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么啊
男的穿的是长袍马褂。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国民政府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条例中》正式将蓝长袍、黑马褂列为“国民礼服”。长袍马褂是一种男性服饰名,为男性传统服饰,由长袍与马褂两部分组成。
长袍,为大襟右衽、平袖端、盘扣、左右开裾的直身式袍,这种没有马蹄袖端的袍式服饰在清代原属便服,称为“衫”、“袄”,又俗称“大褂”。马褂,对襟、平袖端、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马褂原为清代的“行装”之褂,后逐渐成为日常穿用的便服。
(1)蓝诗坊旗袍模特叫什么扩展阅读:
民国建立后,前后约曾颁布过三个全民性的服饰制度,分别为民国元年的《服制案》、民国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国十八年的《服制条例》,另有汪伪政权的《国民服制条例》。
民国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礼服条文,男款礼服较为繁杂,分大礼服和常礼服,常礼服又分为甲乙两类,其中大礼服和甲种常礼服再细分为昼用和晚用两种,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礼服等服饰为蓝本;乙种常礼服则为长袍和马褂组合的套装,来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国三年(1914)曾公布过有《祭祀冠服制》,为根据古经书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种常礼服),带有浓厚的以等级尊卑为特征的帝制时代舆服制度色彩,国民政府时期被废除,此不详叙。
到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个《服制条例》,条文由礼服、制服和附则三章构成并有附图。此条例台湾地区一直到2000年之后才被正式废除。
B. 描写“旗袍”的诗句有哪些
若水闲情约楚腰,美人香草锦丝绡。
从来玉骨冰肌静,能使荷花绿叶摇。
眸上心痕深也邃,梦中蓝雨放还娇。
端庄秀丽龙江韵,腕底流馨诗更豪。
(二)
竹林碧绿生紫烟,妆束湘妃晓亭前。
旗袍彩绘真淑女,媚眼传情美婵娟。
明月梦乡因我趣,春风花影为谁妍。
十里闻香招蜂妒,一声莺啭令人怜。
(三)
锦绣旗袍,簇花蓝底,韵味幽深。
看玉润香肌,妙姿高挑,秀腿轻匀。
尽显露、美女细腰身。水乡青柳朱门。
盼日落西天,梦圆心事,携手佳人
赞美旗袍的诗句有哪些
(一)
锦袍素雅身段娇,春风拂柳展妖娆。
舞步轻盈惊四座,醉眼周郎瞩小乔。
(二)
锦袍华贵淑女娇,玲珑曲折现苗条。
媚态横生销魂处,飘然漫步飞燕骚。
(三)
36 分钟前 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
关注
赞美旗袍的诗句有哪些(一)锦袍素雅身段娇,春风拂柳展妖娆。舞步轻盈惊四座,醉眼周郎瞩小乔。(二)锦袍华贵淑女娇,玲珑曲折现苗条。媚态横生销魂处,飘然漫步飞燕骚。(三)
C. 穿旗袍照相发朋友圈短句有哪些
1、穿旗袍的女人是一部移动的书,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演绎着炎黄子孙传唱千年的梦幻;穿旗袍的女人让女人变得高雅,让男人变得脱俗;穿旗袍的女人让世界珍爱和平,让心灵沐浴清凉。
2、一股浓浓的古典情趣在我全身弥漫开来:高高竖起的衣领尽显纤细的脖颈,似露非露;盘旋扭结而成的花扣两两相和,欲说还休。
3、多少女子,都梦想着有一袭华美的旗袍,得体地穿在身上,风姿绰约,尽显妖娆。就像有一段随心的爱情一样,舒适地存在着,亦是一种安然。
4、看电影《花样年华》,里面的女子穿着各式旗袍,那些旗袍,招摇成了一朵花,在岁月里风情万种的开着,真有味道。我能感觉到流年的暗香,岁月的美好。
5、旗袍是稳妥的女子穿的,舒缓闲适,安然静谧,穿上显得又高贵又端庄,分外地吸引人。坐、立、行、走中规中矩,不似张扬,自有一份摄人心魄的气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端然与雅致,一颦一笑间,自有一份似水的娇羞。
