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榨油机会出现哪些常见问题
(一)使用
1、安装调试 榨油机购回后,应选择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有足够作业面积的室内安装,并用水泥处理好机器的底座。安装好后,应根据机器的说明书进行检查。着重检查机器安装是否正确,各连接管、件是否牢固和安全。然后调试,使机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正式开机前,廉洁奉公一面检查零部件有无松动和损坏。各轴承润滑油是否充满。转动皮带轮,倾听传动件间有无撞击或其他杂音,若无方可开机。调整螺旋轴与出饼圈的间隙,方法是先使螺旋轴向前抵死饼口,然后倒退2—3转,使间隙控制在0.5—1毫米。
2、开机 开机后,应使榨油机空转3—5分钟,然后把油饼或原料缓慢均匀喂入,将机膛磨热。机体温度可高些,反之可低些。一般要求在70—80℃(用手摸机体外壳感到烫手)时,方可开始压榨。
3、压榨 压榨时,应严格控制出饼厚度,油料品种不同,压榨次数不同,出饼厚度的控制要求也不同,一般0.3—2.5毫米。具体数据可参照各榨油机的说明书要求,视情况而定。
压榨芝麻等出油率较高的油料时,可分批投料(每批5公斤为宜),每批连榨2—3次。因首批压榨,油流较大,带走的热量较多,可将首批压榨后的油饼立即装机进行第二三次压榨。再压榨时出油相对减少,油流带走的热量较少,可使机器温度马上回升到70—80℃,以保证正常工作机温。每批投料,均应按上述顺序进行。工作中,应用木棒勤捣进料斗以防油料口堵塞或搭桥,力求喂料均匀,交应及时清理漏渣,回收到油渣可放回料斗继续压榨。停机前,应停止喂入新料,但需喂入一些油饼,把榨膛内残饼全部排出,然后再加大出饼间隙,使榨膛内多余油渣排出。
4、停机后清理 停止工作后,应抽出榨油机螺旋轴,及时清理榨膛及各间隙内残渣,以免硬结而影响下次工作。折榨螺时,应北将其托平,防止碰伤,卸下后应立放,以防变形。
二)常见故障的排除
1、突然停车,螺旋轴卡死 ①压榨初期,榨膛未磨热即大量投料引起,可用热的油料籽(也可用加热水的干饼)缓缓进料,反复磨机,使温度升高。②压榨过程中,榨膛断料,然后又大量投料,造成排料不畅,榨膛被油料堵塞引起。因此,加料时应连续均匀,饼不能太薄。一旦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将进料调节板插死,停止进料,并将排料板打开,倒开螺旋轴,使之退出。然后清除膛内油料,重新压榨。③油料未清选,有石子、金属等硬异物进入榨膛引起。
2、不出油或出油率过低 ①原料不湿或太干,受潮发霉,籽料不饱,杂质过多引起。须重新清选油料,并高速好油料水分。②排油缝被油渣堵塞或榨条装配得太紧引起。应根据含油量高低,调整榨条的松紧度。③开榨初期,榨膛温度低,出饼太薄或太厚、零件磨损等都会引起不出油或出油率过低。
3、跑渣过多 榨油过程中,榨条间少量跑渣是正常现象。若跑渣过多,可能有如下原因;①个别榨条弯曲或间隙过大。此时,可卸下榨条,用纱布或油石将甲型榨条三凸方打磨,调直榨条重装,必要时垫些薄铁皮,使间隙保持在0.05—0.08毫米范围内。②油料塑性不好,出饼困难,使机膛压力增加。此时,应将油料适量拌水,并进行磨机,提高机温以提高油料塑性。③也饼太薄。应按说明书要求适当加大出饼厚度。
4、出饼不顺 原因之一是饼的厚薄不适宜,应调整出饼厚度;之二是由于有干饼或石子、铁块等硬异物进入机膛,应立即停机,抽出榨螺,检查并清除饼圈和机膛内的干饼、杂物。并根据出饼圈磨损情况,修理或更换新配件。
5、回油 可能是因油缝堵塞或油缝太小表面不光引起。前者应拆除榨条进行清洗,后者应调整榨条间隙,用油石磨光油缝。
6、不进料 ①油料的水分过多,应进行日晒或炒干。②榨螺表面不光,应用砂布打磨榨螺轴或用干渣磨光。③榨条磨损,榨条多边形被破坏,可翻转使用或损榨条。
