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旗袍怎么变颜色
扩展阅读
皮衣上的血管怎么变小 2025-05-16 01:13:13
旗袍怎么看品牌 2025-05-16 01:01:00
怎么样再穿白裙子不显黑 2025-05-16 01:01:00

旗袍怎么变颜色

发布时间: 2022-09-21 11:54:05

❶ 缎子的旗袍掉色了,有没有挽救方法

缎子的旗袍掉色了,可以通过绣花的方式进行补救。
选择和旗袍颜色相近的花样设计,对掉色的部分进行遮盖,这样就看不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掉色的部分重新染色,但是由于新旧颜色的不同,就算染色肯定也是会有差距的,所以绣花是最好的选择。

❷ 旗袍染色怎么办

在洗衣机里放入温水,启动洗衣机进行漂洗,加入84消毒液,半缸水加大约三分之一瓶消毒液,溶解稀释,放入衣服,盖上机盖,漂洗大约25分钟, 25分钟后捞出衣物,衣服晾干后,就回复原来的颜色了。如果想避免衣服不掉色,刚买回来的新衣衣,必须在水里放些盐(一桶水一小匙),洗后要马上用清水漂洗干净,不要泡太久哦!最后,不要在阳光下曝晒,阳光会使染料变性的哦~~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1.用一下陈醋来洗一下被染的地方 2.试试叫彩漂的化学用品,如白猫漂彩 3.用84消毒液稀释以后,稍微泡一下试试,不过一定要掌握好稀释的比例和浸泡的时间,这个和被染的衣服之地和被染程度有关系,最好多漂几次,宁可麻烦点,也不要漂过头了。 4.用安利洗 5.高锰酸钾和醋酸,做法是先将少许高锰酸钾溶于水,再将要漂洗的衣服放进去,要充分浸透,浸10至20分钟后,衣服会呈暗红色,将衣服拿起,洗一下清水;再将少许醋酸溶于水,把浸过高锰酸钾的衣服放入醋酸溶液中,衣服就会由暗红色慢慢转变为原来的颜色,并且染了色的地方也一并褪掉而不会损坏衣服原有的颜色.有时穿到发黄的衣服也可以用这个办法. 6.用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的洗衣粉和洗洁精1:1加入温水中,把被染的地方放入温水中浸泡半个小时以上,再用手去搓洗。如果还是去不干净,就把全部的衣服都放进50度以上水中,加入少量的洗衣粉搓洗,利用该衣服的褪色来减小被染色的色差。

❸ 旗袍怎么选颜色显年轻

旗袍怎么选颜色显年轻

旗袍什么颜色显年轻,旗袍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很多女性朋友特别喜欢穿旗袍,在我们选择旗袍的时候要仔细,旗袍的颜色是很重要的。那么,旗袍怎么选颜色显年轻呢?下面我整理了相关内容,大家参考一下。

旗袍怎么选颜色显年轻1

1、红色旗袍代表:高贵气质

红色更多给人的感觉是热情、张扬与活力,但女神贾静雯在综艺《声临其境》中的旗袍造型却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相对于单纯的热烈之感,更多的是一种浓郁的贵气和大方。一身酒红色的印花旗袍大秀婀娜的身材,彰显女神高贵的气质,也透露出岁月的沉淀感,满满的成熟女人风范。

红色也象征喜庆和幸福,所以一般在佳节或喜庆日子都能看到身着红色旗袍的身影。穿上红色的旗袍,我们会看见穿上红色旗袍的女人脸上都是洋溢着喜悦和幸福的,而这样穿不仅代表了新时代女性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又更加深刻的反应了她们的热情,这样的女人自然散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与阳光。

2、白色旗袍代表:儒雅气质

白色给人的感觉是纯净、素雅,不带一丝杂质。古力娜扎在综艺《偶像来了》中的旗袍扮相演绎了浓浓的老上海风情,一身白色旗袍演绎出异域风情和东方古典美的碰撞,造就了温婉大方的气质,白色是低调不张扬的颜色,它的美是含蓄的,而这种女人的独特美是一种让人舒服的气质。

喜爱穿白色旗袍的女人,自身的气质大多温柔端庄,有一种大家闺秀的古典美。古典美在繁杂的现代显得尤为吸引人,因为这种女人在快节奏的现代也拥有一颗平静的心,以优雅的姿态做着生活中的大小事,尽显闺房女子的儒雅气质。

