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旗袍袖笼怎么算合适
可以测量臂根围尺寸,袖笼弧线长度比臂根围尺寸大4-6cm左右就行,这样就可以计算袖笼深尺寸。
袖笼尺寸计算公式:可以按1.5b/10+调整数字计算,也可以测量臂根围大小,根据袖笼弧线长比臂根围大3~4公分,计算出袖笼深尺寸。
㈡ 旗袍尺码怎么看
1、领围
领围是指颈部的圆周长度(从两侧锁骨的中心点开始,绕脖子一圈,再回到锁骨中心点)。当布尺绕颈部一圈后,需要留一根食指尖可伸进去的宽度。从侧面看,布尺会从颈部后方往前方些微向下倾斜,并非是水平着绕一圈。
2、胸围
旗袍的胸围测量并非广义上的胸围尺寸。由于旗袍完美修饰身条,旗袍胸部的测量包括五个尺寸:胸围、胸距、正面胸高、后肩宽、后背宽。
胸围测量:穿着内衣,然后将布尺置于胸部最饱满的地方,绕过腋下,然后围成一圈。值得注意的是,它与日常内衣尺寸有所区别。
胸距测量:穿着内衣,测量左右两侧胸部最高点间的距离。
正面胸高测量:从肩膀最高点处到胸部最高点的距离。
后肩宽测量:从一边的肩关节,通过后颈的骨头,到另一边肩关节的距离。这时,布尺不会成直线,稍微有些富余的弧度。
后背宽测量:布尺置于后背,测量左右两侧腋下间的距离。
3、腰围
旗袍腰围的测量其实是指腰部尺寸的测量,包括两个尺寸,腰围和腹围。
腰围测量:腹部成自然放松状态,将布尺沿着肚脐上方的腰围线围成一圈。
腹围测量:腹部成自然放松状态,用布尺从胯最宽的地方开始绕一圈,布尺通常位于臀部上方。
4、臀围
臀围测量:用布尺从臀部最宽的地方开始,通过臀骨,围绕一圈。布尺处于臀部最丰满之处。
5、衣长
衣长的选择通常与身高有关。挑选及膝裙时,裙尾若在膝盖以上,但又不能太短。或者裙尾完全遮住膝盖,但必须在小腿肚以上才好看。所以需要测量正面腰到膝盖的长度,从正面腰围线到正面膝盖的长度。
挑选长款旗袍时,旗袍裙尾要在小腿肚以下,否则会显小腿粗,太长又会显得拖沓。
所以需要正面腰到脚踝的长度测量:从正面腰围线到正面脚踝的长度。穿着高跟鞋,裙尾也不及脚背,才是完美的长度。
(2)农村小媳妇旗袍袖山高怎么算扩展阅读:
1、开襟方式
中国袍服从商、周开始就习惯使用开襟形式,而且大多是右衽。
旗袍衣襟的款式多种多样,包括单襟、双襟、斜襟、直襟、曲襟、琵琶襟、中长襟、如意襟、大圆襟、双圆襟等。在制作旗袍上,双襟比单襟复杂,双襟旗袍在视觉上更显美观、高贵。
2、袖型变化
旗袍袖型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型、窄袖型、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等。袖型的花样常随潮流而变化,时而流行长袖,长过手腕,时而流行短袖,短至露肘,这些都体现了女性对美的孜孜以求。
㈢ 旗袍袖子制图需要测量那些部位的尺寸
旗袍制图需要测量衣长、胸高、胸距离、胸围、小腰围、前腰长、后腰长、后左右肩腰、前左右肩腰、中腰长、中腰围、下腰长、臀围、衩高、肩宽、后平、前平、袖长、袖口、抬肩、领长、领高、和后摺中心 这些数据
其中旗袍袖子制图:
旗袍袖长:由左肩骨外端量至手腕,(根据所选择的款式增加或减少袖长)。
旗袍袖口围:短袖:量手臂围一周;长袖:量手腕围一周(根据所选择的款式增加或减少袖围)
㈣ 旗袍袖根怎么量
腋窝处手臂一圈测量。
旗袍可以极尽展示女性的身材曲线,因此定制旗袍对量体的要求很高。旗袍的长度不能按照自己的好恶来定,旗袍的长度是根据年龄、体型、穿着场合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的。端庄是旗袍的首要审美情趣之一,穿出风尘味的大多是那些超短或超高开叉造成的。
㈤ 旗袍裁剪计算公式