7、烧膛 原因为油料水分偏低,榨螺转速偏高,机温过高等引起,应提高油料水分含量,改换皮带轮,降低转速,控制机体温度。
‘贰’ 皮带轮螺纹孔干什么用的
1、螺纹孔在皮带轮端面的,是用来拆卸皮带轮用的,可以用一根顶丝拧进螺纹孔,将皮带轮顶出来。
2、螺纹孔在轴径向的,是用来紧固皮带轮的,当皮带轮和轴的配合是间隙配合时,就需要用顶丝紧固。
皮带轮,属于盘毂类零件,一般相对尺寸比较大,制造工艺上一般以铸造、锻造为主。一般尺寸较大的设计为用铸造的方法,材料一般都是铸铁(铸造性能较好),很少用铸钢(钢的铸造性能不佳);一般尺寸较小的,可以设计为锻造,材料为钢。皮带轮主要用于远距离传送动力的场合,例如小型柴油机动力的输出,农用车,拖拉机,汽车,矿山机械,机械加工设备,纺织机械,包装机械,车床,锻床,一些小马力摩托车动力的传动,农业机械动力的传送,空压机,减速器,减速机,发电机,轧花机等等。
将螺纹孔定位规旋入螺纹孔中,旋紧后将上面的圆柱做为测量的参照物,测量两螺纹孔中心距时需同时用两个螺纹孔定位规,用卡尺测量两个圆柱的外侧总长再减去两个圆柱直径和的二分之一。定位测量时,用三坐标测量机的测圆柱功能,求取圆柱的轴心做为螺纹孔的坐标依据。
‘叁’ 皮带轮内孔偏小用什么方法能装上
可将皮带轮加热 这样可以装上
‘肆’ 减速机安装皮带轮的问题
配合连接啊,这个也简单的。由于高速轴是有锥度的,你要把皮带轮也安装上去,皮带轮内孔也是要有锥度的。外购的皮带轮一般都是平直的内孔,所以这个皮带轮要自己加工一下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你直接向减速机厂购买,并要求减速机的出轴不要带有锥度,也可解决问题。
‘伍’ 榨油机下料慢怎么了
原料、机械磨合、故障等等都会导致榨油机下料慢不出油,出了问题不能乱操作,应明白问题方向。
解决方案:
1、延长炒制时间降低原料入榨水分。
2、增大出饼厚度。
3、用加水的枯病磨合榨螺、榨圈。
榨油机就是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通过提高温度,激活油分子,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
榨油机可分为家用榨油机、水压机制油机、螺旋制油机、新型液压榨油机、高效精滤榨油机、全自动榨油机。
榨油机原料,也就是油料作物按照种类分为植物原料和动物原料,在一般生产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植物原料为主。
压榨法
压榨法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后,用机械的方法把油从油料中挤压出来。古老的压榨法,需要操作人员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
而挤压过的油渣(油饼)中,残油含量相当高,因而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油料资源。现代的压榨法已是工业化自动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残油含量高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以上内容来自 网络-榨油机
‘陆’ 请问一下,榨油机突然不出料是什么原因。
要检查榨油机是否出现堵塞现象
‘柒’ 螺旋榨油机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榨油机由液压和榨机两大部分组成,它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如下。