6、旗袍,有一种恬淡的华丽在其中。那种宁静与宽容之美,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拥有的。它是那么紧致、细密,用丝绸或者锦缎,裁制成各式各样的旗袍。
7、旗袍还是古典的,它穿过光阴的隧道来至你我身边,透出古意,那些女子,穿着绸缎或者棉布的旗袍,走在路上,不紧不慢,不疾不徐,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如若再配上一双高跟鞋,莫不是极致的妙。
8、小城的女子是不穿旗袍的,旗袍那种与生俱来的软和腻,注定了她只与江南女子投缘。纤弱、柔软的江南女子,细腰盈盈一握,修长的腿亭亭玉立,穿上淡粉、湖蓝或者是月白的旗袍摇曳在青砖小巷里。
9、旗袍是安静的,无论你是多么活泼的女子,只要穿上旗袍,就会慢慢地静下来,它给你带来的满足与心安,会让你充满自信,充满妩媚,充满诱惑。
D. 杨二车娜姆是谁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都有什么事迹
杨二车娜姆,摩梭人。1983年13岁时离开原始母系社会女儿国,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89年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独唱演员;1990年8月去美;1991年在意大利作模特;1992年游遍欧洲;1993年2月先后到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讲学和演出;1995年开始从事时装生意并作模特,参加好莱坞电影演出并为其配唱歌曲。1997年开始写作出版,着有《走出女儿国》《中国红遇见挪威蓝》《你也可以》等书。其作品已被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热销。现为《时尚———中国服装》专栏作家。 2003年自传体小说《离开母亲湖》轰动美国,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她用自己的歌喉,用自己独特的美丽和天质的聪明征服了泸沽湖以外的世界,让世界对那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只要自己有着不肯对命运低头的毅力和勇气,世上哪有走不通的路,过不去的桥”,这是杨二车娜姆的独白。她从14岁走出女儿国,进入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16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闯荡上海滩;毕业后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而后远渡重洋去美国,到世界各地去创事业。她创造了人生的辉煌,也洒下了难言的泪水。综观她的奋斗历程,我们可以称其为“杨二车娜姆象”。
有人说杨二车娜姆是摩梭人的女杰,有人说她是女儿国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有人说她是东方最具魅力的女性。不管怎样评说,“她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奇异的心路历程,给人以无限的思索”。
远在天边与世隔绝的女儿国,被世人称为“上帝保留的最后一块女人的乐土”、“世界惟一的母系氏族王国”、“人类早期社会形态的活化石”。
这里的人们至今仍过着“刀耕火种”的自然生活,仍然保留着古老的“走婚”习俗,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过去除了赶马人、远游的喇嘛外,有的人甚至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包围的女儿湖。
而杨二车娜姆,一个摩梭族女性,在少女时代就大胆地走出了女儿国,“她用自己的歌喉,用自己的美丽和天赋,征服了泸沽湖以外的人们”。
这说明了什么呢?