3、黑色旗袍代表:大胆气质

气质美女倪妮作为影视界高级脸的代表,她的美丽在穿上黑色旗袍之后变得更加淋漓尽致。黑色的元素自带一种冷酷感和它具有的神秘魅力,与倪妮自身的高级气质相配合,大胆而夺目,体现出无与伦比的奢华美,这种奢华自然体现了倪妮这些年来在影视界大胆开辟,不畏惧他人眼光的态度。

在这个男权还是相对主宰的社会,身穿黑色旗袍的女性更透露出一种对女性权利的肯定与坚持,体现出一种"大女人"的气质,她们不屈服于现状,强势并且霸气,追求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生活姿态。所以喜欢穿黑色旗袍的女人,她们大多散发出女强人的气质,非常具有吸引力。

旗袍怎么选颜色显年轻2

红色系

红色的旗袍,给人的感觉就是热情奔放。喜欢红色的女性,交际能力一流。对身边的一些活动,热情度很高。而且天性乐观,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丧气失意。

白色系

白色的旗袍,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纯洁。喜欢白色的女性,十分的好相处。厌倦繁杂的五颜六色,也不喜欢沉重的黑色,对纯粹钟情。不需要优越的物质条件,粗茶淡饭也能吃出好味道,追求自然,简朴的生活。

黑色系

黑色的旗袍,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神秘和诱惑。喜欢黑色的.女性,是个独立性很强的人,不依靠谁,不麻烦谁,总能独立面对难事,冷静,沉稳,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看上去高冷,难以接近,实际上内心充满孤独。

蓝色系

蓝色代表了一种淡泊,平静,令人身心舒缓,安宁。喜欢蓝色的女性,和蔼谦虚,理性沉着,也是“才女”象征。喜欢蓝色的女性,思维清晰,行事果断。往往喜欢安静,远离斗争喧嚣。

黄色系

黄色的旗袍给人的感觉是阳光、温暖、天真烂漫。喜欢黄色的女性乐于拓宽自己的朋友圈,善于表达内心的想法,极容易得到他人的信赖和喜欢。厌恶一成不变,喜欢新鲜的事物,缺乏长性,给人一种喜新厌旧的印象。

绿色系

绿色的旗袍给人一种情绪平和、心情愉悦的感觉。喜欢绿色的女性,知书达理,对人对事态度认真,有坚定的信念。这样的女性,积极向上,永不言败,总是充满希望的面对生活。

❹ 旗袍的颜色如何选择

一次,兄弟俩砍柴时,张诚不幸被虎叼走,张讷自杀,灵魂出窍,前往阴间寻弟,却打听到张诚并不在阴间,苏醒后,便外出寻弟。

❺ 我的金丝绒旗袍太红想染其他颜色,可以用蓝色墨水泡成蓝色的吗

楼主三思而后行。红色太艳了,并且墨水没有那么好着色性能。用墨水很容易变成花花绿绿的颜色。染料的话染色也不能保证效果。

❻ 旗袍绸缎能重染颜色吗

如果你的旗袍绸缎颜色都是一模一样的,同一个颜色,那是可以重新染色的。你想染成蓝色,那么整件旗袍全部会变成一模一样的蓝色。
如果虽然是同一个色系,但是有深有浅,那是不可以的。
你可以去淘宝网上看一下染色颜料,都是有的卖的,可以自己处理,但是技术好不好就要看个人水平了。

❼ 旗袍的颜色如何选择

从颜色上:大红或深红建议年龄稍长的新娘选择,玫红色建议更为年轻的新娘选择,白色的旗袍可更显气质雍容,淡雅。黄色或橘黄色一类的旗袍可以使人的气场更强。 廓形上来说,迦勒定制建议各位新娘选择X型廓形的旗袍,可以从腰部的结构及长度上稍作改变。

❽ 旗袍怎么穿,才会显得更高级

对于女人而言,他们都喜欢穿旗袍,而且很多人都说旗袍是东方女性的象征,只有东方女性才能够很好地驾驭旗袍,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的有气质。

但是很多人在穿旗袍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穿才能够让自己显得高级,那我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些简单的穿法,希望能够让你变得更加的有气质。

鞋子的选择

我们在选择旗袍的时候,应该选择一双高跟鞋来搭配自己,鞋子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如果你选择一双运动鞋则会让你显得格格不入。

但是我们在选择鞋子的时候鞋跟千万不要过高,因为过高就会让鞋子夺走大家的视线,从而忽略了旗袍的存在,而且鞋跟太高,也会让双脚特别的累,旗袍本身就会让你显得很淑女,再加上高跟鞋的搭配,能够让你显得很有气场。

