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雍正旗袍怎么搭
扩展阅读
艾可儿是哪里的女装品牌 2025-07-25 11:29:13
童装杂款杂码是什么意思 2025-07-25 11:29:06

雍正旗袍怎么搭

发布时间: 2025-07-24 09:50:07

㈠ 中国女人穿旗袍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清代的男子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这一风尚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尤为盛行。妇女的服饰则呈现出满汉并存的景象,满族妇女以长袍为常服,而汉族妇女则依旧流行上衣下裙的装束。到了清代中期,满族和汉族的妇女开始互相效仿对方的服饰,到了后期,满族妇女更是一度效仿起汉族的装束,甚至有史书记载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与此同时,汉族妇女也开始仿效满族的服饰,这一风尚在当时的达官贵妇中颇为流行。

随着时代的变迁,清代妇女的服饰样式和种类也日益多样化,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等,层出不穷。1840年,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本土文化也开始受到影响,许多大城市尤其是上海,由于华洋杂居,西方文化的风潮率先影响了当地的服饰。

旗袍,作为风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种服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满族妇女的传统服装。它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过程中吸收了西方服饰的样式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当时并没有专业的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多是在千家万户中,受到时代风尚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旗袍在中国风靡了20多年,其款式经历了多次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长短、开衩的高低等,彻底摆脱了旧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以来束胸裹臂的传统。旗袍的流行,使得女性的体态和曲线得以充分展示,正符合当时的风尚,也为女性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青布旗袍尤其受到当时女学生的喜爱,一时之间,风靡全国,几乎成为了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引领潮流的十里洋场中的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人,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旗袍的发展。比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了云裳时装公司,推动了旗袍的发展。

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为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无论是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还是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为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中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被其他国家的女子所效仿穿着。

㈡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

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㈢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清朝女子的服饰啊

1. 清代女装在康熙、雍正时期保留明代款式,干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
2. 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3.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
4. 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5. 旗袍或短装有琵琶襟、大襟和对襟等几种不同形式,与其相配的裙或裤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工艺手段作装饰。
6. 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史书记载"……镶滚之费更甚,有所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干、牡丹带、盘金满绣等各色,一衫一裙……镶滚之弗搭斗加倍,衣身居十之六,镶条居十之四,衣只有六分绫绸,新时离奇,变色以后很难拆改。……”
7. 旗袍在清代,除具有上述共同特点外,不同时期的组合特征仍比较鲜明。
8. 康熙年间:贵族妇女流行一种身着黑领金色团花纹或片金花纹的褐色袍,外加浅绿色镶黑边并有金绣纹饰的大褂。
9. 干隆年间:妇女着镶粉色边饰的浅黄色衫,外着黑色大云头背心。
10. 嘉庆、道光年间:女子多着低领蓝衣紫裙。
11. 同治年间:流行蓝缎地镶阔边的绸裤带。
12. 光绪中期:妇女衣裙渐短,袖子渐宽,带长过膝露出约一尺有余。
13. 光绪末年:妇女的衣服身长过膝,采用大镶滚装饰,裙上有时加十六至二十条飘带。
14. 清末流行衣袖里面装假袖口,少时一、二幅,多时二、三幅。
15. 宣统至民国初年:这个时期妇女的衫裤比光绪末年更窄小,衣领却增高。
16. 清代女子服装,有公服、礼服和常服。公服是自皇后至七品命妇规定的服制;礼服在民间指的是吉服或丧服。
17. 女装常服:妇女日常用衣有严格规定,并受法律限制。
18. 满人入关后开始普遍使用纽扣,成为制衣的必备之物。
19. 明代以前衣领大多是交领、对领和圆领、自清代旗装用纽扣以后,衣领的形状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
20. 古代服装十分崇尚“官样”和“内家样”,一般出新样都首先来自这些式样。
21. 自干隆、嘉庆以后,不少旗女仿效汉服,在原来窄长的衣衫外面加上宽大袖子的马褂,或加宽衫袍的衣袖,并学缠足等陋习。
22. 女装礼服:分吉服和丧服两类。宫廷中的吉服有如下规定: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的吉服冠采用熏貂并缀朱纬(一种图案);龙褂色为石青有绣文;龙袍色用明黄,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吉服冠用熏貂,顶用红宝石。
23. 女装丧服:自古以来,丧服也被列为礼服之类。

㈣ 旗袍和旗服的区别是什么呢

旗袍是我国一种含有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汉族女性服装。

旗袍,又称褀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民国时期。风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旗袍,其实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服装,在不断吸收西洋文化的同时,进行不断改进,然后定形的。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

旗服,又被称为旗装。是我国满族的传统服饰,满语称“衣介”。分为单、夹、皮、棉四种。其一般特征为:圆口领、窄袖、向右侧捻襟、下摆四面开衩、带扣绊、束腰带。

那么旗袍和旗服的区别是什么呢?

清朝旗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宽松肥大,就是说,旗服里面可以穿很厚的衣服保暖,这个更加适合东北或者蒙古地区的低温天气。

旗袍是属于民国时期开始的 时尚 服装,然后又经过多次改进,称身适体,短袍窄袖。旗袍更加修身,不像旗服那样宽大。

旗服是满族男女通用的服装。而旗袍只有女性穿着。

那么清朝的时候,汉族女性一般穿什么款式的服装呢?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干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有时带一些小花样;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

在清朝的时候,汉族女性和满族女性从穿戴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那么旗袍是不是来自于旗服呢?恐怕大多数学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因为这两个风格的服装,差异较大。但是也不排除旗袍被发明的时候,多多少少借鉴过旗服文化。

㈤ 清朝女子服饰特点

清代女子服饰的特点主要分为汉族和满族两部分:

汉族女子服饰特点康熙、雍正时期: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 干隆以后:衣服逐渐变得肥大且短,袖口日益变宽,并流行添加云肩,花样翻新频繁。 晚清时期:都市妇女开始穿着裤子而非裙子,衣服上镶花边、滚牙子,成为服饰昂贵的主要体现。

满族女子服饰特点旗装:满族妇女主要穿着旗装,这种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旗髻与旗鞋:满族妇女梳旗髻,俗称两把头,并穿“花盆底”旗鞋,这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特征。 旗袍的流传:虽然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但在清代后期,也逐渐被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综上所述,清代女子服饰特点鲜明,汉族和满族服饰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