1、液压泵压力不够
原因在于:
①出油活门有污物或接触不良;②榨机上进出油阀螺塞与阀座接触不良或未旋紧造成回油;③小活塞与泵体磨损间隙过大。相应的排除方法是:①拆洗后加以研磨,使其密合;②研磨榨机上进出油阀螺塞和阀座,使其密合或旋紧螺塞;③更换新泵。
2、液压泵抽不上油来
原因在于:
①滤油网被阻塞;②油液使用过久,有沉淀物附着在进油活门上,使油门不密合;③油箱内油太浓或因天冷凝固;④油箱中油量不足;⑤液压泵中未成真空。相应的排除方法是:①清洗滤油网;②更换新油或放出旧油;过滤并清洗进油活门,并加以研磨,使其密合良好;③更换稀油,冷天应提高室温;④向油箱中加足油量;⑤ 拔出小活塞,注入油液后再压。
3、压力表指针不能保持,迅速下降
原因在于:
①安全阀不密封;②进出油阀螺塞和钢球接触不良;③各油管接头及液压缸螺塞与液压缸进油孔未旋紧;④三通回油阀门与钢球接触不良。相应的排除方法是:①研磨安全阀使其密合;②研磨进出油阀使其密合;③旋紧各油管接头和液压缸螺塞;④研磨回油阀门。
4、摇杆顶起
原因在于:
①出油阀门与钢球接触不良;②弹簧头部脱离钢球。相应的排除方法是:①研磨出油阀门,换新钢球;②扩大弹簧头部。
5、局料
原因在于:
①油料蒸炒温度不合适,料温太低,饼坯含水量太高;②饼坯厚薄不均匀;③装饼时,叠饼不正;④压榨时太急过猛。相应的排除方法是:①采取恰当的蒸炒方向,提高料温至85℃以上,含水量低于7%;②制饼时注意饼厚均匀;③装饼时饼坏要叠正;④适当降低压榨速度。
6、油液从液压缸与活塞的间隙泄出
原因在于:
①皮碗碗口向上装错;②皮碗损坏。排除方法是:重新安装皮碗,更换新皮碗。
7 、安全阀失灵
原因在于:①油不干净,污物沉附接触表面;②弹簧失去弹性;③调节螺钉回松未到规定压力;④经常超压作业,钢球将阀门碰伤。相应的排除方法是:①拆开清洗,如阀口、阀针损坏应研磨;②更换弹簧;③重新调节螺钉,使压力达到40MPa;④重新研磨阀门,更换新钢球并注意按操作规程操作。
‘捌’ 榨油机跑渣是什么原因
榨油机的冒渣、跑渣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看榨油机漏的是什么渣,根据榨油机的特性,如果冒渣是细丝状,一般情况下是正常的。其次,如果榨油机冒渣成片状,通常为榨油机元排压丝没有压紧也可能是元排磨损严重造成在油眼磨损处出现片状。此外,没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设备也会有坏掉的时候,那么在您的榨油机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应该马上进行维修,如果您的维修不善或者是保管不当,操作不熟悉 ,既不懂设备的机械原理,又对其缺乏安全知识,这都会对设备造成潜在的威胁。安全设施意识没有加强,水火无情,电比其他的厉害上百倍,安全隐患必须要消灭干净 ,为了免除后患,最后,在操作机器的时候,要注意它的使用力度,避免压榨出来的油类不好或过于成熟。产量明显降低,条排和条排后面2-5个元排漏渣,说明配件需要更换。生活质量在提高,身体素质也要提升。“民以食为先”、“病从口入”就很明白的告知我们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榨油机设备的设计也是独特的,因其榨螺的根园直径是逐步增粗,螺距是逐步减少的,所以在榨螺转动时 ,螺纹使劲料胚既能向前推动,又能向外翻转,同时接近榨螺螺纹外表的料层还随着榨轴转动。这样,有助于使料胚中蛋白质热变性,同时也下降了有的粘性轻易析出油来,大大提高了榨油机设备的出油率。
‘玖’ 榨油机要主意那些问题
一、榨油机的选购
一台好的榨油机能使用户在油料加工中免去不少麻烦。选择的机型可以加工菜籽、黄豆、花生、棉籽、茶籽等颗粒状油料。购机时首先看机器的外表油漆是否均匀,检查机器的零部件是否缺少,再用手转动大皮带轮,使它多转动几圈,以检查榨膛内是否有铁块等异物,有无卡住现象,同时注意齿轮箱内齿轮啮合是否正常。