杨二车娜姆是有着执着的背叛精神的,她敢于向古老的习俗挑战,敢于向命运挑战。她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歌声,敲开了一道道难以打开的人生之门。在人生的历程中,几经风雨,历尽坎坷,走出了一条辉煌之路。可以这样说,杨二车娜姆是女儿国最辉煌的女性。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这是最好的答案。
杨二车娜姆现象,还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古老的、原始的生活方式与习俗,一旦与现代文明相撞击,那么古老而原始的东西,一定会发生裂变,最后悄悄地融入于现代文明之中。杨二车娜姆的奋斗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她所受到的教育和所处的生活环境都是现代的,可以这样说杨二车娜姆现象是在现代文明的撞击下产生的社会现象,女儿国的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进女儿国的时候,这里人们的思想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她们已看不惯一些古老的习俗和做法,从思想上完全融入了现代文明之中,她们的一言一行都随着时代的节拍而动。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女儿国的年轻一代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已步入了市场,他们纷纷走出女儿国,到广东、上海、广西、四川、北京等大城市去读书、打工、做生意,有的还进入了歌舞团。当她们的思想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时,就会选择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阻挡的。
杨二车娜姆是女儿国的成功女性,那么女儿国里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成功女性。因为女儿国里的女儿湖是流动的,那碧蓝的湖水从古至今都汇入了浩浩长江。
E. 吴彦姝穿旗袍精神奕奕,挺拔身姿似模特,这个年纪的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吴彦姝的穿搭,穿深蓝色缎子旗袍不仅看起来很温柔,还能塑造中老年女性的气质,同时穿起来很端庄。
吴彦姝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奶奶”。穿旗袍就像一个好家庭,80多岁的时候很优雅。
虽然现在的时尚有时候过于追求新的东西和潮流,但是时尚就是一个圈子,那些看起来很自然很漂亮的东西好像以前就很受大家的欢迎,就像旗袍裙子一样。
或许随着复古风格的盛行,旗袍逐渐出现在大家面前,但无论如何,旗袍都是裙子中的经典。
添加缎面材质后,可以展现出一种质感和时尚效果,佩戴起来更加美观大方,作为活动场合佩戴再合适不过了。
吴彦姝穿旗袍精神奕奕,挺拔身姿似模特,这个年纪的她用自身的气质来衬托出来的。
F. 40岁熊黛林穿旗袍,揭开了多少名媛遮羞布呢
女模特出生的熊黛林,有着着苗条妙曼的身形和亮丽的长相,不论什么时候现身一直那么的艳丽又高雅。在《叶问》以后,熊黛林又拥有个新的头衔叫“最美丽叶太太”,她身穿旗袍、温碗又沉稳的气质,将东方女性的古典风格呈现得恰如其分,也变成熊黛林不可多得的经典屏幕品牌形象。
熊黛林的家世1980年10月10日,熊黛林问世于江苏省南京的一个普通人家。为了更好地生活,七岁的熊黛林就伴随着爸爸妈妈全家老小搬到外省市餬口停留。1980年10月10日,熊黛林问世于江苏省南京的一个普通人家。为了更好地生活,七岁的熊黛林就伴随着爸爸妈妈全家老小搬到外省市餬口停留。
看熊黛林的妆发配搭一直都较为淡雅温碗,而当熊黛林配搭梨落的发鬓,装点艳丽的香唇,反过来都还没自然妆来的震撼。因此,在平时配搭旗袍时,鞋品牌包和妆发的配搭,都需要依据旗袍的风韵来,既不必太过引人注意而夺走了旗袍的可谓是,又不必太“放码”而摆脱了总体的气氛感。
G. 杨幂带火了一种裙子叫上面旗袍,下面洛丽塔,有多洋气
杨幂带火了一种裙子叫上面旗袍,下面洛丽塔,有多洋气?洛丽塔小裙子款式很多,因为每个lo姑娘的喜好不同,所以市场上会有各种各样的洛丽塔小裙子。因为洛丽塔裙可以融入各种元素,所以洛丽塔裙的款式中有很多中国风。但目前大部分中式洛丽塔裙都是用齐胸的皮裙来设计的。本期棉棉是一款洛丽塔的小礼服,不是用齐胸的皮裙设计的。齐胸Lo裙过时,中式洛丽塔的马甲更好看,充满优雅。
选择合适的发型
既然这个洛丽塔是中国风洛丽塔,那我们在选择发型的时候就应该以中国风为主。虽然模特头上的中国风发型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中国风发型不止一个。女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发型,只要是中式的,都可以搭配这条洛丽塔裙子。
H. 东方神起歌曲《The way U are》MV中的女主角是谁啊,叫什么名字是模特吗,真的好漂亮啊…
叫李妍熙,不是模特是演员
姓名: 李妍熙(李沇熹)
罗马拼写: LeeYeonHee
韩文名: 이연희
别名:床罩
出生:1988年2月26日(阳历),1月初10(阴历)
血型:B型
身高:170cm
体重: 48kg
腰围:26
鞋号: 245mm
性格:坦率 和朋友相处的也很好,但是有些内向
座右铭: 永远像刚开始一样!!
