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旗袍脖子上的压襟叫什么
扩展阅读
白皮衣怎么去霉 2025-05-20 23:31:03
什么样的皮衣不起皮 2025-05-20 22:57:05

旗袍脖子上的压襟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6-12 12:09:49

① 清朝女装在胸的一侧挂在纽扣上的那个饰品叫什么

叫旗袍压襟。我也是在找。

② 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左襟压右襟还是右襟压左襟

左襟压右襟。

旗袍是中国传统的服饰,有两边衣襟的穿法,一直以来都是左襟叠盖在右襟上面穿搭,因为衣襟是朝右开,所以被称为右衽,在穿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穿错了。

旗袍一般都是比较紧身的,所以在穿搭旗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行为举止文雅,不要做大幅度的动作,包括走路、吃饭、喝水等,都要温文尔雅,整体的气质才能和旗袍协调起来。旗袍适合身材苗条、凹凸有致的人穿搭,像身材比较臃肿的人是不适合穿搭的,会更显身材臃肿。

旗袍保养注意事项

旗袍如果不穿了要用衣架(宽宽的那种)把旗袍挂起来,注意肩部要撑妥当。在挂进衣橱前,还要记得放上防蛀用品。

另外丝绸衣服要勤换勤洗,脱下后切勿搁置。穿着丝绸衣服时不要贴身,避免过多的汗液浸蚀衣服,使衣服变色、变质、破损。穿着丝绸服装也不要在席子、藤椅、木板等粗糙物上睡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破损和并丝。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旗袍

③ 压襟可以带中间

不可以,压襟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配饰,古代女子在节日或重大场合会把压襟戴在衣襟右上方,起到装饰、美化和固定衣襟的作用。该物品不可以戴在中间,一是不美观,二是容易掉,该物品正确的佩戴位置在旗袍右胸第二颗扣子,现代服饰中的胸针也恰巧在一样的位置,所以也可以被叫做“东方胸针”。

④ 全开襟旗袍需要压襟吗

全开襟旗袍需要压襟,左襟压右襟。

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传统上旗袍都是左襟压右襟,但也有两边穿的说法,但是大多的旗袍还是左襟压右襟,正因为衣襟是朝右开,所以被称为右衽。

旗袍大多为量身定做,是紧身服饰,更能彰显女性完美的线条魅力,但是在日常穿着中更要注意举止坐姿,不要做大幅度的动作。脱下时要及时用衣撑挂好,不可随意乱放。

详细介绍:

旗袍,又称褀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在中华民国20世纪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中华民国政府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颁布了《服制条例》,将汉女传统袄裙以及旗袍定为了女子礼服。

⑤ 旗袍压襟是什么

压襟是古代女子挂于胸前的配饰,多在节日或重大场合上佩挂于衣襟的右上方,用来装饰、美化、固定衣襟。

自唐代出现,流行于明清时期。

民国时期的旗袍多为开襟设计,风很容易把旗袍开襟处吹起来,而用沉甸甸的压襟正好可以压住轻薄的衣衫,是一件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固定衣襟实用效果的饰品,这就慢慢演变为了压襟。

⑥ 压襟可以带中间

可以。压襟通常挂在旗袍右侧第二个扣子上。可以带挂在中间的扣子上,非常时尚,其实这个衣饰挂件叫做压襟,所谓“压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压住衣襟的东西”,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配饰,多为银质的。

⑦ 巧手做压襟儿

        春节前在网上买了一件延禧棉袍,好友梅说,延禧袍配上压襟儿才算完美呢。“压襟儿,什么是压襟儿?”我疑惑地问,接着梅向我普及了有关压襟儿的知识。

      所谓“压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压住衣襟的东西”,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配饰,多为银质的,佩挂于衣襟的右上方。自唐代出现,流行于明清时期。

        大家知道,传统女装款型大多比较肥阔,风一吹就鼓鼓的,所以就要用东西压住。如不用小物件压住些,如果风大把女人的衣服吹起来,在古代可不是风情万种,而是视为失礼放荡的行为了。而用沉甸甸的银质压襟正好可以压住轻薄的衣衫,一件既有装饰作用又有固定衣襟实用效果的饰品,就慢慢演变为了压襟儿。

    清朝女子一般把它挂在旗袍右侧第二个扣子上。

        压襟的基本形制是上、中、下三部分衔接而成器,上端是单条有带钩的银链子,也可简单用丝线编制,刚好能挂在右侧胸前第二颗扣子上;中间部分为事件的主件,称为“事件压口”,体型较大;下端以银链缀着小件银器、铃铛或流苏。