按照臀围测量的成品尺寸的四分之一加做缝份2cm(100×1/4=25+2cm)=27cm,依照面料从边沿向中心区测量划线,按照划线找直纱向熨出中线印。如果肩宽超过臀围的宽度,就按照半肩的长度熨出中线印,里料同样做法。
将两头用针固定成一条按旗袍长度加十厘米的绷直线。按照线的长度从左用面料的底摆一端沿粉线向上距离粉线0.2厘米,每10厘米固定一针,一直别至旗袍的后衣长长度。
将后片的后腰节及臀围线和旗袍的长度线划好,下摆放出三厘米折边。在后腰节处进行后腰省处理,计算后腰要归拔多少量,用别针去固定,再用熨斗去烫平。
从后面的肩线处对折,从上按后片别的位置重合,前后片别在一起,一直别到胸高位置用针固定一侧,将胸位折出一个胸省量。
裁剪一定要从肩线向下确定胸高位,腰位,臀围位,下摆位,确定袖长,袖深,胸围宽,腰宽及下摆宽,让整个旗袍看起来更贴身。
㈥ 袖笼深设计方法
袖笼深设计方法
引导语:下面是我我为大家精心整理出来的一些关于袖窿深的设计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哦!
袖窿结构原理与设计:袖窿深设计方法
袖窿与人体臂根围相吻合,形状与尺寸来源离不开人体。在服装袖窿结构与形状的研究中,一是解剖人体,观察人体臂根围截面,能直观并且详细的了解到眩骨、三角肌、胸大肌、棘上肌、前后腋窝下脂肪层等内部关系。二是用蛇型尺在人体臂根围进行精确测量,在保证不变形的情况下,拓画在纸上,这样也能清楚的观察到外型轮廓线。同时,可以准确测量臂根围度尺寸,建立起袖窿结构的基础理论。有利于在各种款式服装变化中,推导出科学合理的计算公式。
一、先说说袖山和袖笼的关系。
比喻:一个西瓜切两半。一刀下去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凹凸互补。在说袖肥和袖山高的关系。比喻:想想白铁皮烟同。袖山越低仰角越大袖肥越大。。 当然还有些变形袖。如“棍袖”“双袖山”等。是在其中一个面上的某处加一个量。来满足视觉或运动功能性。袖子结构造型要把握几个要点:1、处理好人体拐点的这种转折关系,毕竟人体皮肤有弹性,而服装没有,所以充分的活动量是要有的,至于袖山与袖肥的关系除了满足人体基本活动量以外,更大的成分在于处理款式造型上,比如落肩肯定袖山小袖肥大。2、符合美学原理。3、符合人体臂部特征,曲度与肌肉。
二、人体臂根围测量:
臂根截面形状是测量净胸围84cm的标准人体取得的'。人体臂根围形状及尺寸近似整圆,直径在11.5cm左右,围度36cm,可从观察中得到,前袖山强弯曲,后袖山弱弯曲。因为前袖山由眩骨头形成,后袖山由三角肌形成。前后腋窝点成前略高、后略低的形状。
三、按人体臂根围推导公式:
A、袖窿深推导:将测量得到的臂根围形状拓画在纸上,确定前胸宽与后背宽线。将肩峰点SP打开,将前袖山弧线拉成与前胸宽所形成的11度夹角,此时按水平线测出SP点移动为3cm,将此点作为有效袖窿深点加原来的直径长度。再加肩斜角度形成的数据4.5cm,可以得出11.5+3+4.5=19为前NP点至BL线距离。代入2B/10可得到16.8cm再加2.2cm=19cm,因此BL公式可得到2B/10+2.2cm,B84cm,BL=19cm(最小BL线深)。如果弹力面料可以负紧身,前胸宽可减小至2B*/10,BL线公式可不变。
B、前胸宽,后背宽公式推导:已知:B/2-龙门宽=前胸宽+后背宽。84/2-11.5cm=30.5,30.5/2=15.25(平均分配)。按前胸后背差1cm,前胸宽等于15.25-0.5=14.75≈15cm;后背15.25+0.5=15.75≈16cm,代入1.5B/10公式,胸84cm,1.5B/10=12.6cm。距15cm相差2.4cm,可采用2.5cm计算,即1.5B/10+2.5cm。后背宽比前胸宽大1cm,可推导出公式为1.5/10B+3.5cm。将36cmAH代入HB,约毛病地0.85HB。净胸围84cm,HB-42cm,0.85HB×42=35.7cm≈36cm。内衣类可得出0.88HB,基础推算完全可得到0.85HB。