理想型: 只要不是大眼睛, 有些消瘦的体格, 高个子性格不做作的人就好
喜欢的电影: 怪物史莱克2, 时失裏2km, 等等
讨厌的食物: 除了五花肉其他的肉都不吃.
喜欢的歌曲: 敍事曲, R&B
心情舒畅/不好的时候做的事: 心情好的时候会撒娇^^ 不好的时候就聼音乐,一个人很认真地思考
经常浏览的网站: cy world 很多的朋友都是那样的. 也用CY接受消息...
想对饭们说的话: 我会努力的演戯成为一名非常棒的演员! 请关注我的表现. 拜托大家了^^ 加油!
宗教:基督教
学历: 中央高中毕业 -韩国中央大学媒体影像学系(2007)
职业 :演员/模特儿
所属公司:SM Entertainment
兴趣: 音乐鉴赏, 照镜子
家庭成员:父亲,母亲,大姐,二姐,弟弟,小狗^^
参加SM: 2001年 第2回 SM青少年最佳选拔大会整体奖/外貌大赏
最满意身体部份:眼睛
喜欢艺人:元斌,姜东元
喜欢食物:韩国食品,日本食品,中国食品
喜欢季节:春天和夏天
喜欢的颜色:黑、白、蓝
喜欢的数字:1,7
喜欢的运动:足球、游泳
喜欢衣着:短裙,牛仔裤
消除压力的方法:睡觉
期待的演技: 电影 "家族" 中 秀爱 那样的演员
【经历】
MV:
神话〈Hero〉
Fly To The Sky〈My Heart〉
Fly To The Sky〈习惯〉
文熙俊〈Our Story〉
文熙俊〈Alone〉
Kang Ta〈Thanks God〉
Kang Ta〈Propose〉
Kang Ta〈爱情比起记忆〉
东方神起〈My Little Pricess〉
东方神起〈The way U are〉
张力尹/XIAH俊秀〈TIMELESS〉
张力尹 〈星愿( I WILL) 〉 〈幸福的左岸〉
【作品】:
2004年:KBS 《金子般可贵的孩子》
2004年:KBS 《海神》
2005年:KBS 《复活》
2006年:《百万富翁的初恋》(with玄彬)
2006年:MBC《美好的一天》(with孔侑/成宥利)
2007年:《M》(with姜东元)
2007年:《我的爱》(with郑日宇)
2008年:《U-Turn》(with苏志燮)
2008年:《恋歌2008》(with 宋承宪,朴容夏)
2008年:《伊甸园之东》(with宋承宪、李多海,韩智慧)
2008年:电影《纯情漫画》(with 刘智泰、蔡贞安,SJ成员强仁)
【CF】
Clean & Clear、Elite 、Ivyclub、NII、mcdonalds 、white angel 巧克力广告、宝矿力水广告、
必胜客广告、Viyott酸奶广告, sony cyber shot,
I. 兰阴丹士林旗袍是什么东西
阴丹士林蓝是我国出产的一种布料,初产于民国早期,称得上历史悠久。它那单纯的青蓝色,鲜嫩而素雅。解放后,单色的阴丹士林蓝布料渐渐受到冷落。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物质匮乏,一人全年才发6尺布票,大多数人只穿藏青、深灰、普蓝等几种颜色,甚为单调。对于女性特别是姑娘们来说,买花布做衣裳,不合“革命化”要求,弄不好会被认为是“追求小资情调”。于是,天性爱美的女性又悄悄地喜欢上了阴丹士林蓝。她们喜欢用阴丹士林蓝布裁制成冬季罩棉袄的罩褂,再配上深色呢裤,系条白丝巾或羊毛、兔毛大围巾,给色彩单调又沉闷的城市平添了一些生气。
全面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民国时期的服饰时尚主流全面西化。
民国:摩登男女的服装时尚(1912-1949)
“春江水暖鸭先知”,站在民国服饰大潮前沿的依然是那些时髦新派的男女。自民国政府立后,全面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民国时期的服饰时尚主流全面西化。
“云裳时装”是民国时尚女性最青睐的服装品牌。
1927年,在上海静安寺路一栋三层小洋楼里,云裳服装公司隆重开张了。这是中国第一家专为女性开办的服装公司。“云裳”两字,大约出自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吧!