二、榨油机的正确安装
安装前,应对新购的榨油机进行彻底清理。抽出主轴,卸去上榨笼,用砂布将榨螺外表面、内表面和螺旋喂料器打磨光洁。对所有润滑部位加注润滑脂,齿轮箱中所加的润滑油,其品种和牌号应符合说明书上的要求。圆排打磨光洁后,在装机时必须按原来的位置排列,不能错位,因为圆排的排列位置和顺序对榨油性能关系极大。圆排装机后用压紧螺母压紧,压紧程度以圆盘在榨油时能蠕动为宜。榨油机经过以上处理后,就可用地脚螺栓将其固定在基础上。在安装时,电动机的皮带轮应和榨油机皮带轮对齐,位置适度,旋转方向正确,传动带的松紧度应调整适当。
三、榨油机的使用
使用榨油机之前,首先应准备好全部辅助器具和容器,检查并调整传动带松紧程度。然后开动电动机,使机器空运转15min左右,检查榨螺轴的转速。一般转速应在33dmin左右。空转时要注意齿轮箱内齿轮的啮合情况及声音是否正常,各轴承部位和电机是否正常。榨油机空转时,电动机电流应为3A左右。如电流过高,应立即停车检查,调整后再开机。
空载正常后,备好50kg左右的菜籽或黄豆,准备投入进料斗。注意:开始压榨时进料不能太快,否则榨膛内压力突然增加,榨螺轴转不动,造成榨膛堵塞,甚至使榨笼破裂,发生重大事故。因此开始压缩时,进料应均匀缓慢地投入进料斗,使榨油机进行跑合。如此反复多次,持续3~4h以上,使榨油机温度逐渐升高,甚至冒青烟(这是正常现象)。开始压榨时榨膛温度低,可缓慢拧动,凋节螺柱上的手柄,加大出饼厚度,同时提高入榨胚料的水分,待榨膛温度。升至90℃左右,榨油机正常运转后,可将出饼厚度调至1.5~2.5mm,并将紧固螺母旋紧。
榨油机正常运转后,含油量高的油料出油大多集中在条排和前组圆排处。条排处的出油约占总出油量的60%,前组圆排处约占30%;而末端排出油则很少,成滴不成线,油色很清。反复榨二三次即可将菜籽或黄豆的油榨尽,在这期间可将含油较多的油渣均匀地掺人料胚中压榨,下料时要保持均匀,切忌忽多忽少,否则将影响榨油机的寿命和出油率。
运转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榨油机的出饼情况,并控制胚料的水分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正常的出饼应呈片状,靠榨螺轴一面光滑,另一面有很多毛纹。如出饼疏松无力,或出饼不成形,色泽较深,用手一捏即成碎块,这说明胚料加水太少;如出饼发软,成大片状,或出油泡沫增多,则说明加水太多。正常情况下,圆排之间不出渣或很少出渣,在条排处出渣,如出渣呈细片状说明水分多,出粉渣则说明水分少。此外,以出油位置变化可看出入榨水分是否合适,当入榨水分过高或过低时,出油位置均向后移。
四、满足预处理工序要求
料胚入榨前,必须经过预处理工序,预处理质量将直接影响榨油机正常工作和出油率。不同油料有不同的预处理工序要求,但主要包括下述几项:
1.清理。进入加工厂的油料含有一定的杂质(泥沙、石子、铁屑等),若不仔细清选,会加速榨油机内部机件的磨损,降低出油率,甚至造成故障和事故。与其配套的设备有:清理筛、去石机、磁选机等。
2.剥壳。对于带壳的油料,应剥壳后再压榨,这样可以提高生产能力和出油率。与其配套的设备有:剥壳机、分离筛、分离机等。
3.破碎。某些油脂可以整料入榨,但经过破碎、轧胚后再压榨,可明显提高出油率。与其配套的设备有:破碎机、轧胚机等。
4.蒸炒。蒸炒是提高出油率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方法是先将油料润湿,然后再经炒锅干燥,使油料达到工艺要求的入榨水分和温度,与其配套的设备有:蒸炒锅、炒籽锅。
‘拾’ 大皮带轮上为什么有孔
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尽量减轻重量,节省能量