四、按不同款式服装确定BL线:
基本BL线公式推导,我们在人体上取得计算可简化为BL=2B/10+2cm。各类服装可加系数变化及放
松量变化,每类服装袖窿应加深1.5-3cm,AH不小于5cm较科学。因为5cm除以2π等于0.8cm是可以看成是另一类服装变化的。小于0.8cm可以认为是同一类款式放松量在做变化。
A.紧身类、无袖类、针织类:2B/10=2=x,x=0
B.紧身适体类、唐装、旗袍类:2B/10+2+x,x=1~1.5cm
C.适体类、正装类:2B/10+2cm+x,x=2~3cm
D.较宽松类、衬衣、风衣、休闲类:2B/10+2cm+x,x=3~5cm
E.宽松类:风衣、大衣、茄克类:2B/10+2cm+x,x=6~8cm
原型的袖窿深用B/8+10.5控制深浅(从后领中向下量,B是人体胸围);
合体、紧身有袖衬衫、连衣裙的袖窿深直接按原型;
合体、紧身无袖衬衫、连衣裙的袖窿深可比原型提高1~2厘米;
合体、紧身春秋装、西服等比原型加深1~2厘米;"
半宽松、宽松休闲装、茄克等比原型加深2~8厘米(按设计视觉效果而定);)
合体大衣、风衣比原型加深2.5~3厘米;
半宽松、宽松大衣、风衣比原型加深4~10厘米(按设计视觉效果而定);
推板时,无论样衣板袖窿深或深或浅,一律按B/8增减(完全按原型的跳档增减比例);即胸围每档跳4厘米(合体、紧身),袖窿深相应跳0.5厘米;胸围每档跳6厘米(半宽松、宽松),袖窿深相应跳0.75厘米。
袖山:
合体、紧身的按AH/4+2.5(衬衫、连衣裙)、AH/3(春秋装、西服)定袖山高,可以根据设计视觉效果微调加减0.5~1厘米,以增减袖宽;6 s.
半宽松按AH/5~6、宽松按AH/8~10定袖山高;均可加减1-3厘米,以增减袖宽。
上述方法体型覆盖面较大,如果推9个规格(每档差4厘米),从最低规格到最高规格之间,袖深点的上下移动量仅4厘米(0.5x8=4),稍大于人体腋下点的上下移动量一点儿,不会出现袖窿深超深超浅、袖宽超宽超窄的现象。袖窿周长与袖山弧线也比较容易匹配。
作为对比:当胸围每档跳4厘米,各种比例法(包括真比例法)的袖窿深相应分别跳0.67厘米、0.8厘米或1厘米;如果同样推9个规格(每档差4厘米),从最低规格到最高规格之间,袖深点的上下移动量分别是5.3厘米、6.4厘米、8厘米,明显地超过了人体腋下点的上下移
;㈦ 旗袍七分袖是多长尺寸
因人而异啊,没有标准尺寸。短袖在大臂上端,三分袖在大臂中间,五分袖在手肘,七分袖就占七等分那么长,一般来说,穿七分袖的衣服露出手腕到肘部的二分之一左右。
希望被采纳,谢谢
㈧ 服装制版袖山的高度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袖山的高度是根据衣身的袖山弧长推算的。
袖山高是指袖的顶点贴近落山线的程度,
俗称袖山高。袖山高可依据款式造型不同,
在一个可行的范围内变化。衣身的袖窿弧线与袖子的袖山弧线缝合,但袖山弧长并不与袖窿弧长完全等长,而是比袖窿弧长略长一些,二者的差值就是装袖时袖山的吃势量。
女上装袖窿的结构设计推算公式:
1、臂根深线的推算:成年女性中间标准体(160/84A)的肩高为5cm,净胸围为84
cm,根据2B/10+2.2cm算出臂根深线=19cm,看图中A处所标注的部位。
2、袖窿深线的推算:推算出臂根深后设计者就可以按不同款式的服装来确定袖窿深线,如无袖的服装袖窿深线直接可以取在臂根深线上,深度为19cm;
其它各类服装可加系数变化及放松量变化,即2B/10+2.2+X,如一般合体衬衫的袖笼深取值为