云裳公司的形象代表是红极上海滩的交际花唐瑛和诗人徐志摩的新夫人陆小曼。该公司出品的时装,完全采用西方流行的立体裁剪法,使服装的造型独特、新颖,每一品牌一经上市,立刻一抢而光。穿云裳时装是那时时髦女性的一大时尚。
云裳公司的开山之作是紧跟巴黎时尚、同时具有鲜明东方风格和中国特色的时装女大衣。1927年的冬天,上海以及附近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大街上,凡是有时髦女子出现的地方,就会有一道道由云裳牌大衣组成的亮丽风景。
很快,云裳牌大衣走向北京和天津等地,成为时尚女性不可缺少的冬日装扮。
第二年,云裳公司又设计、制作了春秋两季的夹大衣、单大衣和仲夏夜所穿的具有装饰作用的绸外衣,并迅速推向市场风靡上海滩……
云裳服装公司的成功带动了上海滩服装的发展与兴旺。一年后,鸿翔时装公司在上海同孚路上开张,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可以与云裳公司分庭抗礼,成为一大时装品牌。
30年代后,在上海的法租界霞飞路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家新的时装公司;这些时装公司与云裳公司和鸿翔时装公司一起,为民国时期的上海和其他城市的俊男靓女,提供了许许多多设计非凡、制作精良的时装。
上海于是也成了30年代远东地区、甚至整个亚洲的时装之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印度等国的富商大贾,都会赶到上海,选购时装——有人做过统计,在巴黎流行的某一款时装,10天之后,基本上就会出现在上海街头——
难怪!
30年代流行的高跟鞋
服装模特出现了,并迅速成为服装时尚的象征和代表。1929年天津的“服装跳舞会”,1931年上海的"服装表演会"等,均盛极一时,并成为大小报刊争相报道的焦点新闻。
而那些身穿艳丽时装的服装模特,也很快成为许多时尚女性最心向往之的职业。
皮草大衣新样式
将身体严严实实地包裹住的长袍大袖被一点点抛弃,女性的曲线之美在一点点顽强地绽放。衣袖不断地变窄变短,露出珠腕玉臂;短袄的腰身渐紧渐瘦,将纤纤细腰和优美的曲线完全地展现出来;裙子从长至脚踝逐渐向上伸展,女性洁白的小腿,乃至膝盖,都勇敢地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中;衣领从常常遮住半个脸到矮领、无领,直到袒露出颀长、性感的脖子--民国时期的女性,最终为自己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服装时尚。
无袖旗袍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旗袍样式
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1913 年,“奉帮裁缝”运用西式裁剪法做出了第一套中山装——
1915年,一个名叫王财荣的裁缝走进了孙中山在广州的大元帅府。
王财荣,浙江奉化人,在上海南京路上开着一家“冒祥呢绒西服号”,专做各式西装。因为与蒋介石是同乡,经蒋介石引荐,王财荣在1915年初春的一天,见到了孙中山。
那时,在紧张的革命之余,孙中山一直都在琢磨着怎么设计一种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人穿着的、与传统服饰不同的新型服装。在王财荣面前,孙中山讲述了自己心中的服装样式:要与长袍马褂不同;长袍马褂是封建时代的象征,是落后、守旧的代名词。也不能完全像西装;西装穿起来精神,但太过烦琐,还要穿马甲扎领带,实在是麻烦。应该是穿起来既美观、舒适、大方、庄重又不复杂。要有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也就是礼、义、廉、耻;要有五个纽扣,象征中华民国五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袖口上要有三个纽扣,以代表民族、民权、民生这三民主义……
中山装含义深刻
