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没有民国时代对于年轻女子的旗袍服装描写,参加晚会的也要
旗袍:腰身裁剪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嫌紧,少一分显松,她总能将最素雅的旗袍穿出别样的韵味。旗袍在她身上散发出白兰花般的优雅气息,展现出一种亭亭玉立、丰腴柔媚的气质。她身着一件紫红色旗袍,远看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美丽而不失和谐。
她娉婷婉约的身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她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一种说不出的魅力,仿佛她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绝伦的乐章。
和服:她身着浓淡相宜的龙胆色唐衣,搭配着紫苑丸萩的五衣,系着白色唐草立涌的裳,宛如夏日里垂柳般的长发披散下来,姿态柔媚,秀眉微挑,凤眼妩媚,肤色雪白,妆容精致,美艳无双。她仿佛是画中走出的女子,美得令人窒息。
她大概十七八岁,黑发如云,肤色似雪,眉目清秀,薄萌葱色的唐衣与水晶花的表着令她看起来清爽悦目,气质清雅,犹如一朵玉兰花静静绽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她的举止间透露出一种说不出的雅致,仿佛是来自古代的仙子,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却又怕惊扰了她的宁静。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人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画卷之中。
无论是旗袍还是和服,都展现了女性独有的韵味和魅力。她们不仅穿着得体,更有一份内在的优雅,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她们在晚会上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一种不凡的气质,仿佛是这场晚会的焦点,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她们的美,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更是内心的优雅和从容。
B. 关于和服、旗袍(或唐装)和韩服的问题
1.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改携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2.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
3. 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4.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国"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其做法相当原始,但相当实用。
5. 和服的裁剪制作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在量体裁衣方面比较自由。在制作和服时,较少为人的体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给人以衣不合体的印象。
6. 和服虽然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气质。
7. 各种和服在款式和穿着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异",正是这些"小异",具有服装的一项重要功能:显示身份、年龄、所属的社会阶层。
8. 和服的穿着有着如此之多的讲究,以至在日本有着专门教人如何穿着和服的"教室"。
9. 日本的绘画史一直是与中国的美术史同步的,特别是在中国唐代的时候,佛教艺术传人中国及日本,无论是寺庙中的壁画塑像还是生活中的肖像画,两个国家都有相似之处。
10. 真正反映日本和服的绘画作品主要是日本的风俗画。日本的风俗画兴起于室盯时代(1392-1573年),相当于中国的明代。
11.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经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纪的古墓的人偶埴轮上,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
12. 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和服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和服的名称,如"唐草"、"唐花"、"唐锦"等。
13.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经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纪的古墓的人偶埴轮上,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
14. 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和服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和服的名称,如"唐草"、"唐花"、"唐锦"等。
15.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经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纪的古墓的人偶埴轮上,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
C. 为什么日本的女人会穿"和服"它的来历又是什么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因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属于“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语中,它又叫做"着物“きもの”"。和服除了保暖、护体外,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腰部还配有漂亮的宽幅带子,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左右,据《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大和时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带回大批汉织,吴织以及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日本。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在其后600多年中再没有较大的变动。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开始腰包在前面,后来移到了后面。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维新之后,上层社会中的男士开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称的"洋服“ようふく”"。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由于当时的妇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动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残伤。此后,日本妇女才逐渐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装。不过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爱,无论是在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场合之上,随处可见身着传统和服的人们。
D. 日漫中除了jk服,旗袍才是美女的最爱吗
在许多日漫作品当中,如果要说哪一种服装最让观众熟悉,那肯定是非jk服莫属,这种服装不仅仅是二次元作品当中的一种潮流,它还是一种青春文化的体现。尤其是很多以校园为题材的日漫,jk服更是众多美女的不二选择。这样的服装对女孩的身材要求其实不高,只要有一双细长的白腿,和不太丑的五官,在长发美腿的衬托下,完全可以变得青春靓丽。
或许观众们只注意到女帝如何暴露,如何性感撩人。其实殊不知支撑起女帝妖娆形象的,恰好是带有浓浓国产色彩的旗袍。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旗袍秀美腿的效果绝对不亚于jk服。女帝的旗袍看上去有些特殊,虽然她的衣服基本的造型确实是旗袍的装束,但是衣服上加入了很多海贼的元素,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韵味。而这样一位角色,也将这种服装的诱惑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能说:满分。
E. 传统服饰的旗袍是根据哪个民族的服饰改良的
传统服饰的旗袍是根据满族的服饰改良的。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5)为什么用和服改旗袍扩展阅读: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
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