      压襟不仅可以令衣物平顺,体现出人的仪态美。另外人在行走时压襟上的坠饰彼此相触,发出轻柔细碎悦耳的声响,听之令人心生愉悦。

    《如懿传》中的压襟儿

        压襟儿上端一般以一条银链系在胸口的扣子上,中间是用银、翡翠、玛瑙等做成的“事件压口”,雕琢成蝉、蝙蝠、鱼儿、牡丹、蝴蝶等形状,象征着美好的寓意。下以银链缀着刀、枪、剑、戟、粉盒等小件银器,也有的只缀着铃铛或流苏。

        听她说了这么多,我对压襟儿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我说:“首饰店里应该有卖的吧,我去买一个。” 梅说:“你去看看吧,如果买不到合适的,我给你做一个。”

        我知道,梅一直对中国的玉器、首饰等非常喜欢,她自己经常做一些手链、项链、挂件等首饰。在她家的一个衣柜边上挂了十几条她做的各式各样的项链,非常地精美。另外,她做女红也非常在行,经常把自己的衣服修改改改,或在领口加个花边,或在袖口上绣朵梅花,使本来单调的衣服立即增色不少,对此我非常羡慕。

        我跑了几家首饰店,有的店铺根本没有,店员也不知道什么是压襟儿;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卖的,但特别地贵,一件要二、三百元,样式也不是特别地满意。

        春节前,我去北京梅家,聊天时我告诉她没有买到合适的压襟儿,她说: “来,我给现在你做一个。” 接下来,她便开始做压襟儿。

        梅拿出她做手工的物品筐,挑出一些颜色不一的翡翠珠子,用结实丝线把这些珠子穿起来,两侧数量、颜色对称,下面穿上一个翡翠的蝴蝶,接下来再系上一个蓝色的流苏,一个精致的压襟儿便做好了。

        压襟儿做好后,梅又找出一个小袋子,让我装压襟儿用。她看袋子颜色太素,说:“在上面绣个花,更好看。”  接下来,她三笔两笔便画了一朵荷花,栩栩如生,真是好看。

      接下来,她便穿针引线,开始绣花,我说:“我来吧!”

      其实,对于绣花,我并不陌生,早在小学四、五年级时,老师课余时间曾教我们学习绣花,当时我向妈妈要了块白布,老师在上面画好图案后,便一针一针地教我们如何绣花,如何配线,刚开始绣的比较粗糙,慢慢地便越绣越精致了。等到小学毕业时,便基本掌握了绣花的技巧了,最成功的作品是绣了一对儿枕头,一个绣的是“满园春色”,另一个绣的是“军民鱼水情”。一个我外出上学带走;另一个我哥哥参军时带到部队,十分有意义。

  …… ……

        我绣了几个花瓣儿,便没了耐性,梅接过去一会儿便绣好了。之后又绣了枝、叶等,全部绣完之后,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便跃然“袋”上。

      袋子做好以后,我们把之前做好的压襟儿放在上面,很是协调,拍照留念,越看越有味道。

⑧ 民国银压襟三件套分别是什么

民国银压襟三件套分别是掏耳朵的小勺子、夹睫毛的小夹子、剔牙的小剔刀,共三件小物件。

压襟,顾名思义就是“压住衣襟的东西”,它是古代女子挂在胸前的银饰品,常佩挂于衣襟的右上方。压襟又名“事件儿”,自唐代出现,流行于明清,那时女子衣着肥阔,经不住风吹,用沉甸甸的压襟既可以压住衣衫,亦有装饰作用。

压襟常见三件套至九件套,由上、中、下三个部分衔接。上端是单条有带钩的银链子;中间部分除银质外,尚有玉、翠、玛瑙等,挂在右侧胸前第二颗扣子上。

中间部分为主件,称为“事件压口”;下端以银链缀着小件银器、铃铛或流苏等,多配以枪、刀、钩、勺小件银品。在《甄嬛传》《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经常能见到这样的装饰,非常别致。

⑨ 清宫剧中,后妃衣服上为什么都要挂一串珠子呢

女为悦己者容,清朝女子在穿戴上特别讲究,相对于汉服,清朝的旗袍更显得直筒不显身材且保守。几乎从脖子到脚没有露肉的,而这个“压襟”我觉得是防止衣扣突然掉落带来的尴尬和有损尊严。当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而“压襟”的花样也是品类繁多的,有武器挂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