❾ 丝绸旗袍肩部被阳光晒得有点发白、颜色变淡,该怎么补救、恢复

丝绸面料的衣物一般褪色发白后,建议送去专业的洗衣店进行处理,自己一般是难以补救的。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丝绸衣物要注意保养。
丝绸衣物的保养方法:
1、丝绸类衣物建议用手洗,或者是送到洗衣店进行清洗,一般不建议机洗。清洗的时候最好用温和或者是专业洗涤剂进行清洗,洗衣粉或肥皂不适合清洗丝绸类衣物。
2、清洗的时候不要大力揉搓,或者大力拧绞,以免变形。
3、清洗干净后最好置于通风处自然风干即可,避免暴晒,否则很容易褪色以及泛白。
4、平时不穿的时候,最好放在清洁的衣柜中保存,可以放入樟脑丸以防虫蛀。

❿ 古人如何给服装着色

中国古代纺织印染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纺织原料多样化

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如地中海地区以前用于纺织的纤维仅是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以前则用棉花。古代中国除了使用这三种纤维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

蚕丝在所有天然纤维中是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织制各种复杂的花纹提花织物。丝纤维的广泛利用,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纺织工艺和纺织机械的进步,从而使丝织生产技术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纺织技术。

各种类型的纺织机

1.纺坠
纺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于纺纱的工具,它的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新时石器时代。根据考古资料,在全中国三十几个省市已发掘的早期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坠的主要部件纺轮出土。出土的早期纺轮,一般由石片或陶片经简单打磨而成,形状不一,多呈鼓形、圆形、扁圆形、四边形等状,有的轮面上还绘有纹饰。

作者: 楚歆慕 2008-1-29 17:23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中国古代纺织印染(转自中国风格在线)
纺坠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纺织生产,对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并且它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一直被沿用了几千年,即使在二十世纪,西藏地区一些游牧藏民,仍在用它纺纱。

2.纺车
古代通用的纺车按结构可分为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两种。手摇纺车的图像数据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多次发现,说明手摇纺车早在汉代已非常普及。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最早的图像数据是江苏省泗洪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手摇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手,操作时,需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而脚踏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脚,操作时,纺妇能够用双手进行纺纱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纺车自出现以来,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纺纱机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区仍然把它作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3.水力大纺车
古代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四个多世纪。

4.踏板织机
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纺织机的通称。踏板织机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史料说明。研究者根据史书所载,战国时期诸侯间馈赠的布帛数量比春秋时高达百倍的现象,及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织机的汉画象石等实物史料,推测踏板织机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普遍使用。织机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20至60倍,每人每小时可织布0.3至1米。

织品的染色

中国古代用于着色的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后者为古代主要的染料。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性质,并发明了多种染色技术和被称为“缬”的防染印花技术。各种染料均有其着色原理,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虽然都是色料,但它们的着色原理却是不同的。矿物颜料着色是通过粘和剂使之粘附于织物的表面,但颜色遇水即容易脱落。植物染料则不然,染制时,其色素分子是通过与织物纤维亲合而改变纤维的色彩,所着之色虽经日晒水洗,均不易脱落或很少脱落。

古代常用的矿物植物染料实在多不胜数,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方能达到。

主要织品
中国纺织,历史悠久。纺织产品可归纳为刺绣、丝绸、服饰和地毯四大品种。这四大品种,制作工艺各不相同,风格独具,下面分别对它们作简单介绍。

刺绣
刺绣作为手工艺的刺绣,是在一般缝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穿针引线缝制衣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中国刺绣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不但使用骨针,而且有了纺织。中国的刺绣,数千年来大体上是沿着这样一条线发展的:先是刺绣衣裳,又扩展到刺绣起居的日用品,以后才上升到刺绣观赏品。直到现在,依然是分作两类,即刺绣生活用品和刺绣书画。

刺绣是一种原发性的艺术,是为了自己生活的美好而创造出来的。刺绣质朴纯真,表现出刺绣艺人内在的深情。

丝绸
丝是蚕在结茧时所吐出的一种液体,由丝蛋白和丝胶经过空气凝固而成。丝的性能优良,韧性大而且弹性好。一条蚕可吐丝1000米长左右。养蚕缫丝,丝织刺绣,成为中国古代妇女的主要劳动。一条小小的虫儿竟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了那么大的作用,并引起全世界的震动。

中国的丝织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中国的丝织物开始于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2735-2175年。

纺坠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纺织生产,对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并且它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一直被沿用了几千年,即使在二十世纪,西藏地区一些游牧藏民,仍在用它纺纱。