2B/10+2.2+(2)=21cm,看图中B处所标注的部位,这里所加的(2cm)为人体最基本的合体松量。
(8)农村小媳妇旗袍袖山高怎么算扩展阅读:
确定袖山高度的时候,还要考虑衣服的款式。
不同款式女上装袖窿深的取值方式:
A、贴体类、无袖类、晚装礼服、针织类:2B/10+2.2+X,X=0
;
B、较贴体类、时装衬衫、唐装、旗袍类:2B/10+2.2+X,X=1~1.5cm
;
C、合体类、正装类:2B/10+2cm+x,x=2~3cm
;
D、较宽松类、衬衣、风衣、休闲类:2B/10+2cm+X,X=3~4cm
;
E、宽松类:风衣、大衣、茄克类:2B/10+2cm+X,X=4~6cm
。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袖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袖子结构大全与原理》
㈨ 服装制版袖山的高度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在我国服装行业中,习惯应用的袖山高确定方法, 多采用独立确定法,即把成衣胸围尺寸作为基数,采取不同的分配比例。加上不同的调整量来计算袖山高的尺寸。例如:0.15的胸围+1.5等。
更多的就直接把袖山的高度尺寸设为定数。 例如:14-15-16-17CM等。这种方法沿用较久,应用较简便。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来控制袖山弧长与袖笼弧长的匹配合理,才能保证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原则上讲,袖山弧长与袖笼弧长应在量上达成一致,按造型工艺要求,还应使袖山弧长比袖笼弧长有一个增值缝份。这个增值又由于面料不同、袖子造型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在袖肥宽一定的前提下,袖山高是影响这个增值的重要因素。 如果A 、B 两点不变,袖山顶点由D 点变化到E点,其袖山弧长是不等的。且袖山弧长与袖山高DC 成正比。
不难看出, 如果把AB 、DC 都以定式计算,尽管这些公式都是经过一系列的比例关系推算出来的,但是袖山弧长必然是一个定数,若想使其因面料或造型的要求而适应与袖笼弧长的匹配关系,必须依靠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控制。
(9)农村小媳妇旗袍袖山高怎么算扩展阅读
确定袖山高度的时候,还要考虑衣服的款式。
不同款式上装袖窿深的取值方式:
A、贴体类、无袖类、晚装礼服、针织类:2B/10+2.2+X,X=0 ;
B、较贴体类、时装衬衫、唐装、旗袍类:2B/10+2.2+X,X=1~1.5cm ;
C、合体类、正装类:2B/10+2cm+x,x=2~3cm ;
D、较宽松类、衬衣、风衣、休闲类:2B/10+2cm+X,X=3~4cm ;
E、宽松类:风衣、大衣、茄克类:2B/10+2cm+X,X=4~6cm 。
㈩ 旗袍开叉多高算合理
百分之15。基本上是根据身高和衣服的分辨率开的。旗袍的开叉是由三十年代的电影明星顾兰君所带领的,当时她这种先锋的行为,令到旗袍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事实上,旗袍主要是突出女性的线条美,所以非常贴身,穿着旗袍时行动不便,所以旗袍有开衩。一般旗袍的开衩都会开到膝盖的位置,但随着时代和人民思想的改变。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