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国名妓小凤仙,凭啥只穿旗袍不干活是怎么红到家喻户晓的
小凤仙原名朱筱凤,1900年出生于杭州,父亲是清朝的满族八旗武官,无奈清廷衰微,家庭也因此没落,小凤仙从小就深尝贫困之味。父母逝世后,小凤仙跟随自己的奶妈张氏一同生活,曾和张氏一起到浙江巡抚曾蕴家做帮佣。
不久之后,小凤仙跟随姓胡的艺人前往上海卖戏为生,此时的小凤仙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样貌绝佳,深得许多客人喜爱,成为民国初年红极一时的名妓。
新中国成立后,小凤仙嫁给锅炉匠李振海,也不像常人一样穿大马褂,而是身着旗袍,捏着手绢与人聊天,从来没做过饭,可谓十指不沾阳春水。
㈡ 民国时期什么身份的女人才能穿旗袍
只要是女人就可以穿!- -...
旗袍作为当时的一种流行服饰而已,
要说身份的话,有钱人穿的旗袍材质很好,普通人就穿普通的咯
㈢ 满人的旗袍穿起来很不方便,因何会在民国上海流行
说起旗袍,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上海滩,在十里洋场,旗袍成了老上海滩的象征,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旗袍其实发源于清朝,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么来自清朝的服装,怎么会在民国的上海滩流行起来呢?
时间到了新中国建立,在上海这个城市,旗袍依然存在,不仅如此,还在其他的地方出现了,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旗袍,不仅如此,旗袍还在影视作品中出现了,最早的是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这样表明,旗袍文化已经成了一种被怀旧的文化了。
㈣ 民国美人穿高开叉旗袍,真的会“露大腿”吗
民国时期有主政一方的军阀势力们,也有上班回家两点一线的小市民们。他们当中能把民国表现得最真实的便是那时的穿旗袍的女性,那时的旗袍并不是只待在有钱人的衣柜里,就是普通农家妇女的衣橱里也有一二件得体的旗袍。宋氏姐妹给人的形象多是一袭旗袍,很好辨识。就是马路上随便走过的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旗袍。
旗袍下面穿衬裙,所以这是民国的美女。现在的旗袍里面早已换了内容,也换成了另一种美。
㈤ 民国百岁名媛严幼韵,112岁穿旗袍配高跟鞋,惊艳了整个上海滩
她是上海滩的传奇,民国时期的百岁名媛严幼韵。在112岁的高龄,她依然身着旗袍,脚踩高跟鞋,以其独特的魅力惊艳了整个上海滩。
在那个年代,她以其标志性的卷发,身着精心定制的紫色旗袍裙,脚踩高跟鞋,佩戴着珍珠首饰,在洛克菲勒中心顶层的彩虹厅发表了人生的第一次演讲。那一年,正是她的100岁生日。
严幼韵,1905年出生于天津,1925年进入沪江大学学习,1927年转入复旦大学读商科,成为复旦大学的第一批女生。她天生丽质,父亲是绸布庄老板,家境优越,她的穿着总是时尚而讲究。大学第一天,她驾驶着车牌号为“84号”的轿车来到学校,身穿定制的旗袍,被男生们戏称为“英语的84”,上海话中的“爱的花”。
在复旦大学,她因其美貌和出生名门而成为风云人物,被称为“84号小姐”。尽管出身名门,她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家族中长大,接受中西教育,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别的喜爱,尤其是旧上海的旗袍。
1929年,严幼韵与杨光泩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吸引了上千人观礼,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婚礼上,她身穿白色婚纱,头纱拖地,融合了传统中式礼服的元素,引领了当时的婚纱潮流。
婚后,严幼韵随丈夫前往欧洲工作,她依然钟爱旗袍,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下,她都穿着精致的旗袍,搭配高跟鞋,展现了东方女子的温婉大方。
1942年,严幼韵失去了丈夫杨光泩。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并未被击垮,而是保持着坚定乐观的态度,自力更生,种菜、做鞋、养鸡、养鸭、养猪,甚至学会了做酱油和肥皂。
1958年,严幼韵与“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结婚,她对待生活非常认真,总是向前看,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保持乐观。
即使年过百岁,严幼韵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她依然精致如初。每天起床后,她会为自己画上精致的妆容,穿上最喜欢的旗袍,根据不同的旗袍搭配不同风格的香水和高跟鞋,过着充满自己喜欢的生活,看书、看电影、读报、跳舞、搓麻将烤蛋糕,尽情享受一切。
2015年9月,在110岁生日派对上,她身穿红色蕾丝旗袍裙,依然坚持化妆,脚踩黑色高跟鞋,神采奕奕地跳起交谊舞。
严幼韵的一生几乎都穿着中国旗袍,她认为旗袍不仅是个人形象的代表,更是生活品质的象征。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为生命本身而活,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