2.纺车
古代通用的纺车按结构可分为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两种。手摇纺车的图像数据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多次发现,说明手摇纺车早在汉代已非常普及。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最早的图像数据是江苏省泗洪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石。手摇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手,操作时,需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而脚踏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脚,操作时,纺妇能够用双手进行纺纱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纺车自出现以来,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纺纱机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区仍然把它作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3.水力大纺车
古代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四个多世纪。

4.踏板织机
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纺织机的通称。踏板织机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史料说明。研究者根据史书所载,战国时期诸侯间馈赠的布帛数量比春秋时高达百倍的现象,及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织机的汉画象石等实物史料,推测踏板织机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普遍使用。织机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20至60倍,每人每小时可织布0.3至1米。

织品的染色

中国古代用于着色的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后者为古代主要的染料。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性质,并发明了多种染色技术和被称为“缬”的防染印花技术。各种染料均有其着色原理,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虽然都是色料,但它们的着色原理却是不同的。矿物颜料着色是通过粘和剂使之粘附于织物的表面,但颜色遇水即容易脱落。植物染料则不然,染制时,其色素分子是通过与织物纤维亲合而改变纤维的色彩,所着之色虽经日晒水洗,均不易脱落或很少脱落。

古代常用的矿物植物染料实在多不胜数,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方能达到。

主要织品
中国纺织,历史悠久。纺织产品可归纳为刺绣、丝绸、服饰和地毯四大品种。这四大品种,制作工艺各不相同,风格独具,下面分别对它们作简单介绍。

刺绣
刺绣作为手工艺的刺绣,是在一般缝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穿针引线缝制衣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中国刺绣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不但使用骨针,而且有了纺织。中国的刺绣,数千年来大体上是沿着这样一条线发展的:先是刺绣衣裳,又扩展到刺绣起居的日用品,以后才上升到刺绣观赏品。直到现在,依然是分作两类,即刺绣生活用品和刺绣书画。

刺绣是一种原发性的艺术,是为了自己生活的美好而创造出来的。刺绣质朴纯真,表现出刺绣艺人内在的深情。

丝绸
丝是蚕在结茧时所吐出的一种液体,由丝蛋白和丝胶经过空气凝固而成。丝的性能优良,韧性大而且弹性好。一条蚕可吐丝1000米长左右。养蚕缫丝,丝织刺绣,成为中国古代妇女的主要劳动。一条小小的虫儿竟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了那么大的作用,并引起全世界的震动。

中国的丝织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中国的丝织物开始于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2735-2175年。 中国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和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是两个鼎盛期。在丝织方面也是空前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并有许多实物流传下来。长期以来,中国不但是发明丝绸的国家,并且是有这种手工业的唯一国家。由于高级丝织品的向外输出,中国被世界各国誉为"丝
国"。

现在所称的"绸",是丝织物类称。绸,质地较细密,但不过于轻薄,有生织、熟织、素织、(平纹上起简单花纹)之分。

中国丝织物的图案花纹,一开始就呈现出丰富多采的景象。不论小花、大花、单色、彩色,也不论几何自然形,都适应着丝物结构和实际用途,并且且又与同时代的艺术装饰相映照。中国传统的工艺装饰图案,在题材和内容上不仅讲究形式的美感,更强调吉祥的含义。那些辟邪驱恶的命题也是为了平安纳福。

丝绸锦缎,以其华美高贵的品质赢得了全人类的珍爱,又以各种不同的织造技艺使其繁杂多样,加之风格独异的艺术匠心,因而造就了三千年的辉煌。

服饰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文明内涵。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影响而生成的。汉唐(公元前206--公元907)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

清代(公元1644--1911)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以上衣下裙为时尚。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裙子、大衣、围巾、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地毯
中国约在(清)咸丰十年至同治十年之间(1860-1871)开始生产地毯。地毯图案设计,大约出现在19世纪最后的几年。20世纪初,中国地毯在图案设计、设色、工艺三方面渐趋成熟,至20年代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地毯。

中国地毯的标准制式:
地毯图案的基本章法,主要反映在内纹样的布局以圆夔纹样为主占据地毯中心部位,四个角隅由等边三角形的角云装饰,地毯的外部环绕着小边和大边,地毯的边缘是一圈狭窄而没有任何装饰的匝边。

清代(公元1644--1911)的地毯。主要用于朝廷礼仪、帝后生活以及京中官宦人家,少数为民间喜庆活动使用。

中国地毯图案的格局、纹饰以富丽堂皇、庄重肃穆、色彩典雅而不媚俗蓍称于世。1920年以后,中国地毯又产生了彩枝式、美术式等类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