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旗装开偏襟还是正襟
偏襟旗袍是开在右边的,如果不小心在做旗袍时开在了左边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古时候服饰开在左边是对先人的衣服才这样做的,这也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当然去了解中国古代服饰图片资料的话,也会发现右襟的情况是大多数人会选择的,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也是因为服饰的规制来源于儒家思想。大家也千万不要小看一件旗袍,虽然只是一件衣服,但是从领口到领行还有到工艺制作,都是有着极为长久的文化底蕴。
最后旗袍属于中国的国粹,穿旗袍时需要体现出美丽大方的气质。现代的旗袍大多都是改良版的,会更加适合大部分女性,对于身材要求也并没有那么高。
‘贰’ 旗袍是开在右边好吗
1. 偏襟旗袍通常是设计成右开的方式。如果制作过程中意外左开,这在古代被认为是对祖先的不敬,因为左边是传统上给逝者穿衣服的位置。这一传统习俗至今仍被一些人所遵循。了解中国古代服饰图片,可以发现右襟的设计更为普遍,这反映了服饰文化中儒家思想的规制影响。
2. 旗袍的襟形设计多样,包括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斜襟、双襟和无襟等。圆襟是其中一种流行的设计,其特点是从领口下方到腋下有一个圆润的弧线。这种设计适合各种脸型和身材的女性,能够体现出女性的婉约之美。
3. 斜襟旗袍是从领口向胸前倾斜的设计,它给人以浓厚的古典气息。现代的斜襟旗袍通常搭配细小花纽,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旗袍显得更加苗条和修身,更适合身材娇小的女性。
4. 选择旗袍时要注意,合适的旗袍能够完美展现女性的身材。在购买旗袍时,首先要确保其合身,这是最重要的。测量自己的三围,并根据身材选择合适的旗袍,避免过于宽松或过于紧身。
5. 在选择旗袍时,还应关注其滚边等细节,因为中式旗袍讲究工艺细节。对细节的考究可以提升旗袍的整体美感。
6. 旗袍作为中国的国粹,穿着时应展现出其美丽与大方的气质。现代旗袍多为改良版,更加适合大多数女性,对身材的要求也相对放宽。
‘叁’ 偏襟衣服向左还是向右
偏襟衣服向右。
偏襟起源于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其造型完整严谨,呈封闭式盒状体,因此形象肃穆庄重,清高不凡,而独树一帜,突破了几千年来飘逸的塔形衣冠。
发展
时至今日,它对现代服装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随时代发展,经过加工曲线突出修长秀丽的旗袍,已经成为中式服装的代表之一,显示了东方女性的温柔与内涵,具有永恒存在的价值。偏襟的裁剪,产生了均衡的美感,体现了潇酒秀丽的审美情趣。微紧的腰部和两侧的开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女性的曲线美。
‘肆’ 旗袍的裁剪方法与制图
1. 折料:首先将布料两边布边对折,左侧预留3厘米贴边,依据衣长加2厘米标注衣长线,即折肩线。
2. 偏襟:将上层布料左右两端向下偏出2.5厘米,使得上层布料下移,底部两端上层布料比下层多出约5厘米,而折肩线底部上层布料比下层多出约2.5厘米。
3. 折肩:依照衣长加2厘米从折肩线处将布料向下折,变为四层,上两层为前身,下两层为后身。折肩线直布边内层需比辩慎外层缩进2厘米以满足里襟搭进量,通过拨襟可增加搭进量。
4. 设省道:从腋下量6-8厘米,设省道宽森灶宴度为3厘米,以领口深线至胸围线中点为省道斜度线位置,折叠宽度为1厘米。画斜直线后,捏起上边一道向下折叠,A点双层为1.5厘米,B点双层为0.5厘米。此设计使前中心线形成所需凸出量,确保前胸部位的曲线。取省道长度(11.4厘米),胸围尺寸的10分之1加2厘米。调整折肩线上层多余布料,与内层对齐此银,重新绘制袖根肥和袖口尺寸,同时调整袖窿弯度,与腰、臀及袖口处线条流畅。
5. 大襟绘制:确定领口深,从折肩线向下量8.4厘米,领口大小为胸围的10分之2加1厘米。前胸围为23.5厘米,即胸围的4分之1。袖根肥为19.5厘米,即胸围的10分之1.5加5.4厘米。从领口深线至胸围线画斜直线,取此线2分之1减1.5厘米处为弧线交点,上段凸出2厘米,下段凹进1.5厘米。
6. 挖大襟和拨襟:依据已画大襟线,剪开最上一层布料至领口深处和大襟末端。将里襟翻至右边,剪里襟领口内两个弧形开口,不超过3.5厘米。握住里襟领口A点,用熨斗向上拉伸,注意不要损坏领口。
7. 折回里襟:将拉伸后的里襟对齐里层折肩线,折回里襟至原位,使里襟领口深处与大襟重叠1.3-1.5厘米,胸围处重叠3-5厘米。
8. 画裁:核对已拨襟并还原铺平的里襟和衣身,根据衣长尺寸进行裁剪。
旗袍款式丰富,包括开襟款、开衩裤、长袖款、半袖款。开襟款式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口造型多样,有高领、低领、无领款式。开叉设计有低开叉和高开叉。尽管种类繁多,旗袍所表达的情感都是细腻温柔,且浪漫优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