几天后,根据孙中山的设计思想、由王财荣缝制的第一套中山装问世了。作为一种国民革命的象征,中山装很快就成了极具政治化色彩的时尚装束。那些追随孙中山革命的人,相继穿上了中山装。其中,蒋介石最为着名。在各种正式场合,蒋介石除了军装,就是中山装。而且,又以后者居多。
蒋介石穿的中山装都很考究,裁剪精细、合体,布料则大多是日本进口的,非一般崇尚中山装的人所能享用得起的。
1929年,蒋介石成为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主席,他特别作了规定:中山装是民国政府的制服,在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必须一律穿中山装,以示“奉总理之法”。
蒋介石的侍从官俱穿着中山装
民国时期,西装虽已在中国落地生根,但国人也开始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上海市市长吴铁成便经常是这么一副行头。
至于大学生和大中学校的老师,则多是上身穿阴丹士林布的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我们现在在反映民国时期生活的影视作品中,还常能看到。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先生们
民国期间,对旧时旗袍的改造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上海,如旗袍长短、开叉高低、有袖无袖、袖之长短等方面,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都是跟随着西方服装变化的步伐。有人曾将上海妇女旗袍从1925——1940年的长度变化,绘成一个曲线图,今天看看,殊为有趣……
旗袍,顾名思义,当然是“旗人之袍”,也就是满清人所穿长袍;民国初年,旗袍渐渐受到汉族女子的喜爱,从此逐渐盛行。30年代初,有人将原本宽宽大大的旗袍向窄瘦和苗条型发展,以显露女性的自然曲线之美,原本的长及脚踝,开始向上伸展;而开叉也不断拔高,直至大腿裸露。而且,对腰围、胸围、臀围这三围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强调与身体紧贴,务要将人体曲线暴露和刻画至淋漓尽致,令观者一览无余。有一段时间,左右的开叉甚至高过腰际。
这在当时,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的了。
矛盾先生在他着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不过,旗袍的发展曾遭遇过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封杀。
孙传芳曾多次下令:严禁在他治下的妇女穿旗袍,其理由是“有伤风化”。
“孙大帅”手握重兵,在东南地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威风十足;他既然已经下令,便很少有人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但“孙大帅”的“旗袍禁令”最后却因为自己的老婆而废掉了。他的老婆年轻漂亮,酷爱穿旗袍。有一次,这位爱穿旗袍的“大帅夫人”,前往杭州灵隐寺烧香时,就穿着极为时髦、曲线毕显的旗袍。此后,江、浙和上海一带的报纸上就纷纷登出文章,对“孙大帅”的“旗袍禁令”和禁令的执行冷嘲热讽。不久,北伐军挥师北上,打跑了昔日里威风八面的孙传芳。而这位“孙大帅”和他的“旗袍禁令”,自然也就烟消云散。
于是,旗袍继续作为一种服装时尚,灿烂于民国的天空中……
J. 旗袍不是一般人能驾驭,旗袍适合哪些人穿呢
蓝色旗袍的惊艳
大家都知道旗袍在穿搭上是很挑人的,一般都是身材高挑,比例标准的女孩子,穿上旗袍才会看上去有那种柔美的境界。但矮个子女孩,除非是纤细的身材,搭配一款高跟鞋,就可以完全驾驭,但微胖或者身材不均匀的女孩子,还是不要尝试了,旗袍虽然很美,但要把旗袍穿出妩媚的美,那也还真是很难驾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