉钱》、《星星之火》、《芦荡火种》、《红灯记》《鸡毛飞上天》《张志新之死》等。

越剧流行于浙东地区,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盛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于1906年诞生,时称“小歌班”。 1942年10月,着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称为“新越剧”。越剧是发源于浙江嵊县一带的戏曲剧种。始称[的笃板]或[小歌班]。表演形式极为简单,1916年[小歌班]进入上海,吸收其他剧种艺术特长,使越剧表演艺术有较大发展。越剧的每一句唱词大多是七言联句,由越剧来演绎七言古诗词,真是太贴切了...

主要伴奏乐器
扬琴 鼓板、板胡、斗子

所谓流行歌曲,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 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

⑷ 有一部关于旗袍的电视剧不知道叫什么

是电视剧《乱世佳人》
主演:
张莲心(唐嫣 饰) ▪ 贺天(陈键锋 饰) ▪ 重阳(罗晋 饰) ▪ 马昆/萧坚(谭凯 饰) ▪ 张文锦(郭明翔 饰) ▪ 徐娜(徐麒雯 饰)
你说的剧情大致在这几集里:
第6集
莲心回到霓裳,莫君误以为重阳就是让莲心怀孕的男人,斥责重阳自私自利不懂心疼莲心,重阳被赶出霓裳,每天为莲心送来一碗糖粥。
第7集
三年后,莲心出师。重阳在药水弄租了一套体面的小房子,邀莲心同住,二人过上了一个睡白天,一个睡晚上,相持以理的同居生活。

为了攒足去南洋的路费,莲心作了扑满与重阳相约比赛看谁挣钱多。
霓裳流行腮腺炎,莫君等工人患病,莲心为大家提供治病良方。莲心去锦荣药业公司社长徐慧家给小姐徐娜送衣服,徐娜让莲心穿上自己的新衣,又突发奇想,要莲心顶替自己去捉弄久未见面的未婚夫贺天,并许诺事后会在霓裳订制十套旗袍,莲心只得应下。
贺天大学同学康远的母亲向他求助,贺天通过巧妙推理,为遭受诬陷的康远洗雪了耻辱。穿上旗袍的莲心别具风采,徐娜带着莲心去贺家,被贺天一眼识穿了徐娜和莲心换装的小把戏。

⑸ 穿旗袍的电影电视剧都有哪些

花样年华

⑹ 穿旗袍的电视剧有哪些

刀尖上行走 、格格的女儿、最后的格格、纸醉金迷、生死桥、再见艳阳天

⑺ 旗袍也是我国的一种文化,关于它的影视剧有哪些

有关旗袍的影视剧有《旗袍》。

《旗袍》是长城影视出品的谍战剧,由李舒执导,李幼斌、王志文、马苏、刘佩琦等人主演。

该剧改编自中共地下党员的真实故事,通过中共地下组织在逆境中的奋战过程、情报战中的斗智斗勇,讲述了由马苏饰演的红色女谍关萍露的传奇人生。2011年4月23日于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吉林卫视、天津卫视上星播出。

(7)西装旗袍剧有什么剧目扩展阅读

《旗袍》剧情介绍:1937年淞沪会战,中国英勇的热血男儿虽然筑起了铁一般的血肉长城,但依旧无法抵挡日本侵略者无情冷酷的铁蹄,上海、南京等地相继沦陷。

在此之后,如汪精卫、丁默群(王志文 饰)之流不顾廉耻认贼作父、助纣为虐,更有关萍露(马苏 饰)、赵世杰(祖峰 饰)等爱国儿女组成青年锄奸团,发誓消灭所有汉奸与敌寇。

因一件家传的珍贵旗袍,关萍露和丁默群这两个绝然处于不同世界的两个人相识。从此关有了多重身份,她是报社的激进专栏作家,也是大汉奸丁默群的情妇、更是时刻策划将丁就地正法的锄奸队成员。乱世之中,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传奇上演。

⑻ 有大量旗袍出现的电视剧和电影

《北平往事》,单女主角就十多套,很别致~~~~结局也很感人...

《倾城之恋》(画面精美)《京华烟云》

⑼ 上海的戏剧是什么

沪剧。

沪剧,上海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的滩簧。

清代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为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艺人流入上海,并固定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

1914年,本滩易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

沪剧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其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易于塑造现代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

2006年,沪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54。

(9)西装旗袍剧有什么剧目扩展阅读:

沪剧经典剧目介绍:

1、《魂断蓝桥》

民国三十年(1941)1月,上海沪剧社成立时首演此剧,编剧戈戈,导演严幼祥。解洪元饰罗伊,王雅琴饰玛拉。演出借鉴了电影、话剧的表现手法,与申曲传统相比有面目一新之感。

主要内容: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机空袭英国。贵族出身的军官罗伊与舞蹈演员玛拉邂逅,渐生爱情,并立海誓山盟。

罗伊出征后,误传阵亡,玛拉迫于生计沦为妓女。战争结束,罗伊与玛拉重逢,由于门第观念,有情人难成眷属。玛拉留书诀别,魂断蓝桥。

2、《少奶奶的扇子》

沪剧传统剧目。原为十九世纪英国王尔德剧本《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沪剧由许如辉根据潘家洵的翻译本《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作曲。

主要内容为:港澳名交际花金曼萍,为寻找二十年前在襁褓中分离的女儿而来上海。经过多方探询,终于得知女儿杜曼萍的下落,但由于女婿徐志明深怕影响自己的名声地位,加以阻挠,金被迫同意不认女儿,只求能见上一面。

杜曼萍生日那天,金虽趁机与女儿相见,但终不敢相认。讵料杜曼萍却误认金为徐的情妇,一怒之下,离家出走,投奔同学刘伯英家。金曼萍深知刘的为人品行,劝说杜曼萍,二人正欲相偕离去时,恰巧刘伯英、徐志明和吴八等人到来。

金曼萍为了保持女儿的清白,宁愿自己受辱,急中生智设法让杜脱身。杜曼萍深感金曼萍的慈母心肠,亟图报答相救之恩。此时,徐再次加以阻挠,胁迫金曼萍,她只能含悲忍痛悄悄离开上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